月夜教学设计1粤教版_第1页
月夜教学设计1粤教版_第2页
月夜教学设计1粤教版_第3页
月夜教学设计1粤教版_第4页
月夜教学设计1粤教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杜甫诗五首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生平、思想意识及其现实主义诗歌风格、了解五首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史”特点、背诵五首诗(二)、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从而体会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结合背景,体会诗人把个人情怀与时事紧密联系的浑厚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并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高尚人格。二、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分析诗歌的手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月夜一、导入由简介记行诗导入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羁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 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如杜甫的旅夜

2、 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表思乡怀亲之情时常用意象:明月、鸿雁、家书、梦境等,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看杜甫的另外一首记行诗月夜,看诗人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思亲之情。二、作者及背景简介、杜甫生平及思想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 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 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岁学诗, 岁扬名。岁以后可分个时期。(一)、读书和漫游时期玄宗开元十九年()至

3、天宝四年()(三十五岁以前),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余首, 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涉 世不深)(二)、困居长安时期天宝五年至十四年(一)(三十五至四十四岁),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 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 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

4、 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 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忧国忧民)(三)、陷贼和为官时期肃宗至德元年()至乾元二年()(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 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 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 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 安。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

5、官,于年底到达成都。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 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四)、西南飘泊时期。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 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 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

6、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 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 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 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 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 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对后来元白的“新乐府运动

7、”产生了 积极影响。、写作背景天宝十五载()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 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 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 送到沦陷后的长安;一个月夜,诗人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三、整体感知 、 朗读感知()教师范读、正音、()学生齐读()指名朗读、找出诗歌的线索和诗眼明确: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以“月”为线索,而以“独看”、“双照”为 一诗之眼。四、具体鉴赏。、 提问:诗人写谁“独看”月?明确“闺中”,也即妻子。、提问:

8、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 独看”为什么却写妻子呢?这用了什么手法?明确:诗人独在长安望月,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挂念远 在鄜州的妻儿,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 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这就是用了对 写的表现手法。、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明确:“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

9、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如何理解“未解忆长安”?是儿女们不理解望月思亲却写小儿女因为太小,他们还明确:有双重含意:一是儿女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 的母亲。诗人不写自己对妻儿的牵挂,也不写妻子是如何的思念自己, 不懂父亲不在身边的悲苦,这就更加令人可怜。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在一二两联中,哪些词值得品味?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 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 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 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

10、“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 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 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 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 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 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 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

11、而“忆 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 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 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诗人如何描写妻子的“独看”?这样描写有何作用?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 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 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 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

12、泪痕干”言外之意是什么?这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双照”兼包回忆 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表达诗人对妻子的深深怀念,希望尽快结束这种相隔两地的生活,与妻子亲人相聚相守。、齐读五、探讨提升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所抒发的是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呢?明确: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 川(鄜州的属县,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

13、相偶! ”两诗参照, 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六、背诵七、小结诗人借月抒怀,以月传情,委婉曲折而又情真意切,抒发了对妻子的深深怀念之情,希望早日结束离别相思之苦。然而,他抒发的又不仅仅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妻离别之情,在他的希望中,包含了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结束离乱,向往和平生活的愿望,体 现他希望四海升平的忧国忧民的崇高理想和人格。育星教育网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连一分钟都无法休息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的更有价值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一个人

14、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时间就是一种财富时间一点一滴凋谢,犹如蜡烛漫漫燃尽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夜晚给老人带来平静,给年轻人带来希望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费我的产业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新想法常常瞬息即逝,必须集中精力,牢记在心,及时捕获。每天早晨睁开眼睛,深吸一口气,给自己一个微笑,然后说:“在这美妙的一天,我又要获得多少知识啊!”不要为这个世界而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