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戏导学案_第1页
1.社戏导学案_第2页
1.社戏导学案_第3页
1.社戏导学案_第4页
1.社戏导学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党区三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组集体备课导学案主备人:复备人:审批人:年级课题:社戏第1,2课时班姓名仔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的情节。2.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3.体会小说景物描写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4.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任务与问题方法与要求个性化修改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 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呵/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 /不管春与夏、

2、 秋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 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如鲁迅这样的斗士,回忆起童年往事,笔调也是温馨的。这从我们今天要学的鲁迅的小说社戏中可以看出来。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 .请给卜面加点的字注音。归省(xing)行辈(heg)惮(dm)絮叨(xfid,o)£ (dd)慢擂掇(cumdu o) 凫(f )水潺潺(ch cn)蕴藻(zdo)家眷(jucn)皎(jido)洁漂渺(mi 纠葛(g6)2.解释卜面词语。倘:连词。有如果的意思,表示假设。大抵:副词。有大多、多半”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的基本估 计。1相仿:大致相同。仿:类似。欺生:欺负

3、新来的生人。怠慢:冷淡。怠:轻慢。慢:态度冷淡。诚然:副词。有确实的意思。舒展:原指伸展得开,不蟋缩。本课是舒畅的意思。通通:本课形容船头激水的声音。朦胧:月光不明。本课用作动词, 是模糊起来的意思。 用作形容 词,泛指(光线、物体、思想、意识等)模糊、不清晰。歌吹:歌声和乐声。屹立: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屹:山峰高耸的样子。疏疏朗朗:形容稀疏的样子。扫兴:正当高兴的时候,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情而兴致大减。兴: 兴致。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禺:昌藤,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3 .作者链接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4、,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 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4 .背景链接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的 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 这部分表达了作者对 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学生大声读课文, 对文章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思路, 感知文章 内容。1 .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交流点拨】写“我”广二岁时来到平桥村后到赵庄看社戏的 一段经历。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

5、据线索理清文章思路。【交流点拨】线索:看社戏;(1)看戏前(1-3):平桥乐土、 盼望社戏(2)看戏中(430):月下行船、船头看戏(3)看戏后(31-40):月夜归航、 偷豆余波3 .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交流点拨】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去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六一公公送豆。详写的是;略写的是。4 .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交流点拨】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 夜航去看社戏途中,去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详写; 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二)深层探究1 .朗读

6、第1至3自然段,文章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这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交流点拨】“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可以免念诗经之类难懂的书;可以钓虾、放牛,体验到乡间生活的无穷乐趣。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 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卜文详写“看戏”中的趣 事作铺垫。2 .自读第5至9自然段,画出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句,说说 这样详写的作用。【交流点拨】心情变化:盼望 焦急一一失望一一猜测一一沮 丧、赌气一一高兴、有希望一一兴高采烈。这样写突出了要去看 社戏的迫切心情,为写看社戏的乐趣做铺垫。3 .看社戏出发前遇到了哪

7、些波折?又是怎样解决的?为什么要详写这些波折?【交流点拨】看社戏前确实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到船, 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向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 “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M解决了 :八叔的航船回来了,小伙伴们和“我” 一起去,双喜 写了 “包票”。叙事非常翔实,这样写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 k 聪慧的品德,同时也显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宕。4 .社戏好看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交流点拨】 戏不好看,小伙伴们很失望。从“我有些疲倦了”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 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 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

8、 没有什么高低”、“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皇 着老旦”。5 .你如何理解“偷”罗汉豆这一行为?【交流点拨】“偷”中凝结着小朋友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偷”中跳动着小朋友们纯洁无私的心;“偷”中反映着小朋友们周到细致、天真纯朴的天性。“偷”,一改一般意义上的“残酷、自私、 遭人唾弃”,而成为一种热情的、无私的、天真质朴的“偷”,“偷” 出了情趣,“偷”出了欢乐。科、板书设计|社 戏鲁迅A、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略)B、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略) J 看戏前C、看社戏前的波折;(详)D、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详)r 看戏中E、去赵庄看社戏;(详)F、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 看戏

9、后G、六一公公送豆。(略)用、拓展延伸 |本文写了 “我”的家乡的文化习俗 社戏。请同学们想想自己 的家乡有些什么文化习俗, 可与同学们对话交流, 上台说给大家 听听。【交流点拨】例: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 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 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重点熟悉了小说 社戏的故事情节和作者的 行文思路,知道了社戏是以“社戏”为线索,按照“盼社戏

10、 看社戏一一忆社戏”来组织材料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 看看社戏中提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赏析文章写景的妙处。二、自学指导一一合作与探究(一)人物赏析1 .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人物有谁?【交流点拨】小说主要描写了双喜,描写的其他人物有:桂生、 阿发、六一公公。2 .找出描写双喜的句子并朗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个人 物的印象。【交流点拨】看戏前,当“我”因为看/、到戏感到沮丧,人们都 叹息地表示同情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 提得恰到好处,很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当外 祖母和母亲还有些不放心时,双喜马上表示“写包票”,何时提出了几条有力的根据,至使“我”

11、能去看社戏。航船出发了,双 喜“拔前篙”,第一个出动,像小伙伴中的领头人。这都表现了 他的聪明、热情、机灵、能干。看戏时,双喜告诉“我”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 这说明 他已经来看过戏了,这一次是专意陪 “我”的。这表现了双喜对 “我”的友爱、热情。那铁头老生没有表演翻筋斗, 双喜马上来安慰“我”,"晚上看客 少,铁头老生也懈了, 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 这表现双喜善 解人意,对“我”非常体贴。当大家都不想继续看戏时,双喜说“还是我们走的好罢”,他了解大家的情绪,俨然像一个兄长一样。看戏后,双喜认为多偷阿发家的罗汉豆, 阿发的娘若知道了会哭 骂的;用了八公公的盐和柴, 老头子会

12、骂的。这又表明了双喜考 虑得周全。3 .说说你对桂生、阿发、六一公公这几个人物的印象,并说明理 由。【交流点拨】桂生因没有给“我”买到豆浆,要给“我”舀一瓢 水来喝;为补偿对“我”的歉意,他想出了偷罗汉豆的主意,可 见他的热忱。阿发建议小伙伴们偷摘自家的豆。他多么纯真无邪,憨厚无私。六一公公只对小伙伴们摘豆“踏坏了不少”表示惋惜,这是劳动 人民珍爱劳动成果的本色;他又亲自给 “我”送罗汉豆,又表明 他的淳朴,好客。(二)语百品析1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和“舒展”表现了 “我”什么样的心情?)【交流点拨】“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 鲜

13、明对比,表现了 “我”欢喜轻快的心情。2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为什么说山“踊跃”?)【交流点拨】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用远山来陪衬,既形象真切, 又突出了船行之快,也突出了我急切兴奋喜悦的心情。3 .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句中哪几个动词运用巧妙?妙在哪里?)【交流点拨】“点” “磕” “退” “上” “架”等几个动词,十分准 确的展示了几个少年驾船的情状, 熟练的技术蕴含着去看戏时的 愉悦心情。4 .小说的结尾应如何理解?【交流点拨】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

14、。其实那夜的戏并不怎么好看, 那夜吃的豆也是普通的罗汉豆,作者借助“我”怀念那夜的戏和豆,实际上是怀念平桥村朴实、勤劳、聪慧的小伙伴们和有趣的生活。“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三)手法探究朗读11-13段、22-23段,思考:这几段调动了哪些感官,描写 了哪些景物?运用了哪些修辞?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交流点拨】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描绘 了豆麦、水草的清香、淡黑起伏的连山、皎洁的月光、闪亮的渔火、宛转悠扬的笛声、孩子们的欢笑声等。色彩如豆麦的“碧绿”, 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声响

15、如航行的“潺潺” 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宛转、悠扬”。运用比喻,拟人,衬托等手法,化动为静,如表现船行之快,“淡 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烘托出了孩子们看社戏途中的愉快心情。(四)课堂小结平桥归省乐趣多,钓虾放牛多快活。登船看戏心难耐,月夜行船景动心。船头看戏难尽兴,月下归航拾豆趣。童年美好易消逝,劝君惜取眼前时。三、板书设计社 戏广 双喜:聪明、热情、机灵、能干、友爱、热情、 善解人意、考后得周全Y桂生:热忱。人美阿发:纯真无邪,憨厚无私。六一公公:淳朴,好客。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幻觉 景美L比喻拟人的手法四、拓展延伸你记得哪个季节的美丽月夜吗?请你应用刚学的写景的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