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_第1页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_第2页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_第3页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_第4页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1.丙烯睛(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2=CHCHQ和乙睛(CH3CN)等,回答下列问题:(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睛(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 3H6(g)+NH3(g)+3O2(g)=C3H3N(g)+3H2O(g)山=-515kJ/mol 2C 3H6(g)+O2(g)=OH4O(g)+H2O(g) H=-353kJ/mol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

2、;有利于提高丙烯睛平衡产率的反应 条件是;提高丙烯睛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 。(2)图(a)为丙烯睛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温度为460C。低于460c时,丙烯睛的产率 (填“是”或者“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 是;高于460c时,丙烯睛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双选,填标号)A.催化剂活性降低B.平衡常数变大 C.副反应增多D.反应活化能增大图()图(b)(3)丙烯睛和丙烯醛的产率与 n (氨)/n (氨)/n (丙烯)约为1理由是(丙烯)的关系如图(b)所示。由图可知,最佳 。进料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约为【答案】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降低温度,降低压强,催

3、化剂 不是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AC 1该比例下丙烯睛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 1: 7.5: 1【解析】【分析】(1)依据热化学方程式方向可知,两个反应均放热量大,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大,因 此热力学趋势大;有利于提高丙烯睛平衡产率需要改变条件使平衡正向进行,提高丙烯睛 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催化剂;(2)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即低于 460c时,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曲线应该是下降的,但实际曲线是上升的,因此判断低于460c时,丙烯睛的产率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产率降低主要从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考虑;(3)根据图像可知,当

4、n (氨)/n (丙烯)约为1时,该比例下丙烯睛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根据化学反应氨气、氧气、丙烯按 1: 1.5: 1的体积比加入反应达到最佳状态,依据氧气在空气中约占20%计算条件比。【详解】(1)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两个反应均放热量大,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 大,因此热力学趋势大;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丙烯睛的平衡产率,提高丙烯睛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催化剂;(2)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即低于460c时,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曲线应该是下降的,但实际曲线是上升的,因此判断低于460c时,丙烯睛的

5、产率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高于 460° C时,丙烯睛产率降低;A.催化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活性较高,若温度过高,活性降低,A正确;B.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变小,B错误;C.根据题意,副产物有丙烯醛,催化剂活性降低,副反应增多,导致产率下降,C正确;D.反应活化能的大小不影响平衡,D错误;综上AC符合题意;(3)根据图象可知,当n (氨)/n (丙烯)约为1时,该比例下丙烯睛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根据反应C3H6(g)+NH3(g)+3 O2(g尸C3H3N(g)+3H2O(g),氨气、氧气、丙烯2按1: 1.5: 1的体积比加入反应达到最佳状

6、态,而空气中氧气约占20%,所以进料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约为:1:二5- : 1=1: 7.5: 1。20%2.资源化利用CO2,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获得燃料或重要的化工产 品。(1) CO2的捕集:CO2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其晶体干冰)属于晶体。用饱和Na2C03溶液做吸收剂可“捕集”CO2。若所得溶液pH 10,溶液中27_ _11c HCO3 :c CO3 =;(室温下,H2CO3的 Ki 4 10 ; K2 5 10 )若吸 收剂失效,可利用 NaOH溶液使其再生,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聚合离子液体是目前广泛研究的CO?吸附剂。结合下.图.分析聚

7、合离子液体吸附 CO?的有利条件是。夏£ 一萋蜜5U聚合陶子液体左不口 5涸速下方co;的或明*(2)生产尿素:工业上以 CO2、NH3为原料生产尿素 CO NH2 2 ,该反应分为二步进 行:第一步:2NH 3(g) CO2(g)? H2NCOONH 4(s)AH= 159.5kJ/mol第二步:HzNCOONH4(s)? CONH22(s) H2O(g) 372.5kJ/mol写出上述合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 。(3)合成乙酸:中国科学家首次以CH30H、CO2和H2为原料高效合成乙酸,其反应路径如图所示:原料中的CH30H可通过电解法由CO2制取,用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写出生成C

8、H30H的电极反应式:。根据图示,写出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答案】非极性 分子 2:1 HCO3 OHH2O CO3 低温,低流速(或25C,10mL min 1) 2NH3(g) CO2(g) ? CO NH2 2(s)出。9)AH= 87.0kJ/mol*-一- Lil、RH 八CO2 6e 6HCH3OH H2O CHOH+C2OH2CHCOOHH2O【解析】【分析】【详解】(1)极性分子是指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 的,不对称的,而非极性分子是指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分子里电荷分布均匀,正负电荷 中心重合的分子, CO2是非金属氧化物,其结构式为

9、:O=C=O,属于非极性分子,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属于分子晶体,故答案为:非极性;分子。c Hc CO;根据K;,cHCO3CHcHCO3K2c CO310110 moi L 1 ,则c“10HCO310 匚C 11 2:1 ;饱和N&CQ溶液做吸收剂“捕集"CQ生成NaHCQ而失效,cCO25 10NaHCC3是酸式盐,能与 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H2O,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HCC3-+OH- =H2O+CC32-,故答案为:2: 1 ; HCOz+OHHaO+CQ2-。观察图1可知,温度相对越低、气体流速越慢,聚合离子液体吸附CO2越彻底、效果越好,即吸附CO2

10、的有利条件温度为25c或低温,气体流速为 10mL?min-1或低流速,故答 案为:低温,低流速(或25C, 10mL?min-1)。已知: 2NH3(g) CO2(g) ? H2NCOONH 4(s)AH= 159.5kJ/mol; H2NCOONH4(s)? CONH22(s) HzO(g)AH72.5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可得合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2NH3(g) CO2(g)?CO NH2 2(s)H2O(g)3=87.0kJ/mol ,故答案为:2NH3(g) CO2(g) ?CO NH2 2 (s)H2O(g)H=87.0kJ/mol o(3)电解时CO2在阴极得到电子生

11、成 CH3OH,结合酸性条件写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O2 6e 6HCH3OH H2O,故答案为:CO2 6e 6HCH 3OH H2Oo根据图示可知,CH3OH、CQ和H2在Lil、Rh*作用下生成了乙酸,根据原子守恒写出化* Lil、RH,学反应方程式为:CHOH+C2:+H2CHCOO+2O,故答案为:*Lil、RH CHOH+C2>h2CHCOO+HO。3. ch超干重整co技术可得到富含 co的化工原料。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相关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过渡态过渡态CH小升比。反应进程'mol 1C脸画力 f:i=24EikJmH 1=7K.9kJ -1rnnlJCH&am

12、p;H2HM0反应进程过程I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填序号)。关于上述过程n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含碳物质与含氢物质的分离 b.可表示为 CO+ H2= H2O (g) + COc. CO参与反应d. Fe3O4、CaO为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 AH其他条件不变,在不同催化剂(I、n、m)作用下,反应 CH (g) +CO (g) =2CO(g) + 2H2 (g)进行相同时间后, CH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a点所代表的状态 (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b点CH的转化率高于c点,原因是O(2)在一刚性密闭容器中,CH和CO的分压分别为20kPa、25kPa,加入Ni/

13、a AI2Q催化剂并加热至1123K使其发生反应 CH (g) +CO (g) =2CO(g) + 2H2 (g)。700 750 XCX) S50 温度/工-2-11研究表明 CO的生成速率 U (CO =1.3X10 p (CH) p ( CO) mol - gs ,某 时刻测得 p (CO =20kPa,贝U p (CO) =kPa, u ( CO =mol g - s 1 o达到平衡后测得体系压强是起始时的1.8倍,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计算式为& =【分析】由能量-反应进程曲线得热化学方程式,应用盖斯定律可得过程I的热化学方程式。过程 II中进入循环的物质是最初反应物,出循环的

14、物质是最终生成物,可得总反应方程式。恒温 恒容时组分气体的分压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故用分压代替物质的量进行计算。草酸溶液 与NaOH溶液混合后,其两步电离平衡仍然存在,据电离常数表达式可求特定条件下溶液 的pH。【详解】(1)据CH4超干重整CO2的催化转化图,过程I的化学反应为CH4(g)+CQ(g)=2CO(g)+2H2(g)。由能量一反应进程曲线得热化学方程式:CH4(g)+H2O(g尸CO(g)+3H2(g)=A +206.2kJ mol-1 (i)CQ(g)+4H2(g尸CH4(g)+2H2O(g)追去 165kJ mol-1 (ii)(i) X2+般过程 I 的热化学方程式:CH4

15、(g)+CO2(g)=2CO(g)+2H2(g)A H=247.4kJ1 mol过程n物质变化为:左上(CQ H2、CO2) +右下(惰性气体)一左下(H2O) +右上(CO、惰性气体),总反应为H2+CC2=H2O+CQ Fe3O4、CaO为总反应的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AH。故ab正确,cd错误。 通常,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但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即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若图中 a点为化学平衡,则保持温度不变(800C),将催化剂II换成I或III, CH4转化率应不变,故 a点不是化学平衡。同理,图中b、c两点都未达到化学平衡。据题意,b

16、、c两点只有温度不同,b点温度较高,反应速率快,相同时间内Cd转化率高。(2)据气态方程PV= nRT,恒温恒容时某组分气体的分压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则反应中 分压为1123K 恒容时,CH4 (g) +CO2 (g) = 2CO ( g) + 2H2 (g)起始分压/kPa: 202500改变分压 /kPa: 10102020某时分压 /kPa: 10152020即某时刻 p(CQ)=15kPa, p(CH4)= 10kPa。代入 u(CO)= 1.3 x 10 p(CH4) p(CQ)mol g 1 s 1 = 1.95mol g- 1 s 1。 设达到平衡时 CH4的改变分压为x kPa

17、,1123K 恒容时,CH4 (g) +CO2 (g) = 2CO ( g) + 2H2 (g)起始分压/kPa: 202500改变分压/kPa:x x 2x 2x平衡分压 /kPa: 20-x 25 x2x 2x . (20-x) (25 x) 2x 2x . 一据题息,有 =1.8,解得 x=18。CH4(g)、CQ(g)、CO(g)、H2(g)20 25的平衡分压依次是2 kPa、7 kPa、36 kPa、36 kPa,代入 Kp=p2(CO) p2(H2)pM) pg)362362_ 2(kPa)2。2 7(3)常温下,草酸溶液与H2C2O4 H+HQO4NaOH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溶液

18、中仍存在分步电离:+_ _ -c(H ) c(HC2O4)&i= HC2O4 = H+QO42Ka2=c(H2c2O4)c(H+) c(C2。2-)c(HC2O4)2-当 c H2C2O4 =c C2O4时,Kal Ka2= C2(H +) o C(H + ) = jKai Ka2 =6X103.5 mol/L , pH= 2.7。【点睛】Kc,用平衡分压求得压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建立平衡时,用平衡浓度求得浓度平衡常数 力平衡常数Kp,它们可通过气态方程进行换算。4 .研究发现,NOx和SQ是雾霾的主要成分。I . NOx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可以利用化学方法将二者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

19、已知:N2(g) + 02(g)2N0(g) AH= + 180 kJ - mol 12C0( g) + 02( g) = 2C02( g) AH= 564 kJ mol 1(1) 2N0(g)+2CQg)鸣 2C02(g) + N2(g)AH=。(2) TC时,将等物质的量的 N0和C0充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保持温度和体积不 变,反应过程(015 min)中N0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10 Ts已知:平衡时气体的分压=气体的体积分数X体系的总压强,TC时达到平衡,此时体系的总压强为p=20MPa,则TC时该反应的压力平衡常数Kp=;平衡后,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

20、充入 N0和C02各0. 3mol,平衡将 (填“向左”、“向右”或 “不”)移动。15 min时,若改变外界反应条件,导致n(N0)发生如上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填序号)A.增大C0浓度 B.升温C.减小容器体积D.加入催化剂葭SQ主要来源于煤的燃烧。燃烧烟气的脱硫减排是减少大气中含硫化合物污染的关 键。已知:亚硫酸:Kai=2.0X10-2 Ka2=6. 0X10-7(3)请通过计算证明,NaHS0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 。(4)如图示的电解装置,可将雾霾中的NO、SQ转化为硫酸俊,从而实现废气的回收再利用。通入N0的电极反应式为 ;若通入的N0体积为4.48L(标况下),则另外

21、一个电极通入的SO2质量至少为g。用潴液和A jh>N0pm 丁 so,【答案】-744 kJ mol1 。0875 (或7/80)不AC HS的水解常数K=Kw/Kai=5.0x10-13vKa2=6.0X 10-7( HSQ-的电离常数),所以显酸性6H+ NO+ 5e =NH4+ + H2O 32【解析】【详解】(1)已知: N2(g)+O2(g) =2NO(g), 2CO(g) + O2(g) 2CO2(g),由盖斯定律 可知:得 2NO(g) +2CQg)解喋% 3 2CO2(g) +N2(g)的4 H=( 564 180) kJ mol 1= 744kJ mol 12g+N2

22、000.20.10.20.12NO +2CO 幅分起始量(mol)0.40.4转化量(mol)0.20.2平衡量(mol)0.20.2p( NO)= p( CO)= p( CO2)= 20MPaX0.20.2+0.2+0.2+0.14070.120p(N2)=20MPaX =0.2+0.2+0.2+0.172 .K=P2(NO)吃8)=q0.0875;同样可计算化学平衡常数K=5,再向容器中充入 NO和CQ各0.3mol,此时的浓度商为仍为 5,因此 平衡不移动;15min时,改变某一因素,NO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 CO 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的物质的量减

23、小,A项正确;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的物质的量增大,B项错误;减小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物质的量减小,C项正确;加入催化剂,化学平衡不移动,D项错误;答案选 AC;(3) HSO3-的水解常数K=Kw/ Ka1=5. 0X 10-13< Ka2=6. 0X 10-7,电离平衡常数大于水解平衡 常数,说明溶液显酸性;(4)根据电解装置,NO和SQ转化为硫酸俊,说明 NO转化成NH4+,即NO在阴极上发 生 NO+6H+ + 5e -=NH4+H2O;阳极反应式为 SO2+ 2H2O- 2e =4H+ + SO12 ,根据得失电 子

24、数目守恒,因此有 2NO10e 5SQ,求出SQ的质量为(4) 8X 5X 64/( 2X22.4)g=32g。【点睛】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做到“三看”一看电极材料,若是金属 (Au、Pt除外)作阳极,金属 一定被电解(注:Fe生成Fe2+)。二看介质,介质是否参与电极反应。三看电解质状O5 .秋冬季是雾霾高发的季节,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1)工业上利用甲烷催化还原NO,可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已知:CH4(g)+4NO2(g)=4NO(g)+CQ(g)+2H2O(g) A H574kJmol-1CH4(g)+4NO(g)=2N2(g)+CO2(g)+2H2O(g) A

25、 H=160kJmol-1甲烷直接将 NO2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最有效的手段,主要原理为 2NO(g)+2CO(g)=LN2(g)+2CO2(g) A H<0TC时,将等物质的量的NO和CO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过程(015min)中N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已知:平衡时气体的分压=气体的体积分数X体系的总压强,TC时达到平衡,此时体系的总压强为p=20MPa,则TC时该反应的压力平衡常数Kp=;平衡后,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 NO和CO2各0.3mol,平衡将(填“向

26、左”、“向右”或 “不”)移动。15min时,若改变外界反应条件,导致n(NO)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填序号)fl/mnl tIV ID UrtnnA.增大CO浓度B.升温C.减小容器体积 D.加入催化剂(3)工业上常采用 碱溶液吸收”的方法来同时吸收 SQ,和氮的氧化物气体(NOx),如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可得到 NazSQ、NaHSQ、NaNO2、NaNO3等溶液。已知:常温下,HNO2的电离常数为 Ka=7X10, H2SQ 的电离常数为 Ka1=1.2 X 120 Ka2=5.8 X -80常温下,相同浓度的 NazSQ、NaNO2溶液中pH较大的是 溶液。常温下,N

27、aHSQ显 性(填酸“碱"或牛”,判断的理由是(通过计算说明)。(4)铀元素(Ce濯例系金属中自然丰度最高的一种,常见有+3、+4两种价态。雾霾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NO,可以被含Ce4+的溶液吸收,生成 NO*、NO3- (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1 : 1)。可采用电解法将上述吸收液中的NO2-转化为无毒物质,同时再生Ce4+,其原理如图所示。员子交换黑Ce4+从电解槽的 (填字母代号)口流出。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8.3 x-130 电a2【答案】CH4(g)+2NO2(g尸N2(g)+CQ(g)+2H2O(g) 出-867-J mol-10.0875(MPa)-1 或高(MPa)-1

28、 不 AC NaS。酸因为HSQ-的电离常数Ka2=5.8 X 180水解常数Kh=离常数大于水解常数,所以溶液显酸性a 2NQ-+8H+6e-=N2 f +4H2O【解析】【分析】(4)电解过程中Ce3+在阳极失电子,变为 Ce4+,则b进Ce3+, a出Ce4+, NO2-在阴极得电子变 为 N2,则 d 进 NO2-, c 出 N2。【详解】 CH4(g)+4NO2(g)=4NO(g)+CQ(g)+2H2O(g) H i=-574-J m ol-1 CH4(g)+4NO(g)=2N2(g)+CC2(g)+2H2O(g) H 2=-1160-Jm ol-1-1-1 得:CH(g)+2NO2

29、(g尸N2(g)+CQ(g)+2H2O(g) H= (-5Jo ) (一-60-J0) =867-J mol-1 ,故答案为: CH4(g)+2NO2(g尸N2(g)+CC2(g)+2H2O(g) H =-867-Jmol-1 ;(2)由图可知,NO起始物质的量为 0.4mol, 0到15min共减少了 0.2mol ,则2NO(g)+2CO(g)脩催掇“ Nz(g)+2CO 2(g)起始值/mol0.40.400变化值/mol0.20.20.10.2平衡值/mol0.20.20.10.220MPaX _ _ _0.240_ _ =MPa,同理可得:p(CO)=,平衡时p(NO)=4020M

30、MPa, p(N2)=- MPa, p(CO2)21cn2coNn(丑 MPa)2 MPa40pCO2pin 2= MPa,所以 Kp= -42=士=0.0875(MPa)-1 或7p N。p C。(MPa)2 (40MPa)2(MPa)-1 0再向容器中充入 NO和C6各0.3mol,加入的NO和CQ物质的量相等,那么p,则80二者引起压强增大量相等,假设二者引起的压强增量分别为(40MPa+p)2 20MPa 7Qc=r77工= (MPa)-1, Qc=Kp,平衡不移动,故答案为:(40MPa+p)2 (40MPa)2 800.0875(MPa)-1 或'(MPa)-1;不;由图可

31、知NO物质的量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A.增大CO浓度,平衡正向移动,NO物质的量减小,A正确;B.升温,平衡逆向移动,NO物质的量增大,B错误;C.减小容器体积,等同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O物质的量减小,C正确;D.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NO物质的量不变,D错误;故答案为:AC;HNO2的电离常数为 Ka=7XT0, H2SO3的电离常数为 Kai=1.2Xl23 Ka2=5.8 X-80可知,HNO2的酸性强于HSQ-的酸性,则NO2-的水解程度小于SO32-,所以相同浓度的 Na2SQ、NaNO2溶液,Na2SQ的碱性更强,pH更大,故答案为: Na2SQ;10-

32、14HSC3-+H2O? H2SQ, Ka2>Kh=Kw,故 HSQ-的水解常数 Kh= 8.3x 10-13,又因为1.2 10-2HSQ-的电离常数Ka2=5.8 X 180所以,HSC3-的电离常数大于水解常数,常温下,NaHSQ显K酸性,故答案为:酸;因为HSO3-的电离常数Ka2=5.8 X 180水解常数Kh= = 8.3 ><30K a2电离常数大于水解常数,所以溶液显酸性;(4)生成Ce4+,则Ce3+-e-= Ce4+, Ce4+ 在阳极生成,从a 口流出,故答案为: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则 NO2-在阴极得电子,转化为 N2,结合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

33、恒可得阴极电极反应为:2NO2-+8H+6e-=N2? +4H2O,故答案为:2NO2-+8H+6e-=N2 f +4H2O。【点睛】KaXKh=Kw,越弱越水解。6.甲醛(HCHO)俗称蚁醛,在化工、医药、农药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I 甲醛的制备工业上利用甲醇脱氢法制备甲醛,己知:CH30H(g)=i HCHO(g)+H2(g)AH(1)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甲所示, H=kJ?mol-1。(2)为提高CH30H转化率,采取的措施有 、;在温恒容条件下,该反应达到平衡 状态的标志有(填标号)。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c. v( CH3OH)消耗=v( H2)生成d.

34、甲醛的浓度保持不变(3)选用Ag/SiQZnO作催化剂,在400750c区间进行活性评价,图乙给出了甲醇转 化率与甲醛选择性(选择性越大,表示生成该物质越多)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制备甲 醛的最佳反应温度为(填标号),理由是。a. 400 c b. 650 c c. 700 c d. 750 c4» W?50期财T 用乙(4) TC时,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1甲醇,发生反应:CH30H(g)HCHO( g)+ H2(g)CH30H(g) -CO(g)+2H2(g)平衡时甲醇为0.2mol,甲醛为0.7mo1。则反应i的平衡常数 K=。II.甲醛的用途(5)将甲醛水溶液与硫酸

35、馍(NiSO4)溶液混合,可用于化学镀馍。反应过程中有CO2产生,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收集到112mLCQ (标准状况),理论上转移电子 mo1。【答案】+84 升高温度 降低压强bd c此温度下甲醛的选择性和甲醇的转化率均较高1.575 HCHO+2Ni2+H2O=2Ni+CQ T+4H+ 0. 02【解析】【分析】【详解】(1)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能量差为463kJ/mol-379kJ/mol=84kJ/mol ;(2)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吸热的可逆反应,因此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我们可以采用升高温度、降低压强的方法来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提高转化率;再来看平衡的标志:a.反应物和生

36、成物都是气体,因此气体的密度是恒定不变的,a项错误;b.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因此当压强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b项正确;c.甲醇和氢气的化学计量数相同,因此无论何时都有v( CHOH)消耗=v( H2)生成,c项错误;d.当甲醛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其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同,即此时达到了平衡状态,d项正确;答案选bd;(3)在700c时,甲醛选择性和甲醇转化率均较高,因此700c是最合适的温度,答案选c;(4)平衡时甲醇为 0.2mol,因此有0. 8mol甲醇被消耗,其中甲醛有 0. 7mol,说明有0.7mol甲醇发生了反应,有 0.1mol甲醇发生了反应,因此氢气一共有0

37、.7mol+0.1mol 2=0.9mol,代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有c(HCHO)c(H 2) 0.35mol/L 0.45mol/L1.575;K=c(CH3OH)0.1mol/L(5既然是镀馍,则馍被还原为单质,而甲醛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为HCHO+2Ni +H2O=2Ni+CO2 +4H ;甲醛中的碳可以按0价处理,二氧化碳中的碳为+4价,因此每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需要转移 4个电子,而112m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一,0.112L一. ,一重为=0.005mol ,因此一共要转移 0. 02mol电子。22.4L/mol【点睛】对于任意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总有氧化剂得电子

38、数=还原剂失电子数=转移的总电子数,因此只需求出最好求的那一项,另外两项就迎刃而解了。7.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 SQ和NOx,大量排放烟气形成酸雨、污染大气,因此对烟气进 行脱硫、脱硝,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I.利用CO脱硫(1)工业生产可利用 CO气体从燃煤烟气中脱硫,则25c时CO从燃煤烟气中脱硫的热化学方程式 2CO(g)+ SC2(g)? 2CQ(g) + S(s)的烙殳l H =。25 C , 100kPa 时,由元 素最稳定的单质生成 1mol纯化合物时的反应热称为标准摩尔生成夕含,已知一些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始”如下表所示:物质CO(g)CQ(g)SO2(g)标准摩尔

39、生成烙?fHm(25C)/kJ?mol-1-110.5-393.5-296.8(2)在模拟脱硫的实验中,向多个相同的体积恒为2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通入 2.2mol CO和1mol SO2气体,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在实验b中,40 min达到平衡,则 040 min用SQ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SC2)=o与实验a相比,实验b可能改变的条件为 ,实验c可能改变的条件为n .利用N%脱硝在一定条件下,用 NH3消除NO污染的反应原理为:4NH3(g)+6NO(g)? 5N2(g) +6H2O(l)4H= 1807.98kJmo11。在刚性容器中, NH3与NO的物质

40、的量之比分别为 X、Y、Z(其中X<Y<Z)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得到 NO脱除率(即NO转化率)曲线如图所示。NH3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X时对应的曲线为 (填“a”或b飞:)各曲线中NO脱除率均先升高后降低的原因为 。2900c条件下,设Z=,初始压强po,则4NH3(g) + 6NO(g)?5N2(g) + 6H2O(l)的平衡常数 3Kp=(列出计算式即可)。 n.利用NaCIQ脱硫脱硝(4)利用NaClO2的碱性溶液可吸收 SQ和NO2(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混合气体,自身转化为 NaCl,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269.2kJmol-1 0.01mol L-1

41、 min-1加入催化剂 升高温度 c温度低于900c时,反应速率较慢,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NO脱出率逐渐升高,温度高于900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的 由<0,继续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NO脱出率又下降50.375P0-0.3750-246 或6- 3ClC2-+4SO2+4NO2+12OH-=3CF+4SC42-+4NO3-O.IPo 40.15P0 60.14 0.156P0+6H2O【解析】【分析】 【详解】(1)根据 标准摩尔生成始”的定义可得:C s +1。2 g 解 3 CO gAtHm1=-110.5kJgmol-12小1% C-1C s +-O2 g 硝? CO

42、2 gAtHm2=-393.5kJ gmol2 1-1S s +O2 gSO2 gAtHm3=-296.8kJgmol2再根据盖斯定律2(反应-反应)-反应可得到2CO(g)+ SQ(g)?2CO2(g)+S(s),则,CO脱硫反应 2CO(g)+ SO2(g)?2CO2(g)+S(s两始变-1-1-1AH =2 AtHm2-AtHmi -AtHm3=2 -393.5kJgmol -110.5kJgmol - -296.8kJgmol =-269.2kJgmol ,故答案为:-269.2kJmol-1;(2)结合题干信息,列三段式有:初始转化末态2CO g+ SO2 g2CO2 g+ S s2

43、.21002xx2xx2.2-2x1-x2xx皿 2.2-2x+1-x+2x则2.2+1120 ,解得x=0.8,则 cc260v SO2 =0.8mol2L 八 . . -1 -1,故答=0.01molg_ gmin40min案为 0.010.01mol _-1min-1;与实验a相比,实验b达到的平衡状态不变且所需时间缩短,改变的条件应为加入了催 化剂,与实验a相比,实验c达到平衡状态改变且所需时间缩短,可能是增大压强或升高 温度,联系反应特点,若是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向右反应的程度应增大,与图像不 符,若是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与图像相符,故答案为:加入催化剂;升高温度;NH3和N

44、O的物质的量之比越大, NO的脱出率月啊,则相同温度下,不同 NH3、NO 物质的量之比对应 NO的脱出率:X<Y<Z则X对应曲线c, Y对应曲线b, Z对应曲线a, 故答案为:c;NO的脱出率会受到速率、平衡移动等因素的影响,温度低于900c时,反应速率较慢,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NO脱出率逐渐升高,温度高于 900 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的AH<0,继续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NO脱出率又下降,故答案为:温度低于900 c时,反应速率较慢,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NO脱出率逐渐升高,温度高于900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的AH<0,继续升高温度,平衡向左

45、移动,NO脱出率又下降;2压强为P0,根据曲线a上NH3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Z=,则NH3的分压为0.4p。,3NO的分压为0.6p。,列三段式有:4NH3 g +6NO g起始0.4p00.6P0转化0.3p00.45p0平衡0.1p00.15p0麻)5N2 g +6H2O l00.375p00.375p0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pp5 N250.375p046_p NH 3 gp NO0.1p°460.15p。或0.3750.14 0.156p0 '5故答案为:0.375p00.375T 4 I6"耿 c / ,一c "6 5 ,0.1p00.15p00

46、.14 0.15 p0(4)在碱性环境下,ClO2-氧化等物质的量的 SC2和NO2, CIO2-变为C,SO2变为SO42-, NO23C1O2-变为NO3-,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配平,可得离子反应方程式+4SQ+4NO2+12OH-=3C-+4SQ2-+4NO3-+6H2O,故答案为:3ClO2-+4SQ+4NO2+12OH-=3C +4SQ2-+4NO3-+6H2O。8.氮氧化物(主要为NO和NO2)是大气污染物,如何有效地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是目前科 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1)用尿素CO(NH2)2吸收氮氧化物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尿素在高温条件下与 NO2反应转化成无毒气体,该反应的

47、化学方程式为。用尿素溶V(NO)放也可吸收氮氧化物,研究表明,当混合气体中 =1时,总氮还原率最高,随着,V(NO 2)V(NO)V(NO2)比值增大,总氮还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在一个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CO2和1molNH3,在恒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2NH3(g)+CQ(g= NH2CON建(s)+H2O(g) Hv。并达到平衡,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 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A点时v正(CQ)(填 4" T"或“=" ,但寸v正(CO2),原因是 。B点时,NH3的转化率 为。下列有关反应 2NH3(g)+CO2(g) . TCO (NH

48、2)2(s)+H2O(g)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离出少量的尿素,NH3的转化率将增大B.反应达到平衡时,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CQ的浓度减小C. NH3的转化率始终等于 CQ的转化率D.加入有效的催化剂能够提高尿素的产率(2)已知。3氧化氮氧化物的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2NO(g)+O2(g)=2NO2(g) Hi=akJ mol-1NO(g)+O3(g)=NO2(g)+O2(g) H2=bkJ. mol-16NO2(g)+Cfe(g)=3N2O5(g) H3=ckJ- mol-1则反应 4NO2(g)+C2(g)=2N2O5(g)A H=(用含 a、b、c 的代数式表示)kJ mol-1。

49、(3)氮氧化物也可用碱液吸收。若 NC和NC2的混合气体被NaCH溶液完全吸收,只生成一种盐,则该盐的化学式为;已知常温下 Ka(HNO2)=5 X 140则反应HNC2(aq)+NaCH(aq) NaNC2(aq)+H2C(|)的平衡常数 K=。【答案】4CC(NH2)2+6NC2 ES7N2+4CQ+8H2O NO不溶于水,难与尿素反应> 由A点a+2c-2b到B点,温度不变,氨气的体积分数减小,正反应速率减小75% B NaNO2 5X 1。【解析】【分析】(1)尿素CO(NH2)2在高温条件下与与 NO2反应转化成无毒气体,即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水,根据NO不溶于水、和水不反应性

50、质解答;利用三段式,求解 NH3的转化率;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答;(2)利用盖斯定律求解 H;(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推测生成物;化学平衡常数k定义:化学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哥积与反应物浓度哥积之比,结合Kw的关系式解答。NO和NO2混合气体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只生成一种盐,该反应中只有 N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且 NO中N元素化合价 为+2、NO2中N元素化合价为+4,则生成的盐中 N元素化合价为+3价,即亚硝酸盐。【详解】(1)尿素CO(NH2)2在高温条件下与 NO反应转化成三种无毒气体,可生成N2、CQ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4CO(N方)2+6NO27N2+4CO+8H2O;由

51、于NO不溶于水,和水不反应,所以氮氧化物气体中 NO的体积分数越大,总氮还原率降低;恒温条件下,A点氨气体积分数大于 B的氨气体积分数,说明 A点未达到平衡,反应正 向进行,B点达到平衡状态,则 A到B的反应过程中,氨气的体积分数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有 A点v正(CO2) > B点时v正(CO2);设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了2xmolNH3,有2NH3(g) + CO2(g)璃分 NH2CONH2(s)+HzO(g)开始的物质的量110转化的物质的量2xXx平衡的物质的量 1 2X 1 XxNH3的体积分数为20%,贝U 12x 100% 20%,求得x=-mol,贝U NH3的转化率

52、为2-2x83 28 100%=75%'1CO(NH2)2(s)+H2O(g)的说法;有关反应2NH3(g)+CO2(g)A.尿素是固体,浓度是个定值,分离出尿素,浓度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 移动,A错误;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O2的浓度减小,B正确;C.根据上问的分析,设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了2xmolNH3, NH3的转化率等于2xx 100%, CO2的转化率等于一100%,转化率不相等,C错误;11D.催化剂能够对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不能提高尿素的产率, 误。答案选B;(2) 2NO(g)+O2(g)=2NO2(g) H1=

53、akJ m ol-1NO(g)+O3(g)=NO2(g)+O2(g) H2=bkJ mol-1 6NO2(g)+O3(g)=3N2O5(g) H3=ckJ m ol-111根据盖斯7E律 ( + 2X2X)得反应 4NO2(g)+O2(g)=2N2O5(g),可知H=(Hi33.12X H3 2X H2)= - (a+2c-2b);(3)NO和NO2混合气体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只生成一种盐,反应中只有N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且这两种氧化物得失电子相等,NO中N元素化合价为+2、NO2中N元素化合价为+4,则生成的盐中N元素化合价为+3价,为亚硝酸盐,化学式为NaNO2。反应HNO2(aq)+

54、NaOH(aq=NaNO2(aq)+H2O(l)的平衡常数 K=c(NO2) (由于 Na+实c(HNO2)c(OH-)际上没有参与反应过程,因此没有出现在表达式中。),上下同时乘以c(H+),有1X_c(NO2)c(H )K =c(HNO2)c(OH-)c(H )c(NO2)c(H )c(HNO2)c(OH-)c(H )1Ka,带入数据可得 Kw5 10K =-1410-4I=51010 。【点睛】问题C项,有规律,当物质的投料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其转化率相等;当物质 的投料相同,则转化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题中,投料相同,因此其转化率之比等于计 量数之比2:1。知道此规律,可以快速判断。9.默基硫(COS主要存在于煤、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