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屯村的传说_第1页
钱屯村的传说_第2页
钱屯村的传说_第3页
钱屯村的传说_第4页
钱屯村的传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钱屯村的传说古时,济宁西南,有一条小成河,发源于嘉祥疃里山,它是一条自然形成河流,蜿蜒流向东南。当它与洙水河在老牛湾交汇后,河水充沛,河面加宽,仍向东南,经红庙屯(现名)、马庄(现名)流入京杭大运河融入南四湖。到了宋朝,小成河已经成了京杭大运河在济宁的重要漕运支流。元朝推崇佛教,在全国各地广建寺院。元晋宗泰定年间,在老牛湾南500米处小成河西岸(现钱屯村西百米处)修建一座寺院,占地十余亩。相传,有一条龙脉从嘉祥城南的红山头,向小成河涌来。因此,建此成龙寺以待之。可惜的是,短短几年,就被元末农民起义军踏为平地。现在,就连吴家仅存的一只“莲花香炉座”(刻有济州任城泰定年镌赠字样),也在唐口镇皇庙村

2、人看后,当夜被人盗走。一百多年来,元朝统治异常残害百姓,元末的农民起义官方镇压,加之水、旱、蝗、疫四大灾难,使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地:“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朱元璋出兵江淮,徐达、常遇春北伐,元败亡漠北,中原之地“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墟”。由于中原人粮剧减,威胁明朝统治,因此朱元璋采纳匋州苏琦、户部郎中刘九皋等人奏议,决定移民战略决策。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八次移民,涉及十八省的四百九十多个县市,八百八十二姓氏,山西负担最多。当时规定:同性同宗者不能同迁于一地。因此,每一屯中杂姓较多。 鲁西南地区是元末农民起义以及黄河多次决口主灾区,济宁等地是重中之重,死人无数,村庄多为

3、废墟。至永乐十五年为止,仅嘉祥县就新建移民村530个。钱屯村就是其中之一。 钱屯村是属于军屯,即驻军的地方。村中有古井一眼(据说,从南京到北京一共有十八眼古井,供军队饮水之用。),村北是历史上有名的草料场。 “燕王扫北”实是无啥可扫,害燕王是真。燕王只有徐达为军师和八百余老弱官兵。但是,燕王朱棣异常勇猛,徐达足智多谋,巧布兵阵,连夺德州北三里处的十二连营(建文元年,韩观在北厂之北抢时间建起的十二连城,亦称十二连营)。其后,虽被从南京派来的将军盛庸五十万大军攻进了十二连营,但仍被朱棣打败。随后燕王乘胜追击,直捣南京。经过四年浴血奋战,燕王朱棣终于在南京夺得了皇位。1402年,朱棣登基后不久,即派

4、总兵王守虎率兵占领德州,屯兵于十二连城。同时,对有功的官兵加以封赏。年轻的提升后,继续服役;年老的,派到山东、河北安置从山西洪洞大槐树等地迁来的移民,建屯农垦。并且,每个屯必须请一户回民落户,因为回民善于经商,对发展经济能起到决定作用。高、钱、孙、相以及原东平知府吴知府都是燕军中管钱粮的有功之人,同时被派往山东兖州府济宁州接纳移民,建屯圈地。他们来到济宁后,见到了留守小成河草场的老兵小旗官胡英,异常高兴。因为他们都是南京水西门人,而且还是好朋友。于是,他们发誓再也不分开了,一块选址圈地建屯。他们勘查发现,草料场是个风水宝地:西有泰山余脉萌山、孟良山和武翟山武氏祠,东有南四湖和京杭大运河;近有小

5、成河和两岸肥沃平坦的土地;还有从红山头滚滚而来的龙脉。大家一致商定在河西岸依河建屯,取了个发财之名“钱屯”。 (又有一说:钱屯是以钱姓为名,可实际最早来钱屯的是高、钱、孙、相、吴五户,他们祖居都是南京水西门。钱屯之名,已无法考证。只是传说而已!另一说:1990年嘉祥县各乡镇各村村名来历记录中,钱屯村名是以钱家姓氏取之。) 他们跑马圈地后,首先在小成河上修建了一座三孔石桥。石桥中间大孔两侧镶有石龙两条,二龙头北尾南,象征引四湖之水抗旱,排小成河流域水患防涝,确保年年丰收。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钱屯二龙桥”。其后,又修一条大路,东从东韩庄(现名)向西经钱屯纪屯姜庄和土山桥相接,交通便利。接着,东依小成

6、河,在村南西北三面开挖丈深壕沟,两头都和成河相通。人们称它为“海子”。又在“海子”南西北三面中心个架一座石桥。还在桥外挖了三眼用石砌的吃水井,加上村北原来的一眼古井,共有四眼吃水井。 建文元年(1399年),有燕王起兵时“玄帝显像”保佑燕王靖难的神话。由于明成祖朱棣修建武当九宫八观,供奉玄帝神像的原因,因此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大肆修建玄帝庙宇。钱屯也不例外,在屯中心偏北兴建了玄帝庙。 钱屯玄帝庙,前有庙门,两侧有廊坊数间,钟楼一座,后有大雄宝殿。宝殿内塑有玄帝神像。同时,西建关公庙,东修泰山奶奶庙,南盖火神庙,还在村北盖了土地庙,村正中立有泰山石敢当一座泰山石石碑。至此,钱屯就成了有四桥四井四庙

7、一殿一碑的神话般的村子,是各屯之最,远近闻名。屯中也请来一家姓陈的回民,在庙前偏左处盖房安家。 当时,兖州府因知钱屯有功官员众多,令钱屯管理小成河沿岸各村,北起河上口村,南至兴福集等十八个移民村。并可以组织训练民团,维护各村治安。 钱屯建屯时,有十八姓,人口多达五百余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 历经明、清、民国五百八十余年封建统治,残酷压迫剥削;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殖民主义的迫害,钱屯村民早以不再相信鬼神!到解放前夕,四庙一殿已不复存在。仅存的一口大铁钟,也在1958年大炼钢铁中毁掉;三间玄帝庙亦于“文革”后修建街道时扒掉了。 黄河多次决口,洪水带来的大量黄土,冲积了几乎南北走向的小成河。黄水中另

8、一股清流,从老牛湾顺着洙水河道向东直下南四湖。小成河上游至老牛湾段因有洙水河、赵王河、龙拱河等的疏通和诸多的排水沟的原因,逐渐废弃;下游也淤阻严重,以致航船无法行驶。虽在1932年(民国21年)国民政府拨款疏通其河道,但只挖了宽不过数丈,深不过三尺,草草“竣工”报功领赏去了。其因不言自明! 解放前,钱屯人闯关东,下江苏,日寇残酷杀害,逃反逃荒外地安家等等,建国时只有360多口人。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把老牛湾以东洙水河河道取直加深加宽,又在钱屯村南开凿一条大型排水人工河道洙赵新河,全长150公里,国家投入重资17亿元,保障50年内菏泽、嘉祥无水患之忧。古老的洙水河焕发了青春,现在全径通航。传说中出没野水牛的老牛湾,现也建成现代化的金港码头和友邦码头。 至此,小成河一条像饱经沧桑的老人,寿终正寝了。 钱屯二龙桥,只有在养鱼池(小成河仅存的一小段河道建成的)的水干了,才能见到二龙桥桥面残存的几道“龙骨”。两条龙深没淤泥之中,大约两米深。 钱屯村外的“海子”现在也“迁”到村内,被填平盖房,只有南桥左右还剩下一小段作为历史的见证。其它两桥被深埋村道下。就连村正中的“石敢当”沉睡地下,不好意思露出来。 以上四幅照片,是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