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数的运算说课稿_第1页
复数的运算说课稿_第2页
复数的运算说课稿_第3页
复数的运算说课稿_第4页
复数的运算说课稿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复数的运算说课稿林萍萍2012-10-2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1、依据新大纲及教材分析,复数四则运算是本章知识的重点。2、 新教材降低了对复数的要求,只要求学习复数的概念,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几何意义,加减乘除运算及加减的几何意义。因此,复数的概念, 复数的代数运算是重点,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实数运算法则和性质的比较,多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在复数的概念和复数的代数运算的教学中,应避免烦琐的计算,多利用复数的概念解决问题。3、将实数的运算通性、通法扩充到复数,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创新,有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二)学情分析:1、学生以了解复数的概念与定义以及复数在数域内的地位。2、

2、学生知识经验与学习经验较为丰富,以具有类比知识点的学习方法。3、学生思维活泼,积极性高,已初步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能力。4、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算的能力。3、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勇于创新的精神。(四)教学重点:复数的概念,复数的代数运算是重点(五) 教学难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法法则。教学方法:(六)启发式教学法关键:掌握复数加法、减法的定义和复数相等定义的运用。二、说教法:1 、本节课通过复习整式的运算,复数的运算,通过类比思想体会整式的运算与复数的

3、运算的共性,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例题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会复数运算的基础上归纳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三、说学法:2 、复习已学知识,为本节课学习作铺垫。通过对数系学习的回忆,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3 、让学生板演运算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主动实现学习目标。4 、通过例题学会复数的运算,归纳运算简便方法。培养学生归纳问题、转化问题的努力。四、说课过程:(一)、复习提问:1、1.虚数单位i:(1)它的平方等于-1 ,即i21; (2)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 律仍然成立2、i与

4、一1的关系:i就是一1的一个平方根,即方程 X2=-1 的一个根,方程 x2=- 1的另一个根是一 i3、复数的概念:形如 a+bi (a, b6 R)叫做复数,a, b 分别叫做它的实部和虚部。4、复数的分类:复数 a+bi (a, bSR),当b=0时,就是 实数;当b+0时,叫做虚数; 当a=0, b + 0时,叫做纯 虚数;5、复数Z1=a1+b1i与Z2=a2+b2i相等的充要条件是 a1=a2, b1=b2o实数(b=0)复数Z a bi4的一般虚数(b 0,a 0)虚数(b 0)6、复数的分类:纯虚数(b 0,a 0)虚数不能比较大小,只有等与不等。即使是 也没有大小。 uu .

5、 ., uu .7、复数的模:若向量 迎表示复数z,则称OZ的模r为复数z 的模,z 1abi1 ,a2 b2;积或商的模可利用模的性质(1) z1 L zn z1 z2 L zn , (2)Z14-z2z2z28、复平面、实轴、虚轴:点Z的横坐标是a,纵坐标是b,复数z=a+bi(a、bSR)可用 点Z(a, b)表示,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 叫做复平面,也叫高斯平面,x轴叫做实轴,y轴叫做虚轴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对于虚轴上的点要除原点外,因为原点对应的有序实数对为(0 , 0),它所确定的复数是 z=0+0i =0表示是实数.故除了 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复数集C和复

6、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是一一对应关系, 即复数z a bi 对应 复平面内的点Z(a(二)类比代数式,引入复数运算:一、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类似根据代数式的加减法,则复数 zi 与 Z2 的和:Zi+Z2=( a+bi)+( c+di )=( a+c)+( b+d) i . a,b,c,d R复数 zi 与 z2 的差:zi- z2=( a+bi)-( c+di )=( a- c)+( b- d) i . a,b,c,d R二、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1、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zi+z2=z2+zi.证明:设z尸ai+bii,z2=a2+b2i(ai,bi,bzSR).; zi

7、+z2=(ai+bii)+( a2+b2i )=( ai+a2)+( bi+b) i .Z2+zi=(a+b2i)+( ai+bii )=( &+&)+( b2+bi) i .又 ai+a2=a2+ai, bi+b2=b2+bi.,Zi+Z2=Z2+Zi.即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2、 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结合律:(Zi+Z2)+Z3=Zi + (Z2+Z3)证明:设 Zi=ai+=&+b2i , Z3=a3+hi (ai, a2, a3, bi, b2, a6 R).( Zi+Z2)+ Z3= (ai+bii)+( a2+b2i) +(a3+b3i)=(ai+a2)+

8、( bi+b2) i +(a3+b3) i=(ai+a2)+a31+ (bi+b2)+b31i=( ai+a2+a3)+( bi+b2+b3) i .Zi+(Z2+Z3)=( ai+bii)+ (a2+b2i)+( a3+b3i)=(ai+bii)+ (a2+a3)+( b2+b3) i =ai+( a2+a3) + bi+( b2+b3) i=(ai+a2+a3)+( bi+b+b3)i( ai+a2)+ a3=ai+( az+a) , (bi+b)+ b3=bi+( b2+b3).,(Zi+Z2)+ Z3=Zi+( Z2+Z3).即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结合律三、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

9、义复数的加(减)法(a+bi) ± (c+di )=( a± c)+( b± d) i .与多项式加(减)法是类似的.就是把复数的实部与实 部,虚部与虚部分别相加(减).一一哥由一 uuiu1 .复平面内的点Z(a,b)平面向量OZuuiu2 . 复数Z a bi 对应平面向量OZ3 .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设复数 zi=a+bi , Z2=c+di ,在复平面上所 对应的向量为OZ;、OZ;,即0Z;、OZ;的坐标形 式为0乙=(a, b), 0Z2=(c, d)以0乙、。乙为令日边作平行四边形 0ZZZ2,则对角线 0Z寸应的向量是oz,oz = 0Z1 + O

10、Z2 =(a , b)+( c , d)=( a+c , b+d)=(a+c)+( b+d) i4 .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复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设z=(a- c)+( bd)i ,所以zz产Z2, Z2+Z产z,由复数加法几何意义,以Oz为一条对角线,。1为一条边画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另一边0Z所表示的向量 近就与复uuur uur数z- zi的差(a c)+( b- d) i对应由于0Z2 Z1Z ,所以,两个 复数的差zzi与连接这两个向量终点并指向被减数的向量 对应.讲解范例:例 1 计算:(5-6i)+(-2-i)-(3+4i)解:(5-6i)+(-2-i)-(3+4i)

11、= (5-2-3)+(-6-1-4) i= -11 i例 2 计算:(1 2i )+( 2+3i )+(3 4i )+( 4+5i )+ +( 2002+2003i )+(2003 2004i )解法一:原式=(1 2+3 4+ - 2002+2003)+( 2+3 4+5+20032004i)=(2003 - 1001)+(1001 - 2004) i =1002 - 1003i .解法二:二 (1 2i)+( 2+3i )= 1+i ,(3 4i)+( 4+5i )= 1+i ,(2001 -2002i )+( - 2002+2003) i =1+i .相加得(共有1001个式子):原式=

12、1001( 1+i )+(2003 -2004i )=(2003 -1001)+(1001 - 2004) i =1002- 1003i例3已知复数Z1=2+i z=1+2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分别为A、B,求而对应的复数z, z在平面内所对应的点在第几象限? 解:z=Z2- Z1=(1+2i) (2+i )= 1+i ,.z 的实部 a=1v0,虚部 b=1>0, ,复数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内.点评:任何向量所对应的复数,总是这个向量的终点所对应 的复数减去始点所对应的复数所得的差.即AB所表示的复数是zbza ,而函所表示的复数是 za zb,故切不可把被 减数与减数搞错尽管

13、向量 AB的位置可以不同,只要它们的终 点与始点所对应的复数的差相同,那么向量AB所对应的复数是惟一的,因此我们将复平面上的向量称之自由向量,即它 只与其方向和长度有关,而与位置无关5、复数的乘除法运算:复数的乘法:z1z2= (a+bi)( c+di )=( ac bd)+( bc+ad) i .a,b,c,d R复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实数集R中正整数指数的运算律,在复数集C中仍然成立.即 对 z1,z2,z3 CC及m,nCN9: z 吗n=zm+n (z ,n=zmn (z 1z2) n=z1nz2n.6、共辗复数:若两个复数的实部相等,而虚部是互为 相反数时,这两个

14、复数叫互为共辗复数;特别地,虚部不为 0的两个共辗复数也叫做共辗虚数;z a bi,z a bi a,b R ,两共辗复数所对应的点或向量关于实 轴对称。z |z| 'F及2 4zizza2 b2 R,z z |z2|z2zi z2zi z2, zi z2z2,FI亘abiacbd bc ad.7、复数的除法:z2(a+bi)(c+di)= Cdi= c2d2 c2 d2a,b,c,d R ,分母实数化是常规方法复数的运算,典型例题精析:例4. (1)复数等于() 1 ii +i C.-1+ i D.-1i2 2i 口,,(1+i) i(1 i) 1 i ,解析:复数一=1 i,选C.

15、1 i(2)若复数z同时满足z z = 2i, z=iz ( i为虚数单位),则z解:已知Z iZ 2i Z d i 1 1 i(3)设复数z满足关系z |z| 2 i ,求z;22解:设z=a+bi (a,b为头数),由已知可得a bi a b 2 i a a2 b22q233a , b 1z 由复数相等可得:b 1,解得 4,所以 4设z=a+bi-x+yi (a,b为实数)复数问题实数化。(4)若x C,解方程|x| 1 3 x22解:设乂=2+旧(a,b 6 R)代入条件得:"a b 1 a (3 b)i,由复数相、a2 b2 1 a等的定义可得:3bo ,.a=_4, b=

16、3,.x= 4+3i。22例4: (1)复数z满足1z i | |z i| 1 ,则z对应的点在复平面内表示的图形为(A)A.直线 B.圆 C .椭圆 D .抛物线解:令 z=x+yi (x, y6R),贝U x2+(y+1)2 x 2+(y 1)2=1 , . .y=1/4。故选A8.复数的代数式运算技巧:(1) i的周期性:4n=1 ni4=1,所以,产i4n+2=-1, i 4n+3=-i, i 4n,4n1, 4n2,4n3 cii i i 0n Z1 i ,1 i.2 2_i _i6 i) 2i。D 2i1 i 1 i1-3. i(3) “1”的立方根 2 2的性质:1.1 一_3_

17、2_21 一110扩充知识:9、特别地,zuuBZb-Za,超ABzB zA为两点间的距离。;|z z0| r,七,Z对应的Z对应的点的|Z Z1| |Z4殳对应的点的轨迹是线段乙Z2z对应的点的轨迹是一个圆;|z z11 |z Z2I 2a 乙Z2点的轨迹是一个椭圆;|zZ1 |zZ2I2a乙Z2 2a轨迹是双曲线。Z1Z22Z1Z22Z1Z2210、显然有公式:z1Z2z1Z2Z1Z211、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问题:(1)当b24ac。时,方程有两个实根x1,x2 o此时有b2x1注意两种题型:4ac。时,方程有两个共钝虚根,其中x22Cx1 x2x1,2a且b 一 i2a °

18、(1) x1 x2(2) x1x2X2虚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根问题:不能用判别式法,般用两个复数相等求解。但仍然适用韦达定理。已知x2 X1是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 0的两个根,求x2 xi 的方法: 12-(1)当 b 4ac 0时,-2 -vb2 4acx2 x1 q(x1 x2)4x1 x2 a ,2当 b 4ac。时,X2Xi、(x1X2)24x1x24ac b2已知X1,X2是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 0的两个根,求X2 X1的方法:12-(1)当 b 4ac 0时,c 一-0X2X1X1 x20,即a ,则bX1X2a_c 0X2 X12)x1 x20,即 a ,则2(2)当 b 4ac 0时,.2位"勺 b 4acx1 x2*;(x1 x2) 4x1x2ax2x12 x12 Jx1 x2_19962.3 i上2例6 (1)计算:1 2内1 i答案:1 i(2)设复数z满足:|z 3 风再,求|z|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解:|z|的最大值为36,最小值为 晶;(3)若 x C ,解方程 |x| 1 3i x解:设乂=2+旧(a,b 6R)代入条件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