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医综合傲视宝典修订版_第1页
2019年中医综合傲视宝典修订版_第2页
2019年中医综合傲视宝典修订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中医综合傲视宝典-中医考研辅导用书 (上、下两册)全国免邮费定价:128.00 元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考研辅导用书一一中医综合傲视宝典做了如下修订:本书官方订购地址:轴倘 MIA ? W屮倩ft中医塚合磁视空建 tltK. 4f VEftHHH 砸占冬埜*i ”r右时帕届 / ftF 4-4 I: E. J #3 4- K *M4*Qiawfe *P匸d M1 根据新版大纲要求,方剂学科目中增加了大陷胸汤、达原饮、参苏饮、葛 花解醒汤4个方剂的加减应用及注意事项;中医内科学增加了胸痹心痛、痞满两 个病症的内容;针灸学增加了中府、商阳、偏历、解溪、盲腧、角孙、光明、夹 溪、曲

2、全、天突、至阳11个穴位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2为方便考生朋友携带,新版图书特设计为上下两册分别出版,上册包括中 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下册包括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3 随书赠送最新录制的MP3光盘,省去网络下载之烦,让你走到哪学到哪, 轻松提升记忆效果。4 选择近10余年中医综合考试试卷的试题,按照科目、章节进行划分,在看 书后进行同步训练,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边学边练,查漏补缺,实 乃考研复习之秘籍!最后,通过全真模拟考试系统,体验真题之精髓,把控考试 之命脉!详情请登录医学考试在线网站。基本信息主 编: 刘应科责任编辑: 郝恩恩封面设计: 赵 敏出版发行: 中

3、医古籍出版社社址: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 16 号( 100700)印刷: 北京通州区京华印刷制版厂开本:850X 11681/16印张:77字数:1118 千字版 次: 2011 年 4 月第 3 版 2011 年 4 月第 3 次印刷书号:ISBN 978-7-80174-718-1定价:128.00 元修订说明自中医综合傲视宝典出版以来,由于本书编写体例科学,内容重点突出, 非常适合于考研应试复习,而得到了广大中医考研朋友的认可和欢迎。今年, 中医综合的考研大纲发生了较大变动,为适应最新考试要求,更好的服务于考 生,本书编写组广泛征求意见,仔细研讨修订方案,经过三个月的时间,终于 完成此次

4、修订任务。2011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考研辅导用书 中医综合傲视宝典 做了如下修订:1 根据新版大纲要求,方剂学科目中增加了大陷胸汤、达原饮、参苏饮、葛花解醒汤 4 个方剂的加减应用及注意事项;中医内科学增加了胸痹心痛、痞 满两个病症的内容;针灸学增加了中府、商阳、偏历、解溪、盲腧、角孙、光 明、夹溪、曲全、天突、至阳 11 个穴位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2为方便考生朋友携带,新版图书特设计为上下两册分别出版,上册包括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下册包括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3 随书赠送最新录制的 MP3 光盘,省去网络下载之烦,让你走到哪学到 哪,轻松提升记忆效果。4 选

5、择近 10 余年中医综合考试试卷的试题,按照科目、章节进行划分, 在看书后进行同步训练,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边学边练,查漏补 缺,实乃考研复习之秘籍!最后,通过全真模拟考试系统,体验真题之精髓, 把控考试之命脉!详情请登录医学考试在线网站。综上所述,新版傲视宝典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使之真正成为中医考研复 习之宝典秘籍。甚感欣慰之余,需首先感谢我们强大的编写团队,感谢各位编 者的辛勤撰稿、认真校稿,没有他们,就没有这本书的产生。同时,感谢倍智 教育集团和医学考试在线网站的鼎立支持与协助。愿天下考研人梦想成真!开卷必读本书的编写,目的很明确, 就是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朋友节省复习时间,提高复

6、习效率,顺利地实现考研目标,把心中的梦想变为现实。针对目前书市中中医综合辅导书良莠不齐、错误百出的局面,遴选了一批 优秀的教授、博士、硕士作为编委团队,其中有的是曾经参与命题的专家,有 的是讲台上的一线教师,有的是考研成功中的佼佼者。大家花费巨大时间与精 力,冒着严寒,挑灯写作,争分抢秒,推出此书,旨在为广大考生考取一个好 成绩。本书推出一年后,经全国各地广大考生的检验,本书的版式设计、体例编 排、内容编写、配套 mp3 以及售后服务均获一致好评,同时部分考生还提出了 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考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考研 用书,编委会全体成员在采纳广大考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作了

7、全面修订,并 重新录制了 mp3 。在此欢迎广大考生选用本书,并欢迎大家在使用本书后提出 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一起不断超越!在开始本书学习之前,有必要为考研朋友介绍一下考情分析和本书编写体例,有利于大家宏观把握考研动态及出题方向 ,以便更好地使用本书一、考情分析中医综合总分 300 分,占考研总权重的 60% ,其重要性就不用再强调了。 可以说,中医综合是拉开差距的一门大课程,高低之间可以有 100 分的差距, 因此,对中医综合的复习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开卷之前,还是大体来看一看中 医综合的总体情况,了解一下中医综合的考查范围、考查目标以及考试形式和 试卷结构,最后,根据历年真题的情况总结一

8、下中医综合的考情。下面以 2010 年的考试大纲为参考,结合对 1991 年到 2010 年真题的学习与研究的情况探 讨如上提及的问题:一)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包括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方 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六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 医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 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攻读中医药学各专业 硕士学位课程之需要。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 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 熟悉记忆。根据试题, 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 记忆的有关中医药

9、学基础理 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 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 本原理。2. 分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 及诊治的机理,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3. 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 能阐释有关 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2.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 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

10、30 题中医诊断学30 题中药学30 题方剂学30 题中医内科学35 题25 题针灸学4. 试卷题型结构:A 型题 8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120 分B 型题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X 型题 6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0 分三)历年考情从对 1991 年到 2009 年的所有真题分析来看,中医综合总体上呈现一种 稳定的趋势,不管是题型和题量,还是考试范围和出题风格,大体上是一致的, 这是中医综合的传承性特点。正是基于此,对中医综合真题的学习和研究是非 常重要的,把握住真题,就是对来年考题的总体把握。从题量来看,总体是在 150 道题到 180 道题中

11、间波动,从 1991 年到 2004 年的十四年中都是 160 道题,从 2005 年到 2006 年的两年中变成 150 道题, 从 2007 年到 2010 年的三年中,题量陡增,跃至 180 道题。从题量来看,应 该说难度是有所增加的。从题型来看,从 1991 年到 2004 年的十四年中有四种题型,分别是 A 型 题、B型题、C型题、X型题。2005年开始,取消了 C型题。2007年,标新 立异,试卷最后 30 道题目分为基础部分和临床部分两种选做题, 即报考基础专 业的考生只要求做基础部分的 30 道题,报考临床专业的考生只要求做临床部分 的 30 道题目。 2007 年试卷结构的设

12、立可能给阅卷带来了麻烦,于是在 2008 年又做了很大的变动,尽管题型还是三种,但是多选题陡增至 120 分,考试难 度也陡然增加。据说,增加难度是为了使每年的中医综合的平均分数和西医综 合的平均分数相持平。数据显示,当年的平均分大幅度下降,看来这个难度系 数一直会延续下去。 目前看来, 2009 年也是基本维持 2008 年的特点, 至于考 试情况有待统计。从题型和各题型的题量分布来看,中医综合的难度是有所增 加的。从考试科目来看, 1991 年到 2007 年的十七年中, 一直是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五门课程,从 2008 年 开始增加了针灸学这门课程,从复

13、习难度来看,中医综合的难度也是有所 增加的,增加一门课程,自然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考纲来看,中医综合考查三方面的能力,一为熟悉记忆,二为分析判断, 三为综合运用。三种考查的能力中,我觉得以记忆为主,记忆当然不是要死记 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消化记忆考点,最终,在记忆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综 合运用。六个科目在考试中的权重基本上是一致的, 中医内科学 稍微多一点, 复习时应该考虑多花点时间,新增加的针灸学可适当少花一点时间,其他 四门课程应该等同视之。当然,时间的安排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要根 据自己在本科阶段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而定。二、编写体例本书的编写体例有别于其他辅导书,集考纲、教材、

14、真题于一体,真正做到 了一书在手, 不愁中综。现对编写体例做一简单介绍, 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本 书,应用好本书。【全科领航】 该内容放在每一科目内容之前, 是对该科目的总体介绍, 是编 者对该科目的总体把握, 对该科目历年所有考题做出的总结分析以及来年出题情 况的大胆预测。 内容包括: 该科目的知识体系的特点, 学习该科目的良好方法和 特殊注意,宏观把握全科在整个中医综合中所占的权重。分析点出重要的考点, 总结归纳出题思路和出题风格, 使考生在总体上能对该科目有一个把握, 分清重 点与非重点。【考纲详参】该内容系把 2010 年该科目的考试大纲摆出来,供考生参考阅 读。据历年的规律来看, 我

15、们可以预测 2011 的考试大纲跟 2010年相比不会有很 大变化,只会在局部做一些小调整, 因此,考生朋友在考试大纲还没有出来之前, 参照 2010年的考试大纲复习是科学的, 也是必要的。等 2011年的考试大纲出来, 考生朋友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及时登录医学考试在线把大纲下载下来, 然后把有 差异的考点进行修正。 这个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 有变动的考点往往很有可能出 题,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视。 这样补充完善过的考纲, 使这本书运用起来变得更加 方便。“考纲详参”还可以为后面的每一个考点做出例证,为“打靶法”学习提 供靶点。考生朋友还可以根据这些考点进行发散式复习,提纲挈领,效率极高。【考点击破

16、】 在每一章节的编写中, 首先列出每一个考点, 比较新旧两版教材,详细匹配出该考点的知识点,使考生朋友能够明确考点,各个击破,对考点进行咀嚼消化, 达到有的放矢, 提高复习效率。 这种方法叫 “打靶法”,又叫“印 证法”,通俗的称法为“对应法” 。【考题例证】研究该科目考研以来的历年真题,分别找出对应考点的考题, 做到搜索全面, 匹配准确, 使考生对来年的考试知识点有一个心理准备。 高频考 点可能是来年出题的重点, 从未出过题的考点也有可能会出题, 应引起注意。 总 结列出所有的真题, 省却了考生朋友买真题的烦恼, 也避免了陷入题海战术的误 区。真正地做到:一书在手,中医综合复习资料全矣,足矣

17、。【考点点拨】 针对历年来考试情况, 点拨分析该考点知识、 学习的难点之所 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各种细节以及历来考题情况,包括考题思路、考题风格, 并大胆科学地预测来年考试情况,但所有预测仅供参考。【考研宝鉴】作为过来人,作为成功者,与考生朋友分享考研的经历,传授 考研经验,不光只是中医综合,政治、英语都有涉及,考研过程中的生活注意事 项也在分享范围之内, 还有几篇怎样复试的文章, 真真的是考生朋友的心灵小贴 士。这些心得分为六个期,即决心考研期、开始复习期、全面复习期、临近考试 期、考场注意、复试注意,按顺序插入每一个章内容后。【实战演习】一味地记忆知识点可能有点单调, 因此,整理编排出历年

18、真题, 尽管所有的考题已经包含在 “考题例证”的栏目中。对真题的编排还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在每道题目前面有两个括号, 好让你能够做两遍题, 一来,可以把两次的 做题情况作一比较, 了解自己的进步变化; 二来, 可以节省掉另外买一本真题的 钱。可谓用心良苦,希望广大考生朋友利用好。如果你上网方便的话,还可以直 接登录医学考试在线进行历年真题测试和分科同步训练。本书编委会2010 年 3月目录上册接触真题中医基础理论 全科领航考纲详参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精气阴阳五行第三章藏象第四章气、血、津液第五章经络第六章病因与发病第七章病机第八章防治原则中医诊断学全科领航考纲详参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问诊第三章望诊第

19、四章舌诊第五章闻诊第六章脉诊第七章按诊第八章八纲辨证第九章病因辨证第十章气血津液辨证第十一章脏腑辨证第十二章其他辨证方法中药学全科领航考纲详参第一章总论第二章解表药第三章清热药第四章泻下药第五章祛风湿药第六章化湿药第七章利水渗湿药第八章温里药第九章理气药第十章消食药第十一章驱虫药第十二章止血药第十三章活血化瘀药第十四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第十五章安神药第十六章平肝息风药 第十七章开窍药第十八章补益药 第十九章收涩药第二十章涌吐药第二一章攻毒杀虫止痒药第二十二章拔毒化腐生肌药下册方剂学全科领航考纲详参第一章总论第二章解表剂第三章泻下剂第四章和解剂第五章清热剂第六章祛暑剂第七章温里剂第八章表里双解剂第

20、九章补益剂第十章安神剂第十一章开窍剂第十二章固涩剂第十三章理气剂第十四章理血剂第十五章治风剂第十六章治燥剂 第十七章祛湿剂 第十八章祛痰剂 第十九章消食剂 第二十章驱虫剂 第二十一章痈疡剂中医内科学全科领航 考纲详参 第一章感冒 第二章咳嗽 第三章肺胀 第四章哮证 第五章喘证 第六章痰饮 第七章 血证 第八章心悸 第九章胸痹 第十章不寐 第十一章郁证 第十二章癫狂 第十三章痫证 第十四章胃痛 第十五章痞满 第十六章呕吐 第十七章泄泻 第十八章痢疾 第十九章腹痛 第二十章肺痈 第二章肺痿 第二十二章肺痨 第二十三章自汗盗汗 第二十四章厥证 第二十五章噎膈 第二十六章呃逆 第二十七章便秘 第二十八章胁痛 第二十九章黄疸 第三十章积聚 第三十一章鼓胀 第三十二章头痛 第三十三章眩晕 第三十四章中风第三十五章痉证第三十六章瘻病第三十七章疟疾第三十八章水肿第三十九章淋证第四十章癮闭第四十一章关格第四十二章腰痛第四十三章消渴第四十四章遗精第四十五章耳鸣、耳聋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