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考试知识点手册—职测_第1页
2019年教师考试知识点手册—职测_第2页
2019年教师考试知识点手册—职测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量关系知识点汇编第一章数字推理数字推理是数量关系的一种重要题型,主要测试考査考生对数字的敏感、分析、 推理能力。主要考查题型包括等差数列、倍数数列、分式数列、多次方数列、组合数 列等。考生需要掌握每种数列的题型特征和应对方法,多加练习。知识点一、数字推理之等差数列(一) 题型特征1. 数列基本单调,从大数字看变化幅度不大(2倍左右)。2数列没有典型的题型特征时,强行逐差寻找规律。(二) 应对方法1先逐差,随时关注差和基本数列的联系,一级差无特点时再逐一级差。2如果二级差也没有特点,则先将其放在一边,将一级差斜向代入原数列构造网络。 3如果无法构造网络,则需要对二级差“一逐到底”,随时结合差和

2、倍数大胆猜测。【例】1,4,12,29,59,()A.113B06C.101D.104【答案】B。解析:观察发现数列单调递增,大数字的变化幅度在2倍左右,故优 先考虑作差:14122959(106)/作差381730(47)/作差5913(17) 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知识点二、数字推理之多次方数列(一)题型特征1数列中有明显的多次方数字或者多次方附近的数字。2. 数列局部有明显多次方规律。3数列基本单调,从大数字看变化幅度陡增(大于6倍)。(二)应对方法1熟练掌握多次方数字,对多次方附近的数字敏感。观察数列局部有无多次方数字 或者多次方附近的数字。2结合选项发现数列变化幅度陡增时,考虑数列前一项

3、的多次方推岀后项,或者前 两项的多次方推出后项。3. 当幅度分析法找不到规律时,需要及时考虑多次方规律。【例】342,215,124,63,26,()A.7B.8C.9D.10【答案】A。解析:观察发现数列中的数字都是多次方附近的数字,故优先考虑多 次方规律。原数列依次町改写为73-l. 63-1 , 53-U 43-h 33-U则应填入21=7。 故本题选A。知识点三、数字推理之分式数列(一)题型特征数列中大部分数字都是分数。(二)应对方法1观察题干中分数,如果容易通分,考虑作差或者加和:如果容易约分,考虑乘积 或者倍数。2. 无明显规律,观察有无重复数字出现在分子、分母位巻。3. 最后考虑

4、分子分母单独观察规律,通过化繁或化简均衡分子间/分母间的关系。【例】-A.B.C.D.72809096【答案】D.解析:方法一,观察发现数列中分母规律明显,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 列,分子比分母少I,故所填项的分母为48x2=(96),分子为96-1= (95)。方法二,分子分母单独看,分子为第一项><2+1=第二项,依次类推,47x2+1=95, 分母为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48x2=96,选择D。知识点四、数字推理之组合数列(一) 题型特征数列较长,总项数较多(27),数字变化幅度不大且一般不具有单调性。(二) 应对方法观察数列,如果总项数是偶数项,一般考虑两两分段或间隔数列。如果总

5、项数是奇数项,一般考虑三三分段或间隔数列。如果括号在中间,一般考虑中间分段或间隔数列。如果要求两项值,一般考虑间隔数列。【例】1,1,3,9,5,25,7,49,(),()A.9, 81B.11, 33C.21, 25D.24, 28【答案】A。解析:方法一,数列较长,总项数较多且是偶数项,故考虑间隔数列 或两两分段。奇数项1,3, 5, 7,(9)为连续奇数:偶数项1, 9, 25, 49, (81)是连续奇数的平方。选择A。方法二,两两分组,每组中的数字为平方关系,满足平方关系的只有A选项。第二章数学运算数学运算常考题型包括计算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排列组合问题、几何问 题、极值问题、

6、容斥问题等,题型较多,需要掌握每种题型的基本知识,常考考点和 解题思路,而常用的方法是整除法、方程法(普通方程、不立方程)、特值法和代入 排除法。其中方程法的应用最为广泛,需重点学习。知识点一、数学运算之等差数列(-)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为一个常数,这样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 数就称为公差,记为d。(-)常用公式记第一项为,第n项为第m项为心,则有通项公式:(n-1) xd,(n-m) xd;求和公式:Sn =5 n+ 巴:' xd = F £上*x“ =n。2 2【例】77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7546,则其中第45个自然数是:A.99B.100C.104D.

7、105【答案】C。解析:7546-77=98,那么知道第39个(中间的那个)自然数为98, 所以第45个自然数就为98+ (45-39) xl=104o知识点二、数学运算之相遇追及问题(一)相遇问题研究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一般可以描述为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 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 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间 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X相遇时间=速度和X相遇时间。(-)追及问题研究同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一般可以描述为甲从A地到C地,乙从甲的前方位置B地到C地,甲速大于乙速,

8、 最后甲追上乙,实质上是甲比乙多走了 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 有A、B两地间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x追及时间=速度差x追及时间。【例】A、B两架飞机同时从相距1755公里的两个村F场起飞相向飞行,经过45分 钟后相遇,如果A机的速度是B机的1.25倍,那么两飞机的速度差是每小时()。A.250公里B.260公里C.270公里D.280公里【答案】B.解析:45分钟相当于0.75小时,A、B速度和为1755-0.75=2340公2340里/小时。两飞机的速度圧为x ( 1.25-1) =2340-9=260公里/小时.1.25+1知识点三、数学运算之多者合作问题(一)

9、问题描述多者合作指在一项工程实施过程中有多人参与合作的情况。合作方式有几人同时工 作,几人不同时工作,或二者混合。(-)解题核心合作时的总效率等于各部分效率之和。(三) 解题方法特值法。已知时间,可设工作量为几个时间的公倍数,进而求效率:已知效率之间 的比例关系,可直接设效率的最简比为特值。【例】甲、乙两队开挖一条水渠。甲队单独挖要8天,乙队单独挖要12天。现在 两个队同时挖了几天后,乙队调疋,余下的甲队在3天内挖完。乙队挖的天数是:A.3B.4C.6D.7【答案】A。解析:设总的工作量为24,则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3、2.所求 为(24-3x3) 4- (3+2) =3,选 A 项。知识点

10、四、数学运算之整除思想()方法描述整除法主要通过题干中所给的信息,判断结果应具备的整除特性,从而排除错误选 项。如:已知甲乙两个班的人数之比为3 : 5,,求甲班人数。根据题F中的比例, 可知甲班的人数一泄是3的倍数,结合选项,可优先排除不是3的倍数的选项。(-)常用数字的整除判定1局部看(1)一个数的末位能被2或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2或5整除;(2)一个数的末两位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3)个数的末三位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2整体看(1)整体作和一个数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或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或9整除。(2)整体作差7、11、13:如果一个整数

11、的末三位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组成的数之差能被7、11 或13整除,那么这个数能被7、11或13整除。(适用于四位或者四位以上的大数字) 11:奇数位上数字和与偶数位上数字和之差能被11整除。3其他合数将该合数进行因数分解,能同时彼分解后的互质因数整除,如:12=3x4, 3和4没 有公约数,互质,则能同时被3和4整除的数能被12整除。【例】张警官一年内参与破获的各类案件有100多件,是王警官的5倍,李警官的 五分之三,越警官的八分之七,问李警官一年内参与破获了多少案件?A.175B.105C.120D.不好估算【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张警官破案数要大于100并且能被5, 3, 7 可时 整

12、除,100以上200以内能被这三个数整除的只有105,所以张警官一年破案数为105, 那么李警宫破案数为105# =175,所以答案是A。知识点五、数学运算之特值思想(一)概述在复杂的计算问题中,通过设题中某些未知疑为特殊值,从而简化计算,快速得岀 结果的一种方法。(-)特值的核心在汁算复杂时,用特殊值代替未知量来计算,即不设未知数,而设等。(三)特值的常见应用1具有任意性(任意字眼、纯文字、纯字母)。2出现比例计算关系。3.所求为乘除关系,对应量未知。(四)如何设特值1.含"任意”字眼,纯字母、纯文字、几何中的动点问题:一般设方便汁算的简 单数据或特殊点。2出现比例计算关系:设最简比为特值。3.存在M=AxB的关系,常见于行程、工程、浓度等题型。已知M,设A、B:已 知A、B设M或最简比。【例】一批木材全部用来加工桌子可以做30张,全部用来加工床可以做15张,现 在加工桌子、椅子和床各2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