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本科实验讲义_第1页
2019年本科实验讲义_第2页
2019年本科实验讲义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学免疫学实验讲义(供临床医学、口腔、护理、药学、预防医学等使用)青岛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二00六年六月目录实验一直接凝集反应一一血型(1)实验二 类风湿因子胶乳凝集试验 (3)实验三抗链球菌溶血素“ 0”胶乳试验(4)实验四试管凝集反应 (5)实验五单向琼脂扩散试验(8)实验六双向琼脂扩散试验(10)实验七对流免疫电泳(13)实验八火箭电泳 (16)实验九免疫电泳(19)实验十补体在溶血反应中的作用(21)实验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23)实验十二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24)实验十三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27)实验十四淋巴细胞转化试验(29)实验十五动物过敏性休克(32)实验

2、十六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33)实验十七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36)实验十八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37)实验十九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39)实验二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42)实验二十一免疫层析实验(45)实验二十二 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放射免疫测定(47)实验二十三免疫印迹实验(50)实验室规则一、每次实验前必须将有关的课堂讲授理论及实验讲义进行预习, 以了解本次实验内容及目的、方法,以免发生错误,并可提高实 验效果。二、进入实验室必须穿隔离衣。不准穿拖鞋。三、在实验室内绝对禁止吸烟及饮食。四、一切标本及材料应严格按照指定的方式进行使用及观察,不 得随意乱动,更不得携出室外。五、凡用过

3、的吸管、玻片应放在指定的消毒缸内,其他物品也应 放在指定地点,不得乱放。六、应爱护显微镜,用完后应清洁镜头,显微镜对号入座。七、实验完毕后,整理桌面、地面、用具等,需培养的物品要放 入孵育箱,关好水、电、门窗。八、爱护公物,损坏公物,应向教师报告,进行登记,酌情处理。九、应用易燃品要严防火灾,严禁酒精灯互相直接碰头点燃,以 免酒精外溢,引起燃烧。十、必须认真观察实验结果,按时交实验报告。实验一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血型颗粒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凝集物的现象称为凝集反应,或称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若将可溶性抗原吸附或偶联至无关载体颗

4、粒, 使之成为致敏的载体颗粒, 再与相应抗体结合而出现 的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in direct agglut in atio n),如果载体颗粒是红细胞,则称间接血凝。如将抗体吸附在载体颗粒上,然后与相应的可溶 性抗原结合而出现的凝集现象称为反向间接凝集反应。一、原理红细胞表面具有不同的抗原, 而在人类血清中天然存在有对红细胞的不同凝集素(抗体)。当红细胞与相应凝集素混合时,在有电解质参加下,可以产生凝集现象。根据人类红细胞膜上抗原的不同,可分为A、E、O和AE四种血型。A型血的红细胞膜上有A抗原,血清中则含有抗E抗体;E型血红细胞膜上有E抗原, 血清中含有抗A抗体; O型血红细胞膜上

5、不含A和E抗原,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E抗体;AE型血红细胞膜上同时有A和E两种血型抗原,血清中无抗A和抗E抗体。当不同血型的人进行输血时, 红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的凝集素结合,在补体的作用下可发生溶血现象,故临床上给病人输血时,必须进行血型鉴定。同时尚需进行交互配血试验,以复查定型时有无错误,或其它不规则凝集素的存在。二、材料(一) 标准抗A及抗B血清。(二) 生理盐水,小试管,毛细吸管,载玻片,牙签或小玻棒,刺血针, 酒精棉球等。三、方法(一) 用酒精棉球消毒被检者的耳垂或指尖,用刺血针扎破皮肤,然后用毛细吸管采血,并将其注入含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使之成为血球悬液(浓度为1%)。(二)取洁净

6、玻片一张,用蜡笔在中间划分为二,并于其上角分别标记“抗 A” “抗B”,分别将标准抗 A和抗B血清加一滴于其上。(三) 用毛细吸管取待检红细胞悬液各加一滴于抗A及抗B血清中,然后 用牙签或小玻棒将其搅拌均匀。(四)将玻片平持手中,前后左右转动,使之充分混匀,置室温中10 15分钟。观察有无凝集发生,如观察不清,可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查。四、结果如有凝集,可见红细胞凝集成小块,背景液体较澄清;无凝集者,红细 胞呈均匀分散,背景液体混浊。检查结果可参阅下表:不同血型检查结果抗A血清抗E血清血型+一A一+B一一O+AB五、注意事项(一)室温保持在20 C左右。若低于10 C以下,易出现冷凝集现象而造成

7、假阳性的误判结果。(二)用牙签或小玻棒将待检红细胞悬液分别于抗A及抗B血清混匀时,不能用同一端同时在两种血清中搅拌,而应分别用两端搅拌。六、报告要求结合实验结果,分析血型鉴定在实际应用中有何意义?血型不合输血引起的溶血是如何发生的?实验二类风湿因子胶乳凝集试验(RF latex agglut in ati on)一、原理利用人IgG致敏的颗粒性胶乳抗原与相应抗体的免疫凝集反应,测定患者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RF)、材料1.变性IgG致敏胶乳悬液2.阴、阳性对照血清。3.血清稀释液:生理盐水。4.黑色方格玻璃板、吸管、试管、吸量管等。三、操作1 .将待检标本用生理盐水 1:20稀释备用。2 .在黑

8、色方格玻璃板上取三个格,每格分别加稀释待检血清、阳性对照血清和阴性对照血清 1滴,然后每格均加一滴胶乳试剂。3. 充分混匀,2分钟内观察结果。四、结果判断肉眼观察凝集强弱,出现清晰凝集者为阳性, 无明显凝集者为阴性。 若需作定量测定,可将血清作倍比稀释, 重复上述测定,以血清最高稀释度所 出现的凝集,即为 RF滴度。五、注意事项1. 使用前将试剂充分摇匀。2. 血清和试剂的液滴大小要一致。3. 血清和试剂要充分混合。4. 反应以室温为宜。六、报告要求RF实验的原理及实验结果记录。实验三 抗链球菌溶血素“ O'胶乳试验一、原理正常机体的血清中含有一定量的抗链球菌溶血素“ O'抗体

9、(ASO,实 验开始时首先加入一定量的溶血素 “O'溶液,可全部结合正常血清中的 ASQ 患者血清中ASO超过正常范围,所以可以与随后加入的溶血素“ O致敏的 胶乳颗粒(ASO胶乳试剂)反应,出现凝集。二、材料1. 溶血素“ O”溶液。2. ASO胶乳试剂(溶血素“ O'致敏的胶乳颗粒)。3. 阳性控制血清。4. 阴性控制血清。5. 生理盐水。6. 黑色方格玻璃板、试管、吸管、毛细滴管、小木签等。三、方法1. 血清标本用生理盐水 1:50稀释,不必灭活。2. 在反应板各格子上分别滴加稀释血清以及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一滴,各再滴加溶血素“ O'溶液一滴,轻轻摇动2分钟,使其

10、充分混匀,均匀分布于方格内。3. 滴加ASO胶乳试剂一滴,轻轻摇动8分钟,室温为20C,将反应板 平放在实验桌上,有清晰凝集者为阳性,不出现清晰凝集者为阴性。4. 阳性者的1:50稀释血清,进一步稀释为 1:80,再重复步骤2和3, 有清晰凝集者为强阳性。四、结果判断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有清晰凝集者为阳性,不出现清晰凝集者为阴性。五、注意事项1. 加入ASO胶乳并轻轻摇动8分钟后,应尽快记录结果,此后时间再出现的清晰凝集不列为阳性。2. 室温若分别降低或升高 10 C,反应时间则分别延长和缩短2分钟。六、报告要求ASO胶乳实验的原理及实验结果记录。实验四试管凝集反应(Tube Agglutin

11、ation)一、原理试管凝集反应为半定量试验方法,用已知抗原作为诊断菌液与一系列稀释的受检血清混合保温后,观察每管内抗原凝集程度,以判定待检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及其效价。 通常以产生明显凝集现象的最高血清稀释度为血清 中抗体的效价,亦称滴度 (titer)。、材料(一) 待检血清用生理盐水1 : 10稀释(0.1毫升血清原液+ 0.9毫升 生理盐水)(二)伤寒杆菌“ H'诊断菌液(三)伤寒杆菌“ O'诊断菌液(四)生理盐水、试管、吸管等三、方法(一)稀释血清1 洁净小试管16只,分两排排列于试管架上,每排8只,依次用蜡笔注明号码,每管用吸管加入生理盐水0.5毫升。2吸取1 :

12、10待检血清0.5毫升,加入第1排中的第1管,于管内连 续吹打三次,使血清与盐水充分混合(吹打时注意勿使液体溢出管外),吸出 0.5毫升注入第2管。同样予以混合后吸出 0.5毫升注入第3管,以此类推 作倍比稀释到第 7管,自第7管中吸取0.5毫升弃去,第8管做对照。3. 同法,吸取1 : 10待检血清0.5毫升加入第二排中的第1管,并依次如上法予以稀释。(二)加菌液1 吸取伤寒杆菌“ H”菌液,加入第一排各管中,每管0.5毫升(由盐水对照开始,依次由后向前加入)。此时血清稀释倍数又增加1倍。2 同法于第二排中加入伤寒杆菌“O'菌液0.5毫升。3 将各管振荡混匀,放 37 C水浴箱中24

13、小时或放入37 C孵育箱中 过夜,次日取出观察结果。以出现“ +”凝集的最高血清稀释度 (血清的最 后稀释度)为该抗体效价。四、结果如血清中含有与该菌相应的抗体, 则可与该菌起凝集反应,凡能凝集者 则细菌之凝集块下沉于管底, 上面液体完全澄清或略为澄清, 依照凝块之大 小与液体澄清的程度而决定反应的强弱,并以“ +”表示之。“ +'细菌完全凝集,凝集块大,管底可见大而边缘不整的白色凝集块, 液体澄清“ +”细菌大部分凝集,凝集块较大,液体稍微混浊“ + ”细菌部分凝集,液体混浊“ +'细菌极少数凝集,液体混浊“-”不凝集,液体浑浊度与对照管相同五、注意事项(一)先观察盐水对照管

14、,管底沉淀物呈园形,边缘整齐,轻轻振摇,细 菌分散仍呈混浊现象。(二) 实验管应自第1管看起,如有凝集,可见管底有沉淀凝集块,边缘 不整齐,液体上部澄清。“ H'菌液的凝集呈棉絮状, 轻摇即升起,容易摇碎。“O'菌液的凝集呈紧密颗粒状,不易摇碎,往往粘于管底,因每管抗原抗 体比例不同,凝集程度有差别。六、报告要求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了解待测血清对伤寒杆菌“H'或伤寒杆菌“ O'的凝集效价的临床意义。实验五单向琼脂扩散试验(Single Agar Diffusion Test)一、原理本试验为一定量试验, 将一定量抗体均匀混入琼脂中倾注于玻片上,待凝固后打孔,将抗

15、原加入孔内,抗原由圆孔中央向四周扩散,若遇相应抗体便发生特异性结合,在二者比例合适处围绕孔的周围形成乳白色的沉淀环, 环的大小与抗原含量成正比,因此事先用不同浓度的已知抗原做实验绘制标 准曲线,利用标准曲线便可求出未知抗原的含量(本实验以IgG定量测定为例)。二、材料(一)器材:1. 载玻片。2. 打孔器(外径3mm。3. 不锈钢挑针。4微量注射器(10ul。5. 有盖搪瓷盒(内铺有湿润的海绵垫)。6. 测定尺。7. 温箱、三角烧瓶等其它常用仪器。(二)试剂:1. pH 8.6 , 0.1M巴比妥缓冲液。2. 1%琼脂凝胶:称取10g优质琼脂粉置1000ml三角烧瓶中加人蒸馏水500ml,水浴

16、煮沸使琼脂熔解,然后再加入500ml上述热pH 8.6巴比妥缓冲液,同时加万分之一硫柳汞,混匀后分装于150ml?三角烧瓶中,4 C冰箱保存备用。3. 1%鞣酸。4. 参考血清:IgG。参考血清均事先用国家标准抗原进行过标化,标明其中各种免疫球蛋 白的含量。5. 诊断血清(抗体):羊抗人IgG血清。6待检血清(抗原):人血清。三、方法(一)称取优质琼脂3克,加生理盐水200 E汁企丿K浴H !川負亚讦-.(二)吸4ml琼脂待其冷却至 5060C,加入Ab(按工作浓度),混匀后立即倒入玻璃板上,厚度为1.2毫米,待凝固。(三) 用打孔器(或用直径与其一致的钢管或玻璃管)打孔,孔距1.2 1.5厘

17、米,两排距离 2厘米。如下图:OOOOOOOOOO(四)加入不同稀释度(1:10、1:20、1:40、1:80)的抗原约10微升,抗 原液面与琼脂板相平为宜。(五) 置湿盒内,37C。24小时后取出泡入生理盐水内2 3小时换水数 次,再泡在1%鞣酸内10分钟。四、结果以毫米为单位测量沉淀环和直径,以已知的抗原浓度为横坐标,沉淀环的直径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然后从标准曲线上即可查到待测样品中IgG的含量。虺对理 SI SI52 SE注:1gG 含量可用国际单位(I.U/ml) 表示,也可用 mg/ml农示2.血清中IgG |朮逬汩|1牡IgG : 12.0 ± 2.62mg/mlIg

18、A : 2.00 ± 0.50mg/mlIgM : 1.10 ± 0.30mg/ml五、注意事项(一)门L时应江邕佰LZ龙採寒爪(二)加样时,样品液面应与免疫板平齐,过多或过少将影响其准确性。六、报告要求絵罔记录和:W籽实验结果。实验六双向琼脂扩散试验(Double Agar Diffusion Test)一、原理在琼脂内抗原和抗体向四处扩散, 在最恰当的比例处形成抗原抗体沉淀 线,观察这种沉淀线的位置、形状以及对比关系,可作出对抗原或抗体的定 性分析。、材料器材:1. 洁净玻片(2.6 x 7.6cm)。2. 打孔器(外径3mm,不锈钢挑针。3. 温箱,有盖搪瓷盒,微量加

19、样器。试剂:1. pH 8.6,0.1M巴比妥缓冲液。2. 1.2 %琼脂凝胶:称取12g优质琼脂粉,置1000ml三角烧瓶中,加蒸馏水500ml,水浴煮沸使琼脂溶解, 然后加入500ml上述缓冲液, 内加万分之一硫柳汞后混匀,分装150ml三角烧瓶内,4C保存备用。3. 诊断血清(甲胎蛋白抗体),待测血清,阴性对照血清。三、方法1. 取一清洁载玻片,倾注3.54.0毫升加热熔化的1.2%琼脂制成琼脂 板。2凝固后,用直径 3毫米打孔器打孔,孔间距为5毫米。孔的排列方式如下图所示。00宀O0O广、O0图 双向琼脂扩散原抗体孔位置示意图3用微量加样器于中央孔加抗体,于周围孔加各种抗原。加样时勿使

20、 样品外溢或在边缘残存小气泡,以免影响扩散结果。4加样后的琼脂板收入湿盒内置37 C温箱中扩散24 48小时。四、结果观察:若凝胶中抗原抗体是特异性的,则形成抗原一一抗体复合物,在两孔之间出现一清晰致密白色的沉淀线,为阳性反应。若在72小时仍未出现沉淀线则为阴性反应。实验时至少要做一阳性对照。出现阳性对照与被检样品的沉淀线发生融合,才能确定待检样品为真正阳性。五、结果分析:琼脂扩散结果受许多因素影响。 抗原特异性与沉淀线形状的关系:在相邻两完全相同的抗原与抗体反应时,则可出现两单沉淀线的融合。反之,如相邻抗原完全不同时,则出现 沉淀线之交叉;两种抗原部分相同时,则出现沉淀线的部分融合。见下图。

21、图双扩散试验结果示意图A :已知抗体 a、b :阳性对照c、d、e、f :被检材料 抗原浓度与沉淀线形状的关系:两相邻抗原浓度相同, 形成对称相融合的沉淀线;如果两抗原浓度不同,则沉淀线不对称,移向低浓度的一边。见图。图抗原特异性与沉淀线形状的关系b、b:抗体 A、A' B:抗原A、B完全不同 A、A'部分相同 温度对沉淀线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温度高扩散快。通常反应在0-37 C下进行。在双向扩散时,为了减少沉淀线变形并保持其清晰度,可在37 C下形成沉淀线,然后置于室温或冰箱(4 C)中为佳。 琼脂浓度对沉淀线形成速度的影响:一般来说,琼脂浓度越大,沉淀线出现越慢。 参加扩

22、散的抗原与抗体间的距离对沉淀线形成的影响:抗原、抗体相距越远,沉淀线形成的越慢,所以在微量玻片法时,孔间距离以0.25-0.5cm为好,距离远影响反应速度。当然孔距过远,沉淀线的密度过大,容易发生融合,有碍对沉淀线数目的确定。 时间对沉淀线的影响:沉淀线形成一般在1-3天出现,14-21天出现的数目最多。玻片法可在1-2小时出现,一般观察 72小时,放置过久可出现沉淀线重合消失。六、报告要求:绘图记录和解释实验结果。实验七对流免疫电泳(Counter Immunoelectrophoresis, CIEP )一、原理对流免疫电泳是在琼脂扩散基础上结合电泳技术而建立的一种简便而快速的方法。此方法

23、能在短时间内出现结果,故可用于快速诊断, 敏感性比双向扩散技术高1015倍。在pH88.6的缓冲液中,蛋白质抗原带负电,故由阴极移向阳极。抗体虽然也是蛋白质,但等电点比抗原高,所带阴离子少,且分子量较大,移动缓慢,同时因电渗作用(电渗是电场中溶液对于固体的相对移动。琼脂是酸性物质,在碱性溶液中,它带负电,而与它接触的溶液带正电,因此液体 向阴极移动,产生电渗)反而向阴极泳动。因此,在电场作用下,抗原向阳 极方向移动,抗体向阴极方向泳动,形成对流,在抗原抗体比例合适处,形 成白色沉淀线。此法常用于AFP爭的椅刘*二、材料(一)器材:1. 洁净玻板(2.6 x 7.6cm)。2. 打孔器(外径3m

24、n)。3. 不锈钢挑针。4. 电泳槽及电泳仪。5. 万用电表。6. 温箱、有盖搪瓷盒及其它常用仪器。(二)试剂:1. pH 8.6 , 0.05M巴比妥缓冲液。2. 1.2 %琼脂:用上述缓冲液加热溶解配制,内加万分之一硫柳汞,4 C保存。3. 甲胎蛋白阳性对照血清(或脐带血)。4. 甲胎蛋白抗血清。5. 甲胎蛋白阴性对照血清。三、方法:1. 取热溶的1.2%琼脂4.5ml,浇于2.6 x 7.6cm玻璃板上,待琼脂凝固后,放入有盖搪瓷盒的海绵垫上,置4C保存备用。2. 用时取琼脂板打孔,孔径 0.3cm,孔距0.40.5cm, ?孔底补以少量琼脂,如下图:o oooO O0oo ooo3.

25、用滴管按顺序第 1、3列加抗原(待测样品,阳性及阴性甲胎蛋白对 照)。2、4列加甲胎蛋白抗血清,至完全充满孔为止,防止溢出孔外,每个 样品需更换一支滴管。4. 将上述加好样的琼脂板置电泳仪上,抗体端接上正极,抗原端接上负极,(每泳完一次调换阴阳极保持液体电解离子平衡)。用滤纸或纱布做引桥,板端电压34V/厘米。通电1 2小时(或45分钟),然后取下观察结果,如 若沉淀线不清楚,可置一定湿度的盒内,置37C孵育箱4小时(或取掉滤纸引桥,在电泳槽内放置 4小时)再观察。四、结果观察在黑色背景上方,用散射光多个角度观察,在对孔之间有白色沉淀线即 为阳性对照应出现明显的白色沉淀线。如果沉淀条纹不清晰,

26、于37C保温数小时可增强沉淀条纹的清晰度。五、影响结果的因素(1)抗原抗体的比例:抗原抗体比例适应时容易出现沉淀带,反之不易发生。当抗体浓度恒定时,被检血清含甲胎蛋白浓度高时,作10倍、20倍或更高倍数稀释可以提高阳性率。随稀释度的增加,抗原抗体的比例发生变化,沉淀线由靠近抗血清孔逐步移向两孔中间,并可出现不典型的沉淀线如弧形、八字须形、斜线形,这些也是阳性,应予注意。(2)几组电泳缓冲液,其电泳结果以巴比妥钠一盐酸缓冲液灵敏度最高。巴比妥一巴比妥钠次之。Tris缓冲液更差。(3)电压与电流小时电泳时间需要长些,电压电流增大时,电泳时间可更短。但电压过高则孔径变形,电流过大抗原抗体蛋白易变性,

27、干扰实验结果。六、注意事项(一)砧LL拉和LZ14 i:J炸不丛X乂 *(二) 电泳仪中的液体量应充足,防止纱布做引桥时邛导唯。(三)址用宓m七、报告要求:ic录并分祈实验结果。实验八火箭免疫电泳(Rocket Immunoelectrophoresis, RIE )一、原理火箭电泳实际是一种定量免疫电泳。其原理为:在电场作用下,抗原在含定量抗体的琼脂介质中泳动,二者比例在合适时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状似火 箭或锥形的沉淀线, 而此沉淀线的高度常与抗原量成正比关系,因此本法可以测定样品中抗原的含量。、材料(一)器材:1. 洁净玻璃板(7X 11.5cm)。2. 打孔器(外径5mm,不锈钢挑针。3.

28、电泳仪及电泳槽,纱布。4. 微量加样器。(二)试剂:1. 1 %琼脂糖:称取1g优质琼脂糖粉置,100ml三角烧瓶中,?加pH8.6 , 0.025M巴比妥缓冲液50ml,水浴煮沸使琼脂糖粉溶解, 然后加入50ml上述 缓冲液,内加万分之一硫柳汞后混匀即可。2. pH 8.6 , 0.05M巴比妥缓冲液: 将单向琼脂扩散用的 pH 8.6 , 0.1M 巴比妥缓冲液,以蒸馏水作 1:2稀释即可用于电泳槽,?也可用于制备1 % 琼脂糖。3. 抗血清:羊抗人IgG诊断血清(效价1:80 )。4. 标准抗原(参考血清):同单向琼脂扩散。5. 1%鞣酸生理盐水。6. 凝胶指示剂:配制见“免疫电泳试验”

29、。三、方法1. 做琼脂板:取加热溶解的1 %琼脂糖24ml,冷至56C ,?加入一定量的 羊抗人IgG诊断血清,使诊断血清的最终稀释度符合瓶签所标的 “工作浓度” 充分混匀,迅速浇板(板四周打蜡,平放)。2. 打孔:琼脂凝固后,如下图用打孔器打孔,孔间距0.5cm, ?用针挑去孔内琼脂柱。o o o OO3. 加样:以微量加样器向第1、2孔内准确加入待检血清30ul,其余孔依次加入不同稀释度的参考血清各30ul,最后一孔加指示剂 30ul。4. 电泳:反应板的打孔端放于阴极一侧,另一端放于阳极一侧,两端用三层纱布搭桥,在 pH 8.6,0.05M巴比妥缓冲液的电泳槽内进行电泳,端 电压3 4V

30、/ cm,电流12mA/ cm,电泳4 5小时。5. 电泳结束后,将反应板浸泡于1 %鞣酸生理盐水中,15分钟后观察 结果。四、结果判断阳性结果可见清晰的火箭形沉淀峰,自小孔中心至火箭峰顶的距离,作为沉淀峰的高度,以已知标准抗原含量的对数作横座标,沉淀峰高度作纵座标,绘制标准曲线。用此标准曲线可计算出待检标本中的IgG。五、影响结果的因素1. 所用琼脂要选择无电渗或电渗很小的,否则火箭形状不规则。2. 注意电泳终点时间,如火箭电泳顶部呈不清晰的云雾状或圆形皆提 示未达终点。3. 标本数量多时,电泳板应先置电泳槽上,搭桥并开启电源(电流要 小)后再加样。否则易形成宽底峰形,使定量不准。4. 作I

31、gG定量时,由于抗原和抗体的性质相同,火箭峰因电渗呈纺锤 状。5. 火箭电泳作为抗原定量智能测定卩g/ml以上的含量,如低于此水平则难以形成可见的沉淀峰。六、报告要求记录并分祈实验结杲。实验九免疫电泳实验(Immunoelectrophoresis, IEP )一、原理免疫电泳实验是先将抗原物质在琼脂凝胶中做电泳分离,然后于凝胶槽中加入抗体血清。使抗原抗体进行双向扩散, 在比例适宜部位形成特异的抗 原抗体沉淀弧线。每条沉淀弧线代表一组抗原抗体复合物,故可用抗原成分分析;且可以根据其迁移率与抗体所出现的特异反应进行鉴定。二、材料(一)器材:1. 玻璃载玻片(26 X 76mm。2. 打孔器(外径

32、3mm。3. 尖头不锈钢挑棒。4. 挖槽刀。5. 电泳仪,电泳槽及万用电表。6. 有盖搪瓷盒(内铺有湿海绵垫)。(二)试剂:1. pH 8.6 , 0.05M巴比妥缓冲液。2. 1.2 %琼脂:取1.2g优质琼脂粉置1000ml三角烧瓶中,加入上述缓冲液500ml,水浴煮沸使琼脂粉溶解,然后再加入500ml上述热缓冲液,同时加万分之一硫柳汞,混匀后分装于150ml三角烧瓶中,4 C水箱保存备用。3. 凝胶指示剂配制:葡萄糖0.5g偶氮胭脂红0.lg或氨基黑10B, 0.lgpH 8.6, 0.05M巴比妥缓冲液 20ml,保存于4C冰箱备用。三、方法1. 琼脂板制备:将洁净之载玻片置于平台上,

33、用吸管吸取 4ml?热溶的1.2 %琼脂溶液于载玻片上,待凝固后按下图打孔及开槽。|OI TKbOA胃2. 加样:用不锈钢挑棒挑去小孔中琼脂,用毛细滴管(或加样器)加入 待检样品充满小孔。一般待检样品的pH与离子强度最好能与琼脂相同。蛋白含量一般在20mg/ ml以下,否则需要用缓冲液稀释后再进行电泳。3. 加指示剂:为了便于控制电泳泳动速度,可在待测样品孔中加少许凝胶指示剂,氨基黑10B或偶氮胭脂红染色白蛋白,因此,可根据染料的移动,指示蛋白成分的泳动。4. 电泳:琼脂板两端以三层吸水性强的滤纸为电桥,?每边覆盖1cm,控制电压46伏/cm,电泳1.5小时,一般当指示剂泳动至离末端1cm处,

34、停止电泳,为了防止电泳后两个电泳槽中的缓冲液pH?与离子强度改变,每次电泳后应更换正负电极或将两槽缓冲液混合。5. 扩散:电泳后用不锈钢挑棒挑去槽内琼脂,然后加入相应抗体充满槽内,置铺有海绵垫的搪瓷盒内,放在25C温箱中扩散2472小时,连续观察结果至沉淀弧线完全清晰为止。四、结果判断电泳扩散后可以直接观察,也可染色后观察。无色标本观察需在黑色背 景下,用斜射光观察,必要时借助放大镜(25倍为宜)。染色标本与上述相反,需在白色背景下,斜射光观察才清楚。五、影响结果的因素抗原含量越多,则反应沉淀线越接近抗体槽,形成的沉淀弧较粗,反之,则形成的沉淀线较细。 以此可做细微的蛋白质组分分析。通过与正常

35、血清形成的沉淀弧数量、位置和形态进行比较,可分析标本中所含抗原成分的性质 和含量。该法常用于血清蛋白种类分析,如骨髓瘤及性联丙种球蛋白血症的 诊断。六、报告要求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实验十补体在溶血反应中的作用(Actio n of Compleme nt in Hemolysis)、原理红细胞与相应抗体(溶血素)结合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可通过经典途径激 活补体,导致红细胞的溶解,呈现溶血现象。二、材料(一 )2 %绵羊红细胞(二)1 : 100溶血素(兔抗绵羊红细胞抗体)(三)1 : 30补体(新鲜豚鼠血清)(四)生理盐水、小试管三、方法(一)取洁净小试管 3支,用蜡笔分别标记“ 1”、“2”、

36、“3”。(二)每支小试管加入 2%绵羊红细胞悬液 0.5ml。(三)于“1”号管内分别加入1 : 100溶血素0.5ml和1 : 30补体0.5ml(四)于“ 2”号管内分别加入1 : 100溶血素0.5ml和生理盐水0.5ml(五)于“ 3”号管内分别加入 1 : 30补体0.5ml和生理盐水0.5ml。(六)置37 C水浴15分钟。四、结果“1 ”号管红细胞出现溶血现象。“ 2”号管和“ 3”号管红细胞均匀沉淀于管底。五r注意事项(一) 盐水、绵羊红细胞、溶血素均应新鲜配制。夏季宜将试剂置4C预 冷,以稳定补体效价。(二)所用试管应洁净。六、报告要求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实验十密度梯度离心法

37、分离单个核细胞一、原理常用来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层液比重是1.077 ±0 .001的 聚蔗糖(Ficoll)-泛影葡胺(Urografin)(F / H)分层液。Ficoll 是蔗糖的多聚体,呈中性,平均分子量为400,000,当密度为1.2g /ml仍未超出正常生理性渗透压,也不穿过生物膜。红细胞、粒细胞比重大,离心后沉于 管底;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比重小于或等于分层液比重,离心后漂浮于分层液的液面上,也可有少部分细胞悬浮在分层液中。吸取分层液液面的细胞,就可从外周血中分离到单个核细胞二、器材1. 水平离心机,显微镜。2. 细胞计数板,血红蛋白吸管。试剂:1. H

38、ank's液(无钙镁)应用液。2. 淋巴细胞分离液:(比重1.0771.078 )。三、操作1取抗凝全血作白细胞计数 (肝素稀释液1000单位/ ml,采2ml?血约需0.025ml = 1滴放入管中)。2抗凝全血2ml加等量Hank's液,边加边摇充分混匀。3用滴管将稀释血沿管壁徐徐加入已盛有2ml ?淋巴细胞分离液的试管中,使血液平铺于淋巴细胞分离液之上。4离心2000转/分20分钟。? 5用滴管吸出单个核细胞层的细胞,?加入预先准备好的?5ml Hank's液中,用滴管混匀,离心1500转/分10分钟,弃上清,?将试管底部的细胞充分混匀,再加足量Hank'

39、s液,洗涤2次(每次1500转/分,5分钟)。6. 将细胞悬液体积还原至1ml, ?取样计数分别记录白细胞数和单个核细胞数。四、结果白细胞回收率:分离后淋巴细胞悬液 ml数x每ml单个核细胞数=x 100 %全血ml数x全血中每 ml单个核细胞数淋巴细胞纯度():=分离后淋巴细胞总数x 100%分离后白细胞总数细胞的活力()鉴定,用锥兰液进行检查,染料渗入死细胞内使细胞着色,活细胞排斥染料不被着色,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二者的区别。附:锥兰染液的配制:锥兰1克研磨成粉末,用100ml蒸馏水调匀或加热溶 解,滤纸过滤装瓶。实验十二E玫瑰花坏试验(Erythrocyte Rosette Test)一、原

40、理人类T淋巴细胞表面存有绵羊红细胞(sheep red blood cells , RSBC)受体(E受体)。在一定条件下,SRBC可吸附在T淋巴细胞周围,形成以T淋巴 细胞为核心周围环绕 SRBC状如玫瑰环样的细胞集团。能够吸附三个以上SRBC的淋巴细胞称为 T花环形成细胞(T rosette forming cell ,TRFC。E受体是T淋巴细胞独有的表面标志,因此E玫瑰花环试验可用于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鉴定和计数。是测定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临床上常做为某些疾病(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等)的诊断,判定疗效,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二、材料(一) 肝素(25u/ml

41、),淋巴细胞分层液(聚蔗糖一泛影葡胺),Hank's液, 1% SRBC竝小牛亠泳(二)1ml败爸',汴时齢叮头、瞋汙汽二“方法(一)1 % SRBCg液岂备:取脱纤维绵羊血1 3ml,加等量Hank's液,混匀后1500rpm离心58 分钟,洗3次最后用Hank's液配成1" b浪(二)分再洱F汎咆1. 取小试管一支加分层液2毫升。2. 取肝素抗凝的待检血 1.5毫升沿管壁轻轻加在分层液上面,切勿混合。3. 2500rpm离心25分钟。4. 用滴管吸取淋巴细胞层置另一小试管中,用Ha nk's液洗二次(2000rpm离心10分钟),最后一次用

42、细胞计数(计数方法:于另一 小试管中,加0.38毫升的细胞稀释液与 0.02毫升的细胞悬液混匀, 在血球计数板上数出 4个大方格的总数。总数X 50X 1000 =每毫升 淋巴细胞数)。并将其配成1 X 107/ml浓支旳淋厂亂.世悬液。(三)花环形.成1. 取107淋巴细胞/ml悬液0.2ml , 1% SRBC悬液0.2ml和经绵羊红细 胞吸附后的小牛血清(不经吸附也可)0.1毫升,在小试管中混合, 置37C孵育5分钟。2. 取出后2000rpm离心5分钟,放4C冰箱20分钟。3. 取出后轻轻摇动重新悬浮细胞,加半滴美兰液,用滴管吸细胞悬液 一滴放载玻片上,见需披打Q霸仲境热四、结采高倍镜

43、下计数200个以上的淋巴细胞中 TRFC旳百井数*凡能结合三个以上 SRBC者为TRFCTRFC( % = TRFC X 100%未形成花环淋巴细胞数+TRFC五r注意事项(一) 检测的血标本要新鲜,放置时间不要超过34小吋。(二)试验用的SRBC要新鲜,脱纤维血 4C保存不得超过10 .Xo(三) 绵羊红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以16 : 1 50: 1为二“(四)E花环计数前,应轻轻旋浮,不能用滴管用力吹打,否则会使形成 的花坏脱落。六、报告要求绣谢记来井分析实验结果。实验十三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Detecti on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Huma n

44、Peripheral Blood)原理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一系列分化抗原,根据分化抗原的不同可将 T细胞分为不同的亚群,如 CD3 CD4 CD8等。抗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单克隆抗体 (monoclonal antibody, McAb)与 T淋巴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然后以辣根过氧化物酶 (horseradish peroxidase , HRP标记的羊抗鼠IgG与 细胞作用,如底物显色,阳性细胞周边被染为褐色环。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可做为测定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及用于各种与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有 关疚病的辅助检断。二、材料(一)新軒索说汕一;(二)淋巴细胞分层液;(三)pH7.4 的 PB

45、S(四)丙酮一S4H:同亡沦:(五)抗人淋巴细胞亚群 McAb CD3/CD4/CD8(六)HRP羊抗鼠IgG;(七)底物液;(八)Maryer's 办木素染i後心三、方法(一)沐沖也竹离。1.取肘正中静脉血1ml,加入肝素(25u/ml)抗凝的小试管内。2.取小试管一只加淋巴细胞分层液1ml。3. 取肝素抗凝的待检血 1ml沿管壁轻轻加在分层液面上,切勿混合。4. 2500rpm离心25分钟。5. 用滴管吸取淋巴细胞层之细胞置一小试管中,用PBS液洗二次(2000rpm离心10分钟)最后一次作细胞计数(计数方法:于另一小 试管中加0.38毫升细胞稀释液与 0.02毫升的细胞悬液混匀,

46、在血 球计数上取出4个大方格的总数(总数X 50X 1000 =每毫升淋巴细 胞数)。并将其配成1 X 106个细胞/ml的悬液。6. 将淋巴细胞悬液涂于10孔抗原片上,每孔 20卩I,一份标本涂 3片,空气中干燥。7. 将玻片放入4C丙酮一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30秒。PBS洗两次,每次5分沖如、(二)配免疫染代一1. 三孔分别加 McAb CD 3/CD 4/CD 8 20卩1/孔,置湿盒 37C 4050分钟。PBS洗三次,每次5分钟,吹干。2. 加HR羊抗鼠IgG,每孔20卩l,置湿盒30 45分钟,冲洗同上。3. 加底物液显色约 30分钟,显微镜下控制显色时间,(显色较深时方可终止反应

47、)用水冲洗,干燥。4. Maryer's苏木素复染1030秒,(不可过长)流水冲洗,干燥。四、结果加蒸馏水一滴,压盖玻片,高倍镜或油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凡细胞周边被染为褐色环者判为阳性,至少计数200个肌忆 汁貨K阳性亭。阳性率()= 皿性汀巴数100%淋巴细胞总数 正常值:CD3 6070%; CD4: 40 50%; CD8 20 30%五r注意事项(一) 检测的血标本要新鲜,放置时间不宜过长(3 4小时);(二) 一份标本涂一张抗原片,同时检测 CD3 CD4 CD8要加单抗时及 洗涤过程中难免“串门”,可将多份标本 CD3 CD4 CD8集中于不同玻片上, 并分缶L沉涤u(三)

48、Maryer's苏木素复染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1020秒。(四)仆竹攻充債亦故境卜細财汀;右他枚沬刘"叭(五)本试剂盒所用HRP羊抗鼠IgG因批号不同,其稀释度可能有差异。 详见工作浓度。附录(一) 丙酮一福尔马林固定液配制Na2 HPO4 20mg KH2PO4 100mg H2O2 30ml,丙酮45ml,福尔马林25ml,过滤,调pH至6.6,置4、沦川。(二) 底物液配制:3.3 '二氨基联苯二胺盐酸盐 (DAB)60mg, PBS100ml, 30% H2O2 30ml报告要求肌实验,原理.报告检测结呆,实验十四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ymphocyte T

49、ran sformatio n Test)一、原理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受到特异性抗原(如蛋白衍生物PPD purifiedprotein derivative) 或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 (如:PHA ConA)刺激后,可转化成体积增大,代谢旺盛,蛋白与核酸合成增加,并能进行分裂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细胞转化率的高低,可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水平。因此,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可做为测定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试验之一。临床上常作为某些疾病诊断,疗效判肝、及彳古计预汗的参占桁标。二、材料(一) 新鲜肝素抗凝血、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hin, PHA)细胞培舜液、甲醇、瑞氏染液。(二)略誹汕.试

50、管、帖你切冬二“方法(一)J; 1111.取待检静脉血3.5毫升,注入含有肝素的抗凝管中(25卩l/ml),混匀。(二):咅弄在盛有2.5毫升营养液的培养瓶中加入0.5毫升肝素抗凝血,同组共做四瓶。(三) 在上述两个培养瓶中,每瓶加入200微克PHA做为试验管,其余 两瓶不加PHA做为对照。(四) 将瓶塞塞紧,平置于 37 C温箱中,培养三天,(于48小时后检查培养液酸碱度,用 5% NaHCO调节pH至7.2 7.4)。(五)培养完毕,取出培养物移入试管,并用吸管吹打聚集成团的细胞,然后离心(1000rpm) 5分钟,弃去上清液吸取白细胞层,置另一小试管中, 用毛细吸管将细胞吹散,取一滴置于

51、载玻片上,用载玻片均匀推开,待玻片 干后,用甲醇固定 5字伸*特氏迓液也竺.四、结果每张片需观察头、体、尾三段,每段和纵列(目的是减少推片中细胞分布产生的误差),每张计数200个以上细胞,计算淋巴细胞转化百分率。(一)细胞形态:淋巴母细胞: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约1220um形态不整齐,核膜清楚,核染色质疏松呈细网状结构,核内可见14个核仁,胞浆崐变宽,核与胞浆比例变小,胞浆碱性明显增加,胞浆内可见小空泡,胞浆边缘可出 现伪足。过渡型母细胞:为未完全转化的淋巴细胞,约1216um,核染色质变疏松,有的见核仁,胞浆增多,嗜碱性增强。成熟淋巴细胞:与未经培养的外周循环中小淋巴细胞形态一致,其直径为68

52、um核染色质致密,无核仁,胞浆比核略大,轻度碱性。根据以上各细胞的形态,观察结果时和为转化细胞,为未转化细胞。转化的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化率=X 100 %转化的淋巴细胞+未转化的淋巴细胞(二)正常值:正常情况下转化率为60 80%,但由于实验条件和操作技巧,可有一定出入。如为 50 60%时偏低,50%以下则为降低。五r注意事项(一 )PHA用前必需测定转化反应的剂量。剂量太大,对细胞有毒性,剂 量丸小不足以刺激细胞转化.(二)实验条件应尽量固定,如改变条件,尤其营养液,PHA小牛血清等, 在正式试验前,应进预试。(三) 试验中要求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否则由于细菌繁殖使培养液pH卜化圳脸发

53、芒不嶽响红世转讣,六、报告耍求绘图记录实验结果(未转化的和转化的淋巴细胞 )实验十五动物过敏性休克(An aphylactic Shock of Ani mal)一、原理动物过敏反应,是预先给动物注射少量异种蛋白,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动物体内可产生特异性 IgE类抗体,结合于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 e R I,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再次以较大量相同抗原注射后,多价变 应原与致敏靶细胞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IgE的可边区结合,发生 Fee RI交联,细胞活化,释放并合成大量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 动物可很快地产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的症状。这种反应具有严格的特异性, 只在大量注入

54、同一致敏原时才能发生,用同种抗原小量多次注射可使动物脱敏。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I型超敏反应机理的理解,提高对防治青霉素等药物过敏反应重妥性的认识。二、材料(一)动物:健康豚鼠(150 250g;'片儿(二)抗总:气-或T、V(三)无卞I汁乳签及叮头、茯闷将I'n球手o三、方法(一)濱站屈取体重250克健康豚鼠甲、乙两只,甲豚鼠由皮下注射小牛血清 0.1毫升致 敏乙豚鼠刑柞对照(二)辿欣屈经2 3周后取甲、乙两只豚鼠由心脏注射牛血清1.52毫升。观察对比两柞Z反应。四、结果甲豚鼠可在注射后几分钟内有不安、前爪抓鼻、竖毛、咳嗽,继而产生全身抽擠,大小使失禁,放后因窒息r死亡匸乙豚is安然无囂五、注意事项(一)前后所用抗原相同。(二)叱舀i.別旺淋iiitUF羽质江时入心M内匚六、报告要求结介超做反应时理论,分析实验结杲。实验十六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