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思维走进生物课堂_第1页
让创新思维走进生物课堂_第2页
让创新思维走进生物课堂_第3页
让创新思维走进生物课堂_第4页
让创新思维走进生物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创新思维走进生物课堂(建宁县溪口中学 林军 邮编:354500) 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他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进步的动力,是未来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素质。我们的时代呼唤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而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与人的天赋有一定联系,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那么,生物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改革传统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创新教育的现代课堂教学模

2、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是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创新教学情境强调创新性情境教学,就是要重视生物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激发创造能力。因此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创设“悱愤”情境,是活跃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良好途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有探求解决矛盾的要求。1、创设渴望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渴望情境能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渴望了解的心情,从而调动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讲 “ 输血和

3、血型 ” 内容时,先向学生讲下面的事例:十九世纪,医生为了抢救在战场上失血过多的伤员,尝试为伤员输血,开始竞获得了意外成功。可是,当他们喜出望外地如法炮制,继续为其他一些伤员输血治疗时,很多伤员不但没有被救活,反而因输血死掉了,这一事实令医生疑惑不解。为什么同样输血,有的救了命,有的却送了命 ? 下面让我们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解开这个谜吧。由于把学生引入一个解决攸关性命的重大问题的情境,学生渴望找出引发结果的原因;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而然地产生了。2、 创设实用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用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书本知识采解释日常生生产实际中的科学现象和自己生活中积累的

4、许多为什么,使学生感到知识的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油然而生。例如,在讲“顶端优势及其在实践上的应用”时,可先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遇到的四个实际问题:(1)校园里的九里香是怎样长成球形的 ? (2)迎春花卉展览会上的动物造型是如何产生的 ? (3)种柑桔时,为会么要定期对其进行修剪 ? 由于学生急于想找到答案,于是便饶有兴趣地听课,积极思考。直到找出答案。实用情境的引入,增加了知识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学生既乐予接受,又易于掌握。3、 创设新奇情境创新思维是抽象的思维活动,不能凭空产生的,须借助外因的刺激,引导产生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欲望。如第二生物课题组在研究昆虫的触角的作用时,我给学生推荐了西楚

5、霸王的故事“秦朝末年,刘邦、项羽争夺天下,刘邦的谋士在项羽将败退的乌江畔,用蜜写下“项羽自刎乌江”,项羽败退至此,见到的是蚂蚁组成 的这六个大字,以为天意,刎颈而死。”让学生看有关的影视片,然后让学生根据本故事设计研究的方案。这个材料新鲜有趣,把学生引入了新奇情境,使学生思维活跃,最终理解了昆虫的触角的作用,记忆也就牢固深刻了。二、构建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已有知识的传授,或多或少忽视对新知识的探索,影响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生物学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改善学习策略,学会求知;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学会发展,让学生增加人际交往,学会

6、合作;让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学会生存。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校教研组采取“启发质疑自学探索学导结合训练达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收到满意的效果。通过问题的提出、探索、解决、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伴性遗传”这节教学中先设疑:(1)父母色盲,他们的子女是否色盲?(2)为什么色盲患者总是男性多于女性?(3)为什么近亲结婚会危害子孙后代和国家民族?然后安排学生自学教材,学生为了求得答案,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就调动起来了。无疑,这样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是活跃的,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这样不但能较好地落实当堂达标的要求,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突出学生学。在教学

7、上让先学后导或先练后教等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把学置于突出位置,实现教学活动重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学”的转移,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如在上环节动物门这一课时,我们在专门设计了一节“玩蚯蚓”实验专题课,让学生先接触蚯蚓,让同学们在草坪上玩,玩了一会儿学生问题就来了。学生:“老师,哪一端是蚯蚓的头部”?(知道的同学马上告诉他,旁边的同学说不是,就两个同学争论起来了)老师:“关键的是要有说服别人的证据”。(学生马上翻开课本,找证据 )。这样不但可以了解学生已经有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每堂课都感到自己能探究出生物的奥妙来,学生才会学得有趣、有劲。2、扬师生个

8、性。在组织教学上,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地学和教师个性地教。有的学生善于动手实验,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发现问题,有的善于分析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学习,也可以引导他们在上课时自由组合,充分利用个人的优势,达到整体的学习效果。如讲述软体动物时,学生到了实验室门口,看见一张座位表(我按照学生平时的个性特点来安排好),觉得奇怪?更奇怪的是座位上还有一张空白的纸?一上实验课,我就让学生根据小组实验观察的情况,提出问题并讨论,白纸用来做记录。事实上,这节课学生记录的问题多,自己解决的问题也多。在生物学科的能力课上,我把各种学生按照他们的个性分为观察课题组、探究课题组等

9、。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较聪明的学生可以在课上学习有关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甚至可以自由地在实验室进行本节内容的生物课题研究,而不必“齐步走”,将个别辅导与班级辅导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三、 迁移、发散、想象、联想,发展创新思维让学生标新立异,对不同的想法、做法、问题、思路等我们并不急于肯定和否定,而是引导学生理性地思索,大胆地去尝试,成功与失败都光荣。作为教师要起学生创新思维过程中的协调、指导、评价的作用,促使学生开展迁移、发散、想象、联想,使创新思维能不断地发展。在平时我们教学中,就注意引导学生按照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逆向、迁移、发散、想象的思路去分析、说明生命现象

10、,引导学生进行不依常规、与众不同地提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改进实验方法等,进而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讲述初一动物学时,如原生动物门,讲课时启发学生按照异中求同的思路,最后由学生总结归纳出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在讲腔肠动物门时,同时给学生草履虫和水螅,让学生求异地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然后又用电脑媒体播放其它的腔肠动物,让学生求同地归纳出腔肠动物门的特征,达到教学目的。在讲述无脊椎动物各门知识时,我们可以让从原生动物的消化迁移到腔肠动物门,也可以让学生从节肢动物的气门迁移至环节动物的体表粘膜。在做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洋葱鳞片表皮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效果好。第四课题组在上课时自己设计了

11、不同的实验材料:大红花、洋葱、玫瑰花、菜心叶等,发现大红花的操作和实验效果很好,花时间比较短。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我校的生物老师中都采用了,学生异常地高兴。学习细胞膜的流动性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本知识想象出令人容易理解的例子,他们把细胞膜比喻为浮萍,有的把细胞膜中的磷酸双分子比喻成一条“河”,而载体好似这条河中的一条“船”,它不断地在运载着过往的“客人”,并且特定的“船只”运载特 定的“乘客”。引导、教会学生在学习时可进行相似联想、相反联想、图文联想、因果联想、相关联想等。如我们在讲述初一(下)生物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进行前后学习的动物进行相似联想,这样我们可以逐步得

12、出生物进化的有关规律;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光和作用和呼吸作用、合成和分解、蒸腾作用和细胞吸水等可引导学生反向思维;学习结构特点时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图文联想功能,让学生加强认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四、创造实验机会,激发学生动手 生物学科实验多,若按照实验指导进行,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缺乏成功感的刺激。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适当地调整实验内容和改变实验形式,利用学生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创造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解放学生的双手,以他们的亲身实验获取生物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的完全可以改成学生研究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因此,上实验课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地让学生做,而是提出研

13、究的目标,让学生以课题小组去设计,尽量做到与众不同,让学生从实验的材料、实验方法、实验效果等角度下手,达到老师提供的目标。如蒸腾作用的实验,我就提出了“蒸腾作用的产物是什么?”的研究课题给课题组(相当于实验组),结果第一课题组所做的设计和课本上的不同:在同一科植物上不同枝条上剪去叶子,绑上了一个塑料袋,这样做就增加了研究的科学性。又如绿叶在光下释放氧气,学生实验时将实验装置中倒置的充满水的试管改为倒置的充满水带刻度的量筒。稍微改进一下方法,既能看到绿叶在光下释放氧气,又能测量出放氧量。学生到现在为止不但喜欢生物,还主动的去寻找自己研究的课题。1、变课余实验为课堂实验课本上的某些学生实验可融入到

14、课堂中,通过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对所讲的知识直接感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的、清晰的知觉表象。例如:鲫鱼、青蛙、家鸽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的教学都可采用此法。2、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是教师做,学生看,表现教师简单地向学生“奉送真理”,而不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寻找、发现和获得真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薄,逐渐就会产生“看不看,书上有”,学生积极性最终丧失,主体作用很难发挥。例如:确定种子成分的实验、骨的成分鉴定实验等都可以把实验的权力下放给学生。有些演示实验周期比较长,可以让生物兴趣小组在课外做,课堂上汇报结果。如叶的蒸腾作用实验、种子萌发过程、种子发芽率实验等。当

15、然,有些难度大、系统性强的实验由教师演示是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如:骨胳肌收缩实验。然而,即使如此,有的演示实验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让学生上讲台做,其效果也比教师自己全部动手做要好。3、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对验证性实验,学生的操作主动性不强,得出的结论没有经过学生的深思熟虑,不能充分发挥实验的攻效,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放手,敢于向经典实验挑战,不拘一格,变换条件,重新设计实验如在做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实验时,许多学生经过思考纷纷提出设想:(1)高温水浴,(2)低温水浴,(3)唾液煮沸,(4)唾液中加盐酸,(5)将淀粉糊换成蛋清。我们在对他们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地按照他们的设想作对比实验。尤其是在学生的动手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锻炼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当学生依靠自己所设计的实验,很好地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时,内心会产生无比的快慰,更加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