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教案设计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教案设计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教案设计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教案设计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唐诗五首教学日林I I- 1 .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2 .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3 . 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二、教学新课望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1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教师指导:一定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 奏。2 .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义。3 .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1 .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

2、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 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2 .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明确:这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 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 , 使静谧的画面活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 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 体味感情1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明确: 第一句的 “ 东皋 ” 点明地点 , “ 薄暮 ” 点明时间 , “ 望 ” 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 表现出哀伤的情感, 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2 请从“景”

3、与“情”的关系的角度 , 赏析本诗的颔联。明确: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 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 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3 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明确: 首尾两联抒情言事, 中间两联写景, 借景抒情 , 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黄鹤楼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 整体感知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著名诗文。明确: 湖北:黄鹤楼崔颢 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 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 滕王阁序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 分析探究1 读了这首诗, 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明确: 生 1:我喜欢 “

4、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因为这两句对仗工整 , 用词优美 , 我眼前好像也出现了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生2:我也喜欢这两句。“ 历历 ”“ 萋萋 ” 两个叠词读起来流畅、舒缓, 感觉非常宁静。生3:我喜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这两句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 , 但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2 诗中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3 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 ”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明确: 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 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 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

5、起自己的故乡 , 不禁发出怀旧、思乡的感慨, 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4 第五 、 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 而第七 、 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 反衬手法 , 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三 、 板书设计黄鹤楼鹤去楼空白云悠悠愁晴川草树日暮乡关使至塞上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 朗读诗歌1 作者简介王维 , 唐代诗人、画家, 字摩诘 , 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官至尚书右丞, 世称 “ 王右丞 ” , 有王右丞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 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与孟浩然合称“ 王孟 ” 。 晚年无心

6、仕途 , 专诚奉佛 , 后世称其为“ 诗佛 ” 。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2 朗读并划分诗歌节奏。目标导学二:自主探究, 理解诗义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 。 小组内互相交流,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大意 。2 概括诗歌主要内容。明确: 诗人出使塞上途中的所见所感。目标导学三:把握内容, 体会情感1 首联“单车欲问边 , 属国过居延”有什么作用?明确: 点题并交代地点及事由, 衬托出诗人形只影单的孤寂、惆怅。2 “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背景链接: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

7、胜利, 王维奉唐玄宗之命, 赴西北边塞慰问, 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 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明确: 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诗人用 “ 征蓬 ”“ 归雁 ” 比喻自己 , 透露出内心的寂寞孤独和飘零之感,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微难言的怨愤、抑郁以及思乡之情。3 试赏析“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1)小组合作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紧扣诗歌内容, 言之有理即可。示例:“ 大 ” 字 , 突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 直 ” 字 , 又表现了烽烟的挺拔、坚毅之美;“ 圆 ” 字 , 写出了落日之低, 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特殊

8、感受;“ 孤 ” 字写出作者被排挤后失意的心情;“ 长 ” 字 , 将黄河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致。(2)“诗中有画”, 从图画美的角度赏析这一句。示例: 构图美:大漠、烽烟、长河、夕阳 苍茫辽阔;线条美:直烟、曲河、圆日 层次丰富;色彩美:黄沙、青烟、碧水、红日 鲜艳优美。小结: “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一句描绘出了一幅极其奇特壮观的大漠中黄昏落日的画面。“ 诗中有画 , 画中有诗 ” , 不愧是被王国维称为“ 千古壮观 ”的名句。【教学建议】赏析角度示例:一炼字(大 、 孤 、 直 、 圆等);二写景(画面、 构图 、 色彩等);三情感(情景结合等)。4 本诗的末尾写到的“燕然”,

9、暗用一个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明确: 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山, 刻石记功以还。诗句一则歌颂守边将士为国奋勇杀敌之功, 二则暗示自己为国建功立业之心。表现出诗人的达观以及慷慨悲壮的情感。三 、 板书设计使至塞上首联 叙事颔联景中含情颈联诗中有画尾联叙事孤寂愤懑 、 慷慨达观、渴望建功立业渡荆门送别目标导学一:译诗, 解说内容请结合文中注解自译全诗。提示: 我驾轻舟一叶, 顺流而下 , 一直远渡到荆门之外, 来到楚地游览。山峦从我的视野中一点点消失, 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明月映入水中 , 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 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还是故乡的水好啊 , 它不远万里把我送

10、到江汉平原。目标导学二:评说, 深入赏析1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交代了什么?明确: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2 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 , 请说说好在哪里。明确: 一个 “ 随 ” 字化静为动(或 “ 以动写静 ”),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 推移 , 真切地表现出来, 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 “ 入 ” 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磅礴, 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 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3 颈联的描写有何妙处?明确: 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 以海市蜃楼喻云之奇特, 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艺术效果十分强烈。4 赏析尾联 ,

11、 并思考:本诗题为渡荆门送别, 清代诗人沈德潜认为“诗, 题中送别二字可删”, 你有什么看法?诗的尾联的妙处在于:诗人明明有离乡惜别的情思, 而又不直说, 反而采用拟人化手法, 说 “ 故乡水 ” 对自己怀有深情, 不辞劳苦 , 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 , 即 “ 万里送行舟” 。 采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 比直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 更有诗味和情趣。诗题中的 “ 送别 ” 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 , 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沈德潜认为“ 送别 ” 二字可删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三 、 板书设计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首联 叙事颔联颈联 写景 激动 开朗送别 尾联 思乡 、 惜别积极乐观

12、豪迈向上钱塘湖春行目标导学一:初读诗句, 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 , 学生听读 , 正音正字 。2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要求读准节奏, 读出情感 。3 学生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 疏通诗文大意。目标导学二:感悟全诗, 质疑释难1 通过朗读诗句, 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 早春。 从 “ 水面初平 ”“ 早莺争暖树”“ 新燕啄春泥”“ 乱花 ”“ 浅草 ” 看出。2 诗人是步行还是骑马观赏景致?通过哪句诗可以看出?明确: 骑马。从 “ 浅草才能没马蹄” 可以看出。唐时, 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3 诗人骑马游西湖, 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 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做细致交代的, 要仔细想 , 才看得出来, 试诵读全诗两遍, 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明确: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 一路行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