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_第1页
浅谈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_第2页
浅谈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_第3页
浅谈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_第4页
浅谈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6卷第3期2008年8月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m al of G uangdong T e chni cal coU ege of Wat er R e sour c es a nd EIect r icE n 百neer i ngV 016N o 3A u g 2008引言浅谈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张德明(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甘肃定西743000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生态环境建设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许多部门都热衷于与生态环境建设有关的项目,特别是水土保持部门对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更是情有独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在近年来的自然环境保护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

2、角色,对此就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中图分类号:T V 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阴1(2咖8 们删03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保护环境,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人类永久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并掌握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控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铭记“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对水源、土地、森林、动物及矿物等自然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

3、环境问题,对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来说更是如此。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面积为43万km 2,严重区达28万km 2,分别占区域总土地面积的69和45。年土壤侵蚀量在400010000t l (m z ,坡耕地随水力年损失土层022cm ,严重区为23c m 。目前,黄河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10m ,成为一条“悬河”,是下游区经济建设中的一大隐患。要根治黄河水患,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必须对水土流失进行有效防治,搞好水土保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生态环境建设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但水土保持并不能解决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所有问题,水土保持并不等同于生态环境

4、建设,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别11概念不同人类在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使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大大加强。但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相应的副作用,会不同程度地污染和破坏环境,被污染和破坏了的环境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由此引入“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两个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包括预防保护、治理与成果管护三个方面:在尚未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区或水土流失轻微的地区,通过合理利用水土、植物资源以及

5、加强水土保持法制和管理措施预防水土流失的发生;在水土流失地区,科学地采用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以及应用新技术等手段来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的管护和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是指对已经退化或被破坏、正在退化或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通过人为措施进行生态恢复(通过预防保护,依靠自身调解 、生态修复(辅助人工措施 和生态重建(完全依靠人工措施 ,从而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使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重新趋向平衡,达收稿日期:2008-0527作者简介:张德明,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及水土保持案编制工作。第3期张德明:浅谈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使人类与环境之间的

6、关系趋于协调。12应用范围不同生态环境建设的范围包含自然环境中的所有生态系统,保护对象为所有自然资源,其范围广泛,涵盖整个自然环境;水土保持的范围仅包含自然环境中的土地生态系统,保护对象为水土资源,其涵盖范围小,应用比较具体。13治理措施不同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封育治理措施。生态环境建设措施除包括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外还包括生物防治措施(利用生物链条生存法则来控制动物种群的数量,如草原鼠害防治等 、生态移民措施、化学防治措施(水污染的防治等 及设立自然保护区等。14行业管理部门不同水土保持工作隶属水保部门管理实施,而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部门则很多,其中水利、水保、林业、环保、

7、农业、旅游、国土资源等部门都实施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它们各有其侧重点,都有一定成效,但由于多部门分割管理,重复建设不可避免。15项目前期工作所依据的规范不同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由于行业不同,项目前期工作所依据的规范和采用的投资概(估算标准有所不同。水土保持部门进行的水土保持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项目都是依据水利部颁发的规范性文件,投资概(估 算采用水利部文件水总【2003167号倒(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 算编制规定和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其它部门进行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在依据本行业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参照其它部门的标准,有些指标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2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的联系

8、21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最直接原因水和土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组成因素,同时又是独立的生态系统,它们在一定时期内构成了相对稳定的自然整体。但构成最基本因素的水和土,在非正常丧失或遭到破坏(即水土流失 后,必然影响到原有的协调稳定关系,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破坏水土资源、污染河流,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最直接原因。反之,在水土流失地区采取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重新调整水、土状况,就可以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关系,使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22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山川多变、地形极其复杂的国家,境内高差悬殊、生态环境多种多样。其中高山丘陵的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23。森林覆盖率低,仅为165

9、5,且分布不均,拦蓄径流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因此,要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治理水土流失,搞好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组成了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水土保持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流失成为危害严重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生态问题。23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土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的根本,是矿物质的储存所,是野生动物和家畜等的栖息所,是人类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场所。陆地上的一切可更新资源皆赖之以存在或繁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各种资源保护的中心。土地是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水文与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高度综合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

10、统中,各个因素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只有全部因素的综合作用才是最重要的,才能代表土地的固有属性。因此,只有搞好水土保持,促进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才能使土地这个生态系统的各因素间相互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24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对象和目的相同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都是以自然环境作为其实施行为的主体,其最终目的都是控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使人类与环境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使自然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结论及建议(1 结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都是人类保护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手段,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水土保持就其范围来说比生态环境建设小,但它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

11、部分,是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强有力支持和补充,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将会在更多的领域里紧密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便是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合作中产生的结晶,将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6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6卷作出更大的贡献。(2 建议建议国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有关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项目。颁发统一的规范性文件,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进行规范和统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管理及控制,统一概(估 算编制原则和方法,提高概(估 算编制的质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中

12、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为辅,加强对环境问题的预防监督。把预防监督工作放在首位,克服重建轻管、轻视预防监督的旧观念。参考文献:【1】黄占斌雨水利用与水土保持和农业持续发展叨水土保持通报,1997,17(1 【2】焦居仁生态修复的要点与思考叨中国水土保持,2003,(2【3浏天齐,林肇信,刘逸农环境保护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4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人人爱护水土资源眦】北京: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出版发行。1991D i sc 吣si onont heC o 璐er V at i onof s oi l andW at era nd t heC o 舾t 加ct i onofE

13、c ol ogi ca IEnvi rom entzH A N G D e m 讯gi n 野i Cit y Con r vat i 彻of W at er 粕d Soil R e 眈ar c hI ns t i tut e ,D i n 弘i 743000,C hi n8A h 加毽n :m ong 访t h t Iei m pl em en 嘶onofw egt em gr eat de ve l opm e nt s tr a te g y ,t l le ecol o 画cal envi m nn 地nt co nst m ct i o n h 鹅becom e 锄exnl em el

14、 yi m p or t antpaI tof i t T hen ,m a nyd 印anm ent s c 豫ve t I l e pm j ec t s 弛l at e dt oec ol 晒ca l envi m砌ent co n8t m c t i o n Fo rex 一锄ple ,depa 咖entofcon 舱r v at i on 0f i l andw at erh 鹊pa i d much at t ent i on t o w at erc 8en ,撕on ecol ogi cal engi nee r i ng c 蛐st m ct i 仙,鹊蚰ch co nst m ct i o n i 8no wpl ayi ng m or e and m or e i m pona ntm l ei n 眦t ur al e n V i m nm e n t pm t ec t i 叩i n mc ent yea 墙Thus ,t I Ii s paper di s cusse8t l l e r el at i ons behr e en t l l e conser vat i of i l a ndw a t er a nd t l l ee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