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关于音箱制作前的喇叭特性参数必读(上)作者:出处:更新时间:2005年09月21日首先,我们来谈谈如何认识一个喇叭单元,这是我们每个生产厂家、每个扬声器系统设计人员要面对的一个最基本而又是最重要的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生产和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的客观物理特性来认识喇叭单元。(注:主观听感是认识喇叭单元的另一种重要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客观物理特性的描述与主观听感愈来愈趋于一致。也就是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将能够用客观物理特性的描述来表达主观听音的心理感受。)一、T/S参数T/S参数是由THIELE和SMA
2、LL先生首先提出的扬声器系统数学模型的基本参数。T/S参数在扬声器系统设计的指导作用已经被生产厂家、工程设计人员所普遍接受,在几乎所有常见的电声测试系统、扬声器系统设计软件上得到支持。T/S参数由小信号参数和大信号参数组成。小信号参数包括四个基本参数:Fs为扬声器单元的谐振频率。Vas为扬声器单元的等效容积。Qes为扬声器单元的电Q值。Qms为扬声器单元的机械Q值。大信号参数包括两个基本参数:Pe(max)为扬声器单元的散热能力所确定的最大功率额定值。Vd为扬声器单元振膜在最大振幅时所推动的体积。上述参数主要是向我们提供了模拟和设计喇叭单元在谐振频率附近的频率响应特性的依据,通过合理地优化箱体
3、结构参数,从而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扬声器系统频率响应,用以满足不同的使用场合和不同的使用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T/S参数没有更好,只有更合理和更合适。例如Fs/Qts的比值在那个范围适合那一类声箱系统,Vas如何取值更为合理等。T/S参数最重要的是它们如何搭配和优化。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T/S参数的实际测量误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T/S参数误差过大,会导致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的理论值与实际值偏离过大,甚至失去T/S参数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皆会引起测量误差。不同的测试方法引起的误差。如定压法与定流法的误差,容积法和加载法的误差。在加载法中选取加载量引起的误差。根据经验,定压法比定流法对
4、加载量的大小更为敏感,引起的误差更大。不同的测试电平引起的误差。定压法和定流法均存在同样的问题。测量运算中给定值引起的误差。如“振动面积”、“直流阻抗”等参数,尤其是“振动面积”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其他因素引起的误差。如测试环境、被测喇叭单元放置的方向、测试电缆的阻抗大小等。下图是ROGERS旗下的LS系列LS33音箱中低单元(型号为:DU-160-LS2a/2)的T/S参数,该参数由LAUD系统给出,是采用定流法测试的。二、频域特性频域特性由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组成。这一客观物理特性描述了喇叭单元在频率轴上,随着频率的变化其响应幅值和相位的变化情况。过去人们都比较重视幅频特性对音乐重放的影响,
5、现在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喇叭单元的相频特性对音乐重放的影响,尤其是对扬声器系统音乐重放的影响。下述两点应引起注意:幅频特性中的低端部分。这一部分的响应(尤其是100Hz以下)与测试环境和测试条件相关很大。如是否消音室、是否近场、使用障板的大小、使用箱体容积的大小等,这些都会使低端响应产生很大的差别。一般地说,在非消音室和非近场的条件下,100Hz以下的幅频特性曲线数据是不可靠的。因此,在观察喇叭单元的幅频特性时,应注意其测试环境和测试条件。幅频特性中的高端部分。特别要注意的是1.5-4.5k的这段响应,不应有过大的峰谷。首先此处是人耳最为敏感的频段,对音乐(尤其是人声、弦乐)的重放效果影响很大。其
6、次这也是二分频系统的分频点频段,过大的峰谷,其相频特性也比较差,导致高低单元对接不好,造成此频段的相位失真过大而影响重放效果。相频特性中3K-6KHz段部分。低音单元在此段的相频特性都比较差,相移比较大。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应尽量避免选择相移比较大的频段作为分频点。下图同样是ROGERS旗下LS33音箱6.5"中低单元的频域特性曲线,使用的是LAUD系统测试(非消音室下近场)。上半图给出的是真实相频曲线,下半图给出的是幅频曲线。从相频曲线可以看出6k-8k处相位变化过大,应避免使用该频段,并提示该单元的分频点应为2k附近较为合理。旧1EH1024,Ok尸HUHEMKQlgHKR里:HI
7、NOQUfGAI9:DCMPShift-FJforHELP1与七EmkracIfull._dj1七口SetupOutpuiiLAudk38,55.4r0t0.3011.O1R.Bl6AGO7.55OT-rt42 . 5Ss-F reaueiriiCM sTil 11 = -33戈节口立LMM7.SPEC 力NCHTE£ F lou ,/日 gHC. af fae t i ua d i a. " S . 2Sbm QiEf r已门行a9 araF = 891金3UHZ:轲| 1nl 1IHP"FT -Qe = .353Ro - 0393比下图是SEAS的黄金系列ex
8、cel-w17ex6.5"单元的幅频曲线。从该曲线来看,该单元有不错的中频特性,但在曲线的高段(3.5k-6k)处有10dB的峰。看来这个价格不菲的单元也有不尽人意之处。该特性曲线是由LMS系统给出(非消音室下近场)。LMS系统不能给出真实相频特性曲线。卜图是Vifa的3/4"(W音单元(型号为:D19TD-0508)的频域特性曲线。从下图看来它的iLAiudJc主要不足之处是低端延伸不足,其相频特性还满不错的(非消音室下近场测试)=38.55Hz:Dt=0.301FU=6.76ft.Slf-.OlfitrocBl*号.丐S90ir-f=0.353Q-=a.UTOs1.3B
9、&nn/Ns3-口393XSPUr»F=89AgF与qE « 25 36. n*enn= X5 »O-gr-ans 三 Qi4 SSoufke-srreqiuency BTilf t - -33乂冷 I3 WTESFroc.if.t-i1a,白*口nFFactivadid*-S.25inshcb13.£d,tJUHi:上二工,.*1«匕414*±4.ZIHe:E=12.5411,43.3"II!I,!*»?<.IH7.JIM)C7.BOD-o-J.noIJjl吆工MP/FTT|且I&:&
10、;£OOPE*i£N|WfEGTHPICTftN三、时域特性时域特性这一客观物理特性描述了喇叭单元在时间轴上,随着时间的变化其频域特性的变化情况。时域特性不仅在频率的变化过程中描述了喇叭单元的响应状态,而且还在时间的变化过程中描述了喇叭单元的响应状态,也就是从三维的角度全面地描述了喇叭单元的响应特性。这点很重要,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应该注意到,很多主观听感的评述,如声低是否干净,背景是否清晰,层次是否分明,音场的深浅等均与喇叭单元的时域特性有密切关系。由于喇叭单元不同的时域特性才赋予扬声器系统千姿百态的个性。依个人观点,喇叭单元的时域特性是客观评价喇叭单元性能优劣的一个不可缺或而且很重要的方面。作为扬声器系统的设计人员来说很有必要对喇叭单元的时域特性作更深入的研究分析。后沿累积频谱图(俗称瀑布图)和阶跃脉冲响应就是喇叭单元时域特性的一些比较直观形象的表达方法。后沿累积频谱图不仅适用于对喇叭单元特性的测试分析,而且对扬声器系统的特性分析(包括声箱内部驻波情况)更有帮助。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时域特性的测试对环境因素的影响很敏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私企短期用工的合同
- 2025二手商品交易合同
- 2025建筑工程合同的补充协议范本
- 《服务创新》课件 - 探索与实践的结晶
- 《赵六高血糖》课件
- 杭州互联网产业报告
- 公关程序之实施与评估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8课 西欧庄园教案配套
- 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数字图像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消费经济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所得税会计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保安员职业技能考试笔试试题(700题)附答案
- 《知不足而后进 望山远而力行》期中家长会课件
- 专题09 乡村和城镇-五年(2019-2023)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 2025年第三届天扬杯建筑业财税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201-300题)
- T-NKFA 015-2024 中小学午休课桌椅
- 课题开题报告: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
- 2025春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知识点
- Unit 9 Active learning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三册
- 渔场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 《食源性病原体》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