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次配线工艺1 总则本文件规定了二次配线的原则、工艺要求、操作程序。适用于电气成套产品中二次 配线的加工和质量控制。注:当本文件相关条款与质量计划和制造规范的规定以及按照用户协议(或地方标 准)编制的规范的规定相冲突时,按照这些规定要求实施。2 配线原则2.1 布线应平直、整齐、统一,走线合理,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查和检修。2.2 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且横平竖直。同一通道中的导线要分类集中,单层平行 密排或成束时应紧贴敷设面。2.3 同一层次的导线应高低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 越,但必须走线合理,不得多层次跨越。2.4 不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 90 °
2、;(拐角弯曲半径约为线经两倍)。2.5 上下或左右接点若不在同一垂直或水平线时,不应采用斜线连接。2.6 导线与端子连接时,应不在绝缘层、不反圈、露铜不大于 1mm 。2.7 同一元件、统一回路(或功能相同元件与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及弯曲 弧度应保持一致。2.8 每个接线端子只允许接一根导线,每个电器元件端子接线不得超过两根。2.9 布线时严禁损伤绝缘层和线芯。2.10 二次配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2.11 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不得经过端子。 电流表与电流互感器的连线必须经过试 验端子。2.12 二次配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2.13成套电气产品绝缘导线最小截面积为 1.
3、0mm 2,对于低坪(W100V )线路允许 采用截面积小于 1.0 mm 2的导线。2.14 接线不得使端子受到额外应力。2.15 导线接入端子应采用铜接头,许可不采用铜接头时,软导线绞紧搪锡接入,独 股线作成羊眼圈接入。2.16 线槽布线时,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大于线槽截面积的 60%;线 束布线时,应根据缠绕管规格,但最多不得超过 30 根。2.17 布线应垂直或水平有规律的布置,不得出现歪斜交叉布置。2.18 柜内的弱电布线与强电应分开敷设。2.19 集中布置的端子的短接线,不进入线槽。2.20 面板和柜体的接地跨接线不应缠入线束内(单独敷设) 。2.21 剥线必须使用专用工
4、具(剥线钳剥 4mm 2及以下导线, 6 mm 2以上导线用电 工刀削除绝缘层)。2.22 端子接入两根导线时,之前应加铜垫片,保证压按平贴,接触良好。2.23 导线截面积不同时,截面积大的放下层,小的放上层。2.24 使用材料BV 单股铜芯线, BVR 多股铜芯线、行线槽、绝缘套管、线夹(大、中、小三种) ,3*150mm 尼龙扎带,OT (UT、IT)铜接头,绝缘塑料带,号码管、标签、缠绕管。4 工具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或圆嘴钳)扁嘴钳、螺丝刀、扳手、冷压钳、(2075W 电烙铁、记号笔、万用表。5 准备工作5.1 、评审图纸:接受图纸,必须具有资格人员(组长以上)才能接受,并注意以下
5、几点: 查看图纸的清晰度; 查看图纸产品计划号是否相符; 查看图纸数量是否正确; 接受生产的图纸必须有交接手续;对合同的质量计划及技术要求详细理解; 无质量计划无制作要求的合同必须由技术部门出具相关手续方可生产;生产前必须看清质量计划和制作要求及图纸的签字是否齐全,组织讨论确认 方案后方可生产或首件的加工工艺、布置等方面评审确认后批量生产。5.2、方案确定选择材料 导线选择a. 一般情况下,柜内导线采用黑色,有特殊要求的按质量计划中的颜色要求选 线;b. 般情况下,电压回路固定线束用1.5mm2BV导线,电压回路活动线束采用 1.5mm2BVR导线。电流回路固定线束采用 2.5mm2BV导线,
6、电流回路活动线束 采用2.5mm2BVR导线,接地线采用黄绿双色导线;c. 热带型产品选用热带型聚氯乙烯线,高温型产品选用航空蜡克线;d. 计量柜中电流回路线束采用 4mm2BVR导线,电压回路活动线束采用(控 制回路,信号回路,照明回路)活动线束采用 1.5mm2BVR导线,固定线束采用 1.5mm2BVR 导线;注:北京地区产品要求:电压回路固定线束采用1.5mm2BVR导线,电压回路活动线束采用1.5mm2BVR导线,电流固定线束采用2.5mm2 BV导线,电流回路活动线束采用2.5mm2BVR导线,BVR导线需先压线鼻后焊锡,BV导线不需焊锡,如果是针线鼻子无需焊锡; 号码管a. 根据
7、所下二次图中的线号,用号码筒打印机打印出所需的号码筒,以便放线 时使用;b. 号码筒内径为3-5 mm,分别用于1.5-4mm2导线;c. 号码管打印后字迹必须工整、清晰、且无涂改现象; 护线套a. 线束穿入金属板孔时,金属板孔上必须有保护层(护线套);b. 根据金属孔的周长,把护线套量好后下料;c. 护线套嵌好后,接缝处应处于下方; 缠绕管a. 采用阻燃性缠绕扎丝,用于线束的绑扎;b. 缠绕时先将线束整理整齐,导线应拉直,不允许参差不齐;c. 为了达到通电时的散热要求,缠绕管每绕一周均应有2-5mm空隙;d. 缠绕时接缝处应处于线束下方接口 线鼻子a. 用于多股导线的接头,压接后便于固定;b
8、. 线鼻子是根据导线截面和接线庄头的螺丝外径选择的c.TVR系列(O ”型)1.25-31.25-41.25-52-3线鼻子规格如下 :2-52-62-82-103.5-43.5-53.5-65.5-45.5-55.5-6d. LT 系列(针型)线鼻子规格有: LT15008LT25008e. 其它型号的规格有:RF110, RF250, BF110, BF250 线夹子a. 线夹子用来固定线束的,分小号、中号和大号三种;b. 选择线夹子的大小根据线束的粗细来决定,小号线夹子能容纳的线束采用小 号线夹子固定,如容纳不下就采用中号线夹子固定;c. 线夹子固定先把线夹子盖子上的自攻螺丝拧松,并拆下
9、一只,将线夹子底座 用螺丝固定牢固, 螺丝的大小是根据实施选择的, 一般情况下用 M48*8 半元螺丝和 4平垫、弹垫、螺冒紧固,线夹子底座固定后,将线束放于线夹底座上,然后将 线夹子盖子盖上,将自攻螺丝拧紧;d. 线夹子坚固后,线束不存在滑动现象且线夹无裂痕; 抽带a抽带用于线束的绑扎和固定;b. 抽带根据其尺寸长短,大小分多种,二次配线过程中采用3*150mm规格的;c. 抽带使用时,先将抽带放于线束外围,有齿的面向线束,光滑的面朝外,把 抽带的尾端插入抽带头部里,用力拉一下,使线束在抽带内没有滑动现象,再将抽 带尾尾端伸出头部的多余部分剪去; 螺丝a.螺丝的规格要保持一致;b.如接点已攻
10、丝,紧固时需相就规格的半元或六角螺丝和相应规格的弹垫、平垫坚固后弹垫必须压平;c.如接点未攻丝,紧固时需相应规格的半元或六角螺丝和相应规格的双平垫,弹垫一螺帽,紧固程序必须达到要求,坚固后螺杆伸出螺母2-3扣,最多不超过 5扣。6工艺要求6.1配线排列应布局合理,接线正确、牢固,与规范一致。6.2配线方法有以下三种,其工艺过程分别如下:(1) 平行排列配线:放线f布线f平行编排f固定f接线;(2) 成束配线:放线f布线f扎束f固定f接线;(3) 线槽配线:布线f放线f布线f接线。成束配线时,应将较长导线放在线束上面,分支线从后面或侧面分出,紧固线 束的夹具应结实、牢靠,不应损伤导线的外绝缘,禁
11、止用金属导易破坏绝缘层的材料捆扎线束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光滑、无毛刺。 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每节线槽的固定点至少两个。 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齐全、平整、无翘角。 固定线槽的紧固件,紧固后其端子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连接。 线槽的出线口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 同类型器件的端子与线槽直线距离基本一致。 行线槽布线时,行线槽的配置应合理,固定牢靠,线槽盖启闭好,断口整齐, 颜色保持一致。6.3 在装有电子器件的控制装置中,交流回路及高坪( 110V 及以上)控制回 路应与低坪( 110V 以下)的控制回路分开布线,对于易受干扰的连接线,应采取 有效的抗干扰措施。如户内高压带电显示装置
12、,强制闭锁的220V电源线应与a、b、c 三个输入线分开敷设。6.4 多股线应采用冷压接头,压接牢靠,接触良好,压好后焊锡。6.5 导线两端应套线号识别标记(套号码管)接好的号排应满足阅读习惯。6.6 活动的布线应保证活动到极限后,线束不受拉力和张力影响,且关闭时不 应大应力。6.7 过门线束应采用固定线束的措施, 过门线束 1.5mm 不超过 20 根, 1mm 2 不超过 40 根,若导线超出规定数量,应分成两束或更多。过门接地线低压柜为 2.5 mm 2黄、绿线,高压柜为 6 mm 2的铜绳或铜编制带,两端压接 O 形铜接头,整平 搪锡,套透明绝缘管。6.8 连接两个端子间的导线不允许有
13、接头。6.9 导线束不能紧贴金属结构敷设,穿越金属构件时应加装橡胶套或其它绝缘 套。6.10 焊接接线只有在所选元器件是采用此种形式时才允许。6.11 二次线所有紧固螺钉拧紧后螺纹露出螺帽 23 扣,不得超过螺丝公称直 径的一半,螺纹不能滑丝。6.12 批量产品,二次布线应一致,同批产品材料色泽应基本相同。6.13二次接线与高低压导体之间的电气绝缘距离见表(1):额定电压V0.53.67.212二次线与裸导体间距(mm )>12>75>100>125二次带电体与地之间绝缘距离(mm)二次带电体之间绝缘距离(mm )>36.14指示灯及按钮颜色见表(2):合闸(或启
14、动)分闸(或停止)储能按钮绿红黑色指示灯红绿白色6.15端子排布线时,应将方便的接线位置留给用户,如图(1)端子排水平布置时匚内配线用户接线端子排垂直布置时(左)垂直布置时(右)1用丨厂I|厂|用户内内户接配配接线线1线丨线图16.16直流回路中具有水银接点的电器正极应接到水银侧接点的一端。7操作程序熟悉图样确定芳案校对器件及贴标识布线平行排列或捆成束或线槽形线 分路线束剥线头套号码管压接铜接头(必要、时焊锡接线对线检查 7.1熟悉图样看懂并熟悉电路原理图,二次接线图,屏面布置图等制造规范。统计线路编号,元器件系列号及代号,交审核后转打印。统计使用材料,列出清单,交审核后备料。7.2确定方案根
15、据制造规范等资料,评审确定布线走向,固定位置,确定行线方式;同时召 集配线工交代工艺要求,明确质量计划。7.3校对器件及贴标根据施工接线图,对柜体内所有电器元件的型号、规格数量、外观进行 校查,并确认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如发现问题,应提请解决后再进行接线(或在工 序卡上记录冋题)。按图样规定的电器元件序列号进行标识,标识贴于器件上方,以利于观 察,同时不可能遮盖的位置,要求标贴整齐、不歪斜、不拖落。按图样规定的端子名称标识端子,满足阅读习惯。有模拟牌的面板应校对与一次方案是否相符,如有误,应提请更换。7.4布线导线选择按表(3):电路特征或用途导线截面(mm 2)颜色直流电压<48V0.7
16、5正(黑)负(兰)W220V1.5保护电压回路1.5黑色保护电流回路2.5黑色计量电流回路2.5 (4*)黑色1.5 (2.5*)黑色控制回路直流1兰色交流红色接地线随回路黄绿双色布线要求:线束要求横平竖直,层次分明,外层导线应平直,内层导线 不扭曲或扭绞。布线时,要将贯穿上下的较长导线排在外层,分支线与主线束成直 角,从线束的背面或侧面引出,线束弯曲时应先捋直后逐根弯曲(捋直弯曲易用手, 严禁用钳强行捋直弯曲)。743比量第一个接头端子至第二个接头端子的导线长度,并加100mm左右余量,剪断导线并套上号码套,打勾使号码套不致滑落,活动的地方,应活动至最大位置比量断线,保证导线连接后活动时不受
17、张力和拉力。7.5行线方法平行排列线束,捋直紧贴敷设面,保持走线平行,间隔200mm固定一次,或单根或整体。成束配线,根据线束中导线根数选择缠绕带,缠绕间隔均匀,一般间隔5 10mm,间隔均匀,线束不交织。适当设置线夹固定(间隔横向w 300mm ;纵向w 400mm ;紧固后线束不晃动,且不损伤导线绝缘。线槽行线:空间符合规定,导线不交织。跨门线一律采用多股软导线,线长至极限位置。门开至极限位置及关闭 时线束不受其张力与拉力的影响,线束通过软管敷设,两端用线夹固定,线夹固定 位置不能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2)7.6分路线束分路到继电器的线束,一般按水平居二个继电器中间的方向行走,到接线端子的
18、每根线应弯曲成一致的弧形。如图(3):7.6.2 分别到仪表的线束,可用中间分线的布置,如图( 4 ):7.6.3 分路到按钮信号灯、熔断器、控制开关等器件的线束,原则上按横向对 称行走,如位置有限制时,允许直向对称行走。7.7 剥线头7.7.1 导线连接到端子应有一个弧形 (见 7.6 ),富余约 50mm 剥线(以保证弯 弧形状一致为原则留余量。剥线不得损伤线芯。7.7.2 4mm 2及以下线径用剥线钳, 大于 4mm 2用电工刀削, 剥削长度见(图6)。7.8 套号码套7.8.1 号码套字迹清晰,全部采用电脑打印。7.8.2 线路编号与二次接线图上号码一致。7.8.3 同一根线两端编号相
19、同。7.8.4 号码管字迹方向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如图 5 ):7.9 端头制作7.9.1 铜接头采用 OT、UT、IT 系列(其它形式根据设计要求7.9.2 按导线截面和端子螺钉规格选择铜接头,用冷压钳将导线芯线压入铜接 头内,导线芯线不得负于铜端头表面,也不得将绝缘层压入铜接头内, (见图 6):7.9.3 压按牢靠,不松动,压按点正确, (见图 7 ):7.9.4 多股芯线应拧成一股,穿入铜接头。7.9.5 规定要焊锡的在铜接头冷压后,用 30W 或 50W 的电烙铁进行焊锡。焊 锡点应牢固,均匀发亮,不得有残留助焊剂或损伤绝缘乘,在柜内焊锡结束后,清 理滴锡。7.9.6 单股导线需
20、弯单眼圈时,曲圆的方向应与螺钉紧固方向相同。开始曲圆部分和绝缘皮的距离为 23mm (以垫圈不回压住绝缘皮为原则),圆圈内径=螺 钉公称直径+0.51mm,以下情况不允许:( 1)圆圈不光整,至少为 3/4 圆;(2)线头根部太长;(3)曲圆方向与螺钉紧固方向相反;(4)圆圈不圆;(5)无用余头未剪去,裸露垫圈以外应不超过0.51mm7.10 接线7.10.1 严格按二次接线图接线7.10.2 接线前检查号码管编号方向是否正确, 压按是否牢固,羊眼圈是否正确。当二次线接入一次线时,应在母线相应位置钻5孔,用M4螺钉紧固, 螺钉、平垫、弹垫、螺母齐全,或用子母垫圈进行连接,或插接,二次线不得在相
21、 间穿过。7.10.4 互感器的二次线不允许穿过相间, 每组互感器二次只允许一点接地, 并 设独立的接地线,不应串联接地。7.10.5 元器件端子接线不允许超过 2 根,接线端子一般只接一根线, 当需要连 接两根以上时应采用过渡端子,确保连接可靠性。7.10.6 当端子为压接时:7.10.6.1 两个羊眼圈之间加铜垫片 ;7.10.6.2 一个羊眼圈,一个铜接头时,不加平垫;7.10.6.3 两个铜接头时,应反面叠在一起紧固;7.10.6.4 采用“0”形铜接头。7.10.7 当端子垫片为瓦形时, 独股单根应弯羊眼圈, 独股双根从螺钉两侧直接 插入,插入深度易露出 0.51.0mm 为宜。7.
22、10.8 当端子垫片为瓦形时, 多股线可采用针形铜接头冷压后插入紧固, 插入 深度易露出 0.51.0mm 为宜。7.10.9 当端子为螺钉连接时 :7.10.9.1 多股应采用相应规格的冷压接头;7.10.9.2 独股线弯成羊眼圈;7.10.9.3 两个羊眼圈之间加铜垫片;7.10.9.4 一个羊眼圈,一个铜接头时,不加平垫;两个铜接头时,应反面叠在一起紧固;将导线接入端子上,用端子上原有螺钉拧紧,不得有滑丝现象,除特 殊垫圈外均应加弹垫。螺纹露出螺母以23扣为宜,不得超过螺钉公称直径的一半。接头连接后将号码管整理整齐,字体向外,符合阅读习惯。不接线的端子应配齐螺钉、螺母、垫圈并拧紧。导线与小功率电阻及须焊接的器件连接时,在焊接处与导线之间应加 上绝缘套管,导线与发热件连接时,其绝缘层剥离长度,按表7规定,并套上适当长度的瓷管。与发热元件相连时导线剥离长度表7官形电阻发热功率为额定不同百分比时7.5 15 (W)25 200(W)<30 %<50 %<30 %<50 %剥离长度(mm )10202040线束应距长期带电发热元件 20mm以上。线束应远离器件的飞弧区。8接地8.1接地装置的接触面需光洁平贴,保证良好接触,并应有防松和防锈的措施8.2互感器的二次线圈应单独可靠接地。8.3带有金属外壳的元器件必须接地。8.4工作电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滨海历史面试题及答案
- 中职教育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星辰酒店经营管理委托合同
- 2026年中国金属锯床市场发展规划及投资战略可行性预测报告
- 厂房仓库租赁合同
- 发布需求协议书
- 技术维护合同
- 委托科研协议书
- 房屋装饰协议书
- 别人换房协议书
- 2021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说课2课件
- 机械基础笔记
- DB44∕T 2031-2017 行业协会商会服务规范
-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调研试卷
- (完整PPT)拼音输入法教案课件
- 贾平凹生平、创作(课堂PPT)
- 磁粉检测知识点总结
- ASTM E18-2015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方法标准(中文版)
- 诸葛亮称骨算法
-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unit3-第二版
- 职称评审六公开监督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