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数据的经验模态分解快速算法研究_第1页
基于有效数据的经验模态分解快速算法研究_第2页
基于有效数据的经验模态分解快速算法研究_第3页
基于有效数据的经验模态分解快速算法研究_第4页
基于有效数据的经验模态分解快速算法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有效数据的经验模态分解快速算法研究胡劲松(宁波工程学院电信学院宁波 , 315010 杨世锡(浙 江大学机能学院杭州 , 310027摘要 在介绍了经验模态分解 (简称 EM D 方法的理论和算法基础上 , 为了提高 EM D 算法 的速度 , 提出了基于有效 数据的 EM D 快速算法 , 即通过 EM D 分解中止的计算区域限定于有效数据段来实现算法的提速。通过对非线性信 号的实验研究表明 , 基于有效数据的 EM D 快速算法不但能显著提高算法的速度 , 而且还可以提 高算法的精度。该 研究成果能广泛地用于信号时频分析领域。关键词 有效数据经验模态分解快速算 法时频分析中图分类号 T

2、 P 206 T H 113. 1 T H 165. 3引言对一列时间序列数据先进行 EM D 分解 , 然后 对各个分量做希尔伯特变换 (Hilbert Transform a-tio n 的信号处理方法 , 是由美国国家宇航局的 Nor -den E . Huang 于 1998年首次提出的 1, 被称为希尔 伯 特黄变 换 (Hilber t -Huang T ransformation , 简称 HHT 。 H HT 被认为是宇航局在应用数学研究历史 上最重要的发明 , 是 200年来对以傅里叶变换为基 础的线性和稳态谱分析的一个重大突破 2。由于时 间序列的信号经过 EMD, 分解成

3、一组 本征模函数 (Intrinsic M ode Function , 简称 IMF , 而不是像傅 里 叶变 换 把信 号 分解 成 正弦 或余 弦 函数 , 因 此 , HHT 既能对线性、 稳态信号进行分析 , 又能对非线 性、 非稳态信号进行分析。 HH T 方法已用于地球物 理 学、 生物 医 学、 旋 转 机械 故 障诊 断 等领 域 的研 究 3-7,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EMD 算法用到了 耗时的三次样条插 值 , 如何 减少 EMD 分解的时间 , 提高算法的效率 , 研究 EM D的快速算法 , 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提出了基于有效 数据的 EMD 快速算法 , 取得了较

4、好的效果。1 EMD 方法基本原理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能把非平稳、 非线性信号分 解成一组稳态和线性的数据序列集 , 即本征模函数。 所谓本征模函数 , 必须满足 2个条件 :a. 对于一列数 据 , 极值点和过零点数目必须相等或至多相差一点 ; b. 在任意点 , 由局部极大点构成的包络线和局部极 小点构成的包络线的平均值为零。这种方法本质是通过特征时间尺度获得本征振 动模式 , 然后由本征振动模式来分解时间序列数据。 下面是时间序列数据经验模态分解的一种基本算法 :(1 初始化 :r 0(t =x (t , i =1;(2 得到第 i 个 IM F:a. 初始化 h 0(t =r i (t ,

5、 j = 1; b. 找出 h j -1(t 的局部极值点 ; c. 对 h j -1(t 的极大 和极小值点分别进行插值 , 形成上下包络线 ; d. 计算 上 下包络线的平均值 m j -1(t ; e . h j (t =h j -1(t -m j -1(t ; f . 如果 Tt =0j j -12h j (t 0. 3, 则 im f i (t =h j (t ; 否则 , j =j +1, 转到 (b ;(3 r i (t =r i -1(t -im f i (t ;(4 若 r i (t 极值点数不少于 2个 , 则 i =i +1, 转 到 2; 否则 , 分解结束 , r i

6、 (t 是残余分量。算法最后可得x (t =ni =1im f i (t +r n (t (1 即原始数据数列可表示为本征模函数分量和一个残 余项的和。2 EMD 快速算法基本原理一般对于短数据序列 , 为了 消除 EM D 算法的 端点效应 , 在做 EMD 分解之前要对欲分解的数据 序列进行数据延拓 , 然后把延拓后的数据采用 EM D 算法进行分解。 由 EMD 基本原理中的算法可见 , 跳 出循环过程有两个中止条件 :一个是当极值点数目 第 26卷第 2期 2006年 6月 振动、 测试与诊断 V ol. 26N o. 2 Jun. 2006(编号 :。 :小于 2时跳出整个循环过程

7、; 另一个是当标准差小 于等于设定值时 , 跳出一次内部循环过程。在通常的计算中 , 数据延拓后就用 EMD 算法 直接进行分解 , 分解后再取中间一段和原数据序列 数目相等的数据点 , 把延拓部分产生的数据抛弃。 在 判断循环过程的中止条件时 , 是以延拓后的整个数 据段来判断的。 这样 , 由于极值点较多和判断标准差 SD 的数据长度较长 , 就会使循环过程增多。因此 , 如果在有效的那段数据范围内进行极值点、 标准差 的计算与中止条件判断 , 便可提高 EM D 分解的速 度。 当然 , 对于长数据序列的分析 , 也可采用此方法 , 在有效的那段数据范围内进行极值点、 标准差的计 算与中

8、止条件判断。有效数据就是研究中感兴趣的那段数据 , 对于 短数据序列 , 就是延拓后在中间的那段原始数据 ; 对 于长数据序列 , 可以把感兴趣的那段数据作为有效 数据。若一个短数据序列为 128点 , 左右各延拓 64点 , 则有效数据为中间的 128点 , 有效数据的起始位 置为第 65点 , 终止点位置为第 192点。在通常的 EM D 算法中 , 入口条件一般是要进 行分 解的一列 数据 , 当 采用本 节基于 有效数 据的 EMD 算法时 , 入口条件改为要分解的数据序列 , 即 有效数据起始点位置、 有效数据终止点位置。这样 , 知道了有效数据段 , 就可根据有效数据段来计算极 值

9、点和标准差。3研究方法拟采用一个调频调幅非线性仿真信号进行算法 效果研究。其解析表达式为x (t =(1+0. 2sin(2 7. 5t cos(2 30t + 0. 5sin(2 15t +sin(2 120t (2 信号由一基频为 30H z, 调制频率为 15Hz 的调 频调幅非线性信号和一频率为 120Hz 正弦信号叠 加而成。 对调频调幅部分的调频频率进行分析 , 得角 频率 (t (t =d t=60 +15 co s(30 t (3 由式 (3 可得频率 f (t f (t =2 =30+7. 5cos(30 t (4 图 1为该信号的时域波形和傅氏幅值谱 ; 图 2为 该信号的

10、理想分解图 , 上面一个为 120Hz 正弦信 号 , 下面一个为调频调幅信号。为了进行算法验证 , 需要减弱或消除端点效应 图 1非线性信号时域图和傅氏幅值谱图 2非线性信号理想分解图a. 对仿真信号的基频进行周期采样 , 每周取 128点 ;b. 采取周期延拓的方法。研究的步骤如下 :先对仿真信号进行周期延拓 , 然后采用欲研究的算法对该信号进行 EM D 分解 , 抛弃延拓部分的数据点 , 获得 EM D 分解后的本征 模函数 ; 再把各个本征模函数与图 2所示的理想成 分进行比较来获得分解误差 , 进而评价算法的精度。 这样 , 可排除端点效应对分解误差的影响 , 同时 , 记 录算法

11、运行的时间进行算法速度的比较研究。算法 的快速性研究采用每周采集点数的变化来实现数据 量的变化 , 进而比较两种算法的分解速度。4算法效果图 3为非线性仿真信号基本 EM D 算法分解结果 与误差曲线 , 从上到下依次为 :分解后第 1个信号分 量 ; 第 1个分解的分量与理想分解分量比较后的误 差 ; 分解后第 2个信号分量 ; 第 2个分解的分量与理想120振动、 测试与诊断 第 26卷似的结果。 表 1为两种算法的效果比较 , 可见 , 在同样 的计算环境下 , 快速算法比基本算法计算时间明显减 少。 第 1个分量的分解误差基本一样 , 第 2个分量的分 解误差减少 , 分解精度提高 ,

12、 这是由于在计算标准差 时没有把有端点效应的数据点计算在内的原因。图 4所示为每周采集点数与分解时间的关系。由图可见 , 基本算法和快速算法的分解时间随着数量的增多而 增大 , 但是快速算法的分解时间的增大不如基本算法 快。因此 , 随着数据量的增大 , 快速算法也是有效的 , 并且数据量越大 , 效果越明显。图 3非线性仿真信号基本 EM D 算法分解图与误差曲线图 4数据量与分解时间的比较 由此可见 , 采用基于有效数据的快速算法 , 不但 能显著提高 EM D 的计算速度 , 而且还可以提高计算精度。表 1两种算法比较结果算法所耗 时间 /m s 第 1个误差曲线 最大绝对误差 第 2个

13、误差曲线 最大绝对误差基本 EM D 算法 0. 90. 00400. 1403快速 EM D 算法 0. 30. 00410. 02835总结本文提出了基于有效数据的经验模 态快速算 法 , 论述了该算法的原理 , 采用非线性仿真信号 , 把 基本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和快速算法进行 了比较研 究。 研究结果表明 , 基于有效数据的经验模态分解快 速算法不但可以显著提高算法的速度 , 而且还可以 提高算法的精度 , 具有明显的优点。参考文献1 Huang N E, Z heng Shen, Stev en R L , et al. T he em-pir ical mode decom po si

14、tio n and the Hilber t spect rum for nonlinear and non -stat ionar y time ser ies analysis C Pr oc . Ro yal Society . L ondon A :s . n . , 1998:903-995.2 N ASA. Bett er algo rit hms fo r analy zing nonlinear, no n-sta tio nar y dat a EB /O L .2005-07-10. http :/tco . gsfc. nasa. g ov.3 L oh C H, W u

15、 T C, Hua ng N E. Applica tio n of theempirical mo de deco mposition -Hilber t spect rum method to identify near -fault gr ound-motion char ac-t erist ics and str uctural responsesJ. Bullet in of the Seismolog ical So ciety o f A mer ica , 2001(91 :1339-1357.4 V asudeva n K , Co ok F A. Empir ical m

16、o de skeleto niza-t ion o f deep cr ust al seismic data :theor y and a pplica-t ions J .Jo ur nal o f Geo phy sical R esear ch-SolidEarth, 2000(105 :7845-7856.5 Echev err ia J C , Cr ow e J A , W oo lfso n M S , et al . A p-plicatio n of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 ion to heart r atevar iability analy

17、 sisJ.M edical &Bio lo gica l Eng ineer -ing &Co mputing , 2001(39 :471-479.6胡劲松 , 杨世锡 , 吴昭同 , 等 . 基于经验模 态分解的旋转机械振动信 号滤 波技 术研 究 J.振 动、 测试 与诊 断 , 2003, 23(2 :96-98. 7 胡劲松 , 杨世锡 . 基于 EM D 和 HT 的旋 转机械 振动信号 时频 分析 J. 振动、 测试 与诊断 , 2004, 24(2 :106- 110.第 一作者 简介 :胡劲 松男 , 1971年 2月 生 , 副研究员。 主要从 事智能检测

18、、 信号处 理 与故障诊断技术 研究。曾发表“ 基于模 糊 隶属 函 数的 变 压器 色 谱 峰定 性 算法 ” ( 电力系统 自动化 2005年第 29卷 第 18期 等论文。E-mail:nbhjsyaho o. co m. cnResearch on Semi -Active TMD of Building Structure Vibration ControlZhou X ingde 1 M ing Baohua 2(1Depart ment of Engineer ing M echanics, Hehai U niv er sity N anjing , 210098, China

19、(2P la nning Co nst ructio n Office N ing na n N ew Zo ne o f N anjing N anjing, 210012, ChinaAbstract In or der to improv e the unsteady anti-seismic effect and narro w frequency suppression band of using T M D (tuned mass damper , an sem i -activ e tuned mass dampers (STM D w ith a controllable da

20、m per is studied. Firstly , the step functio n is adopted as actuating fo rce function for acquir ing a convenient dam per change. Secondly , the semi-active vibratio n control plan w ith constraints is presented as the w ork range of co ntrollable damper is considered . T hir dly , the generalized

21、predictiv e contro l plan is utilized to fit fo r earthquake's r ando micity. T he numerical exam ples show that using ST M D can reduce the desig n val-ues of m ass, stiffness and dam per to about 30%, 90%and 90%.Respectively, and the anti-seism ic effect of using STM D is better than that of u

22、sing TM D .Keywords building structures sem i-activ e co ntrol gener alized predictive contro l ST MDStudy on Valid -Data -Based EMD Fast AlgorithmH u J ingsong 1 Yang Shix i 2(1Departm ent of Elect ro nic a nd Infor mation T echnolog y, Ning bo U niver sity o f T echnolog y N ing bo , 315010, China (2Co llege o f M echanical and Ener g y Engineer ing , Zhejiang U niver sity Hang zho u, 310027, ChinaAbstract To reduce the calculation tim e w hile using the EM D m ethod , this paper presented a valid -dat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