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复习测试:九年级(上)_古诗文_第1页
2020中考语文复习测试:九年级(上)_古诗文_第2页
2020中考语文复习测试:九年级(上)_古诗文_第3页
2020中考语文复习测试:九年级(上)_古诗文_第4页
2020中考语文复习测试:九年级(上)_古诗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上),古诗文岳阳楼记常考知识/一应知必会令基础梳理1 .常识概要(1)本文作者是 ,(朝代)文学家,选自»。(2)江南三大名楼指的是:江西南昌的 、湖北武汉的、湖南岳阳的。2 .重点实词越明年()(2)予观夫巴陵胜那.()横无际涯,朝晖夕阴()()(4)属予作文以记之()连月不开.()(6)薄暮冥冥()(7)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8)沙鸥翔集.,锦嶙游泳()()(9)予尝求J古仁人之心()(10)彳阿斯人,吾谁与归()(1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12)年天下之忧而忧,且天下之乐而乐()()(13)把酒临风()(14)或异二者之为()3 . 一词多义f南极湖海()

2、感根而悲者矣()1此乐何极)极政通人和()民若春和景明()(2)和予肥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现也(r浊浪排空(;而我长烟一空c(4)空政通人和()谈巫峡(>通:不以物喜 c,、,值予作文以记之1)(6)以|或异二者之为(),而或长烟一空C>或刻唐贤今人诗赋于, 其上("出汩;.苴喜洋洋者矣(8)其然贝日随至峡(+则有去国怀乡()'此则岳阳楼之大令翻译句子1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2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译文: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名句默写“*1 . (2019枣庄)

3、而或长烟一空,静影沉璧。2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4 . (2019怀化)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孟子的“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思想进一步发展为5 .岳阳楼记一文中,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畲文意理解1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具体说说你对此的理解。2 .写出你对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并谈谈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才能做到。3 .作者写迁客骚人悲与喜的两种心情,目的是什么?限时检测技能提升(时间:15分钟满分:33分)一、(2019天水改编)阅读岳阳楼记,完成第13题。(11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

4、其旧制,刻唐贤今人 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 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迁客4!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胡倾楫摧,薄暮冥冥,虎 啸猿啼。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 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 洋者矣。

5、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 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属予作文以记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连月不开.()(4) 至若春和景明(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译文:_(2)予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译文:_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B.

6、 “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C.第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D.第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二、阅读岳阳楼记,完成问题。(15分)4 .理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百废具兴()则有去国.怀乡()(4)至若春和景.明()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文:_(2)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_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 “衔远山,吞长江,浩

7、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缥缈的景象。B.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做出了显著政绩的充分肯定。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D.文中第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7 .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大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4分)三、名句默写。(6分)8 .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9 .杨绛先生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这种面对人生悲喜得失的“淡定与从容”,需要

8、有“,”的豁达胸襟。(填写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10 .岳阳楼记中“ ,”两句描写了鸟儿在湖面时飞时歇 ,鱼儿在 水中游来游去的景象。醉翁亭记常考知识 /应知必会I0基础梳理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自号"o2.重点实词(1)峰屿路转()(2)翼然临于泉上()名之者谁()(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日出川林霏开()(6)野方发而幽香,佳木布而繁快K)(泉香叩酒洌.()(8)杂然而前陈者()(9)弈者胜()(10)觥筹交错()()(1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12)树林阴探f ()3. 一词多义1.常识概要,晚年又号, “"之(云归而岩穴瞋【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I

9、徵斯人看谁与归( 归山水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触 c而不如太守之乐苴.(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秀有亭雪燃临于泉 上者J 临溪而渔(4)临太守目谓也( 太守谓谑(山水之乐 ( y 望之蔚然而深寿者( )'得之心而富之酒也( ) 心. ;而不知太守之乐苴乐也' ' 之泉香而酒洌()t若夫日出而林霏开C)杂然而前陈者c), 、而不知大之乐>而里之蔚然而深秀者( 然用H却寸而乐耶c 然而禽鸟知山林(8)然(9)乎L 之乐 在乎山水之间也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J二 不亦君子乎令翻译句子1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

10、文:2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译文:_3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令名句默写1 .醉翁之意不在酒 ,。2 .苍颜白发,太守醉也。3 .山水之乐,。4 .,佳木秀而繁阴。5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山间之朝暮也。畲文意理解1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并具体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2 .欧阳修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句话中“醉”和“乐”的关系应该怎样 理解?3 .从文中看,太守因何而醉?4 .本文表现太守之乐,为何要描写滁人游山的情景 ?5 .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然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限时检测 技能提升|(时间:

11、15分钟 满分:37分)一、(2019莱芜改编)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各小题。(15分)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觥筹交错()(2)树林阴翳.()(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4)醉翁之意.不在酒()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杂然而前陈者登轼而望之B.颓然乎其间者安陵君其许寡人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不以物喜 嘱予作文以 记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文:(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译文: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介绍

12、醉翁亭所在 ,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娜”闻“水声”,用“回”字“转” 字,弓I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C.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D.全文共用二十一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5.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两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分)二、阅读醉翁亭记 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完成610题。(14分)(3分)名之者谁?()(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3)杂然而前陈者()7 .用现代

13、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_(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译文:_8 .第一区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娜山的美丽景色?(3 分)9 .醉翁亭记中极力渲染“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10 .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三、名句默写。(8分)11 . (2019河北)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12 .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13 .醉翁亭记中用“ ,”的句子来描写秋冬之景。14 .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湖心亭看雪常考知识/应知必会 1.常识概要本文的作者

14、是 (朝代)文学家,号,又号,有作品西 湖梦寻等,本文选自»。2 .重点实词拥食衣炉火()(2)雾淞匹而物.()(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湖中人鸟声俱绝(客此(6)莫说相公痴(7)余孥一小舟(3 . 一词多义'余强饮三大日而别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见余大喜曰(大!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是日更定 ().b胡中焉得更有此人(>(4)更(未复有能与箕奇者 相与步于中庭C一I天与云与山与水1 与翻译句子1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译文:2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3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令

15、名句默写1 .湖上影子,、与余舟一芥、2 .雾淞沆碰,上下一白。赵卜文意理解1 .文中在写景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阅读本文似亦可感痴者乐雪。作者与金陵人的“痴”各有怎样的表现?结尾引用舟子的话对表现主要人物而言,属于哪个角度的描写?限时检测 技能提升(时间:15分钟 满分:25分)一、阅读湖心亭看雪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1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一童子烧酒炉正沸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B.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D.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2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是日

16、更定矣()(2)省此()3 .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译文:_4 .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 ,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 ?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3分)二、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5 .本文作者 (人名)是明末清初 家。(2分)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是日更定矣()(2)余第一小舟()拥霆在炉火()(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7 .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文字凝练,意蕴丰富。分析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2分)8 .作者友人这样评价他:寓居西湖四十余年,笔下西湖之景空灵晶

17、莹,使旧日之西湖于纸上活现。请在文 中找出一处能与此评价相符的语句,准确工整地抄录下来。(3分)三、名句默写。(4分)9 .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寥寥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这个句子是:,。 (2 分)10 .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描写了一幅空阔清雅的雪景图,请你把描写这一图景的句子准确工整地写出来。(2分)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常考知识 应知必会常识概要*行路难(其一)的作者是,字,号,代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之为',与杜甫齐名,世称“”。,令文意理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畛着直万钱*开头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极写宴会之丰盛,以欢乐的宴会场面反衬下文诗人内心的苦闷。停杯投箸不能食J 拔剑

18、四顾心茫然。j四句以“停”“投” “拔” “顾” 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内心的悲苦、抑郁。欲渡黄河区塞川;将登太行雪海山3 I-一. 一 一 五、六句运用比喻,“冰塞川” “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诗人从政的 道路被权贵堵塞,表达无法实现理想的痛苦。闱耒垂钓碧溪上二忽复乘舟梦日沟。I心"七、八句运用“吕尚碧溪垂钓” “伊尹乘舟梦日”两个典故,含蓄表达了希望自己像吕尚、伊尹一样,能够被朝廷重用的愿望。行路难,行路难多瑟路,今安在?j用反复的手法、反问句,对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理想难以实现而又找不到出路表达了强烈的慨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比

19、喻实现政治理想。“破” “挂”极有气势,诗人坚信理想会实现,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主旨大意】作者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路上的坎坷,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但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积极乐观、锐意进取的精神。限时检测 技能提升I(时间:8分钟满分:10分)、诗歌鉴赏。(5分)1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2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3分)二、名句默写。(5分)3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表达了诗人理想抱负 终

20、能实现的信念。4 .欲渡黄河冰塞JI ,。5 .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对从政仍抱有希望的句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常考知识 应知必会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 ,字梦得,(朝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柳宗元交 情很深,人称“”。晚年与白居易唱和颇多,并称“”。题目中“乐天” 指,“见赠”指的是乐天 »这首诗。e文意理解*巴山楚木澧凉地. 二十三年弁置身。开头两句中的“凄凉地”与“弃置身,是诗人长时间遭贬的具体写照,流露出诗人怀旧空吟闻笛照,到乡酬腐心柯人;/诗人借用“闻笛赋”这一典故来表达他对旧友的怀念,也借此表达对统治者镇压并杀害当时革新运动的领袖王叔文等人的强烈T满

21、。借“烂柯人”这一典故感叹人事变迁之快,转眼二十三年过去了,饱含人事全非的怅惘之情。沉舟侧畔千帆过而树前头万木看J那沉舟的边上,已千帆竞发;枯树的前面,已万木争春。阐明诗人坚信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的客观规律,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J一一方面诗人感谢白居易作诗赠予自己,让他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又表示自己虽长期遭贬,但不会消沉,会重新振作起来。这既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对白居易的勉励,共勉力、要因为遭到贬嘀血消沉。【主旨大意】 文章通过写诗人自身的坎坷遭遇 ,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 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2、。限时检测I技能提升(时间:5分钟满分:12分)一、诗歌鉴赏。(6分)1 .(2019广西北部湾)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辛! “弃置身”则点明被贬谪、被“抛弃” ,字里 行间流露出无限的辛酸与悲凉。B.颔联用“闻笛赋” “烂柯人”的典故写诗人被贬归来的感触:昔日友人,多已离世,如今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C.颈联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 ,选取“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两两相对的意象,表现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D.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含共勉之意。全

23、诗感情真挚 ,沉郁中见豪气, 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2 .这首诗尾联中“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二、名句默写。(6分)3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运用两个典故 写出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人事全非,恍若隔世,无限惆怅。4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体现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5 .请写出连续的两句表达乐观精神的古诗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常考知识 /应知必会 .,常识概要*1 .水调歌头作者是 ,字子瞻,号,(朝代)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其弟 合称“三苏”。2 .水调歌头是一首 (体裁),“水调歌头”是 。e文意理解*丙辰中秋,欢

24、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午照问青天“不知天上言闻.今夕是何年0> « L上=、士 ”+上,一 , , . . .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 ,也显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推向更深一层。我欲乖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卜高处不胜塞。j上 一 ,一 “,A“ r ,词句想象奇特,反映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乘风归去”说明词人对世间不满,一 “欲”一 “恐”显露了词人千思万虑的思想矛盾。“归去”,作者将那美好皎洁的月亮,看j作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 ,飘然仙

25、去,却又有些犹豫,“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遐| 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低绮户二照无I国。卜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另16413?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写月光移动和月下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转而抒发怀人之情。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抉, 0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人有悲伤、欢喜、分离、聚合,月亮后阴有晴有圆有缺,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情怀。只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这里是

26、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道出了天下所有离别之人的共同心声。婵娟,即月亮。=【主旨大意】这首词写词人中秋醉酒赏月,以奇特的想象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弟弟的怀念。他没有陷入消极悲观的情绪中,而是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限时检测 技能提升 (时间:5分钟满分:11分)一、诗歌鉴赏。(6分)1 .(2019河北)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各题。(6分)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

27、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芬柝一,不正确白一项(3分)()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C.词人在“我欲” “又恐” “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厌弃。D.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2)这首词中画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3分)二、名句默写。(5分)2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向离别的亲人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3 .我欲乘风归去,4 .不应有恨,?九年级

28、(上)古诗文岳阳楼记常考知识应知必会一、基础梳理1 .(1)范仲淹 宋 范仲淹全集 (2)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2 .(1)到(2)胜景,美景(3)边际 日光(4)同“嘱”,嘱托(5)指天气放晴(6)迫近(7)日光 起、动(8)停息 美丽的鱼(9) 探求(10)如果没有(11)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12)在之前在之后(13)持、执(14)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3 .(1)至、到达;到极点;穷尽(2)和乐;和煦看;景象(4)天空;消散(5)顺利;通向(6)相当于“因为”;相当于“来”(7)或许、也许;有时(8)代词,译为“它的”;代词,他们;语气助词,不译(9)那么;就;就是二、翻译句子1 .

29、(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 .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3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4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三、名句默写1.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四、文意理解1 .本文表达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写作此文时,作者正贬官在外,但仍然以天下为己任。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2 .(示例)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现实生活中必须有坚

30、定的意志,忘掉自己的得失,心怀天下。3 .表明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心胸,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限时检测技能提升1 .(1)同“嘱”,嘱托 (2"±丽景象 (3)天气放晴 (4)日光2 .(1)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2)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3 .C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迁客骚人的情感变化,而非作者。第段通过写阴晴景物变化和作者的心情,写出了迁客骚人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与下文古仁人进行对比,突出古仁

31、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品德。4 .(1)景象(2)同“俱",全、皆(3)国都(4)日光5 .(1)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在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6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句表明古仁人心怀天下为天下百姓而或悲或喜,并不是“已无悲喜之情”。7 .(示例)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人民幸福流血流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三、名句默写。(6分)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9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醉翁亭记常考知识应知必会一、基础梳理1 .欧阳修北宋醉翁六一居士

32、唐宋八大家2 .(1)曲折、回环(2)居高面下(3)取名,命名(4)寄托 消散(6)花 茂盛清(8)陈列,摆开(9)下棋(10)酒杯 酒筹(11)苍老的容颜 倒下的样子(12)形容枝叶茂密成荫。3 .(1)聚拢,归集;回家;归依(2)乐趣;以为乐;快乐(3)秀丽;茂盛(4)居高面下;靠近(5)命名;为,是(6)结构助词,相当于 “的”;语气助词,不译;代词,相当于“它,它们”;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7)表示并列关系,不译;表示顺承关系,不译;表示修个关系,不译;表示转折关系,去人但是(8)的样子;这样;表转折,然而(9)相当于“于";表感叹语气,啊;表疑问语气,吗 二、

33、翻译句子1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2 .太阳出来了,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3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三、名句默写1.在乎山水之间也2.颓然乎其间者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野芳发而幽香5.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四、文意理解1 .表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写作此文时,作者被贬滁州知州,但他以宽厚仁爱之心,随遇而安,与民同乐,这种心态值得欣赏。2 . “醉”是“乐”的表现,“乐”是“醉”的实质;本文“醉”与“乐”彼此统一,水到渠成,有画龙点睛之妙。(意思接近即可)3 .因不胜酒力而醉;因秀丽的山水而

34、陶醉;因与民同乐而醉;因治理好滁州让百姓生活安乐而自我陶醉。4 .写滁人兴高采烈地出游的场景,侧面表现太守勤政爱民、治理有方,使人民安居乐业;为下文写太守乐做铺垫,表达欧阳修“与民同乐” 的思想。5 .略(能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乐观”谈感受即可。)限时检测技能提升1 .(1)酒杯(2)遮盖(3)领会(4)意趣,情趣2 .C 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B项,代词,他们/助词,加重语气;C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D项,因为/来。3 .(1)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2)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

35、事的4 .C“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说法错误。表现作者与民同乐。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勾画出全文主旨的作用,且是全文展开的线索。6 .(1)取名,命名(2)消散(3)纷繁杂乱7 .(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2)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8 .略。(围绕“时间顺序”或“早晚、四季的变化”回答即可。)9 .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10 .(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即可。 )11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12.

3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13.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14.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湖心亭看雪常考知识应知必会一、基础梳理1 .明末清初张岱陶庵蝶庵居士 陶庵梦忆陶庵梦忆2 .(1)裹、围 用毛皮制成的衣服(2)白汽弥漫的样子(3)哪能 还(4)消失(5)客居(6)旧时对士人的尊称(7)撑(船)3 .(1)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白色(2)跟“小”相对;表程度,非常,十分(3)代词,这;表判断,与今义相同(4)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还(5)参与,这里有“欣赏” “领悟”的意思;共同,一起;和二、翻译句子1 .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2 .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3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本痴的人呢!三、名句默写1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天与云与山与水四、文意理解2 .展示了作者傲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文人雅士的孤傲,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3 .作者的痴表现在大雪三日后独自去看雪;金陵人的痴表现在于亭中铺毡饮酒赏雪;侧面描写。限时检测技能提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