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职业基础课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思考_第1页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职业基础课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思考_第2页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职业基础课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思考_第3页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职业基础课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思考_第4页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职业基础课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 76期2010年第 2期 Serial No. 76No. 2, 2010摘要:经管类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热门, 专业设置越来越多, 涉及的学科知识面越来越广 。 对高职经管类专业职业基础课课程体系构建进行研究, 形成能够彰显经管类职业的特色要求的职业基础课课程体系, 实现职业基础课 与职业技能课的无缝对接,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针对高职经管类专业职业基础课现状, 提出了高职经管类 专业职业基础课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指导思想 、 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 教学内容的整合 、 教学方法的优化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 职业基础课;

2、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 (2010 02-0196-03收稿日期:2009-11-19资助项目:安康学院教改项目 . “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研究与实践 ” 。 作者简介:李丽 (1968- , 女, 陕西平利人, 副教授, 硕士 , 从事农业经济研究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职业基础课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思考李 丽(安康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 陕西 安康 725000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管类专业在高职院校 里成为热门, 专业设置越来越多,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 如何构 建合理的经管类专业职业基础课课程体系,彰显经管类职业

3、 的特色要求, 使有限的职业基础课课程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实现职业基础课与职业技能课的无缝对接,对于提高高职经 管类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率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 高职经管类专业职业基础课现状分析1. 从课程设置来看, 高职经管类专业职业基础通识课程 和职业特色基础课程没有分设, 混为一体, 造成通识课程体系 不完整, 专业特色基础课多 、 杂 、 乱 。根据我们的调查, 高职经管类的专业开设门类多, 专业方 向广, 对学生的知识面要求不尽相同 。 当前各院校热门专业主 要集中在:会计 、 市场营销 、 旅游管理 、 信息管理 、 建筑经济管 理等 。 各院校人才

4、培养方案不尽相同,其职业基础课一般开 设:管理学原理 、 经济学原理 、 基础会计 、 经济法 、 数据库应用 、 财政与金融 、 概率统计 、 信息管理导论 、 财务会计 、 消费者行为 学 、 中国历史文化 、 中国旅游地理 、 旅游学概论 、 旅游业管理 、 旅游财务管理 、 旅游经济学 、 现代酒店管理 、 旅游景区管理 、 力 学基础与电工基础 、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 建筑概论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备与建筑机械 、 工程建设定额原理 、 经济法与建筑法规 等 。 包括了职业基础的通识课程和职业特色基础课程两类, 对 职业基础通识课程和职业特色基础课程没有分设, 混为一体, 少数

5、院校开设专业时, 为了体现专业特色, 对专业特色基础课 没有认真精选, 多 、 杂 、 乱 。 使得有的专业的职业基础通识课程仅剩 12门,有的专业又多达 67门以上, 造成同属经管类 的不同专业职业基础通识课的构成 、 职业基础的通识课程与 职业特色基础课之间的比例都存在很大差距 。 考虑教学条件 和教学时数的制约, 造成通识课程体系不完整, 没有形成经管 类专业应具有的职业基础通识系列课程 。 如某院校的人才培 养方案规定, 会计 、 信管 、 营销等专业分别开设了 46门的职 业基础通识课程,学时占相应专业职业基础课累计学时的 73.2%、 86.6%、 76.9%; 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

6、 、 旅游管理专业 仅开设了 23门职业基础通识课程, 仅占该专业职业基础课 累计学时的 21.5%和 27.9%。 各专业都开设的职业基础通识 课程仅有经济学原理 、 基础会计两门 。 从课程门数和课程内容 之间的联系方面看, 所设课程远没有形成系列化, 无法达到经 管类职业要求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 。2. 从课程的课时设置来看, 在开出的职业基础通识课程 中同一门课程学时设置上,各专业差距较大,课时设置不合 理, 没有真正体现高职理论教学以 “ 必需 、 够用 ” 为要求的全面 含义 。所开出的基础会计 、 管理学 、 经济学等职业基础通识课 程, 同一门课程各专业的学时设置上不统一, 甚至

7、存在很大差 异 。 以经济学课程为例,会计专业开设的经济学周学时 4学 时, 总学时为 60学时; 营销专业开设的经济学周学时 5学时, 总学时为 72学时; 旅游管理专业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的 经济学周学时 2学时, 总学时为 36学时 。 职业基础课学习是 为职业技能课学习打基础的, 与职业技能课相比, 其理论性更 强, 教学内容更广 。 职业基础课的理论教学以 “ 必需 、 够用 ” 为 度, 不要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但并不是可以随便删减,196 课时设置过多没有体现 “ 够用 ” 的原则, 课时设置过少也达不 到 “ 必须 ” 的要求 。 “ 必须 、 够用 ” 就是要以经管类

8、职业技能课教 学的需要为度, 以经管类岗位的就业需要为度, 以高职学生学 习和认知的能力为度来组织教学, 达到这个目的, 必须要有合 理的课时设置做保障 。 因此, 各专业在同一门课程的课时设置 上应该合理的设置, 差距不能太大 。3. 从教学大纲的编写和实际教学内容来看, 拘泥于某一 本教材 。 教学内容基本上是该学科理论内容的浓缩, 缺乏相对 高职学生的针对性 。教学大纲的编写忽视高职教育的特点, 拘泥于某一 、 二本 教材, 教师的教学服从于教材, 照本宣科, 针对性不强, 没有因 专业 、 因时间 、 因学生施教, 对学生的综合技能提高不足 。 在教材选用上, 为力求统一, 大部分课程

9、选用的是高职高 专规划教材或者本科专业规划教材,但教学内容上改革力度 不够大, 虽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删减, 但基本上还是维持该学 科主要理论内容的浓缩, 仍沿用传统的知识编排体系, 教学目 的不明, 教学内容陈旧, 理论严重滞后于实践 。4. 从教学方法 、 手段来看,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手段落后, 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 。目前, 大多数学校的高职教学, 仍以课堂讲授为主, 受教 学条件的制约,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不足, 尽管增加了一定的课 堂讨论 、 案例分析等, 但没有规范的实训基地, 仍然不能让学 生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操作; 要开展实践教学, 任课教师除了 做专业知识上的大量贮备 、 专

10、业训练的前期准备外, 还要联系 实习单位, 等等 。 几乎与整个实践教学相关联的所有工作完全 由教师承担, 使得部分教师存在畏难情绪, 加上实践性教学的 工作量计的较少,使得很多教师即使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的 重要性, 但实际工作中, 尽量少做或者不做实践教学环节 。 二 、 高职经管类专业职业基础课课程体系整体 优化的指导思想以 “ 培养基础扎实 、 实践能力强 、 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 人才 ” 为目标, 立足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 以职业需求和岗位 能力要求为出发点, 科学合理地构建职业基础课课程体系 。 既 要使高职经济管理各专业类群的职业基础课课程具有综合 性 、 通用性, 又要体现各专

11、业的特点 。 所设课程的内容既要具 有应用性, 又要体现针对性, 删除那些脱离实际 、 陈旧过时的 内容, 并使教学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比较适中, 处理好先修课 与后续课之间的关系, 解决好各门课之间内容交叉 、 重复与脱 节的问题, 使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得到有机衔接和协调统一 。 同时, 应使各门职业基础课程学时之间的比例合理 、 职业基础 课课程学时与各该专业其他课程学时之间的比例合理 。 在实 现专业基础课系列课程自身整体优化的同时,也使专业基础 课课程与其他课程实现更高层次的整体优化 。三 、 高职经管类专业职业基础课课程体系构建 方案1. 课程体系的模式将高职经管类专业职业基础课课程体

12、系的模式设置为:平台课程 +模块课程,平台课程是各个专业要求通识的职业 基础课程, 即 经济学基础 、 管理学基础 、 基础会计 等; 模 块课程体现不同专业方向的职业基础课, 这部分课程, 不同专 业的学生选择不同, 如旅游专业的 旅游学概论 等, 信管专业 的 信息管理导论 , 市场营销专业的 消费者行为学 , 建管专 业的 建筑概论 等 。2. 平台课程的组装建立通识职业基础课平台,打通原来几个专业的职业基 础课, 对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综合, 构建成新的统一的 大类专业的基础课群, 对学生进行经济管理类职业基础知识 、 基本理论 、 基本技能培训 。 经济管理类职业在社会活动中具有

13、 与各方面接触频繁的特点, 要求的人才应具有宽广的知识面, 全面的职业技能, 一定的创造能力, 较强的应用和发展能力 。 所以, 此类专业课程模式, 要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 。 平台 式模式, 拓宽了专业口径, 增强了适应性, 能为各专业方向学 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 、 核心技能要求明确, 能为学生 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职业岗位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 、 能力和素 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群 。平台课程的设置应不受专业方向限制, 强调培养学生从事 经济管理类职业应具有的基本素养, 旨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 供知识储备 。 建议各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 开设管理学原理 、 经 济学原理 、 经济应用文

14、写作 、 统计学 、 会计学原理等课程 。 3. 模块课程的组装建立专业方向基础课模块, 专业方向基础课模块, 是一个 体现专业方向的职业基础课模块,由学生根据其专业方向选 学其中的 1组,这类课程主要是为学生以后能够深入地理解 职业技能类课程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和实践操作中的理论问 题打下基础 。模块课程的设置应该体现专业方向和特色,为后续的专 业教学提供知识储备 。 每个模块以 2 3门课程组成 。 要考虑 知识点组合和知识的链接, 充分考虑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 4. 平台课程与模块课程的比例关系根据职业基础课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培养目的, 笔者认为, 平台课程与模块课程的课时比例大约为 7:3

15、。 在职业基础课 体系中, 通识职业基础课为主体, 应占整个职业基础课课程体 系总学时的 70%左右 。 专业方向基础课模块, 是对通识职业 基础课的有意义的 、 必要的补充, 占整个职业基础课课程体系 总学时的 30%左右 。四 、 高职经管类专业职业基础课教学内容与教 学方法 、 手段的优化1. 教材建设一是要精选教材 。 教材要有针对性 、 实用性 、 先进性 、 通俗 易懂;现在的高职高专教材很多,要选择优秀的高职高专教 材, 也可结合精品课程建设, 鼓励教师编写教材 。 二是以基本 教材为依托, 建立辅助教材 。 建立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库 、 案例 库 、 实验库 、 资料库等, 帮助

16、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开阔学生 的视野 。2. 教学内容的整合职业基础课学时较少,如何使有限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职 业基础课课程学时产生理想的效益,教学内容的整合是很重197 责任编辑 张宇霞参考文献:1高雪申 . 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课程设计的思考 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0 .2严新华, 李静, 王晋 . 高职高专教育经济类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动因分析 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5, (1 . 3许秀林, 董杨琴, 黄伟 . 高职专业基础课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8 .要的一个方面 。 高职的职业基础课要培养学生的 “ 专业素质 ” 和基本的 “

17、 职业能力 ” , 为职业技能课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 的整合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必须体现基 础性 、 实用性 、 专业性 。 一是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 根据培养目标 的能力因素和知识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 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基础知识组织教学,教学内容 要强调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 基本分析工具 、 基本的 分析方法, 删除掉过深的理论 、 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等, 也就 是说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专业素质及专业能力要求的 “ 必需 性 ” , 删除可有可无的; 在知识量上, 突出专业能力的 “ 够用 性 ” , 减少延伸性知识 。 二是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18、 。 教学内容要跟 上社会的发展, 所学的知识 、 技能对经管类岗位很实用 。 三是 教学内容的专业性 。 要求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 专业性, 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含量, 服务于专业教学, 实现与 专业技能课无缝对接 。3. 教学方法的优化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必须由 “ 注入式 ” 教学转变为 “ 启发 式 ” 教学 、 由 “ 单一式 ” 教学转变为 “ 多样式 ” 教学 、 由 “ 封闭式 ” 教学转变为 “ 开放式 ” 教学 。 一是课堂教学要善于运用现代化 的教学手段,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 。 要求教师要熟练运 用启发性的传授式教学法 、 案例讨论式教学方法 、 对比式教学

19、 方法 、头脑风暴法 、 模拟训练法等 。 二是增强教学实践, 通过 “ 走出去 ” 、 “ 请进来 ” 的多种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在现实环境中 讲解相关知识和方法 。 三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建立网络 教学平台 。Thinking about the course system in vocational-base lesson optimization as a wholein the vocation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LI li(Economy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Ankang college,Anka

20、ng 725000,ChinaAbstract:Administered by the specialty as the most popula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set up more and more disciplines involved increasingly wide range of knowledge on the basis of vocational administered by the type of professional career building course system to study the formation of flavor and administered by t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