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9-10年油矿地质学期末考试一、判断井别1.宝102井 2.东17-10井 3.LD10-B3Mc 4.江99井 5.CB-B-15井1.老87井 2.中12-21井 3.宝109井 4.CB-A-15井 5.QHD32-6-B3Mb二、名词比较与解释1.取心进尺与岩心收获率 2.储层敏感性与流动单元 3.控制储量与探明储量 4.补心高度与海拔高度5.井斜投影与井斜校正 6.预测储量与探明储量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在岩心录井现场,观察岩心油气水的方法包括:2.钻柱测试的主要成果:3.地层对比的基本原则4.未动用或基本未动用剩余油层的成因类型包括:5.钻井液显示的类型包括:6.已
2、动用油层的平面剩余油滞留区包括:四简述题(30分)1.简述沉积旋回的概念,级次及其应用于等时地层对比原理2.简述油水界面的确定方法3.简述标志层的概念及其等时性原理,并列举两种典型的标志层4.试比较三角洲河口坝与曲流河点坝砂体的韵律和夹层的特征差异5.简述背斜油气藏内原始油层压力的一般分布规律6.试比较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控制因素及确定方法五、计算与分析题(20分)1、设有A、B两个油层,A油层包含5个相对均质段,自上而下渗透率分别为5010-3m2 、10010-3m2、30010-3m2、50010-3m2、90010-3m2;B油层亦包含5个相对均质段,自上而下渗透率分别为120010-3m
3、2、60010-3m2、30010-3m2、15010-3m2、5010-3m2,试计算两油层的渗透率突进系数和级差,并指出其韵律类型、注水开发过程中最可能的水淹段及剩余油段。(10分)2、设有一个油藏,通过油藏描述研究得知其含油面积为8km2,平均有效厚度为15m,平均有效孔隙度为20%,油层平均含水饱和度30%,地面原油密度为0.8g/cm2,平均地层原油体积系数为1.2,原始溶解汽油比为50m3/t,试按照容积法计算该油藏石油地质储量、溶解气储量、石油地质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10分)六、作图题(10分) 某断块位于一正断层的上升盘,断面自南向北依次由向西到向北倾斜。油层分布稳定,厚度25m,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1158m)。该断块共有开发井12口,其中一口井(J井)为定向井,其余均为直井:各井补心海拔均为100m。J井自井深1279m处开始造斜,井斜方位315o,井斜角45o,于1379m钻遇油层顶面。 要求根据给定的该断块地面井位图及各井油层顶面埋深数据(J井为斜井),完成以下工作;(1) 确定该定向井(J井)的油层顶面处的地下井位(在图上标出)与垂深;(2) 以25m的间隔编绘制油层顶面构造等高线(实线),并标出外含油边界(虚线)(3) 利用A、D、F、J四口井的资料编制油藏剖面图(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进餐教育:习惯养成与健康管理实践
-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 工业设计简历案例
- 藏族商业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 康复专科护士小讲课课件
- 孕期健康教育课件
- 幼儿认识长短的科学教育
- 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训
- 五年级上册书法课件
- 林语堂的快乐教育哲学与实践
-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 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5年街道全面加强乡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 明股实债协议合同
- 2025“十五五”金融规划研究白皮书
- 9.2法律保障生活(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2025年江西上饶铅山城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建筑工程结算审核现场踏勘
- 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大众速腾2009年型电路图
- 新能源电力设备项目立项报告(模板范本)
- 第六章 纳米复合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