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1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2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3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初唐诗人王勃的一首赠别诗。我们为大家整理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朝代:唐代作者:王勃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旬严整对仗,三、四 旬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 “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 尾联点出&am

2、p;ldquo;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 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 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 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 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

3、rdquo;,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 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 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 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

4、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

5、工整,疏散。 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结尾两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

6、;ldquo; 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 ! 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 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二首联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 辅 ” ,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mdash风烟迷蒙的蜀地。 诗人巧用一

7、个“ 望 ” 字, 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 望” 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 五津 ” 可望, 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颔 (hàn) 联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诗人劝慰友人:

8、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颈联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尾联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这首诗四联均紧扣“ 离别 ” 起承转合,诗中的离情别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现,又具有深刻的哲理、开阔的意境、高昂的格调,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更多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文章推荐阅读: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改写2、 送杜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