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注液体中微粒含量的前瞻性监测_第1页
临床输注液体中微粒含量的前瞻性监测_第2页
临床输注液体中微粒含量的前瞻性监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临床输注液体中微粒含量的前瞻性监测         关键词:输注液体;微粒含量中分类号:R45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8174(1999)05-0318-01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由于液体中致热原、细菌、微粒含量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会发生输液反应。药品配伍及操作不当往往使液体中微粒的含量增加,本文对60组临床输注的液体中微粒含量进行了前瞻性的监测,旨在了解不同配伍及同一药品不同安瓿数量对液体中微粒含量的影响,为探讨控制临床输液反

2、应的发生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抽取临床当日大输液60组为检测对象,其中溶剂为500ml生理盐水注射液20组,500ml平衡盐注射液20组,500ml10%葡萄糖注射液20组(均为本院药厂生产),所配伍的药品按医嘱执行,包括肌苷、输酶A、ATP、维生素C、维生素B6、10%KCl、止血敏、止血芳酸、胞二磷胆碱、参麦、丹参、刺五加、甘利欣、灯盏花、先锋等。经调查,各组配伍药品16种不等,待加安瓿数量也因品种和剂量不同由114个不等。由临床科护士按常规将摆放的液体在自然光下剔除有肉眼可见微粒的液体,然后撬开溶剂瓶的小铝盖,用2%碘酒、酒精消毒,待干;所配伍的安瓿用砂轮一一打开;粉末状药

3、品用无菌生理盐水溶解后,再用20ml的一次性注射器(斜面针头)在其安瓿液面以下中部将药品吸入注射器,然后以垂直角度将针头穿过溶剂瓶塞将药品加入溶剂中混匀,插入输液导管,在半小时内给相应的病人输入,待剩余100ml时拔下针头,将此瓶装液体以无菌包布包裹送检。抽取同批号的生理盐水注射液、平衡盐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各5瓶,同时做空白对照试验。1.2仪器奥林帕氏显微镜;目镜测微尺(上海第三光学仪器厂);过滤器(南昌大学玻璃仪器厂);层流超净台;微孔滤膜(浙江海宁市郭店众联医化器材厂),孔径0.45m,直径25m。1.3方法微粒检测方法及合格标准参照中国药典1995年版第二部所规定的注射液中不溶性

4、微粒检查法进行检测。2结果我们发现,液体中微粒含量随药物配伍数的增多而增多(见表1);单一药品液体内的微粒数量随使用安瓿的数量增多而增多(见表2),液体内微粒数量与配伍药物数量及安瓿使用明显正相关。同时对未配伍药品的液体中微粒含量进行检测,均达标准。配伍药品数(种类)微粒含量n<"01 (108 字节)" src="/med/cano/201003/20100316193147156" 9 20>25m<"01 (108 字节)" src="/med/cano/201003/2010031619314715

5、6" 9 20>10m1261.5±0.6610.7±3.072102.0±0.3012.3±3.603182.7±0.6711.3±2.50423.0±0.1312.5±0.13523.1±0.0813.2±0.09623.3±0.0116.7±0.08安瓿数n微粒含量<"01 (108 字节)" src="/med/cano/201003/20100316193147156" 9 20>10m<&q

6、uot;01 (108 字节)" src="/med/cano/201003/20100316193147156" 9 20>25m11410.4±3.491.39±0.52412.76±3.451.06±0.3389.38±1.751.79±0.7489.25±1.802.54±0.35810.88±3.162.24±0.66813.53±2.052.24±0.17212.40±0.113.95±1.078212.04

7、±0.123.80±0.39212.32±0.102.09±0.110213.68±0.122.01±0.114216.30±0.612.47±0.13讨论3.1不同配伍药品数对液体微粒的影响配伍药品数与液体微粒数存在正相关(r=0.9234,r=0.9389,P<0.01),且?25m微粒数明显超出正常范围。加入的配伍药品越多,越难充分溶解,引起微粒数增加就越多。有资料表明:以生理盐水为溶剂,微粒数与抗生素的浓度呈正比1,我们调查中部分溶剂为平衡盐液,此液体成份更复杂,更易引起微粒数的增多。此外配伍的药品种

8、类越多,注射器针头穿刺橡胶瓶塞的次数也越多。有资料表明,穿刺瓶塞易引起瓶塞屑脱落,可能是造成微粒明显增多的另一原因2,而穿刺皮塞的角度,吸液等也会造成微粒含量的改变,因不属本研究范畴,故未做对照检测。3.2不同安瓿数对微粒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使用液体安瓿数与微粒数呈正相关(r=0.9481,r=0.6988,P<0.01),使用安瓿数增多,除使药物浓度增高外,还可能与开启后的安瓿在空气中暴露时间长有关,而病区的治疗室一般均向走廊开门,加药时护士进出频繁,增加了配药室空气的流动,也增加了空气中微粒进入液体的可能性。3.3减少液体内微粒的措施输液中的微粒对人体的危害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微粒除引起一系列迟发性输液反应外,具有热原性的微粒还可引起热原样反应。在输液治疗的同时,注意药品的配伍;控制配液时治疗室内空气的净度和工作人员出入;尽量选用大剂量的安瓿,以减少安瓿使用数,从而减少甚至避免液体微粒的形成,对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作者单位:解放军第94医院感控科,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