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总结归纳_图文_第1页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总结归纳_图文_第2页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总结归纳_图文_第3页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总结归纳_图文_第4页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总结归纳_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归纳总结咏雪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古今异义1.儿女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2.因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3.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特殊句式1.省略句:(1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2.倒装句:(1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白雪纷纷所似何3.判断句:(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即”表示”这就是”,”也”在这里表”是”的意思,译为”这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译文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安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

2、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中心思想1.本文通过寒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谢道韫的对答使谢太傅”大笑乐”,体现了当时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会风气。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

3、不顾。古今异义1.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2.委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屈、委托3.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4.期古义:约定今义:日期5.引古义:拉今义:引用通假字1.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u表示否定。相当于“吗?”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来。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道:“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朋友便生气了:“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您中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儿

4、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不回头看,走进了自己家的大门。中心思想1.元方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可见他的聪颖机智。2. “友人”不守约定、不讲信用的故事,反映了人要守约、讲信、懂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的道理。论语十二章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段解: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乐趣和为人态度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5、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段解: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修养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独立做事情,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段解:本章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

6、这一点成为老师了。”(段解:讲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而知新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段解: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翻译: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多么有贤德啊,颜回!”(段解: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学习态度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孔子说:”对于学

7、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段解:这一章讲学习方法,阐述了读书人以求学为乐,体现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飘浮在天空中的云一样。”(段解:讲人的道德修养,不取不义之财,提倡”安贫乐道”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翻译: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

8、要改正。”(段解:反应了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的正确的学习态度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段解:珍惜时间,不断学习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翻译: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段解:要有坚定的志向,坚定信念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又要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段解:治学既勤学多问,同时也要联系实际,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学习态度古今异义1.朋古义:志同道合

9、的人今义:朋友2.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3.三省古义:多次今义:数词,三4.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5.疏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6.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7.匹夫古义:普通人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吾十有五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10、。以为乐注意课后第三题观沧海曹操统领全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首乐府诗通过描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次北固山下王湾(唐蕴含新旧交替的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强烈的思乡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描写早春鸟儿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描写苍凉萧瑟的秋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的

11、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知道如何反省自己;知道了自己不通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中说道:”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中心思想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成语归纳教学相长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n,山门圮(p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第一种原地水中: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第

12、二种顺流而下: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第三种原地沙下: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第四种求之于上流: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

13、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古今异义1.耳:古义:罢了。例句:渐沉渐深耳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2.物理: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例句:尔辈不能究物理;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3.并:古义:一起。例句:二石兽并沉焉。今义:并列4.阅:古义:经历例句:阅十余岁。今义:阅读5.是:代词,此,这。例句:是非木柿。今义:判断词是6.盖:古义:发语词,因为。例句:盖石性坚重。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7.但:古义:但,只。例句:但知其一。今义:表转折但是,却8.求:古义:寻找。例句:求石兽于水中。今义:请求、要求、追求9

14、.已:古义:停止。例句:转转不已。今义:已经一词多义1.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成为2.乃:乃石性坚重河中石兽。而,又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你,你的词性活用1.棹:名词用为动词船桨,这里指划(船2.暴涨:动词用为名词,洪水通假字1.求之下流,固颠. “颠”通“癫”,“疯狂”特殊句式1. 省略句(1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2求之(于地中(3(僧棹数小舟(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之外“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2.倒装句(1.求石兽于水中(状语后置3被动句(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被动句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

15、个石兽一起沉没了。过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而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个巡河的老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大石头,都应当到 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 (但是) 水流反冲的力

16、量,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沙石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 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转来转去 不停止,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 是更疯狂的吗?”僧人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 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情况太多了,怎能根据某 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呢? 中心思想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 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 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 成语归纳 知其一,不知其二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

17、雨(yù)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 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补,一定会有 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那个富人认为 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东西。 中心思想 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jù)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bì。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 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b之故,父子相保。 词类活用 1.近塞上之人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2.家富良马 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 3.有善术者 形容词作动词,精通 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精通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