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教学设计_第1页
《离骚》教学设计_第2页
《离骚》教学设计_第3页
《离骚》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离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屈原生平事迹和作品成就。2 结合注释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并疏通文意。3. 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4. 了解离骚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 1赋与比的写法; 2“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3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 司马迁的史记是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作品,鲁迅先生在评价其成就时,称它是“无 韵之离骚 ”。这里把离骚作为参照物来评价史记 ,可见离骚本身地位之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离骚中的一个片段,品味它的美。二、知识积累1. 关于屈原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2、 战国末期楚国人, 杰出的政治家、第一位诗人、第一位爱国诗人、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1953 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波兰哥白尼、 英国莎士比亚、 意大利但丁) 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 重纪念。“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学识渊博,善外交辞令。在政治 上他推崇“美政”,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顷襄王二十一年 ( 前 278) ,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出身贵族,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 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

3、抗秦, 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 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 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 (前 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 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2. 屈原的作品及楚辞离骚 九章、九歌、天问渔父招魂 等,收入西汉刘向所编的楚 辞中。离骚是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 原的出现, 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

4、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 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上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 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 诗经三百篇 特别是“雅” 、“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 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 九歌天问,宋玉 的九辨等。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尤其 应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用的虚词“兮”, 可视为

5、一种重要的标志。 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 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3. 结合注释给生字注音并诵读。三、内容赏析4.题解离”通“罹 ”,遭遇忧愁所关于“离骚 ”的解释通常有以下三种:一、离别的忧愁; 作之辞;三、楚地的古乐曲名。5. 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对照注释,弄清课文内容。6. 学生质疑。 要求:对自己不能理解、 小组讨论也不能理解的疑难字、 词、句进行提问。 老师作出回答。重点讲解下列实词的意义:修姱:修洁而美好。 羁:喻指束缚、约束。谇:谏诤。 怨:恨。(“恨”在文言中多为“遗憾”义) 浩荡:多义词,这里为“荒唐”义。 民心:人心。(前文“民生”可解释为“

6、人生” ) 溘 :突然。(“溘然长逝”中的“溘”即为此义。 ) 忍尤:忍受强加的罪过; 尤:这里作“罪过”讲。(“以儆效尤” 中“尤” 即此义;“怨天尤人”中的“尤”为“归咎”义; “无耻之尤”中的“尤”为“特 异”、“突出”义。)反:文言文中多作“返”讲。忳:忧闷。 岌岌:高耸的样子。(“岌岌可危”中的“岌岌”形容十分危险。 ) 陆离:修长的样子。(“光怪陆离”中“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7. 学生说出课文意思。要求:指名 35 人回答;纠正。8. 课堂练习: (幻灯打出 ) 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2)以哀民生之多艰高余冠之岌岌兮长太息以掩涕兮既替余以蕙纕兮(1)之竞周容以为度(

7、3)虽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四、作业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2课时、指导朗读1 .注意节拍女口:长太息/以掩涕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讲解: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2.注意延长 女口:悔相道之不察兮一一 讲解:“兮”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3 .注意重音4.注意感情讲解: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感情。余/独/好修/以为常 岂/余心之/可惩忽反顾以游目兮一一“啊”,因此读音要延长一些。诗人在感叹时要读得深沉而4有力,诗人在充满理想时要读得激越而昂扬; 读出诗人在遭受屈辱之后的悔恨和 愤懑;还要读出诗人在“众女”种种丑态面前所表现出的高昂气节,在崇高理想 面前所表现出的一

8、往情深。二、研讨课文5.理解思想内容 分析、讨论、概括:(1-7):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之因,表达“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意(8-13):反省,表现为追求美政、美德“虽体解吾犹未变”的高尚节操, 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怀。6.赏析重点诗句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 明确:(幻灯打出)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宁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民生各有所乐兮, 亦余心之所善兮, 长太息以掩涕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九死其犹未悔。 哀民生之多艰。(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坚持真理,(忧国忧民,自我完善) 献身理

9、想) 热爱祖国)四、分析特色7. 深刻的现实内容与高度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离骚作为一首宏伟瑰丽、令人回肠荡气的政治抒情诗,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生动而曲折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斗争, 表现作者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广忧愤 和精神 上的追求。8. 语言特色。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加上虚字“兮” ,参差变化,舒展自如;双句押韵, 节奏铿锵而活泼变化,抒情淋漓酣畅,声情并茂;间以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地 方色彩。9. 赋的运用。 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又易于接受。例如用 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 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0、”10.比兴手法。屈原比兴手法的运用,较诗经亦发展了一大步。 (重点分析“比”) (幻灯打出)( 1)王逸楚辞章句评离骚 :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 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2)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评离骚 :其行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 不容自疏思考:王逸、司马迁是如何评价屈原在离骚这首诗中所运用的比兴手 法的?讨论,明确:王逸把离骚的意象体系分为三类:社会性的意象群,自然界的意象群, 神话界的意象群。课文中的意象体系多为第一、二类,即主要以“香草美人”为 喻(蕙,茝,芰荷,芙蓉,蛾眉等) ,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正如 司马迁所说的那样:“其行洁,故其称物芳。 ”屈原借助“香草美人”托物喻志的 手法,为后代诗人作家所普遍借鉴,成为我国诗歌的抒情传统。借景抒情、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