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惠子的历物十事惠施,战国时代宋国人,曾经做过魏惠王的相,与公孙龙并称为名家学派的代表。其生平行事散见于庄子国策吕氏春秋等书中。庄子·天下篇保存了惠子的十个命题,是现存探索惠子思想的主要材料。庄子·天下篇,有所谓的“历物”十事,即十个主要的论点。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大一”是说整个空间大到无所不包,不再有外部;“小一”是说物质最小的单位,小到不可再分割,不再有内部。 “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给无限大、无限小下了准确的定义。 “大一”与“小一”的概念是惠施从宇宙构成论的角度立论,简言之,宇宙的全体谓之“大一”,构成万物乃至整个宇窗的谓之“小一”。惠施
2、认为,宇宙的全体是无限大的“大一”,而构成宇宙中的万物乃至整个宇宙的,则是无限小的“小一”。 二、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这是前一命题在几何平面上的运用。“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无厚”即“无内”、“无形”,是指“小一”。所谓“无厚不可积也”,是说“无厚”、“无内”、“无形”的东西相加,仍然等于“无厚”、“无内”、“无形”,此为避辑上的“不可积”;所谓“其大千里”,是说“无厚”、“无内”、“无形”的“小一”事实上积成了“其大千里”,然而又不止千里,宇宙万物乃至整个宇宙(“大一”)都是“小一”积成的(经典释文引司马彪云:“苟其可积,何但千里乎”)。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经典释文引李颐云:“以
3、地比天,则地卑于天,若宇宙之高,则天地皆卑;天地皆卑,则山与泽平矣。”其说至确。这个命题是以至大无外的“大一”作为前提的,在无限的“大一”即宇宙面前,天(假定有一个有限的空间)和地一样低,山与泽一样平。用无限大除任何数都等于零,在无限的宇宙下面,一般的差距自然就看不见了。这个命题带有诡辩的性质。在无限的空间,可以“略掉”天地山泽之间的差距;但在有限的范围内,天毕竟比地高,山并不与泽平,这种差距还是不能抹杀的。后期墨家认为同样高度叫做“平”,墨子·经上说:“平,同高也。”而惠施反驳说:“天与地卑(“卑”是接近的意思),山与泽平。”因为测量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高低就不一样。站在远处
4、看,天和地几乎是接近的;站在山顶上的湖泊边沿看,山和泽是平的。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宇宙是无所谓中心的,每个人看到自己的上空最高,而四周都低,不过是一种错觉。宇宙没有中心,所以任何时候都可以说太阳当中,也可以说太阳已经斜了。世间万物无时不处在变化之中。所谓“物”的“生死”并非单指生物的生和死,而一切“物”的生存与灭亡,即物的转化。任何物其生成发展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向灭亡转化的过程,所以说“物方生方死。”五、“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同”就是事物的共性,统一性:“异”就是事物的个性,特殊性。“大同”和“小同”是属与种的关系,同属事物有其共性,同
5、种事物也有其共性,两者不一样,惠子谓之“小同异”即小的同和异。世间万物有其统一的共性,这就是“毕同”,又有其各不相同的个性,那就是“毕异”,惠子谓之“大同异”即大的同和异。按照惠子的观点,世间万物千差万别,各有各的特殊的个性,是“毕异”的。一树的叶子似乎每片都一样,其实没有两片是完全相同的。世界万物又有其统一的共性,所以又是“毕同”的。我们用“物方生方死”来理解“毕同”,则是说世间的一切,都是一方面在“生”,另一方面又在“死”。用“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与“天地一体也”来理解“毕同”,则是说世间的一切,都存在一个统一的空间,且都由某种统一的物质所形成。六、南方无穷而有穷这个命题应
6、联系“至大无外”的空间来理解。地分南北,是就我们所处的位置相对而言,在有限范围内,南方是“有穷”的。而在无限的空间内,无所谓南北,因而又是“无穷”的。七、今日适越而昔来参照李颐对“天与地卑,山与泽平”的解释来理解。在无限的宇宙空间里,有限范围的距离等于在一个点上:从任何地方到达越的距离都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今日适越”也可以说“昔来”。荀子·不苟篇:“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 是说之难持者也,而惠施、邓析能之。”“齐秦袭”正是“今日适越而昔来”的意思。袭,合也。在无限的宇宙空间,有限范围的距离等于在一个点上,所以齐和秦是叠合的。同样的道理,燕和越也是叠合的,故“今日适越”也是“昔来”
7、。八、连环可解此论点为最难解之问题,章太炎引国策解连环法,认为解连环是用铁锤敲碎(章太炎诸子略说),这种解释毫无深义,所以胡适也认为“关于连环可能是最没意义的”(胡适中国名学史),更有甚者,有人认为这种解连环的只是一种“辩解”(杨俊光惠施评传)。最合理的说法来自郭沫若:“庄子所谓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连环如各得环中以运,则彼此不相拘束,是不解而自解了。”(郭沫若十批判书)但后来郭沫若写的惠施的性格与思想中,又否认这种提法。连环各是独立的,在空间上是可分的,而不是相连的,举例说明,人有连体儿,这就存在“解”的问题,如若是两个人手挽手,则不存在“解”的问题,为何?我为我,彼为彼,自身是独立,
8、哪有什么要“解”。九、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按照有限范围的概念,天下是在中央的,无疑在燕之南越之北。无限的宇宙是没有中央的,也就随处可以称为中央。司马彪云:“燕之云越有数,而南北之远无穷,由无穷观有数,则燕越之间未始有分也。天下无分,故所在为中;循环无端,故所在为始也。”其说近是。前解“今日适越而昔来”,与司马解释此题道理正同。十、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天地万物是一个统一体:它共存于一个“至大无外”的“大一”,它共属于一种“至小无内”的“小一”。惠子认识到世间万物的统一性,又注意到世间万物的特殊性,他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研究万物的规律。在先秦思想家中,以“物”为研究对象的,惠子是突出的一个
9、;因而他具有“泛爱万物”的感情。惠施的历物十事,不是简单的理论堆砌,而是有系统的,而且也是有目的。先举宇宙原理:“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这是基本空间观念,引出“无厚”的概念,既然无厚,自然“天与地卑,山与泽平”,进而包含对贵贱天定理论的抨击。继空间阐述后,进而举时间原理“日方中方睨”,由时间的流动不居引出事物的变迁不定,所以有“同异”之说。至此前五点为基本原理部分,以下为四个例证,“南方无穷有穷”证空间原理;“今日适越昔来”证时间原理;“连环可解”证“同异”原理;“天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突兀其平等、去尊的核心理念。最后以“泛爱万物,天地一体”总结其为学的精髓所在,义理所归。本文试图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人们常把惠施命题称为诡辩,其实它具有深刻的思想,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思想,不能简单地以诡辩加以否定;二是许多学者常用庄子思想来解释惠子,其实惠庄有着根本的不同,不能以庄解惠。惠子的命题形式恢宏诡谲,思路恣纵开阔,广及太空之外,细入毫末之微,把人们的思想引向极其广阔的认识领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星天上倏忽飞驰的彗星,它的光芒将长远地给人启发。然而惠子终究未能形成一个具有足够规模的学派。他的著作已经失传,我们无法究其原委。大概惠子哲学中缺乏一个“一以贯之”的主体,未能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济宁金乡县联考2026届数学八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云南省涧南彝族自治县2026届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合同范本】抵押借款合同样本
- 江西省南康区2026届数学七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与指导
- 邮储银行双鸭山市尖山区2025秋招笔试言语理解题专练及答案
- 邮储银行周口市鹿邑县2025秋招笔试管理营销专练及答案
- 2025汽车维修技师劳动合同
- 邮储银行北京市通州区2025秋招英文结构化面试题库含答案
- 邮储银行广安市邻水县2025秋招笔试英语阅读选词题专练30题及答案
- 甲状腺结节术后护理
- 水泥标准培训课件
- 2025秋二年级上册语文上课课件 5 去外婆家
- 《植物组织培养》课件 项目3 无菌操作技术
-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4月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白银投资深度解析》课件
- 道德与法治课件《我们神圣的国土》课件(34张)
- 计算与人工智能概论(湖南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GB/T 44625-2024动态响应同步调相机技术要求
-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
- 2024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方法考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