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艺术流派_第1页
摄影的艺术流派_第2页
摄影的艺术流派_第3页
摄影的艺术流派_第4页
摄影的艺术流派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摄影的艺术流派摄影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流派逐渐消亡了,而另 一些流派影响至今。纵观摄影发展史,曾经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多种艺术流派,比较 有代表性的有:一、绘画主义摄影绘画主义摄影是盛行于二十世纪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 国。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绘画主义摄影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绘画主义摄影家提 出,“应该产生摄影的拉斐尔和摄影的提茨安。”绘画主义摄影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家是英国画家希路 (1802-1870),他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

2、造型优雅。1851年至1853年,是绘画主义摄影的成长时期。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1830-1901)出版了摄影的画意效果 一 书,他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无疑,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和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的目标,足以令摄影家更能自由发挥。但技术上的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上的前进。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是一种带引到更高的目标 而已。”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1857年,O.G.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 风格的作品:两种生活方式,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这一时期的作品,其题材

3、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规喻性。拍摄时,预先打好草图,然 后利用模特儿、道具,组织和安排场面,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追求照片画面的绘画效果。随后,绘画主义摄影的内容有所扩大,但风格仍崇尚古典主义,造型和构图仍具学院派的法则,因而显得含蓄、沉着、典雅。当该流派发展到画意阶段时,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依旧是它的特点。由于 绘画主义摄影家强调艺术修养:“如果想要使摄影在艺术上有地位,摄影家就必须首先培养起审 美的能力和艺术的修养。”所以其历史功绩是把摄影从初期机械地摹写对象引导到造型艺术的领加上摄影器材的日益改善、人们审美趣味的不断发展, 今天的摄影艺术殿堂中仍有它的席位。普莱期(?-1

4、896)的男爵之宴、鲁宾逊漂流记、宝 、秋天、两个小姑娘、弥留、拿着毒药瓶域中去,促进了摄影艺术的发展。 由于绘画主义的创作大都脱离现实生活, 最终为“自然主义”所冲击。尽管这样,这一流派的主要摄影家和作品有: 塔情景;罗宾林的当一天工作完了的时候的朱丽叶、黎明和落日;雷兰德的伊菲吉尼亚、优迪特与荷罗佛尼斯、J. M .卡梅伦 夫人无题等等。二、印象派摄影1889年,英国举办了法国印象派绘画的首次展览。绘画主义派摄影家罗宾森在其影响下,提出“软调摄影比尖锐摄影更优美”的审美标准,提倡“软调”摄影。该流派是绘画印象派在 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开始,他们运用软焦点镜头讲行拍摄、布纹纸洗印,追求一种

5、模糊朦胧的艺术表现效果。 随着“溴化银洗相法”和在颜料中混入重铬酸胶洗相纸法的出现,印象派作品从对镜头成像的,并且认为“假如没有绘画,控制发展到暗房加工。他们提出“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象照片”也就没有真正的摄影”。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印象派摄影家 还用画笔、铅笔、橡皮在照片画面上加工,特意改变其原有的明暗变化,追求“绘画”的效果,如拉克罗亚在1900年创作的扫公园的人,就像是一幅画在画布上的炭笔画。印象派摄影家使自己的作品完全丧失了摄影艺术自身的特点,所以 有人又称之为“仿画派”。可以说它是绘画主义摄影的一个分支。这一流派的 艺术特色是调子沉郁,影纹粗糙,富有装饰性,但缺乏空间感。其著名摄影家有

6、 杜马希(?-1937 )、普约(1857-1933 )、瓦采克(1848-1903)、霍夫梅斯特兄弟(1868-1943;1871-1937 )、埃夫尔特(1874-1948 )、奇里(1861-1947)等。三、写实摄影写实摄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至今,仍是摄影艺术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该流派的摄影艺术家在 创作中恪守摄影的纪实特性,在他们看来,摄影应该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实性,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只有具有“数学般的准确性”,作品才能发挥它种艺术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A?斯蒂格利茨曾说:“只有探讨忠实,才是我们的使命”。

7、另一方面,他们又反对象镜子那样冷 漠地、纯客观地反映对象,主张创作应该有所选择,对所反映的事物应该有艺术家自己的审美 判断。著名写实摄影大师 路易斯?海因就说过这样的名言:“我要揭露那些应加纠正的东西;同 时,要反映那些应予表扬的东西”。可见,他们崇尚艺术应该“反映人生”的观点。他们敢于正视现实,创作题材大都取自社 会生活。艺术风格质朴无华,但具有强烈的见证性和提示力量。最早的写实摄影作品当推英国摄影家菲利普?德拉莫特于1853年拍摄的那些火棉胶纪录片。稍后,则是 罗斯?芬顿的战地摄影 和六十年代末的威廉?杰克逊的黄石奇观。1870年以后,写实摄影渐趋成熟,开始把镜头转向社会,转向生活。如当时

8、的摄影家巴纳多博士就拍摄了流 浪儿童的悲惨境遇,震动了人们。由于己的地位。九十年代美国摄影家 雅谷布?里斯关于纽约贫民窟生活的那些作品,就是这方面的奠基之作。随后,写实摄影家人才辈出, 作品都以其强烈的现实性和深刻性而著称于摄影史 。例如英国勃 兰德的拾煤者、美国R?卡帕的通敌的法国女人被剃光头游街 、法国韦丝的女孩 等 等,不胜枚举。四、自然主义摄影1889年,摄影家彼得?埃默森鉴于绘画主义创作的弱点,发表了一篇题为自影的论文,抨击绘画主义摄影是支离破碎的摄影,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他认为,自然是艺术的开始和终结,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艺术,才是最高的艺术。他 说,没有一种

9、艺术比摄影更精确、细致、忠实地反映自然,“从感情上和心理上来说,摄影作品的效果就在于感光材料所记录下来的、没有经过修饰的镜头景象。该派另一位大师 A?L?帕邱说得更明确“美术应该交给美术家去做,就我们摄影来说,并 没有什么可借重美术的,应该从事独立性的创作”这一流派的创作题材, 大都是自然风光和社由此可见,这种艺术主张,是对绘画主义的反动,它促使人们把摄影从学院派的桎梏中解 脱出来,对充分发挥摄影自身特点有着促进作用。会生活。由于自然主义摄影满足于描写现实的表面现实和细节的“绝对”真实,而忽视对现实本质 的挖掘和对表面对象的提炼一一一句话,不注意艺术创作的典型化和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因而,它实质

10、上是对现实主义的庸俗化,有时会导致对现实的歪曲。这一派著名摄影家有德威森(1856-1930)、葛尔(?-1906)、萨特克利夫(1859-1940)等。五、纯粹派摄影纯粹派摄影 是成熟于二十世纪初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其创导者为美国摄影家斯蒂格里兹(1864-1946)。他们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发挥摄影自身的特质和性能,把它从绘画的影响中解脱 出来,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追求摄影所特具的美感效果一一高度的清晰、丰富的影调层次、微 妙的光影变化、纯净的黑白影调、细致的纹理表现、精确的形象刻画。总之,该派摄影家刻意追求所谓的“摄影素质”:准确、直接、精微和自然地去表现被摄对象的光、色、线、形、纹、质诸方面

11、,而不借助任何其他造型艺术的媒介。科班1913年送展的俯瞰纽约,就是纯粹派中的佳作。摄影家从高处俯瞰纽约某个广场,虽 没有任何加工、修饰,但新颖的构图,独特的造型,使人耳目一新。再如爱德华?史泰钦的桑德伯格,则是用多次曝光的手法, 突破了独幅作品空间、时间的限制,在一个画面中细腻地刻 画了诗人情绪的转换、影调的组合和构图的变化,极有韵律感。从某个角度说,纯粹派的某些主张和创作是形式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混血儿”,后来则衍变成“新即物主义”。但该流派在一定程度上曾促进了人们对摄影特性和表现技巧的探索和研究。如亚这一流派的著名摄影家是斯特兰德(1890-?)和Group f62摄影组织中的青年摄影家,

12、丹斯、根令翰等。纯粹派后期的作品则向线条、图案和歪曲形象的抽象方面发展,其有影响的摄影家是亚博、史丁纳、史脱特文和伊凡思等。六、新即物主义摄影新即物主义摄影又称“支配摄影”、“新现实主义摄影”。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该流派的艺术特点是在常见的事物中寻求“美”。用近摄、特写等手法,把被摄对象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突出地表现对象的某一细部,精确如实地刻画它的表面结构,从而达到眩人 耳目的视觉效果。它不考虑艺术的本质在于提示对象的本质,因而其美学思想是属于自然主义 范畴的。例如,摄影家帕邱在1923年拍摄的火车头的回转轴就是用近摄手法,表现了火车头回转轴运转时的状态,由于画面摒弃

13、了其他细部,因而给予观众的视觉印象是强烈的。新即物主义的理论先驱是斯特兰德,他对即物主义艺术特征作了如下规定:“新即物主义乃是摄影的本质,并且也是摄影的产物和界限”。他认为,摄影“对生命的表现极强,而且需要观察正确事物的眼睛。为此,并非根据敷衍的过程和操作方法,而是必须运用纯净的摄影术才 行。”新即物主义摄影的创作先驱则是阿杰和史泰钦。而实际创始者为上面提到的帕邱。帕邱反对摄影依赖于绘画,他强调摄影艺术必须依靠摄影的自身特性,认为摄影的审美价他说:“绘画应该随便由值隐藏在自身的特性里, 只有充分发挥摄影的自身特性才能创造出美,画家去画,只有根据固有的特质, 才能创造出可以自立的摄影, 没有任何

14、东西是从绘画借用的”。新即物主义摄影家的功绩是促使人们对摄影自身特性的研究和探索,把摄影从审美性的虚幻世界中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但是,由于过分强调了细部物质表面结构的描写,为后来的抽 象主义摄影提供了萌发的土壤。1925年前后出现了大口径的小型照相机,新即物主义的表现领域因此有了新的发展,产生 了不少人像作品及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的作品。新即物主义的著名摄影家有桑德(1876-1964 )、勒斯基(1871-1956 )、黑葛(1893-1955 )、希尔夏(1881-1948)、霍培(1878-?)、埃夫特(1874-1948)、亚当斯(?-1902)等。七、超现实主义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为

15、达达派没落时期出现于摄影艺术领域中的一种流派,兴起于二十世纪三 十年代。这一流派有着较为严谨的艺术纲领和艺术理论。他们认为,实世界是古典艺术家早已完成了的任务,而现代艺术家的使命是挖掘新的、未被探讨过的那部 分人类的“心灵世界”。因而,人类的下意识活动、偶然的灵感、心理变态和梦幻便成了超现实 主义摄影艺术家们刻意表现的对象。摄影中的超现实主义者也象达达派摄影家一样,利用剪刀、浆糊、暗房技术作为自己主要 的造型手段,在作品画面上将景象加以堆砌、拼凑、改组,把具体的细部表现和任意的夸张、 变形、省略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现实和臆想、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 术境界”。所以其效果是奇特

16、、荒诞而又神秘的。该流派的创始人是英国摄影家丝顿和美国的布留奎尔(1880-1945)。真正完成者为 英国舞台摄影家马可宾 (1905-?),他在自己的创作中,把 ”超现实”的虚和现实中的实揉合在一起,创 造了一种既虚幻又实在的境界。例如,他在1946年创作的马可宾的自画像 就是一幅很典型的超现实作品,它是运用四次曝光的手法拍摄出来的:一次正面,两次侧面和一次一只眼睛。这一流派的著名摄影家有从事超现实主义集锦照片的画家帕尔汗、变形人体摄影家布兰特、肖像兼宣传摄影家卡逊以及布鲁门塔尔、哈尔斯曼等。八、抽象摄影抽象摄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该流派的摄影家否这一基本特性,宣称要把

17、摄影“从摄影里解放出来”初期,用无底放大法省略去 “被摄体”的细部纹理和丰富影调,制作成仅表现其形状的“光图画”。后来发展到或运用光线,或剪辑集锦,或中途曝光,或拍摄时震动照相机使被摄体形象,使被摄物体在底片中的结象模糊,或多次曝光使之重影,直到改变画面的表面结构,改变被摄物体的原有 形态和空间结构,力图使用所谓形式、影调(色彩)和素材的“绝对抽象的语言” 转变成某种不能辨认为何物的线条、斑点和形状的结合体,以表现该派艺术家奉为圭臬的所谓 人类最真实、最有本质力量的潜意识世界。在作品中,被摄物体只不过是被艺术家借来随心所 欲地产生表现自身想象和个性“旋律”的音符。抽象摄影的发轫者为泰尔博(18

18、00-1877 )。开始时,作品画面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可辨认性。 至1917年摄影家科班(1882-?)用木片和透明玻璃碎片拍摄的波尔多画报就已完全不可辨 认了。1922年,匈牙利抽象画家莫荷利纳基“1895-?)在曼瑞“ 1890-?)等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并从理论上予以确立。随后,抽象画家康丁斯基、克勒等引进了显微摄影和 X光摄影,从而大大扩大了抽象派摄 影的表现范围,丰富了摄影艺术的语言,建立了自己的艺术体系,并风行于欧美等国。该流派的代表人物,除文中已提及的外,尚有史格特、芬宁格、温隙斯特、夏德等。九、堪的派摄影堪的派摄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反对绘画主义摄影的一大摄影流派。这一流派

19、的摄影家主对象,提倡抓取自然状态下被摄对象的瞬间情态。法国著名的“堪的”派摄影家卡蒂?布列松说过:“对我来说,摄影就是在一瞬间里及时地把某一事件的意义和能够确切地表达这一事件的精 确组织形式纪录下来”。因而这一流派的艺术特色是客观、真实、自然、亲切、随便、不事雕琢、形象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堪的”派中的摄影家,就其美学思想和创作倾向而言,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虽然他们都 崇尚人性世态的表现,且大部分都从事新闻摄影工作,但有的为自然主义者,有的为写实主义 者。该流派的催生作品是 1893年摄影家阿尔弗雷德?斯迪格的纽约第五街之冬,而真正完成 者则是德国的摄影家埃利克?沙乐门博士。 他用小型相机在一次

20、德法总理举行的夜间会议结束时 拍摄的罗马政治会议,由于其生动、真实、朴实、自然,而成为该流派名垂摄影史的经典作 品。在摄影美学上,他们认“(摄影家要用)自己的眼光的,它具有自己的不可分割的我,具有自己特殊的表现力,甚至是用其他媒介不可能表现出来 的特性”。其次,对客观事物的表现,他们重视和强调独创性,说: 来看世界,不要通过别人的眼光来看世界,而这正是区分照片是平庸还是高明、有价值还是没 有价值的标准”。该派著名的摄影家有美国的托马斯?道韦尔?麦阿沃依、英国的茜莉特?摩戴尔、法国的维克 托?哈夫门,以及路易斯?达尔?沃尔夫、彼得?斯塔克彼尔?布鲁维奇等等。十、“达达派”摄影“达达”,原为法国儿

21、童语“达达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想。,崇尚虚无,使创作近乎戏谑,因而人们言中“小马”或“玩具马”的不连贯语汇。因为达达主义艺术家在创作中否定理性和传统文化, 宣称艺术和美学无缘,主张“弃绘画和所有审美要求” 把该艺术流派称为“达达派”。在这种艺术思潮影响下, 摄影艺术领域中也产生了 “达达派”。著名摄影家哈尔斯曼创作过 一幅蒙娜丽莎,她那双丰满的手在这里不仅青筋暴突、汁毛丛生,而且还塞满了钞票。真可 谓荒诞无稽,不伦不类。达达派摄影艺术家的创作,大都是利用暗房技术进行剪辑加工,创造某种虚幻的景象来表 达自己的意念。例如丽达和天鹅把一个美丽的希腊神话故事,处理成某种晦涩怪诞、不可 捉摸的图象与线条的组合。在画面中,可视形象已不再以其自身的意义存在,而只是某种意念 的构成元素。还有人用剪辑的手段,使尼亚加拉大瀑布涌向纽约,制造了一个荒谬的世界末日 的凄凉景象。由于达达派摄影艺术作品不符合人们一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1924年以后就逐渐受到有较明确、完整的艺术理论和纲领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的冲击。但其影响仍可在以后出现的 现代派摄影艺术中窥见。达达派的著名摄影家有菲利普哈尔斯曼、摩根、拉茨罗摩荷利纳基和利斯特基等。十一、主观主义摄影主观主义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