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汽车座椅设计规范一、范围本标准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生产经验规定的汽车座椅设计规范;本标准适用于骐铃牌各系车型座椅的设计。二、目的规范座椅设计要求。三、定义3.1座椅 seat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3.2固定装置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3.3调节装置adjustment system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纵向位移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垂直位移vertical displacement角
2、位移angular displacement3.4锁止装置locking system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3.5头枕 head restraint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3.6“R”点“R”pointGB11551 2003 中附录 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3.7基准线reference lineGB11551 2003 中附录 C附件 1 图 C.1 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三、技术要求应包括产品的具体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质量目标,专项试验、整机/ 整车试验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匹配要求等内容。3.1 舒适性1)座椅
3、泡沫造型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并给出A 面的分析报告。2)人体乘坐时,最大布置人体与骨架(硬物)间距30mm。3)选用高回弹的优质冷发泡沫,性能指标见附表3.4 要求。4)选用优质复合面料,面料与泡沫采用火焰复合方式,提高面料的舒适度和环保性。5) 前排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参考应当满足人机工程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 根据设计可作相应调整 ) ;6)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于伤人的尖角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的挤压、剪钳伤人部分。7) 工作座椅的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应耐用、阻燃、无毒。坐垫、腰靠、扶手的覆盖层应使用柔软、防滑、透气性好、吸汗的不导电材料制造。8)若坐垫直接固定在底板上(通常
4、为后排座椅坐垫),一般泡沫上表面到底板的距离不小于50 ;9)在震动和乘员进行座椅特性操作的过程中,不得有摩擦声音和尖刻声音等异响。3.2 外形尺寸要点1)座面: 座面表面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纵向(座深方向)平展的,其倾角为 0°-5 °;另一种是纵向前沿拱起的。任意一种形式的座面,其横向高度差都不应小于 25mm;座面前沿拱起的高度 h1 最小应为 40mm,起拱半径 R1最小为 40mm,最大为 120mm。座椅前沿纵向起拱时,前部倾角 1=4° -5 °,后部倾角 2=10°-15 °,两角顶交点位于距座面前沿座深 2/3 处
5、;纵向高度差 h2 不得大于 40mm。当坐垫为弹性结构时,最下层支撑部分应有一定的刚性,中间弹性层变形量不宜过大(坐垫厚度不宜大于30mm)。2)腰靠: 腰靠角度调节量应不小于 20°;腰靠的形状应保证使人体压力尽量分布均匀。腰靠若装有软垫,则其沿座深方向垂直剖面内的曲率半径应大于 1400mm。3)头枕: 头枕到顶棚间隙,经验值为,驾驶员头部到顶棚间隙大于 50mm,乘客头部到顶棚间隙大于 30mm,保证乘员头部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头枕中心线与靠背中心线应保持 0° -20 °夹角。根据 GB 11550-1995 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 头枕位置尺
6、寸,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测量头枕顶端到 R点长度,驾驶员座椅为 700mm以上,其他座椅为 650mm以上; 由头枕顶端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方向向下 65mm处或者由 R点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向上635mm处,头枕的外形宽度以座椅中心面为对称面,左右各应宽85mm以上(既头枕最小宽170mm);位置可以调节的头枕外形高度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方向测量为100mm以上。4)扶手: 工作座椅若设扶手,则扶手的有关尺寸应满足以下条件:扶手上缘与座面间的垂直距离为230+20mm;两扶手内缘间的水平距离最大不超过 500mm;扶手长度为 200-280mm;扶手前沿与座面前沿的水平距离为 90-170mm;扶手
7、倾角,固定式为 0°-5 °,可调式为 0° -20 °。5) 靠背: 靠背的基准角度与水平面成105° -115 °;前排座椅靠背高度不低于800mm;后排高度不低于700mm。3.3 座椅外观3.3.1 座椅总成蒙皮装配后,造型应挺括、饱满,不允许有破损、污损、皱折等疵病;3.3.2 座椅总成蒙皮整体缝合应牢固。缝制针距明线 5-8 针/30mm,且应均匀、清晰、平直,无漏针、脱线、跳沙等现象。座椅总成坐垫缝制线条与靠背缝制线条应对齐,相差不大于± 5 mm;每条线缝的两端应回针,不应有大于 10mm的多余线头。3.3.
8、3 座椅总成各焊接、铆接部位应牢固可靠,不应有松动现象;总成不应有焊接错位、气孔、虚焊等缺陷,外表面应平整、光洁、无油污、无毛刺,运动部分应涂润滑油。3.3.4 座椅头枕应无局部凸起、尖棱等触感。3.3.5 座椅总成的金属件应进行防锈处理,表面涂层均匀,无气泡、划伤、堆积和流痕等现象;所有金属件表面不允许有锈蚀及漆膜脱落现象,符合 QC/T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标准要求,需耐盐雾试验 48 小时以上。3.3.6 装饰件之间的间隙均匀,泡沫、骨架、C 型钉无外露;3.3.7 装饰塑料件色泽均匀一致,无凹凸、飞边;塑料装饰件料厚要求2.5mm。3.4 泡沫指标要求3.5 面套要求3.5.1
9、座椅面料 ( 单层 ) 物理机械性能指标序号试验项目规格值1断裂强度 (N/50mm)径向/ 纬向(复合体)2断裂伸长率 ( )径向/ 纬向以选定面料实测引裂强度 (N/50mm)3径向/ 纬向值为准(复合体)4定负荷伸长率 ( )径向/ 纬向5残留变形率 ( )径向/ 纬向6燃烧特性 (mm/min)常燃/ 老化 1007摩擦色牢度 ( 级 )干摩4湿摩48耐搓揉性 ( 级)径向/ 纬向49耐磨耗性 ( 级)410耐高温性 (100 × 4h 后 )外观无明显变化11耐光色牢度 ( 级)3 级(含)以上12污渍粘着性 ( 级)313污渍去除性 ( 级)314同批次色差 ( 级)E
10、115不同批次色差 ( 级 )4试验方法GB/T 3923.1-1997GB/T 3923.1-1997GB/T 3917.3-2009见 1.4.6.1 GB 8410GB/T 3920-2008由面料厂到主机厂认可测试机构检测同上高低温试验箱由面料厂自行检查,主机厂认可同上同上同上GB 2503.5.2 座椅面料 ( 复合 ) 物理机械性能要求项目规格 / 性能要求检验方法 / 器具有效幅宽不小于 1500mm钢直尺阻燃性小于 100mm/minGB 8410纬斜度在 1500mm幅宽内小于 20mm;钢直尺剥离强度不小于 5N/50mm见 3.5.4.2接逢强度不小于 400N见 3.5
11、.4.3耐高温性100× 4h 后无起层、起泡现象高低温试验箱3.5.3 坐垫总成和靠背总成线缝应对齐,其偏差应在± 5mm以内,面料表面应平整、洁净、无接头、脱线、断线,应无明显疵点现象;面料中的阻燃剂和其他处理剂不得产生影响乘员身体健康的有害气体。3.5.4座椅面料试验方法3.5.4.1面料的定负荷引张伸长率及残余变形率测定:取长度为 200mm,拉去边纱后宽度为 50mm的试样,把它夹在试验机的夹钳上,在初始测量长度L0(通常为 lOOmm)上施加 125N负荷,历时 30min,测量原初始长度上的尺寸L1,按下式计算定负荷伸长率: (L1-L0 ) /L0
12、5;100;卸载计算残余变形率:( L2-L0 )/L0 × 10030min 后测量恢复后的长度L2,并按下式3.5.4.2复合面料的剥离强度测定:取 170mm×50mm试样,在一端剥离 50mm(如用机械方法不能剥离,可用试剂进行剥离)后将剥开的泡沫和布料端分别夹于拉力机的上下夹钳中,以 lOOmm/min的速度拉伸试样,测量剥离力。3.5.4.3缝纫接缝强度的测定:将 lOOmm×lOOmm的试样两块面对面地放好,按照座椅面套的实际缝合状况(搭边、针距、缝纫线、回针等都要与实际使用的相一致)将其缝合在一起,然后将缝合好的试样两端放在拉力机的上下夹钳上,以1
13、00mm/min的速度进行拉伸,测量缝纫处的断裂强力。3.6 座椅滑轨机构3.6.1滑轨参数参数名称参数备注有效行程200 左右(空间校核)前后方向步距10mm或者 12mm(限位结构齿距)解锁力15-55N滑动阻力30-225N(承载 75Kg)锁止力滑轨 17000N左、右方向0.5mm加 100N负荷间隙前、后方向0.5mm加 100N负荷上、下方向0.5mm加 100N负荷3.6.2滑轨技术要求a、解锁手柄操作力15-55N,解锁调节灵活、无异响。b、总成滑动阻力 ( 在承受 75kg 向下载荷时 ) 为 30-225N,且滑动过程中无异响、全行程无涩点、滑动顺畅,同步锁止、同步解锁。
14、c、耐久性能:在座椅上加载 80KG载荷,前后往复滑动滑轨 15000 次以上,不允许有滚柱、滚珠脱落,零件变形、机构失效等缺陷。d、其余要求按照 QC T805-2008 乘用车座椅用滑轨技术条件执行3.6.3 外观及装配要求a、滑轨配合面应涂敷润滑脂,滑轨表面电泳涂装,漆层应符合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的规定,需耐盐雾试验48 小时以上。b、滑轨在调节范围内应调节自如,分段限位明显可靠,运动机构无异响,无卡滞现象。c、滑轨外表面应平整光洁、无损伤、无毛刺,铆接和焊接部位应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现象。3.7 座椅调角器机构3.7.1调角器的参数(靠背的反转角度根据驾驶室空间,及
15、靠背翻转须达到的功能而设定)a、座椅靠背设计基准位置为:105° -115 °b、前排座椅调角器调节角度:基准位置向前°;向后°。c、后排座椅调角器调节角度:基准位置向前°;向后°。3.7.2调角器技术要求a、调角器结构:厂家根据成熟调角器且满足法规和碰撞实验强度和性能要求,前排调角器单边锁止强度 1000Nm b、调角器调整杆操作力矩小于 1.0-3.5N.M 。c、其余技术要求按照JT/T460-2001 汽车座椅靠背调角器技术条件执行。3.7.3后排锁止机构限位器的技术指标要求a、单边锁止强度 12500N以上。b、解锁力 30
16、N。c、耐久性能:开、关锁 15000 次试验后,各零件不应有变形、破损现象,且能正常工作。d、沿靠背顶端垂直于靠背基准线方向施加40±5N 的力,靠背晃动间隙 10mm。e、后排调节范围0°-110 °( 110°是靠背基准位置的角度)3.7.4 外观及装配质量要求a、运动部位应涂润滑脂;b、外表面应平整、光洁,无油污、无毛刺。c、焊接、铆接部位应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现象。3.8 座椅锁机构3.8.1 4/6分座椅和 3 人座联体座椅乘客三人座座椅锁机构技术要求a、锁止强度 25000N,座椅在完成 GB14167试验后,座椅锁的锁止功能不损破、失效。
17、b 、解锁力 50N3.8.2其它座椅锁机构技术要求:a、锁止强度 15000N,座椅在完成 GB14167试验后,座椅锁的锁止功能不损破、失效。b、解锁力 30N3.9 所有座椅需满足规定的H点、臀部空间等要求。H点公差: BL± 12.5mm,TL±12.5mm, WL±12.5mm,躯干角± 2°。3.10 金属骨架结构3.10.1 金属骨架应符合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3.10.2 金属骨架的焊接应符合 JB/T 5943工程机械 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焊接方式采用点焊、弧焊、气体保护焊。零件表面不得有焊渣、飞刺。3.10.
18、3 金属骨架进行除锈、防锈处理,表面电泳涂漆,漆层应符合 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的规定,需耐盐雾试验 48 小时以上。3.10.4 金属骨架与其他零部件装配为总成后,强度应符合 GB15083 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及 TBD-681201汽车座椅疲劳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准的规定。3.11 各塑料件结构3.11.1 各塑料件应无变形、破损、飞边、毛刺、划痕及污物,色泽一致,皮纹清晰 , 并符合色标、皮纹样本,不应有异样斑点,不能变色,表面质量应一致,不能有折皱,与座椅总成风格要相匹配。3.11.2 各塑料件装配要牢固可靠,不能有松动现象,更不能有异响。3.11.3各塑料件
19、经过常规耐热性能、耐寒性能、冷热交变性后,产品的形状、外观应满足下表的要求:冷热交变性试验项目耐热性耐寒性( 90 /3h 室温 /1h -40(90 /16h)(-40 /16h)评价项目/3h 室温 /1h)循环三次形状尺寸变化 0.59%外观不允许有明显的气孔、熔接痕、银纹、龟裂、变形、光泽不均等影响外观的缺陷存在。3.11.4各塑料件燃烧特性应符合 GB 8410的有关规定。3.11.5各塑料件物理性能应满足下表要求3.11.6 各塑料件产品尺寸公差应满足GB 14486工程塑料模塑塑料件尺寸公差的要求。3.11.7 对于调角器、限位器、座椅锁、解锁机构等座椅零部件装饰,塑料件装饰参照
20、标杆车。3.12 高低温要求3.12.1 座椅在 -40 oC 环境中放置 2.5 大于 75 Nm;调角器提拉杆的解锁力不大于N;在负重 75Kg时,滑轨向前和后的力为小时后,并在 -40 oC的环境中操作:推动靠背运动到到各个位置的力矩,相对于座椅靠背转轴,不90N;滑轨无人乘坐时,滑到最前、最后位置,滑动阻力不大于150 N ,滑轨解锁力不大于338N。当外界给与激励时,所有锁止机构必须在第一个可应用的锁止位置自锁。97.53.12.2 将座椅放置在 66oC 环境中 2.5 小时后,并在 23oC 和 50oC 环境中操作:推动靠背运动到各个位置的力矩,相对于座椅靠背转轴,在 25-5
21、0Nm之间,提拉杆的解锁力在10-60N 之间;滑轨无人乘坐时,滑到最前、最后位置,滑动阻力不大于180 N ,滑轨解锁力在16-65N之间;座椅在负重75Kg时,滑轨向前和后的力不超过225N。3.12.3 选取高温为80oC,室温23oC,低温 -40 oC 环境,高温3 小时,室温0.5 小时,低温2 小时,室温0.5 小时顺序循环,且循环2次以上,座椅上塑料件、皮料不得出现翘曲变形、裂纹、分层或其他任何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缺陷,产品的表面质量与实验前相比不得产生变化。3.13 、性能指标验收方式3.13.1 整车 / 机试验:序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引用的国家 /验收号判断标准备注企业标准方式
22、1道路可靠性试验海南路试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及醛满足2VOC酮类物质测试零部件取样要求技术规范 (见附件一)3行李箱冲击试验GB 15083GB 15083强检报告3.13.2产品开发试验序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引用的国家 /验收号判断标准方式企业标准1靠背疲劳强度试TBD-681201TBD-681201满足验( 满足 10000 次要求 )要求2座椅舒适性试验QC/T 55-93主机厂评价满足要求3调角器性能试验JT/T460-20011.6.2满足要求4座椅滑轨性能试QC T805-20081.5.2满足验要求5金属表面涂层质QC/T 484 TQ7QC/T 484 TQ7满足量要求GB/T 10
23、808-2006GB/T 6343-19956泡沫物理性能试GB/T 6670-20081.3满足验GB/T 6669-2008要求GB/T 6344-2008GB/T 10807-19897面料物理性能试1.4.3/1.4.41.4.3/1.4.4满足验要求备注一次/2 年一次/2 年一次/1 年一次/1 年一次/1 年一 次/1 年一次/1 年3.13.3国家法规试验:序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引用的国家 /验收号判断标准方式企业标准1燃烧特性试验GB 8410GB 8410强检报告2安全带固定点强GB 14167GB 14167强检度报告3座椅强度试验GB 15083GB 15083强检报告4头
24、枕冲击性试验GB 11550GB 11550强检报告5轿车内部凸出物GB11552GB11552强检报告6正面碰撞乘员保GB 11551GB 11551满足护备注一次/2 年一次/2 年一次/2 年一次/2 年3.14 其它重要技术要求(特别说明事项) :3.14.1 后排座椅中间位置必须满足安装三点式安全带的新法规要求和骨架强度要求。3.14.2座椅骨架模态的要求:座椅TRIM状态(既附属件的质量加在骨架承载点上)主要模态定在18Hz 以上,但要避开发动机怠速频率 22.6Hz25Hz 【即:( 680750)转每分】,座椅模态要求见下表:阶次振型频率( Hz)1前后摆动>18 &am
25、p; 避开怠速 2Hz2左右摆动>18 & 避开怠速 2Hz3.14.3 后排座椅对安装 ISO-FIX 固定装置,其强度和有效固定点及布置区域满足最新法规和 GB27887-2011 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等相应 ISO-FIX 法规要求;四、法规要求座椅需满足相关法规、标准要求: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15083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1550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4167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 11551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 11552轿车内部凸出物GB 19
26、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4486工程塑料模塑塑料件尺寸公差GB/T 10808-2006 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撕裂强度的测定GB/T 6343-1995 泡沫塑料和橡胶表现(体积)密度的测定GB/T 6670-2008 软质聚氨脂泡沫塑料回弹性能的测定GB/T 6669-2008 软质泡沫聚合材料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GB/T 6344-2008 软质泡沫聚合物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GB/T 10807-1989 软质泡沫聚合材料压陷硬度试验方法QC/T 55-1993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试验方法的要求。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QC/T 56-1993汽车座椅衬垫材料性能试验
27、方法QC/T 15-1992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QC/T 29017-1991 汽车模制塑料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QC/T805-2008乘用车座椅用滑轨技术条件TBD-681201JB/T 5943-1991JT/T460-2001QC/T 56-1993QC/T 15-1992QC/T 236-1997QC/T 17-1992QC/T 625-1999GB/T 8808-1988GB 18580-2001GB 27887-2011汽车座椅疲劳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准的要求。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汽车座椅靠背调角器技术条件汽车座椅衬垫材料性能试验方法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汽车内饰材料
28、性能的试验方法汽车零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则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以上法规、标准如发生版本变更,以最新版本为准。附录一:车内零部件挥发性有害物质技术限值规范一 . 车内零部件挥发性有害物质技术限值规范规定零部件散发性有机物释放浓度限量值:序号总称名称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物质及浓度限量值(ug/m 3)甲醛乙 醛丙烯 醛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TVOC1座椅总成塑料件30025010050150801001004000二 .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物质测试零部件取样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汽车零
29、部件总成及材料的取样。本规范适用于车内零部件,包括维修用零部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HJ/ 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3 术语与定义本规范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3.1车内零部件 interior parts用于车内与排放有关的区域包括所有直接或者通过空气与汽车乘客舱相连的区域,也包括行李室、空调和加热装置以及车身内
30、衬后面的空间的有机非金属材料零部件,主要由塑料、橡胶、毡、纺织品、人造皮革、真皮、泡沫、喷漆、密封胶、隔热隔音材料等构成的零部件。4 适用部件需要接受检测的车内零部件,见表 1。5 取样、包装运输5.1取样原则5.1.1 样品应从经检验合格包装的零部件中抽取。原则上应保证样品材料及零部件的取样时间符合零部件的最短供货状态。从样品生产到取样最长时间不超过 5 天。5.1.2一种零部件取样时要在同一批产品中选择二个平行样。5.1.3取样时必须注意,避免试样被污染和不必要地被加热。不能用手指直接接触试样或者用能够产生热量的切割刀锯(如高速旋转锯)加工试样,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干净棉质手套或PE 质手套,
31、用剪刀或夹钳切割,剪刀或夹钳在每次使用前后应用酒精清洗,防止交叉污染。5.1.4对于大而薄壁的样品为了方便装袋测试可以裁剪成最多四块,前提是保证增加的截面积相对总表面积可以忽略不计。5.1.5 对于以材料形式直接应用的可归于零件(总成) ,大小应裁取材料 100mm ×100mm ×材料厚度(明确规定,见表 1),三个平行样。5.1.6取样应保证零件(总成)或材料前后几轮测试的状态及明细一致。5.1.7取样前后应进行拍照。5.2包装运输5.2.1 样品取样及送样不允许有污染,平行样分开包装,封闭在气密的聚乙烯袋内,每个包装只能装一个样品。对于大总成必须用干净的 PE 袋包装
32、,平行样必须分开包装。5.2.2样品最小尺寸小于150mm 的,用铝箔包装封裹后再按5.2.1 执行,每张铝箔包裹一个试样。5.2.3将包装好的样品封装入运输箱,进行拍照。5.2.4从选取样品到装入包装袋内,不应超过3 小时。5.2.5 从选取样品到实验室开始测试,不应超过12 天。5.2.6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温度不可超过40。表1需测试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物质的车内零部件序总成构成说明零件规格备注号名称本体(包括泡沫层及表皮)、塑1座椅总料件、面料、座椅安装座、骨架单个 IP不包括线束成总成、头枕总成、滑轨总成、调节器总成、功能件和装饰件等附件二:零件 /总成:车型 /年程序或标准试验描述汽
33、车 H 点确定程序GB/T 11563-1995GB/T 11563-1995前排滑道调节行程Q/JSB 034-2005Q/JSB 034-2005调角范围调角操作力头枕性能要求 (前后排座椅 )GB 15083-2006GB 15083-2006座椅系统强度要求 (前后排座GB 15083-2006GB 15083-2006椅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GB 8410-2006GB 8410-2006座椅垂直载荷Q/JSB 034-2005Q/JSB 034-2005头枕拔脱力Q/JSB 034-2005头枕本体沿支柱方向用 80N 力引拔以 85 3h, 室温头枕老化Q/JSB 034-20051h,30 3h, 室温 1h,为一个周期,重复进行三次循环试验高度调节力 ( 前排座椅 )滑道手柄解锁力 ( 前排座椅 )滑道滑动阻力 ( 前排座椅 )头枕上下调节力(前排座椅)设计验证计划和报告PVP 编号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式版)DB65∕T 4893-2025 《地理标志产品 木垒鹰嘴豆》
- 2026年水果种植公司水果种植果实套袋管理制度
- 2026年水果种植公司机械设备定期保养管理制度
- 2026年水果种植公司包装材料选购与存储管理制度
-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说课稿
- 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
- 2025年临床营养护理专业试题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中级老年护理资格证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眼科手术室护理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大医精诚护理并发症题库及答案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5-2026学年高三第一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含答案)
- 2025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 全面依法治国(全国)(解析版)
- 2025至2030中国船员服务市场发展态势及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能源消耗在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2030生鲜电商前置仓选址模型优化与配送效率提升分析报告
- 2025年康复运动处方设计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群众文保员管理办法
- 竹围栏施工方案范本
- 液氧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等数学二-专升本)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消化内科临床科室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