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对数视力标准GB_第1页
标准对数视力标准GB_第2页
标准对数视力标准GB_第3页
标准对数视力标准GB_第4页
标准对数视力标准GB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 = 5- Ig a(3 )标准对数视力标准 GB 115331989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视力表的五项主要标准、印制规格和使用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儿童青少年一般体检,招生、招工等体检的远、近视力测定,临床等方面亦应参照使用。2术语与符号2 . 1 视标 op tot yp es指测定视力用的各种文字、数字、图形等。根据被测对象或场合的不同,可选用一种或多种视标。2 . 2 视角 visual angle指外界物体上两点在眼结点(N )处所夹的角,以a表示,单位为分()(见图1 )。2 . 3 结点 nodal point ,N指眼球屈光系统的光心,在眼球光轴上角膜顶点后约7mm,光

2、线通过结点时方向不变(见图 1 )。2 . 4设计距离D指某视标的每一笔划或缺口宽度在眼结点处所夹的角正合称1'视角距离或正常视力 1 . 0的距离。以公式表达:1分(1')视角时,该视标至眼结点的距离,亦D = da2. 5检查距离d'指检查时视力表至被检者眼结点 N的距离。所有视标的设计距离都可选作实际检查距离。2 . 6标准距离d亦称标准检查距离,指该视力表规定的一种检查距离(见图2 . 7视标增率指相邻两行视标大小的比率。视力表上各行视标可按任一选定增率排列。1 )。2 . 8 几何级数 geometrical progression即等比级数,指相邻两项数值之

3、比为一常数的数列,此常数为公比。如本标准的视角数列。2 . 9 算术级数 arithmetical progression即等差级数,指相邻两项数值之差为一常数的数列,此常数为公差。如本标准的5分记录数列。2. 10视力记录指表达视力优劣的方式。有分数、小数或5分记录等方式。2. 11分数记录同时以检查距离(分子)和设计距离(分母)表达视力,即d/D 或 d'/D2. 12小数记录V以视角的倒数表达视力,视角单位为()(分)。以公式表达:(2-)2. 13 5分记录L为我国独创的视力记录法(缪氏记录法),将正常视力规定为5分,无光感规定为0,使所有视力等级连成一个完整的数字系统(见表

4、1 )。5分记录是以5分减去视角的对数值表达视力,如以公式表达,则为:衣013y lltl-11- ft山毀制a101a I1930tl'KbJt2. 14 照度 illumination(勒克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得到的光通量,单位为1m /m(上标始)2(上标终)流明每平方米,即 lx斯)。2. 15 亮度 luminence表示发光面发光强弱的物理量,单位为cd /m(上标始)2(上标终)坎德拉每平方米。2. 16校正值e视力表变距应用时,视力记录值应加上相应的校正值,公式为:<4 )e = lgd / d2. 17 p°数学符号,1'的弧度数,其值为2 . 9

5、0888X 10(下标始)-4(下标终)rad。3视力表设计标准3. 1视标形状2 )。采用三划等长的正方形 “E字视标,其每一笔划或空隙均为正方形边长的五分之一(见图3 . 2正常视力标准规定能分辨1'视角的视力为正常视力标准,记为5 . 0,相当于小数记录的1 . 0视力、分数记录的或20 / 20视力。3 . 3标准距离规定远视力表的标准距离为 5m,近视力表为25cm。3 . 4视标增率)。视标排列采用每10行相差10倍,即罚或10(上标始)0.1(上标终)的增率(等于1.258925 各行视标的视角均严格按此增率呈几何(等比)级数排列。3 . 5视力记录采用5分记录法。3 .

6、 0以上视标每增加1行,记录相差0 .1,呈算术(等差)级数排列。每行视标同时 附有相应的小数记录值(略值)。3 . 6直接可测范围 0 . 12 . 0 )的视力。100最小视标的视角为 0 . 631 ',直接可测3 . 05 . 2 (小数3 . 6 . 2近视力表最大视标的视角为 制0 . 011 . 5 )的近视力。4视力表印制规格1纸张1 . 1远视力表采用胶版印刷纸印刷,定量1 . 2近视力表采用白卡纸印刷,定量:-70g /m(上标始)2(上标终)以上,白度不小于 85 %。200g /m(上标始)2(上标终)以上,白度不小于 90 %。2幅面4.2.1远视力表采用 7

7、87mmx 1092mm规格纸张的5开(777mmx217mm )幅面,允许偏差±3mm 。4. 2 . 2近视力表采用 145mmx 270mm4 . 3格式幅面,三折样式,允许偏差±2mm 。4 . 3 . 1远视力表自上而下按大小排列14行视标。行距均为24mm表2远视力表视标个数,视标个数见表2。«h仃01.31 #113*r 13。4 . 3 . 2近视力表自右至左分三段,自上而下按大小排列23行视标。视标个数及行距见表表3近视力表视标个数及行距Hl ftK ft- *. i翥氣s*”斗tin冷1.5'/f 斗7 1 e.o-s. z14i6!F

8、 1 '覆ft轩豪mwi1074 . 3 . 3远视力表视标数据见表 4。近视力表视标数据见表 5 表4远视力表视标数据5令记# hAft "岸血IL小ttJti* F«Afn(略ffrt 01»J+*IO.(WO'56 H)72. 720 1i. 11 吓* r Mt *939. t257x7e0. n4- S|0» *9. no*31.露MZ4. aT乩 njr35-幅S« 4£0. ?fl4. 410*-a. Hl-J3. n2». 35a爲A. 5i(H-*-l. w聲乩M相帖6 1I«fi

9、 T.釣才ir f3Dl1.712 1. B'»5"'* atl«. 51叽$4, tJ炉寸工1. 5 0郢931 1. £3Ol «牡9期亠b 2射fl-. 309. I t0. A匕«>.04T. ?TLOS, 110 *'-0r 79 4*ir 9T&. 7fth?£. S4. £9II. &囂3JO- *-w.5(jr2.513*110Slt#10'V-表5近视力表视标数据SMiC輩卜徨卄鑒ft力WHISK炉ftld量F估cmmillWflt>鼻0

10、10* -IW flfl-5'酢曲-fl39- 36O.C1机1J炉1彌二1餡一昶Zf乩21S77.A22,10. 01$续表5设LI It福咼41S(ul4itW隕5mnnJ.3tN11卵!?53 ft1乳z?“Zb 艰 iir眄氐31 4.d一略1.BTiO, 1ihfiO0. 031Q“US'd一 0S. 13D. DJLT7. Z«D- glOl-i- !i.狎汕鼠TC(KO酹孔»a0- OBHO13 - 10. 0401!fi0, 0a. 1«.1犯«£ n0. H1.230*»-ft . 31 O '

11、;5*+730d”乃Z(姑'-丘曲ras, 11点机i4.4le-s.-ser珈3a »1.5旷lez'7和L &9. a4 «sz.a0.1 JHL 1绷3Q.罚th 54.A玖6D.tj.e1旷5|.押. 4Aa. JI10*- hODD*0. Mi&- IID-一山 MrVt9.a乩橙1 旷"-心 frjir15. AQ,r,5I'fl*f X HRqp4 . 3 . 4视标各朝向数目均等,出现的次序应随机分布。4 . 3 . 5远、近视力表每行视标左侧列 5分记录值,其下为视角数值;右侧列小数记录值(略值),其下 为

12、设计距离数值。4 . 3 . 6近视力表最左侧列有远用时的视力记录值。下方列有校正表。4 . 3 . 7远视力表下部、近视力表背面各印有使用说明。4 . 4印刷要求字迹清晰,线条挺刮。视标尺寸允许误差±5 %。白底无黑点。视标着浓黑色,墨色均匀一致,不露白点,5视力表使用方法1视力表放置距离(检查距离)1.1远视力表应置于被检眼(结点)前方5m (即远视力表标准距离)处。25cm (即近视力表标准距离)处。5 . 5 条。1 . 2近视力表应置于被检眼(结点)1 . 3除上述规定的检查距离之外,远、近视力表尚可采用其他检查距离,见 2视力表放置高度前方2 . 1远视力表5. 0行视标

13、与被检眼等高。2. 2近视力表与被检眼视线垂直。3视力表照明5 .应采用人工照明,如用直接照明法,照度应达 200700IX ;如用后照法(视力表灯箱或屏幕显示),则 视力表白底的亮度应达 80320cd /m(上标始)2(上标终)。照亮力求均匀、恒定、无反光、不眩目。无 条件时,可利用自然光照明,光线应充足,视力表应避免阳光直射。5 . 4 . 1 一般视力测定按视力表一般使用方法,测出被检眼所能辨认的最小行视标(辨认正确的视标数应超过该行视标总数的一 半),记下该行视标的视力记录值,即为该眼的视力。5 . 4 . 2超常视力测定远视力超过5 . 3 ( 2 . 0)时,可任选下列一种方法测

14、定。5 . 4 . 2 . 1被检者在远视力表前退至表 6右侧所列某一检查距离时,测得的 5分记录值经表6校正后即 为其实际视力。表6远视力表变距校正表1a圧申«n1,1山1川3 4亠04. 03 翳 aLh d0l7 -枷心7 4一“- Al £Ol J0b. 11 0.3+ 0, J5 . 4 . 2 . 2将近视力表4 . 0 5 . 2段视标连接于5m处的远视力表下,测得的视力直接按近视力表上 最左侧一列数值记录。5.4.3 低视力测定视力不到 4 . 0 (0 . 1 )时,可采用下列方法测定。5 . 4 . 3 . 1被检者直接走到远视力表前1m处,测得的5分记

15、录均须减去校正值 0 . 7 (即表6中1m检查距离相应的校正值),可测 3 . 34 . 6 (0 . 020 . 4 )的视力。5 . 4 . 3 . 2被检者向远视力表走近至表 6左侧所列某一检查距离时,测得的 5分记录值经表6校正后即 为其实际视力。5 . 4 . 3 . 3近视力表为现成的低视力表,可直接测定低至3 . 0 ( 0 . 01 )的视力。5 . 5视力表变距应用5 . 5 . 1变距应用一般原则根据场地的长短,本标准两种视力表上任一行视标的设计距离均可选为检查距离。当某行视标的设计距离被选作检查距离时,该行视标的 5分记录值应记为5 . 0,其上下各行视标的5分记录值均

16、须用相同的校 正值逐一加以校正。5 . 5 . 2变距应用特例5分记录值,加上按5. 5 . 2 . 1用近视力表测近视力时,可让被检者自由移动检查距离,测出其最高的 该距离查表7得到的校正值,即为其实际视力。5 . 5 . 2 .加以校正。5分记录值应按表7表7近视力表变距校正表*a*10IZlbZOSOlOfirs -),! -a. 10I4血? 0. J* 0- «卜 t. QI4山近视力表按照表7右侧所列检查距离使用时,可代替远视力表,测得的2前述5. 4 . 2 . 2条也是近视力表变距应用之例。远视力表变距应用之例见 5 . 4 . 2.1、5 . 4 . 3 . 1及5

17、 . 4 . 3 . 2条。6视力记录6 . 1经本标准测得的视力用 5分记录法记录,如5.2。可附有小数记录(置括号中),如5 . 2 (1 . 5 )。5 . 6 . 25分记录与小数记录及各种分数记录的换算见表8。换算公式为:<5)L = 5+lgV 6 )表8各种视力记录换算表AH4K拠ftfl JR5 mZb Gin10.0*臨i20 托 Q a *孙4*1/lQQ$S?S»7, *A. 1». 1:;o/ieo4>氏llO40/3=011鮎御0牡3'4. IDi l iJC'/iist/3«5/314卽血0iijm也iwin

18、oH/70JSZJJ5d.刖0-仙£/2tt4O/l«011/iS9. r恥»屮05/1 &40/12b11/113SJ AO1. CC. 1畀山2川帕u/«s畀站1. 7D. 5z如常1"塚皿4. «0. E2ft阳ae/t). &veU/?2i 25/'d01.0.4ja/:F和工55f6EM1V«1J5/3;1.护s. 0 I1. ft5/S4 D/40T4/l«2t>/ZS山*1'e. tL !SME皿£/1m/ll125/2U6'缶2It SiH/9

19、2»/l«0.別5. 3讥3A/|4S/L5iiI!/知丿iS-1衬*11i测皿SV3B-井数记以柠。5甘记ft7视力统计7.1采用5分记录的视力可直接进行视力比较及视力平均、标准差、标准误、显著性检验等统计学处 举例如下。7 .1.1视力比较可直接用视力差数(视标行数)表示:式中:L(下标始)1(下标终)、L(下标始)2(下标终)一一视力的5分记录值。5 . 7 . 1 . 2视力平均可直接采用算术平均法”:匚=(A-p +4 S 4- A,)PRI-I1式中:L5分记录视力的平均值;L(下标始)1(下标终)、L(下标始)2(下标终)、L下标始)n(下标终)一一视力的5分记录值; n 测量次数。5 . 7 . 2所有小数记录、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