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大气压强6_第1页
第3节大气压强6_第2页
第3节大气压强6_第3页
第3节大气压强6_第4页
第3节大气压强6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 第 3 节 大气的压强、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很大的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5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推理的方法2渗透等效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爱科学;在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理性思维的成就二、课时安排1 课时三、教具学具准备(1)马德堡半球实验:马德堡半球 1套、抽气筒1把或手 摇抽气机1台(2)学生实验:塑料挂衣钩每人两个(3)瓶子 吞鸡蛋实验:鸡蛋1个、玻璃瓶1个、(4)

2、 一杯水(染成红色), 一个空杯,一个胶头(或橡皮套) ,一根玻璃管(两端开口,粗细 均匀,长20cm,内径约510mm均可).(5)学生实验:两端 开口的玻璃管,橡皮膜每组一套四、教学步骤(一)关于大气压存在的教学1.学生课前实验1:上节课布置学生课后做课本P 162利用 大气压托住液柱下的纸片的实验(课本图 11 3).本节上课时检查提问观察到的现象,请学生介绍经验.并把图画在黑板上.2 演示实验2:瓶子吞鸡蛋实验请一学生到讲台尝试用手 把鸡蛋塞入瓶中,不成功,然后教师演示瓶子吞鸡蛋实验教师 提问:是什么力将鸡蛋压入瓶内的,让学生猜想.3 .演示实验3:(1) 出示玻璃管,将空杯置于管的正

3、下方,然后向管内倒水, 可看到水从管底流出.(2) 左手拿管,并且用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下端,仍然向 管内注入水,至满(见图1).(3) 教师提问:为什么水不会从下面流出?学生回答:因为管底被手指堵住了.教师指出:由于管底被手指堵住,所以手指对管内的水产生向上的压强,支承住了水柱.(4) 教师提问:若此时将管倒过来,使其开口端朝下,水会 不会流出?E1 1Sf 2(5) 左手拿管不变,同时用右手中指抵住玻璃管的上口,然 后将管倒置,(倒置过程中,手指不要松开).(6) 接着故意缓慢移开右手指,使下面的管口露出这时可见红色水柱并没有流出来!(见图2)教师:难道管里的水突然没有了重力吗?教师提问:

4、虽然我们看不见管口有物堵住它,但管口附近是不是任何物体都没有呢?学生:有空气存在.教师讲解:在管口四周存在着我们看不见的大量空气,这些气体起到了手指的作用,堵住了管口,使管内的水竟然无可奈何地呆在里面.这说明了这些大气对管底的水面有向上的压强,支承着水柱.(7)教师:因为现在管内的水只有下面受到了大气压强的支承作用,所以很难流出;但如果同时有大气作用在管的上水面,那么上、下作用的气压相互抵消,水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8)松开左手食指,水应声落下.(学生开始相信大气有压强)(9)教师介绍:在许多化学、生物实验中常使用“移液管”也是运用了同样的道理.如下图所示:4.请学生解释实验1和实验2的原

5、因.5.学生实验:想办法利用大气压把两个塑料挂衣钩相互“吸”在一起.实验后请几个学生介绍自己的做法.I6.播放动画片介绍具有戏剧性的有关马德堡半球的故事.师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请几个学生拉一拉半球,感受大气压强的巨大.(或者请几个学生在课余先阅读扩展资料,把该故事改编为一个生动的短剧,在课堂表演,同时在教师帮助下演示该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市长的爱科学的品质,从而树立学好科学的决心.教师总结:原来地球周围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空气也像液体那样能流动,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也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 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以上实 验都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板书)大气对浸在它

6、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7.可以介绍什么是大气:“地球周围的空气叫大气”,与大气相通的(如房间的空气、开口瓶中的空气等)空气也都叫大气, 但密封在容器中的气体不能叫大气,如氧气瓶中的氧气,压缩空 气储气罐中的压缩空气等都不能叫做大气.(二)关于托里拆利实验的教学教师提问: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大气压强很大,大气压强到 底有多大呢?(板书)2.大气压强的值.讨论实验1引导学生分析出:纸片不掉是因为大气压力大于杯中水对纸 片的压力与及纸片的重力之和,即卩气 P水gh1 + mg.(2)假想:如果杯子再加高一些、变细一些(换成一根玻璃 管)、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时.若纸片还是不掉下来,这说明仍然 有

7、P气P水gh2.这样我们设想杯子(玻璃管)继续层层加高, 纸片总有掉下来的时候.则纸片刚要掉下来时,如果忽略纸片的 重力应有P气=卩水gh.所以我们只要测量出此时水柱的高度 h, 计算出水柱的压强,大气压强就等于这段水柱所产生的压强.(3) 过渡:上述实验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纸片本身有重量, 会影响测量结果;纸片的密封性也不怎么好,管内容易混入空 气.其次,水柱若有升降也不易调节.我们把它放到盛水的水槽 中去,如图3所示.播放录象.录象中10米高的水柱会让学生 留下深刻的印象.4A水I*!Ti1 n7i.一 _?.J IIhj 爱3请学生迅速计算大气压承受10米高的水柱,那么大气压至少有多大?

8、(4) 转换:很早以前,科学家伽利略就已经想到,大气压只 能支持大约10米高的水柱,这需要用实验来验证,他想如果用水 来做实验,所用的玻璃管至少要10米长,做起实验来很不方便.于 是他想到了用地球上密度最大的液体水银代替水做上述实验,该 实验由后来他的学生托里拆利完成,后来成为托里拆利实验.但是水银及其蒸气是有毒的,该实验我们通过录象来学习.观看录像,要求观看时注意几个问题: 开始水银为什么下降? 后来水银柱为什么静止而不再继续下降? 试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真空还是空气?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少?如何计算? 大气压的值是多少帕?还可以用什么表示?看完录像后结合板图逐一讨论回答5)结沦: 76厘米

9、高水银柱是大气压支持的,所以大气压的值等于为 76 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 .为加深对大气压的理解.根据学生水平可以选择下列部 分题目让学生讨论:(1)课本P 163的想想议议,把量筒换成一端用橡皮膜封闭 的玻璃管让学生动手实验,注意观察量筒内液面的变化情况, 分析为什么?然后思考并实验:把橡皮膜拆去后,玻璃管两端开 口,观察管内的液面会否上升?2)若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内水银面上不是真空在灌入水银时不小心混入了气泡,大气压是否仍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3)是否有其它巧妙办法可测出大气压强的值呢?(如用吸盘、弹簧秤和刻度尺来估测)三)小结今天学习了两个内容,一是通过实验,尤其是马德堡半球实验充分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二是托里拆利实验说明大气压的值 等于实验中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四)随堂练习1下列现象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1 )针筒抽取药液,2)吸附在玻璃上的塑料挂衣钩, (3)自来水笔吸墨水, ( 4)吸 管吸饮料2某同学在做托里拆利实验中,不慎在玻璃管中混入了少量 空气,则测量出的大气压数值于实际大气压强相比将( )A .偏大B .偏小C.相等D .都有可能3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