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_第1页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_第2页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_第3页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点:城市与城市化10年(2010 天津文综-T910 8分)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中出现了图7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 题。人I I增长1%) >50O 0=50I 1 .200 <*20图7某城方人口增长状况分布图1.图7所示人口增长状况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老龄人口增多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人口密度变小2.伴随图7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A.商业用地减少 B 居住用地扩大C 交通用地减少D 工业用地扩大【命题立意】 本题以某城市人口增长状况分布图为背景,主要考查产业构调整、人口分布、城市结构的变 化三者的关系

2、。解题的关键是能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准确而快速的获取地理信息。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产业 结构调整、城市功能分区影响因素的知识。【规范解答】1选A 2选Bo第1题,本题考查的是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关键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重工业城市调整应该是压缩重工业企业的数量,扩大重点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新兴工 业和第三产业。新兴工业要求环境质量好,交通便利,不能继续布局在市中心。伴随产业布局移动,人口 也相应由市中心向外围移动。注意题目的前提条件是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不可能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导致的人口增加。第 2题,由于产业布局变化,导致人口向外迁移,外围地区的商业用地会增加,居住用地也要扩大

3、,交通用地增加。注意不是由于人口外迁引起工业用地扩大。【类题拓展】高考能力之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准确而快速地获取地理信息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从 平时的训练反馈看,读题不仔细不全面,这是大多数考生常犯的错误。题目本身往往含有众多界定答案方 向和思路的信息,我们要求考生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要养成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并能准确地从中获取有用信息。特别是对于读图题,题干是很重要的部分。很多同学一遇到读图题,往往不看题干就直接进入对 图像的判读,致使许多非常重要的信息丢失,导致不必要的失分。多数题目的题干往往包含该图是哪一类 型的图像、反映哪个

4、具体区域等重要信息。能否准确地获取这些信息,对于试题的解答起重要作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以后,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 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息逐条分析,以把握 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2010 江苏-T1314 4分)图8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S富亀那爲3.曲线、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C.居住用地、工业用

5、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4.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 12千米处()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B. 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C. 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D. 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主要考查城市空间解答该题需要明确影响城市【命题立意】本题以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为切入点 结构。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距市中心距离与面积大小来判断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因素、城市各功能区特点。【规范解答】3选C, 4选B。第3题,因为居住用地是城市最广泛的利用方式,故为居住用地;由于城市边缘地

6、价较低,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城市边缘,故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市中心,故商业 用地,由此判断 C正确。第4题,因为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 12千米处曲线2005年面积比例大于1990年,曲线2005年与1990年面积比例大约相等,由此判断B正确;A、C D三项中居住用地比例减小,与曲线距市中心12千米处2005年面积比例大于1990年矛盾。【类题拓展】 城市功能分区要注意影响功能区划分主要有经济、历史、社会三个方面因素,其中经济因素 影响最大。经济因素(地租高低)又受距市中心距离、交通通达度两个因素影响。受经济因素影响一般从 市中心向外依次是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其中

7、住宅用地是城市最广泛的用地形式,用地比例最 大,因此,3题不难判断为居住用地。(2010 海南地理)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 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 3千米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7题。54%居住在贫民窟。下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据此完成3010 -1丄"忖述T于鈔 r"MT >"¥< .J.一3 V-b d r 1 IM- - - _b-j-b ¥ x -晶?訐I启盂总嚣逼即驚吉瓷£ :怙啓 f韭孟右 t;l 首:;1? 4 i芒辽琴;哲用艺检乾出盪甕卑幻S ,r粘卷;:典'于上-&#

8、171;:七;:?薛込互”;琢三汪总叱.gj“ jj “ “ " 2 2 呵"芯 ” E*尹:f、需;F pi - . z:总世¥色豊r兰已艺更“也m覽订:':邂您鲨 !. fI qr忡!!.嘴:ly K B.-h « El ri b- 4-h rI* f u->r- M-h> -<1 -时F 口:段上卩晋:V聶凭.芯盏: hl 幣吐寺 4*卡:黑皐?: ;応“ f. *i*.* Vh -b-*! TB.-IR.y* kh* or*tj hf r . 込4二;孔、訂 史壯窝F王昇 严楞陀munutiii 铁路和公路梅港a民窟机场

9、工业城市内部的未开发地区 其他建筑51015202550 J54045与大型商贸中心的距离血5.影响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A.工业.行政中心C.海洋运输和贸易D .居民人口密度6.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A.0 8km B . 916kmC.17 24km D . 25 35 km7.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A.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B.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C.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D.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主要考查城市的内部空间结【命题立意】本题以某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为切入点构。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读图获取有效信息,解答该题需要

10、明确城市功能分区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6题,从图中可以看【规范解答】5选C, 6选A, 7选0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距离大型商贸中心较近的地区,海港和铁路、公路为主要的用地形式,这反映出海洋运输和贸易是影响其区位的主导因素。第7题,出距离大型商贸中心 08km的范围内,没有未开发的地区,这说明该区域范围内开发很充分。第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在已开发的地区中,几乎都是以其他建筑为主,没有哪一种城市功能区占据主导, 因而该城市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类题拓展】 柱状统计图的判读柱状统计图即用柱高表示有关数据资料的图形,可以直观地进行时间和空间对比,以揭示说明时空分 布特点或发展变化的表现。解读该类图

11、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 )首先应明确是哪一要素或哪几种地理事物的柱状图。如上题表示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 用地构成。(2 )要了解纵、横坐标的含义。如上题中纵坐标表示的是用地面积,横坐标表示的是与大型商贸中 心的距离。(3)利用坐标系读取数据或分析变化特征,进而说明时空差异原因。(2010 江苏T15 16-4分)图9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7090 年扌£60 年代匚I ifwanfcwB090 年代90 年代SO0.B0.5A.乙城市圈70年代B.乙城市圈80年代C.甲城市90年代D.丙城市圈90年代忸)3.532-521.5乙城市圈甲

12、市8. 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9. 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B. 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C. 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D. 90 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命题立意】 本题以三个城市圈 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为切入点 , 主要考查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人口增长的特点。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三个城市圈20 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判断三个城市圈所处地区类型(发达地区或发展中地区) ,解答该题需要明确不同阶段不同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特点、城市化 特点。【规范解答】8选A , 9选D。第8题:因为乙城市圈 70年代自然增长率超过 1 %说明乙城市圈人口自然增长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因此 B、 C、高自然增长率阶段,由此判断A正确.B、C D项自然增长率都低于 1 %,与高自然增长率矛盾,D 项与题意不符。第 9题:因为丙城市圈 90年代自然增长率低,迁移增长率小于零,说明丙城市圈城市化速度慢,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而甲城市圈迁移增长率超过 1%,自然增长率大于丙城市圈说明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由此判断D正确;乙城市圈60年代迁移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都超过1%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