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败落笔之间 : 苏轼“高考”作文铤而走险得高分作者:佚名看世界杯巴西与智利点球大战, 真是战战兢兢,气不敢出。不管是踢点球的, 还是守门的,不管你平时如何英勇神武、声振寰宇,在此刻,命运全在一抬足和一扑身的瞬间。没有传球、运球、掩护等复杂的团队运作,进与不进,没有任何迂回和弹性。胜负,全在你自己临时决定的角度、方向和力度。高考的应试作文亦如此。 你在学生生涯所培养的写作技能, 你十几年的思想境界, 全在那千字之内,几十分钟之间,也没有迂回和弹性,成败就在落笔之间。看看北宋的大文豪苏轼是怎么决定这一刻的?应试作文北宋英宗嘉祐元年(1056 年),国都汴梁城,来了父子仨,四川人。当时的人们根本没
2、有意识到, 这父子三人将会在大宋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 老爸苏洵, 大儿子苏轼,二儿子苏辙。 他们来参加大宋的进士科考试,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 算是北宋的“高考”吧。父子仨千里迢迢从四川赶来,在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都市里,人脉资源并不丰富,一肚子的学问和才华, 想要让天下人知道, 方式只有一种应试。 通过考试让自己名扬京城,然后名扬天下。那一年,苏洵 48 岁,苏轼 21 岁,苏辙 19 岁。第二年,苏家兄弟参加了礼部主持的进士考试。我们不妨设想一下苏轼当时在考场的心理活动。进入考场, 考卷下来了, 苏轼铺开卷子,一看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换现在的话说,就是“赏罚要厚道”。古代作
3、文题目是讲究来源的,不能凭空想一个,一定要引经据典,这个作文就出自于尚书·大禹谟里孔安国的注文:“刑疑付轻,赏疑从众,忠厚之至。”刑罚上有疑问,就从轻处理;奖赏上有疑问,就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来决定,这是最忠厚的做法。苏同学拿起笔, 首先对这篇作文做知识上的判断。 这种判断是建立在自己扎实的学习基础上的。苏轼当年读书,也是为了应试,他自己后来说过:“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对于应试经典,他已经相当精熟,知道这是儒家的观点,对于刑罚和赏赐,前者从轻,后者优厚,以显我大宋仁厚治天下之风。文章主题确立了, 文字风格该怎样呢?苏考生把心思用到欧阳修身上去。根据综合信息判断,主考官欧阳修老师最
4、痛恨华丽花哨的文风,他主张写文章要浅显明白,用平实的文字表达深远的思想,所以,今天的作文绝对不能写得华丽丽。文字风格确定了,接着是表达方式。想要在考场上一鸣惊人,表达方式是极其关键的。同样的文义,同样的主题,换个表达方式,给主考官留下的印象就完全不同。简单说,就是要出彩。想到这一点,苏考生决定冒险,怎么个冒险法呢?他决定用一个故事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这个故事的原型来自于周公, 然而,具体情节如何,小苏的记忆却有点模糊了。既然记不清了,那就虚构吧,苏轼这次要玩大了。苏考生虚构了这样两个故事。第一则故事, 话说上古时期, 尧和最高法官皋陶亲自审理一起刑事案件,皋陶连续三次判囚犯死刑,尧却连续三次否
5、决,决定宽赦被审人。第二则故事, 还是尧。 当时的四方首领推荐大禹的老爸鲧任职,尧说: “鲧这人靠不住,不听命令, 羞辱家族, 不能用。 ”四方首领却坚持推荐鲧,尧动摇了, 说:“那好,试试吧。 ”这两个虚构的案例, 论证了一个中国传统的司法思想:“罪疑唯轻,功疑唯重。与其是不辜,宁失不经。”判罪有疑惑,那就轻判;授功时存疑,那就从厚。与其杀掉无罪之人,不如违背法律放走有罪的人。总之, 判决不能伤及无辜, 奖赏宁可有点滥; 判罪的事情谨慎点,奖赏的事情宽松点。这就是厚道。以上意识妥当与否, 不做定论,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苏考生用两个故事,将儒家抽象复杂的司法理念阐述得生动明晰而富有层次,胜过
6、千万句纯理论性的表述。考卷交上去了,到出榜那天,写故事的苏轼居然中了,而且高居第二名。成功原因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考官心思苏轼同学成功了,其实,他本来可以录为第一名的, 考卷到了主考老师那里, 发生了什么事?欧阳修老前辈打开苏考生的作文, 顿时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 他看到的不只是一份优秀的作文,更看到一股新的时代潮流。瞧瞧这作文,不涂脂抹粉,不花哨华丽,不卖关子显摆深奥, 文字平易却又生动活泼。 这不仅合欧阳老师的胃口, 而且还让他觉得自己在文化上后继有人,欢天喜地说了句:“这后生有出息,俺欧阳以后得给他让路。”不仅让主考官欢喜, 而且还让主考官觉得是他的衣钵继承人, 苏轼这一着险棋, 算是赌
7、对了。当然, 苏轼还得感谢副改卷官梅尧臣,他在旁边加了一句:“这考生的文字好像孟子。”这可了不得,孟子是欧阳修的偶像,加分不少啊。不过,欧阳考官又是个清廉怕嫌疑的人,担心这个考生是他的熟人曾巩,犹豫了一下,就取了第二名。苏轼同学这一记“点球”之所以成功入门,取决于他“进球”的姿态是正确的。他正确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在苦读书的同时,能敏感地了解到时代文脉的发展方向。正确的时代发展方向未必是当时最流行的,也未必是主潮流,需要有心人去把握。苏轼没有读死书,他能广泛收集信息,感知新的动向,然后根据新的动向,来决定自己的文风。所以,他这一赌成功,并非侥幸,而是必然。文章要上层次, 哪怕是应试作文, 作文的
8、人一定要是关心时代, 对时代新动向极其敏感的人,甚至要有点先知先觉。怎样才能先知先觉?那就是要比别人更关心时代的细微征兆。同时,一定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及生动的表述方式。录取榜出来后,苏轼去拜访欧阳修、梅尧臣,欧阳修问:“苏同学,尧和皋陶的典故,是哪本书上的?”苏同学老老实实回答: “想当然耳。”师生相视而笑。故事是虚构的,思想却是真实的,也就罢了。苏轼感恩中榜后写信感谢副主考官苏轼同学的优秀作文一出来,顿时粉丝大增,点赞如云, 好评如林,京城里的市民排着队请苏大才子写文章。苏轼同学也懂感恩,写了一封感谢信给梅尧臣。当然,不免要拍点马屁,说梅老师好话。当时的梅尧臣并非高官,只是翰林院的直讲,官不过
9、五品,如果夸他是朝廷栋梁肯定太肉麻,官不高那就夸梅老师文化高、人品好。苏轼同学说,梅老师您不是大官,却是大贤。大官和大贤有什么区别呢?周公是大官,却兄弟不和,遭人误解,精神世界很不欢乐。孔子呢,是大圣大贤,却乐陶陶的,跟学生们过着快乐简单的日子。言下之意就是说, 梅老师您就是孔子, 俺小苏就是颜回子路。这帽子送得可高了。接下来, 小苏同学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激,说自己因为忙着复习功课参加考试,来京城一年多了,都没能上门拜访,没有任何人脉资源,没有人替我打点,替我做推荐,“非左右为之先容, 非亲旧为之请属”, 却没想到天下掉馅饼,小苏我中了榜眼,这馅饼就是您跟欧阳前辈扔给我的。接下来,苏轼开始套近乎了,说自己的文章能被赏识,证明您是我的知己,能有大贤做我小苏的知己, 真是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就业安置与薪酬福利保障合同
- 2025年高校食堂蔬菜安全溯源采购与配送管理协议
- 2025年跨境贸易海运出口合同编制指南及风险防控
- 2025年度游戏剧本终止与跨平台改编授权合同
- 2025年有机农产品专车配送服务合同
- 线上个人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医疗事故处理赔偿协议书模板及鉴定执行细则
- 2025年专业化学品仓库租赁协议(含储存安全及环保标准)
- 2025年度高校学生公寓使用权租赁合同
- 老年基金面试题目及答案
-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轨系统维修要求
-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培训-上交所
- tgnet中文使用手册
- 射线检测焊缝返修通知单
- 病历书写规范培训(修改)
- DL T774-2015规程试题库(含答案)
- 2023年电气工程师职称评审个人业务自传
- CB/T 3780-1997管子吊架
- 物资供应投标书范本
- 眼震视图结果分析和临床意义
- 2011-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转换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