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秦腔流派需要发扬光大前不久 ,陕西省文化厅举办了陕西省第一批秦腔代表 性传承人传习交流展演活动 ,意义非常重大。 对于弘扬秦腔文 化,传承秦腔技艺、风格和流派 ,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 说建立秦腔博物馆我省的步子稍有迟缓的话 ,那么这次的秦 腔传承人传习交流 ,我省却站在了历史的潮头。 我作为一名秦 腔研究者 ,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振奋。秦腔传习交流要做的工作很多 ,不仅要传承交流秦腔的 技艺绝活 ,更要传承交流秦腔的诸多流派 ,因为秦腔的流派中 自然包含着秦腔的技艺和绝活 ,更包含着秦腔的文化及其内 在精神。我认为 : 作为中国戏曲梆子腔鼻祖的秦腔 , 也和京剧、 豫剧、越剧、黄梅戏等剧种一样
2、有着自己的流派。我对戏曲 表演流派的认定依据这样五个标准 : 一是该流派创始人是否 为广大观众熟知和推崇 ;二是该流派创始人的表演及唱念风 格是否鲜明、 独特和自成一体 ;三是该流派的代表剧目是否深 入人心和广为流传 ; 四是该流派代表剧目和演唱风格是否为 后辈所效仿和传承 ; 五是在表演艺术上有成体系的理论总结 文章或专著。 如果在这五个方面都能成立的话 ,那么这个流派 就已形成了。据此而论 ,秦腔的流派在目前不但有而且异彩纷呈 ,为人 称道。远的不说 ,仅目前从陕西流传开来的就有 :刘毓中创立 的“刘派” ,李正敏创立的“敏腔” , 苏育民创立的“苏派” 任哲中创立的“任派” ,袁克勤创立
3、的“袁派” ,张健民创立 的“张派” ,萧若兰创立的“萧派” ,肖玉玲创立的“肖派” , 马友仙创立的“马派” ,阎振俗创立的“阎派” ,马兰鱼创立 的“马派” ,郭明霞创立的“郭派” ,余巧云创立的“余派” , 等等 ,都为观众所熟知和喜爱。这些流派 ,有的表现出豪壮、 宏阔的阳刚之美 ,有的表现出温文、优雅的阴柔之妙 ;有的表 现出粗犷、雄浑的气势 ,有的表现出细腻、典雅的特点 ;有的 庄重、深沉 ,有的诙谐、幽默。诸如此类 ,均表现出独特的艺 术个性 ,滋养和传承着古老的秦腔文化 ,使秦腔在艺术百花园 中风采卓异 ,魅力永存。秦腔流派目前发展得比较兴旺、理论体系比较完备、风 格比较鲜明且
4、为观众和学术界公认的 ,首推刘毓中的 “刘派”。 “刘派”代表剧目众多 ,主要有 :拆书杀驿二启箭春 秋笔走雪周文送女破宁国逃国大报仇闯 宫忠义侠四进士法门寺盗宗卷关汉卿闯 宫抱斗清风亭孝子弑亲斩马谡赤壁鏖兵三 回头烙碗计卖画劈门等。 “刘派”门下弟子众多 ,佼 佼者有 :乔新贤、 杨天易、王保易、 刘养民、王君秋、惠坤华、 郭葆华、 桑梓、 任炳汉、 冯永安、 王宏义、 梁安健、 王战毅、王战锋、桑良等 ,多集中在西安易俗社、三意社和尚友社,外 县和外省市的剧团也有不少 ,可以说至少传承了四五代演员。 “刘派” 的理论研究性文章也为数不少 ,仅其传承人王保易撰 写的文章就有 :刘毓中先生谈秦
5、腔须生基本功 (陕西戏 剧 1959年第 12期,1960年第 1期)、刘毓中谈秦腔改革 (陕西戏剧1980年第三期)、博采众长熔一炉一一刘毓中 舞台生活纪事 (西安晚报 1981 年 12 月 )、衰派老生中 一绝刘毓中舞台生活纪事 (西安日报 1982年 12月)、 粉墨春秋七十年记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刘毓中艺术生涯 (陕西戏曲 1982年第 4 期)等。“刘派”之所以发展得比较兴旺 ,与其弟子们在实践中 不断传承 ,在理论上不断总结有很大关系。像“刘派”弟子王 保易,自小拜刘毓中学艺 ,继承了“刘派”的许多拿手戏 ;后来 又搞编导、 评论、 艺术教育和文化管理 ,在实践中自觉地传承 着“刘
6、派”艺术,成为“刘派”的真谛传人。 同时还有“刘派” 真谛传人王君秋、 刘养民等 ,也都是集演员、 编导和艺术管理 于一身的大家 ,他们长期在舞台上展示“刘派”神韵,在导演上传承“刘派”技艺 ,使“刘派”艺术不断得到发展而成为体 系比较完备的秦腔流派。这是很值得我们肯定和称道的。秦腔流派的发展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即由于种种原因 , 一些刚刚出现的流派 ,未能得到有力的传承而在社会上引起 更大的影响 ,有的成为昙花一现 ,有的传不过两三代便销声匿 迹。像李正敏的 “敏腔” ,传至杨凤兰 ,后继无人 ;萧若兰的 “萧派” ,传至王荣华、李淑芳 ,再未扩展 ;苏育民的“苏派” ,传至 陈西秦、张涛
7、 ,也未产生更大影响 ;肖玉玲的“肖派” ,传到侯 红琴 ,也未见有更大的发展 ;阎振俗的“阎派” ,传至乔慷慨、 徐松林 ,也未再有进一步扩大 ;袁克勤的“袁派” ,在社会上虽 有不少效仿者 ,而在专业剧团却没有更多的继承人。 还有像李 瑞芳、 孟遏云、 杨金凤、 焦晓春、 余巧云、 郭明霞、 刘育平、 陈妙华、李爱琴、王玉琴、马兰鱼、郝彩凤、刘茹慧、全巧 民等 ,都堪称一代表演大家 ,都有着鲜明的演唱风格 ,但是却因 有的已脱离舞台被观众所淡忘 ,有的虽仍活跃于舞台但仅限 于个人的演唱 ,其风格均未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其他 的像王天民、张健民、何振中、阎国斌、李可易等,都是享誉西北
8、的秦腔名流 ,而最终也都是人亡艺绝 ,流派随之淹没。上 述的种种不尽如人意 ,以致被人误以为秦腔无流派 ,这不能不 说是件憾事。秦腔的流派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只是我们没有去及时发 现、深入研究、认真总结和努力传扬而已。为了振兴秦腔 , 光大秦腔的艺术魅力 ,我认为必须从以下方面发扬光大秦腔 流派:一是要在理论上进行总结 ,在实践上进行有效推广。 历代 秦腔艺术家用毕生心血创造了观众公认的诸多表演流派,为我们树立了楷模 ,我们应该从实践上好好探索 ,从理论上好好 总结,使之发扬光大。秦腔“刘派”艺术之所以能传承四五代 演员 ,就是因为有像王保易、王君秋、刘养民这样的有文化、 有思想、有学识、不保
9、守的艺术家在导、表演等方面自觉地 做着继承发展的工作。二是要扎扎实实地学习继承。一个流派的创立和发展 , 凝结着创始人的毕生心血。比如刘毓中的“刘派”,苏育民的“苏派” ,就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出来的 ,是在舞台上百场 千场演出来的 ,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出来的。 我们现 在的演员要学习继承秦腔流派 ,必须先要学习前辈们的吃苦 精神和敬业精神。投机取巧、不下苦功是学不出来的。像这 次秦腔代表性传承人传习交流展演中 ,73 岁的演员卫赞成演 出哭墓 ,其圆场功、梢子功不减当年 ,唱念表演依然中规 中矩 ;68 岁的演员康少易演出武生硬功戏伐子都,从三张桌子“倒提”翻下,功夫依然深厚 ;73 岁的演员余巧云演出 赶 坡 ,唱腔依然清亮有韵味 ,吐字依然清晰有穿透力 ,圆场功依 然如水上漂。 他们之所以在古稀之年还能保持一定功力 ,“四 功五法” 还能运用自如 ,就是从小勤学苦练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我们今天的演员就是要学习前辈的这些精神 ,绝不能有急功 近利的思想。三是文化主管部门要发动媒体大张旗鼓、持而久之地宣 传。像京剧、豫剧、越剧等剧种的流派 ,之所以能深入人心 , 影响广泛 ,媒体的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绿化养护合同范本及注意事项
- 辅导班培训合同6篇
- 库房搬迁运输合同5篇
- 物业前期服务合同模板与注意事项
- 学校德育活动方案设计指南
- 电商平台UIUX设计规程制定
- 风控监控技术规程
-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规程
- 清洁硬件的流程
- 智能家居智能电视购买指南
- 保险业务员述职报告
- 20G520-1-2钢吊车梁(6m-9m)2020年合订本
- 中心静脉深静脉导管维护操作评分标准
- 导尿术操作护理课件
- 推进班组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 2023年上海市虹口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 优势视角课件完整版
- 花城版音乐课时15-第12课 走近戏曲(一)观赏京剧学习念白-京剧丑角的念白《报灯名》-课件
- 《食品安全法》与粮食质量安全专题培训课件
- 2023年安康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文理分科心理测试问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