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_第1页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_第2页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_第3页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_第4页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利率市场化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对我国的经济体 制进行改革的必然之路。利率市场化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 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 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显然,利率市场化的结果 使银行的产品价格存贷款利率逐渐放开,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自主决定 贷款的价格及存款成本,极大地促进我国银行的市场化运作。然而,一旦价格 的自由度增加,在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各银行是否会如同其他行业 一样,利用价格战进行市场竞争呢?如果展开价格战,对我国银行的影响如何? 对利率进行市场化的改革

2、,是我国金融界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一 论点,广大群众各持己见,有较为激进的观点,也有思维理智的部分。本文从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原因、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所需的对应策 略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我国现状具体阐述了我 国利率市场化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自 20世纪 70年代以来,对经济转 轨中包括 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金融体系 市场化就作为 “不 得不玩的一 个游戏” (the only game in town) 风行全球,并正在中国大地上蓬勃进行。 从建国伊始到现在,我国利率的管理一直遵循的都是行政体制管理。 不得不说这种严

3、格形式的管理体制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确实起到了 积极有效的管理效果。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经济 的推行,我国的利率构架和传导体制上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经济金 融 化的 普及 不完 善、金融 抑制 的程 度又过高 ,导致 现存 的金融资 产机 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最终形成利率无法正常反馈资金供求情 况,从而没有对配置社会资金起到基本调节的作用。国际贸易织的加 入,也表明了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必要程度。一、利率 市场 化的产生及其 含义 利率市场化是最近十多年以来学术界的新生词汇,它 是相对于利 率管制而言的,利率管制最初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 I 麦金农 (R

4、I Mekinnon ),他 把政府的所有隐形税收定义为金融抑制,其 中 金融抑制的一种形式就是进行利率管制, 自从利率管制一词被学术界 正式提出以来,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对利率管制大多都持持否定的态度, 其普遍认为进行利率管制会带来如下弊端:一是进行利率差管制不能 发挥相应的最优效应, 会造成相关利益的损失;二是狭隘的利率管制 会限制储蓄,从而导致银行的收益低下;三是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看, 利率管制会阻碍金融市场的规模扩张,限制了单个银行获得规模经济 效益。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学家们对利率市场化进行了科学 的定义,利率市场化就是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管制,让其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受市场供求关系以

5、及价值规律的调整,由其自发地进行调整, 从而达到优化资源的目的。进一步说,利率市场化就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 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 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 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 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 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 形成机制。二、利率市场化的原因(一)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发展要以利率市场化为 基准纵观国际金融市场,从80年代到现在,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了大势 所趋。1994年的10月

6、,日本在亚太地区成功实行了利率市场化,而早 在1986年的3月,曾经的经济大国美国也完成了利率市场化。(二)国内银行业长期发展,要依靠利率市场化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依据相关经济要求,应该取消金融 堡垒,也就是说银行业内的业务将彻底开放。而现在中国的银行业, 仍旧沉浸在通过“利差”来麻醉自我的落后状态,甚至想通过这一方 法来保持生存发展。行业有盈利,不代表能够作为维持生存的手段, 形象的根本转变才是维系长期发展所应该走的路。(三)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人民币国 际化 的实 现,要 实现人民币能够在全球 范围内基 本实现兑 换。正当现在海外经济处于倦怠期,人民币能够跻身成为国

7、际储备货 币的舞台上。这个目标的完成,则需要四个基础计划同步完成,这其 中包括开放资本项目、人民币能够离岸市场中得以完善、建立更佳的 汇率浮动体制和利率市场化。(四)负利率的未来规划当下,我国的通货膨胀仍然处于居高不下的地位,而今年一月的 CPI 反弹则让 我们 不禁 对负 利率的平息产生一定的 怀疑。负利 率的存在 形式,通常被群众看待为“税收”。由 于负利率的出现,代表他们放在 银行的存款相比于之前来说,在购买力方面的表现有所减少。但是相 对来说,这种说法只存在于中低收入群体中,因为对于高收入群体来 说,获利的渠道基本不是依靠存款来实现,而是有其他高回报的方案 或方法。如此一来,负利率便加

8、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状态,而这种状 态又于政府所追求的改革目标相悖,没有在公信力上提供给群众满意 的表现而且,负利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通胀预期有促进作用,鼓励房地 产或者大宗商品有投机倒把嫌疑的过度投资行为。这几项都是在宏观 经济方面对中国的严峻挑战,不是能够依靠行政手段就能够抑制的。 资金成本过低,是这些经济问题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在根本上解决问 题,并且在行政调控措施上出现了松动,那么过度投资和资产泡沫又 会像鬼魅一样矗立在我们面前。从根本上来说,负利率的问题如果得 不到解决,我国的宏观经济就会出现不间断的过发达、行政调节、平 衡的循环圈。三、利 率 市场化 的利弊 分 析( 一) 我国 利率市

9、 场化 的益 处1提高了信贷市场等金融机构的效率利率是资金的价格,资金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利率水平高低反映 了资金的稀缺程度。当一国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由 交易主体决定,即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利率水平对居民的投资、消费 决策及一国的汇率、总产出水平等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利率政策 也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运动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利率市场化后,各大 银行以及金融机构都将以更快的速度,面临更大的压力来对利率市场 化进行反映,因此,利率市场化大大提高了信贷市场等金融机构的效 率。2增强了相关金融机构的储蓄能力、盈利能力利率市场化后对我国银行、大多数金融机构的利率期限结构将产 生极大的影响,具体表

10、现为活期存款利率、小额存款利率相对来说比 较稳定,大额定期储蓄利率大幅度的飙升,根据对贵大电子阅览室以 及图书馆所提供的案头资料的统计,银行及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指标 统计如下:活期存款和银行小额存款拾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 主要为了满足凯恩斯经济学下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因 此 存款 人对利率的变化不太敏 感。利 率 市场 化后 ,储 蓄 存款 占比 增加 ,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储蓄能力、盈利能力都增强了,给老百姓的带来了 实惠,一般来讲,利率市场化,不论利率是升还是降,都会给老百姓 带来好处,多数银行会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老百姓从中自 然会得到存款的更多实惠。3利 率市场

11、化是我国进行金融改革的重要手段,对 我国金融体制 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我国 利率市 场化 的弊 端1利率市场化下将使银行传统的信贷利率差模式的盈利方式受到 冲击在利率市场化下,从大部分国际经验来看,其中有一些国家在利 率市场化后出现了银行倒闭增加的情况,而且这样的例子是不少的, 其中以美国的情况最为典型,美国从 1982 年开始到 1986 年 3 月,大 约 用了 5 年的 时间 完成 了利 率市 场化。在利率市场 化的初期 ,美 国每 年倒闭的银行达两位数,1985年达到了三位数,此后则急剧增加,在 1987 1991年每年平均倒闭200家,最多的一年竟然有250家银行倒 闭,这是对传

12、统信贷盈利模式的带来的挑战之一。另外一方面:利率 市场化所带来的传统模式的挑战之二就是在于可能恶化中小企业的融 资环境,毕竟全国性银行对中小客户提供零售金融服务可能是成本高 昂的,中国银行业缺乏多层次体系,因此利率市场化需要“草根金融” 的发育。2 .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骤然增加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更是面临增大的风险, 不仅面临着传统的信用风险,而且利率风险也加大了,流动性管理更 加困难。在实施利率市场化以前,在管制利率体制下,各商业银行都 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水平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这种情况下利率 风险并不明显,商业银行基本不用考虑利率风险问题。然而,在利率 市

13、场化以后,利率风险会逐步增加,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也逐步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不仅要考虑利率波动对自身头寸的影响,还 要考虑利率风险对经营策略的影响。3.利率市场化会使潜在的信用风险逐步增加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而表现得日益明显。一般而言,利率具选择 功能。对于企业来说,风险越高,收益越高,因此,对于每一个借款 利率,存在一个对应的收益和风险水平。如果商业银行提高利率,将 会筛选掉低风险项目的借款人,结果将提高信贷市场的平均风险,高 利率的结果是高风险项目驱逐低风险项目,产生逆向选择。在利率市 场化过程中,如果缺少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14、,商业银行如果片面追求 短期收益,过于强调通过提高利率来弥补风险损失,结果是刺激冒险 者的贷款需求,同时挤出正常利率水平下的合格贷款需求者,必然导 致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同时提高贷款人的道德风险(moral risk ), 使信贷市场贷款项目质量的整体水平下降,并进而提高未来违约的信 用风险,这就可能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进一步增加。商业银行进一步 甄别信用风险的压力也越来越大。4.利率市场化将改变存款者的行为众所周知,在过去10多年间,我国的居民存款一直保持着高速增 长的态势,这看起来有些不太正常,似乎居民存款对利率变动并不敏 感。有些学者在分析这种现象时指出,传统理论所以断言真实利率的 下降将

15、导致存款增速的相对下降,一是基于负的收入效应,二是基于 负的替代效应。就前者而言,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负的收入效应还不至于出现;就后者来看,替代银行存款的固定收益 证券品种极度缺乏,养老体系也还不健全,结果居民存款增长速度对 利率反应并不敏感。因此,这种现象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完 善、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诸如社会保障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的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一 系列制约居民储蓄行为的变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居民的储蓄行为 也将呈现出新的特征,对利率变化越来越敏感。近年来,居民储蓄存 款的期限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短期化倾向,

16、这在一定程度上 增加了商业银行管理头寸的难度。这一挑战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很严峻 的。当前的利率市场化、资金“脱媒”对商业银行产生了重大影响, 特别是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只能着力发展中间业务以应 对新的挑战。四、利率市场化弊端的 相应对策(一)提高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将会提高, 并使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整体收益和 风险管理能力。虽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要利率风险在我国均已出现, 但是,由于治理结构不完善、信用风险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以及缺乏有 效的防范风险工具等多方面的原因,利率风险管理问题至今尚未列入 国内商业银行的日常经

17、营管理中,在商业银行的基层行表现得尤其突 出。因此,对商业银行而言,必须从单纯关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 转移到既关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同时又关注利率风险的轨道上 来,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战略。(二)逐步提高商业银行定价能力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拥有一套可操作性的资金定价体 系是绝对必要的。利率市场化使贷款利率成为贷款市场竞争的关键因 素,贷款定价过高会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失去市场,反之则可 能使竞争到的贷款业务无利可图甚至出现亏损。借鉴外国银行经验, 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机制,是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迫切需 要。(三)加强金融创新,调整业务结构商业银行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金融创新行为

18、才能规避利率风险, 为资产提供增值、保值机会。在贷款业务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贷款证 券化、贷款出售、银团贷款、并购贷款以及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等。目 前 ,我国 商业 银行 90%的业务仍然是 传统 的存 贷款 业务,经营收入主要 依赖资产负债业务,其弊端是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所承受的利 率风险越来越大;同时由于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不发达,也使银行缺 乏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手段。表外业务的发展为银行提供了更大的利 润 空间 ,从而使银行改 变单纯依 靠大 资金量获取贷款利 息收 入的 局面 , 增加银行经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四)关注宏观经济运行利率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其走向与宏观经济的运

19、行 情况具有重要关系,因此,商业银行要想科学地管理好利率风险就必 须关注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要关注价格走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情况、消费的增长情况,以及国际利率走势等。经济的运行态势是影 响政府是否采取利率政策的主要因素,诸如投资规模与速度、工业增 长情况、GDP增长速度和就业等,这些指标都很重要。另外,也要看其 他国家特别是与我们联系紧密国家的利率政策的动向,要密切关注主 要国家或地区的利率政策举动。总之,影响利率的因素非常多,不能 只看单一指标。(五)加强金融创新,调整业务结构商业银行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金融创新行为才能规避利率风险,为 资产提供增值、保值机会。首先,在贷款业务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贷 款证券化、贷款出售、银团贷款、并购贷款以及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等。 目前,国内有些商业银行在房地产贷款方面推出了固定利率房贷,其 目的是解决由于利率变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