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竹雅伴竹香——论唐诗宋词中的“竹”意象_第1页
竹韵竹雅伴竹香——论唐诗宋词中的“竹”意象_第2页
竹韵竹雅伴竹香——论唐诗宋词中的“竹”意象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竹韵竹雅伴竹香论唐诗宋词中的“竹”意象原文转自 竹韵竹雅伴竹香论唐诗宋词中的“竹”意象摘 要 “竹”的意象是诗人丰富各异的性情的外化。在 唐诗宋词中,“竹”被赋予了多重内涵。有出世精神的闲散 清高和入世精神的豪云壮志,结合身世抒发情感;有坚忍不 拔和高洁谦虚等道德品质,这是一种赞扬更是一种向往。同 时,竹的意象并不是单独出现的,当它与其它的意象组合在 一起时, 往往又会演变成另外的象征符号。 除此之外, 爱情、 生机、自然等意义都能“竹”上找到合适的归宿。通过举例 和对比更好地领会“竹”这一意象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作 用。关键词 出世入世 品质 托物言志 意象组合 自古以来,国人把竹和梅、兰、

2、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 , 又把竹和松、梅同列为“岁寒三友” ,可见竹在炎黄子孙的 心目中地位非同一般。翻开全唐诗和全宋词 ,随处 可见竹的留痕。 悠悠竹韵, 千古情思, 几处幽雅, 几许情思 唐诗宋词中的竹,已不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客观实物,而 是作者寄情言志的完美意象。一、出世入世,闲散壮志竹林幽幽,清静高雅。满眼翠绿是隔挡滚滚红尘的最佳屏 障,其清凉闲适与洒脱超然曾使多少“穷则独善其身”的高 人隐士留连其中。魏晋时代的嵇康、阮籍等七人不满现实, 常聚竹林,吟诗作赋,人称“竹林七贤” ,成就了一段文坛 佳话。唐朝诗人王维身居官位,却一直过着半仕半隐的生活。他 常在风景优美的辋川别业和南别业

3、与裴迪等好友及一些僧 道交往。其名作竹里馆便表现出了诗人超然物外、潇洒 绝尘的情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 月来相照。”清幽竹林,正合萧散尘外的心境;琴啸和鸣, 恰适淡然无物的情怀。除了洒在身上的月光,谁也不知竹林 深处还有一个徜徉世外的诗人。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现存词 626 首(所稼轩词编年长篇笺注所校勘和收录辛词的总 数),辛词中出现竹意象的词作有 54 首,占到辛词总数的约 十分之一。【1】可见其对“竹”的喜爱。在其点绛唇 (身后功名) 中写道:“竹外僧归,路指霜钟寺。孤鸿起。丹青手里。剪 破松江水。”这首词集中体现了辛弃疾傲视权贵的个性。与 竹,与僧,僧之超然与竹之清幽

4、,衬托出自己超俗的品质。 竹林清幽,自当为出世之所。何以“竹”与入世又有关联 呢?此便与“孤竹待凤”有关。孤竹待凤的典故则出自庄 子秋水中凤“非练实不食”。故此,诗人们也将自己或 怀才不遇的苦闷、 或希望自己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的希冀 寄情于竹。他们希望得到权贵的提携,渴望自己像竹一样升 入云端、夜拔千尺。【2】王绩在其诗 古意六首 其二中就写有: “有用虽自伤, 无心复招疾。不如山上草,离离保终吉。 ”从表面上看,诗 人说的是翠竹因为有用而遭到砍伐,反不如山上的小草,得 以繁茂的生长, 终保天年。 诗人借此抨击有用之才遭受摧残, 庸碌之辈却飞黄腾达的腐败现实。再如元稹的种竹 “可 怜亭亭干,

5、一一青琅玕。孤凤竟不至,坐伤时节阑。 ”诗人 也只能像园中的孤竹一样,无奈而伤感地默默等待机会,希 望有一天统治者“凤”能够飞来自己的身边。那时,诗人将 不顾一切为朝廷效力,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努力。但“孤凤竟 不至”,满腔抱负无从施展,怎不叫人心伤之极。二、秀美高洁,托物言志 竹子是唐宋诗人词人笔下的宠儿, 在全唐诗 中出现“竹” 字 3510 次,在全宋词中出现“竹”字 1520 次。人们对 竹子的喜爱,主要是从两个角度:一是从美感经验的角度来欣赏竹之秀美,充满情趣;一是从托物言志的角度,由竹子 的自然秉性引申出某种哲理,充满理趣。 【3】先从外形上看,竹子具有高直、中空的特点,因此文 人常借

6、助竹意象来象征自己高节的节操和清介的追求。故有 李建勋的竹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高 洁气象跃然纸上。成材之竹高长笔直,故也有诗人借此来表 现气冲云宵的志气, “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 ,这是孙岘 在送钟元外赋竹的句子。有凌云之志,其心之高远溢于 言表。同时竹为空心之物,故也通过竹的虚(空)心来表现 谦虚,薛涛在酬人雨后玩竹曾有云: “众类亦云茂,虚 心宁自持。”谦虚之道,应是人生大道。 竹亦有许多令人敬佩的品质。竹子能够像松柏一样经暑抗 寒,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坚韧, “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 郎官笔。”这是岑参在范公丛竹歌对竹的评价,除了上 面说到的“虚心”和“守节” ,

7、更重要的是竹能够傲雪凌霜。 竹不是娇气的品种,它能不避土地的贫与富,随遇而安,表 现其适应力与生命的顽强。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 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刘禹锡在庭竹中这样赞竹。他 赞竹,更是赞人。 正因为竹有如此之多的品质,托物言志成为了最好的表达手 法。此时物与人合而为一,可谓“融合模式” ,竹被人化, 诗人也不再是单纯的人,而是作为竹化的人而存在。竹与人 的距离感彻底消失,竹与人的姿态之间发生重叠。竹的角色 转化为诗人的替身,抑或说是诗人的代言者。在诗句中找不 到诗人形象的在场,诗人隐身在诗句背后,将意象展示权和 话语表达权完全交给竹意象丛,自己则牢牢把持抒情论理的 话语方向。【4

8、】人即是竹,竹即是人,两相辉映,其意象深远可见一 斑。三、意象组合,妙趣横生 竹已有了许多美好的象征。纵使单独成篇亦不乏名作。但诗 人们似乎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认为,如果竹与其他相类似的 意象组合在一起, 不但不会损减光辉, 反而会更加熠熠夺目, 成为锦上添花之笔。我们不妨也寻觅寻觅。 松泉之清:“松间鸣好鸟,竹下流清泉。 ”张九龄冬中 至玉泉山寺属穷阴冰闭崖谷无色及仲春行县有此作 。泉来 自山间, 清澈, 没有任何杂质。 竹下流动着没有杂质的山泉, 更给人以气质脱俗、 襟怀开阔之感。 有理有节的 “花中君子” 与澄澈磊落的清流冽泉,仿若给心灵注入了宁静之风。青与 清,两者完美结合互相映衬,不仅

9、是美好的视觉享受。更能 怡情养性,陶冶情操 竹径之幽:“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 寺后禅院。幽幽竹林隐着一条幽幽小径,再无世俗旁物打 扰,如此深邃之境怎不令人心驰神往。与此同时,常建似有 另一层意:其为通幽处,即它为隐者而存,为其归隐幽辟出 一条小径来。这林中小径便成为他们忠诚的守护者。它的身 上附与了一种特殊的寓意:隐居生活。看到它就会联想到清 静淡泊、与世无争的隐者。竹风之凄:“青松火炼翠烟凝,寒竹风摇远天碧。”一一卢仝赠徐希仁石砚别。与友人离别,在瑟瑟寒风之中。满眼 松柏之翠,难掩寒风之凛。风声呼啸过劲竹,此悲更是痛彻 心扉。“竹映风窗数阵斜,旅人愁坐思无涯。”一一唐彦谦竹

10、 风。竹风阵阵,竹影斜斜,旅人愁思,愈挨愈烈。竹声, 本是风吹拂竹叶之后的自然之音,但在诗人眼里,它已经被 赋予了各种情感,创造出了各种意境。四、竹意拾零,珠联璧合在晋张晔的博物志及后的述异记有载:传说二妃娥 皇与女英千里寻夫至君山,闻舜逝于苍梧,二人悲痛至极, 泪洒青竹,遂成斑竹,后终投水殉情。发生在上古时代的这 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为产于湖南君山的斑竹蒙上了一层 浪漫主义的美丽面纱。古往今来,成为多少诗人雅士竞想歌 咏的对象。“苍梧千载后,斑竹对湘沅。欲识湘妃怨,枝枝 满泪痕。”(斑竹刘长卿)这是何等沉重哀婉。“血染斑斑 成锦纹,昔年遗恨至今存。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 痕。”(斑竹

11、筒簟杜牧)更是如泣如诉,令人肝肠寸断。 以孤竹、寒竹、苦竹、恶竹等形象入诗人沉郁痛楚的情感世 界和敢于同黑暗的世道抗争的品格。【5】唐朝诗人杜甫,一个心忧国民的伟大诗人。当他目睹 生灵涂炭,百姓无辜受难,心事如焚。其沉郁痛苦的心声就 在“竹”中流露了出来。 “秋风楚竹冷,夜雪恐梅春。 ”(严 郑公宅同咏竹 )“子规夜啼山竹裂, 王母昼下云旗翻。 ”(玄 都坛歌寄元逸人 )与此同时,他为人正直,不愿与恶势力 为伍的鲜明个性也昭现出来。当然,在竹的身上,并不是总承载着沉甸甸的意象。在诗坛 中关于竹的名作中亦不乏轻松愉悦之竹。在韩愈的笔下,竹 就一改惯常给人谦谦君子印象。 新竹:“稀生巧补林,并 出

12、疑争地。纵横乍依行,烂熳忽无次。风枝未飘吹,露粉先 涵泪。”山野间新生的竹笋,好似一群活泼顽皮的小精灵, 争先恐后地冒出地面, 热热闹闹地嬉戏于林间。 别致的童趣, 读来令人忍俊不禁。韦应物也曾作新篁 :“新绿苞初解, 嫩气笋犹香。含霜渐舒叶,抽丝稍自长。 ”这是一种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它洋溢着天人相亲的喜悦情怀。 竹的高、韧、雅、静往往带给诗人们超凡脱俗的清新之感。 在一首首竹香飘溢的咏竹诗中,唐宋文人们淡泊无为、坚贞 不屈、超凡脱俗、 凌云壮志的人格理想在竹的身上加以整合, 点缀着唐宋文坛, 也点缀着中国文化。 恋竹之深, 咏竹之挚, 赏竹之雅品竹之韵。 在淡淡的竹香中, 我们的心境得以释然, 灵魂得以永生。参考文献 【1】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以稼轩词的竹意象 为例。邵阳学院学报第 9 卷,第 2 期, 2010 年 4 月,姚 涛,87 页【2】浅谈唐诗中竹意象的出世与入世 ,科教文汇 ,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