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答题解题技巧_第1页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解题技巧_第2页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解题技巧_第3页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解题技巧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音字词【词义】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有两种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章文、小说 )修辞手法的作用: (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1、比喻、拟人、夸张: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公式: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 描写了 (或刻画了)3、 意思是 (用 XX 比喻 XX ,表现了(事物) 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2、 )(比喻 动词理解: XX 生动表现了人(事)物 XX 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 的场景)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地描写了 , 表现了作者对 的感情, 形象生动 。)拟人:反映了人物 的心情把 XX 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 (或描绘出 的画面,写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事物 的特点) (拟人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 赋与人的情感与性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 的感情, 十分形象, 生动(或栩栩如生, 逼真)。)夸张: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

3、说明了 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描写了 , 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联想奇特, 富于形象感。等),换了后就变成 ,与事实不符。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使句(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 ,突出了(事物) 的特点)( 采用了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 (由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 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浅入深、 由表入里、 由现象到本质) 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

4、系 (3)了语言的气势。)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句子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 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句子含义的解答: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 的感情)( 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 再联系

5、上下文, 围绕主题, 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句式把作者 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5、对比:强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调了 突出了 6、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1、文首: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 (散文 ) ,埋下伏笔 (记叙类文章 ),设置悬念 (小说,但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7、反复:强调上海不会考 ) ,为下文作辅垫 ; 总领下文 ;了 加强语气 借代:用 XX 代 XX ,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2、文中:承上启下

6、;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特点 8、对偶: 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 ,抒发了作者对 的感情,3、文末:点明中心 (散文 );深化主题 (记叙类文章文章 );照应开头 (议论文、记叙类文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仿写句子。公式:1、数清例句的字数。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模版】景物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环境描写的作用。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2、公式: 的景物描写,写出了 的景色(或环境) ,烘托

7、了人物 的性格和品质。 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 的性格和精神。3 的景物描写,反映了 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 的感情基调。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 描写了 ,为下文写 打下了伏笔。“赏析优美语句”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事物的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 不能, 用了“××” 词,生动地说明了 ,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

8、效果。不能, 删掉“××” 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 显得太绝对化; 用了 “××” 词,准确地说明了 ,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 ;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形象生动 3.夸张:突出特征 4.排比:加强语气 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 );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结构(在全文中的作用) 。段篇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

9、此段在文中,作用:A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 、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 的特点,突出人物XX 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烘托一中XX 的气氛,表达一种XX 的思想感情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

10、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 干什么 + 结果怎么样称谓变化。归纳文章的中心: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3、称谓变化写人为主:记叙了 赞扬了 表达了 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记事为主:记叙了 (批评了)歌颂了 表现了 11、写作人称的好处 -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写景状物:采用了 手法,借助 描写,赞扬了 抒发了 可以

11、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游记:描写了 表达了 感情议论文:文章论述了 阐明了 记叙的要素的作用。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公式: 时间:以 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地点:然后、也、最后、此外 ) ,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以 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事件:以 的事件来写,突出人标题作用: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人物:以 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前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描写手法的作用。(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1、读出描写手

12、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写作方法征 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动作(细节) 描前后照应。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心公式: 1、在文章开头、 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 与 相互照应, 表现了 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巧设悬念。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 ,使文章情节曲折、3、公式:跌宕起伏。外貌:描写了 的样子,表现了 文

13、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语言: 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 内心,表现了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动作:用运 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1)对比,作用: XX 和 XX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 的特点心理: 等词语写出了 ,表现了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插叙的作用。(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 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 既对文章 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 (5)烘托、渲染,作用:

14、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 的性格)。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记叙线索。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 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 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1、以“物”为线索; 2、以“事”;3、以“人”;4、以“时体的语言环境, 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间”;5、以“感情”。 2、以 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各种题型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

15、思,1 、对于选择题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题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直选法, 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这种方法适合于一目了然的题目。答案是自己一下子能1.是什么?确定的。我们在回答“是什么”这种类型的问题时,应该问什么就答什么。要注意保持问题排除法,通过排除不合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和答案的一致性,一般来说, “是”前面的语句都该保留。 (例:养花的最后一句)类推法, 通过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2.为什么?案。我们在回答“为什么”类型的问题时,一般要

16、讲清原因,再讲结果。讲清原因时,2 、对于一些问答题、概括段落大意等题目要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也就是要往中心上靠。回答问题时,要准确解答这类题目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加入“因为 所以 ” “由于 因此 ” 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例:伟够" 抠 "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这就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大的友谊 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加工处理,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这就能准确解答。我们可以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联系课文内容回答:“因

17、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长期的3 、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意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共同奋斗中, 在创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这种友谊是建立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在共同革命目标的基础上的,所以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3.怎么样?道听途说,道,指道路; 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我们在回答 “怎么样” 这类问题时, 一般要着重讲清过程或状况。 (例:狼牙山五壮士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

18、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一词多义。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五壮士是怎样痛歼敌人的?”我们可以联系课文中描写五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 执策而临之 ,策:马鞭 在壮士如何引敌上山, 而后又如何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的过程进行回答,回答时还要把五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壮士的神态、语言以及杀伤敌人的情况讲具体。)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八、读图题。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公式: 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

19、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户的“教导” ,称“岳父见教的是” 。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 内容 +启发。 结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2、3) 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 联想到 B, A 、B 具有共性。九、探究题。公式: 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 得出结论。 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

20、,但最好分1、 2、3 来表达。 提出你的看法。十、概括题。公式: 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 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 1、2、3 点”。 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公式:1、要能写出 1 一 6 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 人物形象、 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

21、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其他名著阅读。公式:1、要能写出 1 一 6 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 人物形象、 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要具体写明1、 2、3 点。写信。公式: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诗文佳句赏欣。公式: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 用运的好,描写

22、了(或刻画了) ,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公式: 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