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材料解析_第1页
初一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材料解析_第2页
初一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材料解析_第3页
初一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材料解析_第4页
初一下册历史第一、二单元材料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隋唐一、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材料二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1、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2、诗中的此河全长有多少?地位、目的是什么?3、当时能够开通此河的原因有哪些?二、材料一回忆课本隋朝大运河图材料二 2011 年 4 月, 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在江苏扬州召开,这次会议分析了目前我国大运河申遗的总体形势。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大运河遗产整体申报世界遗产,关系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它体现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水平,更是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全

2、民素质、执政能力的体现。( 1) 材料一中隋朝大运河的三点: ( 2)写出材料一中大运河的四段:ABCD( 3)隋朝开通大运河在当时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4)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大运河申遗的重要条件有哪些?中国大运河遗产整体申报世界遗产有何现实意义?三、材料 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 世的局面,经济发展对外交往活跃国内民族融合、文化辉煌。( 1)“用事实说话”请你分别用一个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代表的观点。:四、材料一、太宗在洛,登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

3、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1、材料中长策指的是什么制度?此制度正式形成于哪位皇帝在位时?2、此制度对当时有什么影响?五、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以上两则材料分别说的是哪两位皇帝2、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导致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正式因为 前面的因素,该材料中的皇帝在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3、开元时期统治达到了唐朝最鼎盛时期,该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因此被称为什么?4、你所学的向唐皇进谏200多次的是谁,房谋杜断说的是哪两个历史人物六、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

4、一。材料二、我们祖先没能和大唐皇朝通婚,今天我能迎娶公主,万分荣幸。 我要为公主筑一座城池,作为纪念,让子孙后代都知道。1、材料中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这是他获得了怎样的重要地位?2、材料二反应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 举一例并说明这一事例有何影响?3、历史上各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七、材料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随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1、上述材料记载了8 世纪初期发生的什么事件2、文中合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列举唐初与这个民族之间友好关系的另外一事件3、以上事件在当时有什么积极作用。八、材料贞观四年,皇帝欲重修乾元

5、殿。张玄素谏日: “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 费亿万之功,袭亡隋之弊,甚于炀帝远矣。” “此役不息, 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日:“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于是罢役。 依据贞观政要等辑录请回答:(1) 材料中的这位皇帝是谁?(2 分)(2) 根据材料,归纳这位皇帝罢修乾元殿的原因。(2 分)(3) 这位皇帝还有哪些治国安邦的重大举措?(2 分)九、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俱 丰实。九州道路五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请回答:(1)这是谁的诗句?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2分)(2)这种全盛局

6、面因什么事件而被打破的? (1分)(3)人们尊称这首诗的作者是什么?他的诗被称为什么(2分)(4)你认为诗中描绘的情况真实吗,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期吗?为什么? (1分)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dan,吃的意思)腹,腹饱而身毙。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三席朝三省六都荷友I I I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交解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1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他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 想?2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3 、在唐朝,精英毕集,各种人才、全才、通才和奇才都极

7、一时之盛。结合 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的用人原则。4 、材料三说明唐朝是通过什么制度来治理国家的?结合该制度的内部关系, 分析其主要作用。5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的统治措施收到了什么成效十一材料一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 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献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 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三: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请回答: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达到此 目的,唐太宗采纳了那些开明的政策和措施

8、?十二、材料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 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3)请你举出唐朝对世界影响的史实。(至少举出三件史实)(3分)十三、材料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 学识为本。”(1 )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 (2分)(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又农业工具进行了改进(请举出至少举出两 例生产工具)(2分)十四、材料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 物殷俗阜1、材料中的“上”在位期间,唐朝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2、生产工具的创新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唐

9、代创制了哪些新型的农业生产工 具?十五、材料一 贞观之风,一朝复振。旧唐书玄宗下材料二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 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通(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 加之姚崇、宋璟、苏颁、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 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土,而近小人。旧唐书宪宗下(1)材料一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的哪一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什 么?(2)唐玄宗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 “贞观之风”的复振?(3)请写出材料二中,与材料一有因果关系的语句十六、材料贞观十八年(64

10、4年),太宗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请回答:(1)唐太宗把君和民的关系比做什么?这说明他吸取了什么教训?(2)唐太宗执政后,为了缓和君民关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3)唐太宗在位时期,形成了什么样的治世局面?十七、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材料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1、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2、材料一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3、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这是他获得了怎样的重要地位4、材料中以人为镜

11、的镜是谁,他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唐朝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推动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政策。国家与国家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两个典型事例。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制度。人与自然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通的一个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工程。请列举本学期所学的因保证导致亡国的君主和因贪图享乐而导致唐朝衰落的君 主。辽宋夏金元一、材料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 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12、币。(1)根据材料指出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2)新的手工行业是指什么?(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南宋时,发行的纸币称为什么?(4)两宋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粮仓的地区具体在什么流域?二、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演渊之盟。(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根据材料指出,演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演渊之盟?四、材料 “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了强大的蒙古 汗国,忽必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 请回答:(1) “一代天骄”是指谁?他分别于什么

13、时候统一了蒙古和建立蒙古汗国。(2)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是指哪个朝代?都城在哪里?这个王朝是在哪一年统一中国的?(3)简述忽必烈的主要活动。五、材料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 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 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材料一中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什么?并说明这一规定始于什么盟约?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这个盟约?六、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1、图中政权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

14、的是哪个民族,2、在诸多民族政权中,与两宋政权都曾经并立的是哪些政权3、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特征)是什么,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材料二“国家的财政收入约 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 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出现了何种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的原因 是什么?2、宋朝政府设置很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请从科技和手工工业两个角度思考,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七、材料一 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 遂一天下。1、材料一 “至元八年”是哪一年,“遂一天下”是怎么回事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该朝代

15、实行了什么制度,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3、材料二中指的是哪一朝代的疆域图?此朝“宣政院辖地”指的是现在的哪一 地区,宣政院的设立产生了什么影响。4、材料二中的“大都”指的是今天哪一城市,他在当时的地位如何。八、材料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秦皇和汉武为维护封建统治,在思想上分别有什么举措2、试举出唐代两个盛世局面3、列举宋代居于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4、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九、材料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

16、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 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 治之。(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2)请简要叙述这一制度的内容。(3)这一制度对当今有何影响?(4)除了这一制度外,你还知道当时统治者对边疆的统治采取的措施吗?请举 一例。十、材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这句话是我国古代哪位历史人物留下的名句2 “汗青”的意思是什么3、它体现了这一历史人物的什么精神十一、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 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

17、界 上最早的纸币。材料二 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1、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这 一变化从何时开始,何时最后完成的2、你认为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宋代农工商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两例结合今天中国的现实,说说对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十二、材料一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坟 前愧姓秦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 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材料二 岳飞追击金兵时曾路过靖江,他看着跟随部队行进的依依不 舍的江南百姓,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大家

18、就在这里安顿下来吧,将来 必定是鱼米之乡。”并脱下身上的战袍送给百姓。后来人们在当地建造了岳王 庙,并改地名为生祠。1、对联中所指的“忠骨”是谁的遗骨? “佞臣”指谁? (4分)2、“靖康耻,犹未雪”中“靖康耻”指哪一历史事件? ( 4分)3、学习了中国历史后,你对中国古代的英雄们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请写出你 所崇拜的一个历史人物。说说他们的英雄事迹.(6分)4、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十三、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 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材料二”宋真宗

19、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蓍汉互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材料三“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 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 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谁,北朝是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材料一中的绢二十万匹,银一k万两统称为什么,这一规定始于双方的哪一 个约定3、链接所学知识,请您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4、你对材料一中的义和什么评价,谈谈你的看法十四、材料一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

20、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 者曰“御史台”。材料二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 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 廉访司以治之。(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2)请简要叙述这一制度的内容。(3)这一制度对当今有何影响?(4)除了这一制度外,你还知道当时统治者对边疆的统治采取的措施吗?举一例。十五、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一一西汉史记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

21、天下。”南朝宋书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苏湖熟,天下足。”一一摘自南宋陆游集(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 2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这种变化的原因。(2分)十六、材料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1、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 名称是什么?(2分)十七、材料 美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

22、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 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恩格斯说:“现在已经 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柏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 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转入欧洲。”1、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 请列出除火药以外的其它两项重大发明。十八、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 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 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材料二 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短,割唐,邓二州 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1、材料一反应了中国历史上哪一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2、材料二反应的是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影响3、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两则材料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谈一谈你对材料中反应的事件的看法十九、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 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