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_第1页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_第2页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_第3页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_第4页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药概论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开展?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 就有了中医药学.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 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 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 病理、诊法、辨证、治那么、治法等根底理论方面,还是中 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 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根本理论确实立和完 整理论体系的形成.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 益提升,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

2、论体系也进一步成 熟和开展.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气氛浓厚, 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开展进入一个蓬 勃开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 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温病 学迅速开展.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 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2、简述中医学的根本特点 ?答:中医学的根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 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 农本草经?.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 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

3、天士、薛生白、王孟英.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表达, 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 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认为人体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 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 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 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辨证论治:是中医熟悉和治疗疾病的根本原那么,是中医对 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学熟悉疾病和治 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 ?共收载多少种药品?答: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

4、典是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共载药850种.6、什么是阴阳、五行?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 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7、阴阳学说的根本内容及应用 ?答:阴阳学说的根本内容: 阴阳交感;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阴阳学说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 生理功能;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 的防治;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8、五行学说的根本内容及应用 ?答:五行学说的根本内容: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五 行的相生、相克; 五行的相乘、相悔和母子相及.五行学说的

5、应用: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说明五脏病 变的相互影响;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治疗.9、什么是藏象学说?什么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答: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 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谷精微都依赖脾的 运化,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以后主要的营养来源,也是生成 气血的物质根底,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11、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答:肾藏精,精是构

6、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生殖繁 衍根本物质.精化气,称为肾气.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概 括为肾阴肾阳,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 滋润作用的成为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 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肾阴、肾阳是全身阴阳的根 本,五脏六腑阴阳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供养,肾阴、肾 阳又是肾先天之精气生理功能的概括,所以称“肾为人体 先天之本.12、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合脉,其华在 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 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在 志为忧

7、悲、在液为涕、与秋气相通应.脾:主运化,主统血;脾合胃、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 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 应.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合胆、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 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与春气相通应.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肾合膀胱、在体合骨,生髓 充脑、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与东气相通应.13、什么是气?气的分类?气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答:气:是极其细微、活力很强、不断运动变化着的,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根本物质.精微物质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气的生理功能:推动功能防御功能固摄功能温煦 功能气化功能.14、什么是

8、气机?根本形式是什么?答: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根本形式有四种:升、降、 出、入.15、 如何理解气与血在生理方面的联系?答:气与血的关系可以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概 括.气为血之帅包括: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包括:血能养气、血能载气.16、什么是病因?答:病因:破坏人体阴阳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简 称为"邪.常见的病邪有六淫、疡气、七情、饮食失宜、劳逸过度、 外伤、药毒、先天因素、痰饮、瘀血、结石等.17、六淫与六气的区别?答: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 邪的统称.六气的异常变化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热本是自然界四季 气候变化.18

9、、中医七情与七情内伤有什么区别 ?答:中医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响,属于正常 的精神活动范围.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的 情志变化.正常人都有七情,一般不会使人致病.七情内伤:可以引起疾病或加重病情的异常精神情绪.如 果七情过于强烈或持久,超过人体的生理承受水平时,就 会引起体内阴阳、气血的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的紊乱, 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19、什么是病机?中医根本病机是什么?答:病机:疾病发生、开展、变化和转归的机理.中医根本病机:从整体上来研究,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20、什么是痰饮?什么是瘀血?答: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瘀血:泛指体内有

10、血液停滞.凡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 液停滞,以及存留在体内没有消散的离经之血,都称为瘀 血.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21、什么是四诊?答: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22、简述五色主病的临床意义?答: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赤色:主热证;黄色:主虚证、湿证;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黑色:主肾虚证、寒证、痛证、水饮证、瘀血证.23、脏腑在舌面上是如何分属的 ?请简述病理性舌色的主 病?答:舌尖分属心肺;舌中分属脾胃;舌根分属肾;舌的两 边分属肝胆.淡白舌主虚证、寒证;红、绛舌主热证;深红为绛,舌色愈红说明热势愈甚;青紫舌主热证、寒证、瘀血证.24、

11、何谓八纲辨证?说出八纲辨证的意义?答:八纲辨证,是运用表里、虚实、寒热、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对疾病的病因、部位额、性质和正邪斗争消长情况,进行分析归纳诊断为不同病证的辨证方法.表里辨证是区分病位浅深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虚实辨证是区分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寒热辨证是区分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阴阳辨证是概括证候类别的总纲.25、什么是脏腑辨证?脏腑辨证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 答:脏腑辨证:是以脏腑学说为根底,运用四诊的方法,结合脏腑的病理反响来分析各种病证,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的一种辨证方法.包括:心与小肠病辨证:心气虚、心阳虚和心阳暴脱; 心血虚与心阴虚;心脉痹阻; 痰蒙心窍;心火亢盛;心火下移

12、小肠.肝与胆病辨证: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 肝阴虚;肝血虚;肝胆湿热;肝风内动;寒滞肝脉.脾与胃病辨证: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脾阳虚;寒湿困脾;湿热蕴脾;食滞胃脱;胃热炽盛;胃阴虚.肺与大肠病辨证:肺气虚;肺阴虚;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燥邪犯肺;痰湿阻肺;寒饮客肺;大肠湿热;风水相搏.肾与膀胱病辨证:肾阴虚;肾阳虚;肾精缺乏; 肾虚水泛;膀胱湿热.脏腑兼病辨证: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心肝血虚;脾肺气虚;肺肾气虚;肺肾阴虚;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郁脾虚; 脾肾阳虚.26、心脾两虚证的辨证依据是什么 ? 答:心脾两虚证的辨证依据是指心血缺乏和脾虚气弱两组 表现组成.心血缺乏那么心悸怔忡

13、、失眠多梦、头晕健忘; 脾气虚弱那么食欲不振、腹胀便澹、倦怠乏力、面色萎黄, 脾心虚那么气不摄血可见皮下出血、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 漓不尽、舌淡嫩、脉细弱.未病"?其 内容?是中医学 思想.就是 施,预防疾 展.包括未 防变两个27、何谓“治 内容包括那些 答:“治未病, 的预防为主的 采取一定的措 病的发生与发 病先防和既病 方面.未病先防即重视增强人体正气和预防病邪侵害两个方面 的工作.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疾病向纵深方向开展和转变.28、何谓三因制宜?说出其含义?答:三因制宜即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 病人的体质、性别、年龄以及地理环境、

14、季节气候等不同 情况,制定相适宜的治疗方法.因人制宜是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 特点,考虑治疗用药的原那么.因时制宜是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考虑治疗用药的原 那么.因地制宜是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特点,考虑治疗用药的原那么.29、 中医治那么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答:治那么:是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根本原那么.它是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治法、处方、遣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内容: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人因 地因时制宜.30、什么是治法?中医的常用治法是什么 ?答:治法是在治那么的指导下确立的具体治疗方法.历代医家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将治法归纳为汗、吐、

15、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根本大法,在临床具有普遍指导 意义.常用治法:汗法,又称为解表法,是运用发汗解表药. 吐法,又称为涌吐法,是运用涌吐方药. 下法,又称为泻下法,是运用泻下作用的药. 和法,又称为和解法,是运用具有疏通、和解作用的药. 温法,又称为祛寒法,是运用温热性质的药. 清法,又称为清热法,是运用寒凉性质的药. 消法,又称为消散法或消导法,是运用具有消导、消散、 软坚、化积、行气、化痰等作用的药. 补法,又称为补益法,是运用具有补益作用的药.31、试述中药性能的概念与内容 ?答:中药的性能:是药性理论的核心,是用中医药理论对 中药作用的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主要包括:四气、五味、

16、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32、四气五味的概念?答:四气:又称四性,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是对药物治疗寒热病症作用的概括.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五味不仅指药物 的真是滋味,更重要是指药物治疗病证的某些作用.除上 述五种外尚有淡涩二味,习惯上淡附于甘,酸涩功似,并 不另立,仍称五味.33、中药配伍的概念?配伍七情的内容?答:中药配伍: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配伍七情的内容: 单行:是用某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如独 参汤. 相须:是两种成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 药物的成效.如麻黄配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作用. 相使:是以一药为主,

17、另一药为辅,辅药可增进主药某 方面的成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芷与健脾利水的茯苓合用, 茯苓能增强黄芷的补气利水作用. 相畏:是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响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 物减轻或消除.例如生半夏和天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 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天南星畏生姜. 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 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天南星的毒性或副作 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天南星的毒. 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 致原有成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服子,因莱 服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响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假设干

18、药物.相须相使配伍,协同作用,提升药效.相畏相杀配伍,制约毒性,保证要用平安.相恶相反是配伍用药的禁忌.34、中药用药禁忌有哪些 ?表达十八反和十九畏歌诀和内 容?答:中药用药禁忌主要包括四方面: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禁忌、病证用药禁忌.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鼓芨攻乌;藻戟遂 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八反内容: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鼓、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八反:即两种药物同用,发生剧烈的毒性反响或毒副作 用.属配伍禁忌.十九畏歌诀: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 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

19、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 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假设 逢石脂便相欺.十九畏内容:硫黄畏芒硝包括玄明粉,水银畏砒霜,狼 毒畏密陀僧,巴豆包括巴豆霜畏牵牛子包括黑丑、白丑,丁香包 括母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包括附子畏犀角,芒硝包括玄明粉畏三棱, 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35、确立中药剂量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临床上主要依据所用药物的性质、临床运用的需要以 及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中药的具体用量.一、药物方面药材质量:质优的药力足,用量勿过大.次者可大些.药材质地:一般来说,花叶类质地轻的量宜轻:质地重的宜重:鲜品用量宜大些.药物性味:药性较弱

20、,药味较淡,作用温和的用量可稍重 些;反之那么不宜.有毒无毒:有毒剂量应在平安范围内,无毒者剂量变化幅度可稍大.二、应用方面方药配伍:一般单味药用量可大些;入复方应用时,用量 可小些.剂型:多数药物作汤剂时,由于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故用量一般较之作丸、散剂时的服用量为重.用药目的:由于用药目的不同,同一药物的用量可不同.三、患者方面年龄:小儿发育未全,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耐受力均较弱.用药量应低于青壮年的用药量.10岁以上儿童可用成人的2/3 , 59岁用成人的1/2 , 5岁以下用成人的1/4 , 1岁以内用成人的1/5.性别:一般区别不大,但妇女月经期,妊娠期用活血去瘀药用量一般不宜过大.

21、体质强弱:强者宜大,弱者宜小.病势长短:新病正气损伤小用药量宜大,久病多体虚,用 量宜轻.病势轻重:重者宜大.病缓病轻者用量宜轻.另外,在患者方面还应考虑到患者的职业、生活习惯等方 面的差异.在确定药物剂量时,除应注意上述因素外,还应考虑到季节、气候及居处的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36、中药入煎剂时常有哪些特殊的煎法?答:先煎;后下;包煎;烽化;另煎;冲服;对服;煎汤代水.37、请各列举五种治疗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的中成药品种?答:一风寒感冒代表药:正柴胡饮颗粒、午时茶颗粒、玉屏风口服液、感 冒清热颗粒、风寒感冒颗粒、.二风热感冒代表药:感冒退热颗粒、板蓝根颗粒、双黄连颗

22、粒、小柴胡颗粒、银翘解毒片.38、比较麻黄与桂枝的异同点?答:相同点:均能发散风寒,治疗寒表证及风湿痹症.不同点:麻黄,发汗力强,惟以风寒表实无汗为用.又长于平喘、利尿,治肺寒喘咳、风水水肿等.桂枝,发汗力缓和,治风寒表实无汗及表虚有汗皆宜,又 善温通血脉、通阳化气.39、比较荆芥与防风的成效异同点 ?答:相同点:药性和缓,表寒表热皆宜,均能消散疮疡.不同点:荆芥,清透力强,并能宣透疹毒,治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炒炭止血,治吐下血及崩漏.防风,辛散祛风力强,善祛风而胜湿,止痛、止痉、为治 风通用之品,也是风药之润剂,能胜湿止痛,炒用具止泻 作用.40、比较薄荷与牛莠子的成效异同点 ? 答:相同

23、点: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止痒.不同点:薄荷,发散风力强,能上清头目,下疏肝气,发汗力强, 上述诸症无汗者用之为宜.牛莠子,发汗力弱,但清热解毒、润肠通便之功比.41、比较桑叶与菊花的成效异同点 ?答:相同点:疏散风热、平肝明目.不同点:桑叶,作用偏于肺,疏散风热之力较强,还能凉血解毒. 菊花,作用偏于肝,平肝明目之力较强,长于清肝热、平 肝阳,故兼治肝风头痛.又善清热解毒,治疗疔疮肿毒.42、什么是清热药?清热药分为哪几类?各小类举出两味 药? 答:清热药:指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成效,用以治疗里热 证的药物. 清热泻火药,如 清热燥湿药,如 清热解毒药:如 清热凉血药,如清热药分为五类: 石膏、

24、知母、桁子;黄苓、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白头翁.生地黄、玄参、牡丹皮. 清虚热药:如:青蒿、地骨皮.43、比较黄苓、黄连、黄柏的成效异同点? 答:相同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不同点:黄苓,清上焦肺热,清热安胎.黄连,清中焦胃热,清心火、止痛.黄柏,清下焦湿热,即清实热,又清虚热.44、泻下药可分为哪几类 ?各类的适应证和代表药物是 ?答:泻下药分为3类:攻下药:里实便秘,如:大黄、芒硝、潘泻叶;润下药:肠燥便秘,如:火麻仁;峻下逐水药:水饮停聚,如:京大戟、芫花、巴豆.45、 大黄的药用部位和主要成效是什么?答:大黄的药用部位:枯燥根及根茎.大黄的成效:泻下攻积,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

25、瘀, 清利湿热.46、独活与羌活的成效异同点 ?答:相同点: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不同点:羌活:解表力强,善治上半生疼痛、太阳头痛.独活:解表力缓,善治下半身疼痛.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为 清热剂.清热剂的分类及代表:清热泻火:白虎汤、牛黄上清丸、黄连上清丸;清热解毒:牛黄解毒片、银黄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清热消炎宁胶囊、紫雪、感冒退热颗粒;清营凉血:清营汤、片仔瘙;清脏腑热:龙胆泻肝丸、左金丸、二妙丸;清热祛暑:十滴水、六一散;清退虚热:青蒿鳖甲汤.47、半夏与天南星的成效异同点 ?答:相同点:燥湿化痰,治湿痰、寒痰证,夕卜用消肿散结.不同点:半夏:湿痰咳嗽,呕吐之要

26、药.天南星:善祛风痰,祛风止痉常用.48、 川贝母与浙贝母的成效异同点?答:相同点:清肺化痰、止咳、消痰散结.不同点:川贝母:甘寒清润,多用于治阴虚久咳、肺捞,肺燥咳嗽. 浙贝母:苦寒开泄,多用于风热或痰热咳嗽,痕痂痈肿等 证.49、三七来源、药用部位、处方别名、成效、性能特点分 别是什么?答: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枯燥根.药用部位:根.处方别名:参三七、田七、金不换.成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性能特点:止血作用广泛,效果显著;止血不留瘀, 化瘀不伤正; 既善化瘀而止血,又善活血而止痛;诚为治出血、瘀 血诸证之良药.50、 简述传统方剂的组成各局部的作用?答: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

27、的药物.臣药:辅助君药增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和针对兼病或 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有三种含义.一是佐助药,协助君臣药以增强治疗 作用的药物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的药物.二是佐制药, 用于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的药物.三是反佐 药.使药:引经药和调和药.51、简述中药特殊的煎药方法 ?答:中药的特殊煎药方法:1先煎;2后下;3包煎;4烽化;5另煎;6冲服;7对服;8煎汤代水.52、简述中成药常见的变质情况 ?答:中成药常见的变质情况有:霉变、皱皮、干裂和硬结、反砂、融化、虫蛀、染色、发酵、气味改变等.53、简述解表剂的定义、分类及代表中成药?答:解表剂的定义:指以解表中药为主要组成

28、,具有发散 表邪、解除表证作用的一类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表证.解表剂的分类及代表:中医药学概论?试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1、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 性概括.2、气机:气的运动.3、津液:人体内一切正常体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辛温解表剂:小青龙颗粒、感冒清热颗粒、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霍香正气水;辛凉解表剂:银翘解毒片、双黄连颗粒;表里双解剂:防风通圣丸;扶正解表剂:败毒散、参苏丸.54、简述清热剂的定义、分类及代表中成药?答:清热剂的定义: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命活动的根本物质之一.4、解

29、表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5、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二、写出以下药物的成效题 每题2分,共10分1、麻黄:发汗,平喘,利水.2、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燧用收敛生肌.3、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4、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5、川菖: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答案:1、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心,五脏, 六腑,形体官窍,腑,脏.2、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3、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4、顺着病位、逆着病势.5、升、降、出、入.先天之精气、后天之精气.6、整体观念、辨证论治.7、黄疸;

30、乳痈;肺痈;石淋.8、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瘾药9、香蕾,牛膝,桔梗,阿胶.1、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中医认为人体是以 为主宰,为中央,结合、 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奇恒之腑 形态上彳以 ,功能上彳以 .2、中药“四大热药是指、3、五行相生的顺序是 ?4、应用升降浮沉应遵循的原那么是 5、气的最根本运动形式是 . 人体之气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7、 茵陈是治疗 的要药;蒲公英是治疗的要药;鱼腥草是治疗 的 要药;金钱草是治疗 的要药.8、活血祛瘀药可分为 、四大类.9、有“夏月麻黄之称的药物是 功能“引火下行的药物是

31、 ;有“舟 楫之剂之称的药物是 ;即能补血又 能止血的药物是.四、选择题请将正确的选项写在以下的表格中,每题1分,共20分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AACCA、司呼吸B、主血脉C、主疏泄以主升发E、主纳气2、 五行学说中“水的特性是AAACCA、润下B稼/啬C、炎上D、从革E、曲直3、藏象学说的内容包含 AAACCA、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B、内在组织器官的各种表象C、五脏、六腑Dk五脏、六腑与经络E、五脏的各种形象4、脏与脏之间主要表达了 “精血同源关系是 AAACCA、心与肺B、心与脾C、肝与肾Dk脾与肾E、心与肾5、发病的最根本原理是 AAACCA、正胜邪负 8正胜邪退 C、正邪相搏Dk邪

32、胜正负E、邪正相持6、 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是BBBAAA、辨病求因8辨症求因C、问诊求因Dk相对性E、直观性7、主升清功能的脏腑是 BBBAAA、肝B、脾G肾D心E、肺8、和肾相为表里的是 BBBAAA、大肠B膀胱B、三焦D、胆E、小肠9、归属内伤病因是 BBBAAA、劳逸B医过C、外伤D、六淫E、水湿痰饮10、 以下哪些是杏仁的主要成效BBBAAA、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B发汗解表、止咳平喘C、发汗解表、温通阳气 D发汗解表、行气和中E、发汗解表、祛暑化湿11、 利水渗湿药主要适应的病证是DEDEDA、湿阻中焦 8湿温初起C、痰饮伏肺,水湿内停E、风湿痹痛12、共收载药物 8980味的药学

33、著作是 DEDEDA、本草原始?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Ck本草纲目?E、中华本草?13、行气止痛的要药是 DEDEDA、葛根B乳香C、紫苏叶以木香E、狗脊14、清热药主要适用于 DEDEDA、表寒证 B、里寒证 C、表热证以阳虚证 E、里热证15、属于十八反的是 DEDEDA、乌头与附子B、人参与乌头 G乌头与藜芦,半夏与乌头 E、乌头与甘草16、下面哪味药有“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之称CDCDC A、霍香B香蕾C、香附D、沉香E、小茴香17、 杜仲、桑寄生都具有的成效是CDCDCA、补肝肾、益血 B、补肝肾、活血 C、补肝肾、利水,补肝肾、安胎 E、补肝肾、壮阳18、活血化瘀药主要适用

34、于 CDCDCA、血脱证 B、痰饮证 C、瘀血证A出血证E、血虚证19、麝香的成效是 CDCDCA、开窍醒神,破血逐瘀B、开窍醒神,补血,保胎C、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催产D开窍醒神,活血止痛,催产E、开窍醒神,消肿生肌,抗肿瘤20、肉斯蓉和锁阳共同的成效是 CDCDCA、滋阴补血 B滋阴潜阳 G补肾助阳,滋阴降火E、祛风湿五、问做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述五味的定义?及其具体作用? 10分五味指辛、甘淡、酸涩、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3分辛:能散、能宣、能通.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1分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虚扶弱、缓急和中、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的作用.某些甘味药还有解药食中毒的作用

35、.1分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另外,酸能生津、安蛔,合甘味以化阴的作用,此与涩味不尽相同.1分苦:能泄、能燥.泄具有通泄泻下大便、清泄清热泻火和降泄降泄肺胃上逆之气作用;燥即燥湿,其中又 有苦寒燥湿和苦温燥湿的不同.1分咸:能软、能下.具有软坚散结和泻下的作用.某些动物药的咸味是标示该药能走血分或入阴分.1分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1分淡:能渗能利,具有渗利水湿的作用.1分2、 心的生理功能是什么?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10 分答、1主血脉2分.主神志2分.2在体合脉,其华在面3分.开窍于舌1分.在 志为喜1分.在液为汗1分中医药学概论测试题药剂班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36、每题 1分,共30分1. 肝主DA.血脉B.皮毛C.肌肉四肢D.筋E.骨2. 血液正常循行于脉内而不逸出脉外,依赖于 CA.肝藏血B.心主血C.脾统血D.肺主气E.肾藏精3. 内脏下垂属于以下何症?CA.气滞B.血瘀C.气陷D.血虚E.气逆4. “热者寒之具体应用的治法是BA.和法B.清法C.温法D.消法E.汗法5. 便秘病人自购番泻叶泡水饮用通便,常咨询番泻叶的每 次泡用量,应该是 AA.1.5-3gB.5-10gC.15-20gD.25-30gE.50g6. 生石膏具有清热泻火的成效,燧后还具有作用.CA.除烦止渴B.滋阴润燥C.收敛生肌D.清肝明目E.解毒消 肿7. 具有较强的燥湿健脾的

37、成效的药物是.AA.苍术B.霍香C.佩兰D.砂仁E.厚朴8. 具有毒性的温里药是.CA.吴茱萸B.肉桂C.附子D.干姜E. 丁香9. 病人出现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首选药物是.AA.郁金B.红花C.桃仁D.牛膝E.地榆10. 患者,女,56岁,咳吐大量脓血痰,腥臭异常,胸中 烦满而痛,病证.AA.杏仁B.川贝母C.百部D.桔梗E.前胡11. 当归的成效应除外.DA.补血B.活血C.止痛D.助阳E.调经12. 患者每于早晨腹痛,大便稀澹,最适合的药物是.CA.党参B.白术C.补骨脂D.益智仁E.黄芷13. 使君子的成效市.BA.行气利水B.杀虫消积C.清热解毒D.燥湿杀虫E.凉血止 血14.

38、 既能平肝潜阳又能柔肝止痛的药物是.AA.白芍B.白藻藜C.白僵蚕D.白花蛇E.白附子15. 延胡索的成效是.DA.疏肝理气止痛B.温里散寒止痛C.化血化瘀止痛D. 活血行气止痛 E.祛风通络止痛16. 以下哪项不是麻子仁丸的主治证.DA.大便干结,小便频数B.痔疮便秘C.习惯性便秘D. 血虚便秘E.老年便秘属于肠胃燥热者17. 炙甘草、枳实、柴胡和白芍组成,治疗手足不温,或 身微热,胸胁胀闷,脱腹疼痛,或泄痢下重,脉弦的方剂 是.DA.四逆汤B.四逆散C.当归四逆汤D.逍遥散E.柴胡疏肝散18. 以下方剂中不属于清热类方剂的是.DA.清营汤B.普济消毒饮C.防风通圣散D.导赤散E.龙胆泻 肝

39、丸19. 加味逍遥丸比逍遥丸多哪两味药.EA.柴胡、当归B.当归、白芍C.白术、茯苓D.甘草、牡丹 皮E.牡丹皮、析子20. 一病人两目昏花,视物模糊,并且眼睛干涩应选用以 下哪种方药.CA.七味都气丸 B.归芍地黄丸 C.杞菊地黄丸 D.麦味地黄丸E. 六味地黄丸21. 一病人自诉近日饮食不化,泄泻伴肠鸣,自觉胸月完痞闷、乏力,以下哪种适宜该病人.CA.当归养血丸 B.玉屏风口服液 C.参苓白术散 D.补中益气丸E.归脾丸22. 假设出现失眠多梦,惊悸怔仲,心烦神乱,舌红,脉细数,宜选用.BA.天王补心丹B.朱砂安神丸 C.磁朱丸D.酸枣仁汤E.甘麦 大枣汤23. 五苓散的成效是.AA.利水

40、渗湿、温阳化气 B.利水渗湿、清热养阴C. 利水渗湿、通淋利浊D.清热利湿、行气消肿E.健脾利水、益气祛风24. 治疗上实下虚之咳喘,宜选用.BA.定喘汤B.苏子降气汤C.麻黄汤D.小青龙汤E.都气丸25. 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功用的方剂是.A.九味羌活汤B.大秦充汤C,独活寄生汤D.羌活胜湿汤E. 川菖茶调散C26. 病人脱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暧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倦卧,舌苔白腻而厚,脉缓.治宜首选.EA.霍香正气散B.保和丸C,枳实导滞丸D.健脾丸E.平胃散27. 川菖茶调散主治.AA.外感风邪头痛B.肝阳上亢头痛C.气虚不升头痛D. 血虚不荣头痛 E.瘀血阻络头痛28. 地黄饮子主治证是.BA.须发早白B.暗雅C.脱发D.遗精E,命门火衰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