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修改)第一单元第一课:小熊购物教学内容:P2-4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开火车)3X5=4X8=7X6=36-17=80-43=9X3=8X5=37-15=8+15=36+7=2、观察下面每个算
2、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6+5-1845-18+20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二、探索新知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3、解决问题。(1)列算式:3X4+66+3X4(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组织学生讨论:3X4+66+3X4各表示什么意思。算式“3X4+6”中的“3X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
3、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算式“6+3X4”红的“3X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X4+6与6+3X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3X4+66+3X4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解法一:3X4+6解法二:6+3X4(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12+6=6+122019新北师大版数学三
4、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修改)=18(元)=18(元)答:1付18元。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a. 3X4=12(元)20-12=8(元)答:应找回8元。b. 20-3X4(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20-12(1) (元)答:应找回8元。3、重点讨论解法bo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5、小结: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板书课题:乘加、乘
5、减两步计算式题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四、巩固练习: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五、拓展练习:1、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的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2、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3、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根据题目意思选择方法进行计算。六、总结强调: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设计: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解法一:3X4+6解法二:6
6、+3X4(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12+6=6+12=18(元)=18(元)答:1付18元。第二课:买文具教学内容:P57教学目标: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教学过程:2019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修改)一、复习1、口算(开火车)40+828+736+6
7、24+881+915+3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4X8+640-6X4二、探索新知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1、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3本作文本一共18元。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3、解决问题。(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为本和一本英文本。分析条件: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3本作文本一共18元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2)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a.18+3=6(元),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8、。b.18+3+4=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全班讨论:18+3+4表示什么意思?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18+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4)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4、尝试解决问题。(1)提问: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5、小结:
9、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6、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对。总结脱式计算写法:1、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2、现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三、课题巩固练习P6"试一"试"。1、提示:先算淘气买的钢笔一支是多少元。2、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计算:3x7+125-L42019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修改)四、巩固练习:P67连一连全部内容。五、总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板书设计: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解法一:18+3
10、=6(元),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解法二:18+3+4=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第三课:过河教学内容:P810教学目标: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题:(2) 2+7X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3) 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11、2、计算32-8+820+16+430-4X5二、探索新知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4、写出解答过程(29+25)-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54+9=6(条)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
12、要6条船。5、提问: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因此算式为:54+(9-3)三、课堂练习P9试一试1、提示: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算式:(70-46)+8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24+16+8(24+16)+8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四、巩固练习P9-10练一练所以
13、内容。五、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板书设计: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29+25)+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54+9=6(条)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练习一教学内容:p11-12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重点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
14、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二、指导练习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2)让学生独立解答。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后算加减。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4、(1)(2)5、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 解法一:12+6=2 (元)3>2答:男
15、生买的饮料便宜。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3-3=13种方法:解法二:183-12答:3 X 6=18 (元)>12: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6解法三:612+3=4 (瓶)>4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元)答:每并S便宜1元。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让学生独立解答。6、(1)(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b.独立解决问题c.在小组内交流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7、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一一解决问题一一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
16、组交流合作)8、数学游戏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2019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修改)二观察物体单元教学目标: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根据指
17、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立体图形。看一看(一)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2、能力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
18、、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准备:小正方体、小黑板、课件、小正方体。教法:引导法。学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小组合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二、探索新知(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二)操作活动一一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
19、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4、学生交流。(三)操作活动二一一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1、师生活动示范。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三、学习检测:课件出示。(教师自编图完成下面各题)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公)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n的图形有()个,分别是()。3、搭一搭,填一填。填图号。、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从正面看是图B?
20、想一想,搭一搭、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四、教师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习检测情况进行精讲。五、学生全课总结,拓展升华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六、课堂练习:教材第15页的练习题。七、作业布置:1、搭建组合图形,并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2、完成p14页“练一练”4道题目。八、板书设计:搭一搭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课后反思:看一看(二)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
21、状可能不同。2、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3、情感目标: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法:引导复习法。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教学准备:水杯、牙膏盒、每人至少准备两个小正方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二、出示自学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三、叫人说说课本p15页两
22、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四、出示自学自导:(8分钟)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一一猜一猜、搭一搭,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2、教师发出指令: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3、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4、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5、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五、反馈交流:1、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六、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七、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八、拓展延伸:观察家里的物体
23、,比如冰箱,电视机等,观察后画出正面、上面、侧面的平面图形。九、作业布置:练一练1234题。课后反思:三加与减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2、探索连家、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捐书活动教学目标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发展
24、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难点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学准备教具: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教学过程:一、谈话切入: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建设小学和民族小学这两所学校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希望工程”多做贡献。老师把这两所学校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对话平台玩中学1、看一看,说一说。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1)出示图表。这里就是当年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2)你们能
25、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呢?A、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B、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C、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13(本)2、想一想。(1)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列式:118+104+95=(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4)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3、算一算。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3、做一做4、(1)后来呀,我们的兄弟学校东宇小学也发起了捐书活动,这是
26、他们的捐书情况,估计一下,他们捐了多少本?(2)汇报算式,结果。2019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修改)二、学中做1、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一题。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奖品一枚。2、完成练一练第2、3题。3、完成练一练第4题。(1) 独立思考,什么叫买1000送100?(2)小组交流。三、课堂总结。课后反思:运白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 .在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思考、体会择优方法的方便之处,从而能灵活地选择最佳策略进行解题。3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过程与方法:1、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
27、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难点: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解题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教法:学法: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今天李老师邀请到淘气与笑笑一起到郊外农场去秋游,你们
28、愿意和我们一起去玩玩吗?看!白菜地里农民伯伯正忙着收白菜。淘气与笑笑在这里找到许多数学信息,你猜猜他们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愿意告诉大家。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让学生先看主题图,自己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自己所提的数学问题)二、讲授新课:(一)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师:原来有850棵,运走两车后,求还剩多少棵?(师板书出完整的题目)能一步完成吗?(不行)该怎样列式?(二)计算,解决问题生1:850-256-280生2:850-280-256=594-280=562-256=314(棵)=314(棵)生3:850-(280+256)生4:850-(256+280)=850-536=850-536=314
29、(棵)=314(棵)师:强调计算时要注意进退位问题,做到认真、细心。师: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小结:生1和生2所提出850-256-280和850-280-256都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后,再从剩下的棵数中再去掉第二车,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生3和生4提出850-(280+256)和850-(256+280)都表示从总棵数中2019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修改)(1)妈妈买了一件衣服和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20沅,应找回多少钱?(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指明学生说出如何列式,集体订正。3.用竖式计算并验算(1)368+235(2)712284(3)94+4
30、38(4)432-158指明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4.小军的爸爸是一位出租汽车司机,星期一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每天收车时,小军都记录了当时里程表读数,共记录了五天。(单位:千米)去掉第一车和第两车的总棵数的和,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师: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你们能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吗?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连减”的两种计算方法。三、练习:试一试1000207168436-179-36456-278-132930(80+480)368(168+127)1000-185-145练一练1.星期星期星期星期四星期五162410745
31、745928四、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无论用什么方法去计算,计算时注意进位与退位,做到认真、细心。五、教师总结。六、作业设计1、淘气和笑笑在菜地里学到了新知识,高高兴兴地往前走,他们来到池塘边,饲养员告诉他们,这里养了800只鸭子,白鸭子有250只,花鸭子有350只,黑鸭子有多少只?2、离开了池塘,来到植物园,花农伯伯告诉他们这里种了1000枝玫瑰花,红玫瑰和黄玫瑰的枝数都是320枝,剩下的是白玫瑰,白玫瑰有多少枝?(两种方法计算)课后反思:节余多少钱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
32、计算。2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乘法,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磁力板、图片、胶卷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亲爱的同学们,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二.探究一合作一交流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3)以小组形式反
33、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八月结余了多少钱?”)【意图: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2019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修改)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引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4)探究“八月结余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师: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800+185-745或800-745+185,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意图:通过这种互问答的学生交流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促
34、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意图:注意数学与生活联系,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四.评价: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评价。【意图: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课后反思:里程
35、表(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4、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教学难点:1、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教学准备: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一
36、、谈话引入。二、讲授新课。(1)保定到石家庄多少千米?画一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里程千米北京保止146北京一石家庄277北京郑州689北京洛阳813北京西安1200(2)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说一说,画一画(3)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在图中画一画算一算(4)请你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三、巩固练习。“练一练”的第2题和第3题。四、课堂总结。五、作业设计完成“练一练”1234题课后反思:里程表(二)教学目标:2019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修改)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37、。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4、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教学难点:2、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教学准备: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老师:同学们,你们都做过车没?学生:做过。老师:那你们有观察过,汽车的里程表嘛?学生:没有。老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里
38、程表吗?学生1:不知道啊!学生2:是汽车一天行驶的路程吗?老师:不是。学生3:好像是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吧?老师:恩,是的。就是起床从开始行驶到现在行驶的距离就是里程。老师:今天呢,我们就来解决一下有关于汽车的里程的问题。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度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数数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度数。同学们现在根据PPT上面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来讨论一下什么是里程。学生1: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路程,应该是.。老师:星期一出发时度数是35千米,回家时是160千米,160-35才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学生2:我知道了,用当天的度数减去前一天的度数,就是当天的
39、里程数。老师:恩,回答正确。二、玩中学,带领学生一起做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1题。(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更深层次的理解里程的含义。(3)让学生独立完成。(4) 12月底比6月底多用了多少度电?同学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多用呢?有哪些原因呢?三、巩固练习。“练一练”的第2题和第3题。四、课堂总结。五、作业设计完成“练一练”1234题课后反思:第四单元乘与除一、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形成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2、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
40、探索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3、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4、能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6、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地口算
41、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2、能正确地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3、能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三、单元教学内容(一)小树有多少棵(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二)需要多少钱(乘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三)练习一(四)参观科技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五)植树(一位数除两位数)(六)练习二四、单元预备课时:7-8课时第一课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内容: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
42、重点: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用具:小黑板、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7X8=9X6=6X5=8X5=4X6=2、70、100里面有多少个十?500、2000各有多少个百?4000里面有多少个千?3、4个十、11个十是多少?5个百、13个百是多少?6个千是多少?(复习数的组成,为口算乘法做准备。)二、新授。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学生先观察主题图,理解图意,明确一共有几捆树,每捆有多少棵。(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小树一共有多少棵?”(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4)小组交流。2、探索口算
43、方法。(1) 20X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有3捆,“60”表示有60棵小树。(2) 20+20+20=20X3=60(可以用学具摆一摆)(3) 3个20棵就是6个10棵,等于60棵。(4)因为2X3=6,所以20X3=60o(5)还可以理解成再写上一个“0”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3、小结:20X3表示的意义与我们学过的表内乘法的意义相同,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4、找规律。(发现了什么?)2X3=620X3=60200X3=600(2个百乘以3是6个百,是600)2000X3=6000(2个千乘以3是6个千,是6000)师:刚才我们研究的算式有什么特点?(这
44、些算式都是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师:你有什么好方法?(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可以先用乘法口诀算出乘数和被乘数零前面的数相乘的积,再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零。)思路:提出问题一算法多样化一建立数学模型一摆学具一讨论算式的表示方法一类比推理。三、试试。1、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2、30X4=50X8=9X600=四、练一练。1、每箱草莓有40个,8箱草莓一共有多少个?2、70X830X6600X94X6020X73X80090X58X50700X43、看图解决实际问题。(1)让学生理解图意,说说情境表达的意思,明确有几堆香蕉,每堆香蕉有几根,大象和小象每天各吃几根
45、。(2)解决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再交流。方法一:60X3=180(根),再计算200180=20(根),说明够吃一天。方法二:60X3=180(根),再比较大小,因为180根比200根少,所以够吃一天。(3)解决问题(2),先找出“一个星期有7天”这个条件(4)解决问题(3),因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所以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问题一:一共有多少根香蕉?问题二:一头大象和一头小象每天吃多少根香蕉?问题三:它们3天吃多少根香蕉?五、数学游戏。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作业设计:书上第3页的第2题。板书设计:小数有多少棵每捆
46、20棵有3捆20+20+20=60(棵)20X3=60(棵)课后记:第二课需要多少钱教学内容:乘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用具:主题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20X450X360X55000X2200X4500X3600X5500X223+2334+3442+4231+31二、出示主题图。1、引导学生说说图意,鼓
47、励学生提出问题。一个游泳圈12元,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2、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决问题,小组交流。12X3=3、全班交流算法,组织学生讨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方法一:12X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方法二:12X3就是3个10再加上3个2,10X3=30,2X3=6,30+6=36方法三:如果每个球是10元,3个球是10X3=30(元),每个球少算了2元,3个球还要2X3=6(元),一共要30+6=36(元)方法四:可以把12看成4X3,这样12X3可以变成4X9=36(元)方法五:12X3=6X2X3=6X(2X3)=6X6=36(元)方法六
48、:学具操作4、扩展:如果一个游泳圈120元,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120X3=120是由1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120X3是求:3个120是多少,就是3个百和3个20的和。计算时这样想:100X3=300,20X3=60,300+60=36(1如果有的学生想出把120看作12个十,先用12X3,再在乘得的积后面补0,应给予鼓励。重点讨论两部分积的得出与求和5、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15X3=学具操作中认识进位乘法,再进行口算与学具的对比。15+15+15=45(元)10X3=30(元),5X3=15(元),15+30=45(%)6、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小结:一位数乘两
49、位数,可以把一个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后再相加。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小明买了2卷胶卷,每卷18元,每卷36张。小玲买了3卷胶卷,每卷13元,每卷24张。1、谁买的胶卷拍的照片多?(同样多)、36X2=72(张)24X3=72(张)2、谁买的胶卷合算?18X2=36(元)13X3=39(元)36小于39(每卷36张的胶卷合算)四、作业。作业设计:书上第5页的第1题。思路是:提出问题一学具操作一重点讨论两部分积的得出与求和一学具操作中认识进位乘法一再进行口算与学具的对比。板书设计:需要多少钱12X3=?方法一12+12+12=36方法二10X3=302X3=6。30+
50、6=36课后记:第三课时丰收了教学目标:1 .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2019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修改)的情趣。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商的位置,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
51、:1、口答:(1) 3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2) 24里面有几个8?(3) 20里面有几个十?(4) 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 4个20是多少?2、解决问题:师:同学们都准备了学习用品。有两个同学一共买了16枝铅笔,平均每个同学买了多少枝?问:怎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会用竖式计算吗?3、谈话:那边还有两组同学在买铅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买铅笔中的数学问题吧。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1)课件出示:情景图左半部分。问:从这两个兔子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师:要求“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怎样列式?板书:60+2=师:60+2等于多
52、少?独立思考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与同桌相互说说,并把结果填在书上。组织全班交流。预设:A.因为6+2=3,所以60+2=30。B.6个十除以2等于3个十,3个十就是30。C.6捆胡萝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捆,就是30(2)完成“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问:你在做题时是横着做的还是竖着做的?为什么竖着做?让学生比较每组上下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法。(3)、完成“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完成前两题,指名板演。师生共同评价板演情况。问:这两题都是分几步算?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商分别写在哪里?独立完成后两题,集体订正。问:每次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
53、注意余数。你认为除法笔算要注意什么?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师:在买铅笔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相应的口算和笔算,下面就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1)让学生仔细看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2)独立解答。(3)集体交流。四、全课总结、内化新知: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课后反思:第四课时植树p36、37教学内容:一位数除两位数(植树)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
54、法。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学用具:主题图、小棒教学过程:一、出示主题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学生先观察主题图,理解图意,明确有36人植树,每组3人。(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可以分成多少组?”(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36+3(4)小组交流。”与同伴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探索口算方法。(可以通过摆小棒来帮助思考)(1) 12X3=36,所以36+3=12(2) 30+3=10,6+3=2,所以10+2=12(3) 可以通过摆小棒来帮助思考36根小棒有3捆(每捆10根)和6根,也就是36可以分成3个十和6个一;先分整捆的,就是把3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个十;再分单根的,就是把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捆的和单根合起来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发三人合作协议合同
- 老年夫妻家庭合同范本
- 联合体方终止合同协议
- 聘请劳务装修合同范本
- 肠衣来料加工合同范本
- 股份制合同分红协议书
- 股权奖励协议合同范本
- 英文润色服务合同协议
- 莆田跑车买卖合同范本
- 蒸糕设备转让合同范本
- 校园咖啡厅设计案例
- 区域经济学课件
- 小鲤鱼跳龙门电子版
- 《清新空气是个宝》教学反思
-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 第九套广播体操评分细则及评分表
- 新版入团志愿书表格(含申请书范本)
- 6.2 材料的性能与规划 课件【知识精研精讲】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 PICC维护技术操作SOP
- SB/T 10952-2012实木复合门
- GB/T 12235-1989通用阀门法兰连接钢制截止阀和升降式止回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