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均衡发展_第1页
中国均衡发展_第2页
中国均衡发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均衡发展因为从历史上讲, 河流穿城的城市最初都不过是在河流的一岸发展起来的。这个可以参考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南京、长沙等等你列举到的城市,以前的城墙都只在河流一侧, 在河流的另一侧 只不过是小村落。 不但如此, 上海、巴黎、 伦敦这样的大都会也是如此, 本来就是在河流的一侧。 后来,由于城市不断发展,土地的需求增加,过河开发就成为了必须,将河对岸并入了城市,于 是就造就了河流穿城的现象。但是原来的河对岸由于发展晚,自然在发展程度上要相对落后。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人群的贫富分化愈加严重。 出乎意料的, 科 技的繁荣加深了这种分化而不是相反。原本属于千千万万普通人工资

2、的财富, 转移到技术工作者。 包括但不限于山姆沃尔顿, 比尔盖茨, 以及知乎上千千万万所谓的码农。创新使这个星球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有的人从中受益,有的人因此失业。请注意, 一项创新不 一定让全人类受益,更可能的是使当时的很多人利益受损。研究全球各个城市的繁荣历史,你发现,原来这些城市曾经也阔过。威尼斯、利物浦、长安、开 封、底特律 斗转星移,真的是斗转星移,河东河西,哪些曾经酒肆林立繁华无比的城市,在 后来者的光辉中黯然无比。现在阔起来的城市是这些:洛杉矶、纽约、东京、北京、上海、深圳、伦敦、巴黎。他们是荧幕 上风头正劲的杨幂、林更新、黄渤。可是,凡事总有可是,明星不能红 100 年、 50

3、0 年、 1000 年。城市也不能红 500 年、 1000 年、 2000 年。 2000 年前,纽约、东京、北京是哪个鸟不拉屎的地儿?这个世界有股潮流,潮流流到哪,哪些城市被激活。你不知道下几十年有什么潮流,不知道哪些城市因此崛起。比如,大陆开放后,香港光环的消失;高铁兴起后,港口可能的衰落;克拉地峡打通后,新加坡 的应声倒地。均衡发展, 人人平等, 这是创设出来的理想概念。 现实中, 城市与城市是不均衡的, 北京是北京, 石家庄是石家庄;马云是马云,马佳佳是马佳佳。正像那个问题问的:难道穷人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吗?当然会有,只是你知道,1 个马云背后是1000000 个创业失败者, 1 个

4、 500 万中奖者背后是 1000000 个智商税缴纳者。中国是否需要均衡发展,跟中国是否需要均贫富是一个问题。中国最富裕的沿海地区(北京天津上海深圳)人均 国的差距。GDP 是最穷的贵州的 4-5 倍。这是中国和美所以地区发展不均不只是问主说的发达国家问题”。在全世界人口超过 2000万的国家中,除了德国和意大利以外,无论有没有实现工业化,无论有没有集权, 都有明显的一极化发展不均的现象。这甚至不是一个社会学问题,而是科学问题,因为在一个没有各种政治经济学假设的模型里,城市发展的分布也可以一极化:我国人口预计 15年内是会逐渐分散在大中小城市,还是继续向大城市集中?我们应留在大城市发展吗?-

5、 chenqin的回答。而有研究表明,在集权的国家和正在工业化的国家,这个现象更加明显。我上大学期间对地理和经济发展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我问了我的微观经济教授Ed Glaeser和本题类似的一个问题: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中型国家(比如菲律宾,埃及,哥伦比亚)来说,应该把资源集中在全国最发达的地区加速引进外国技术和投资,还是均富于国家最赤穷的地区。他是这么答的:EG:我认为消除国家内部的不平等对middle power来说很重要。但很多均富的政策的目的都是保证地区之间平等。执政者更应该关注的是各地区岀生的人之间的贫富差距,而不是各地区的贫富差距。“假如有个政策能让一个贵州农民来到深圳过比在贵州好的生活

6、,政府就应该鼓励他离开贵州,尽管这无法解决贵州贫穷这个问题。从目前来看,比起其他经济水平的国家,中国城市化明显不足。中国大量非城市化非工业人口的生产力在城市里才能释放。而假如更多中国人涌现城市的话,通过 chenqin提到的Zipf's Law ,可以预见会加大大城市和普通城市的距离。我们可以看见的工业化完成的中国不会是德国或者意大利的小作坊或者小工厂经济,而是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亿人级别的城市规模取得的规模经济。政策上的均衡主义,应该建立在理解这个未来趋势之上。政府可以做到的是通过高考和户籍政策,让更多贫困地区的人和他们的后代有序地永久迁移到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中国越大的城市会更多

7、地偏离Zipf法则的预测,其根源就在于中国越大的城市增长得越慢 。而回到Zipf法则的成立条件:世界各国之所以能用Zipf法则拟合,是因为其国内所有的城市人口都以一个同分布的随机速度增长。中国大城市增长速度更慢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以下几条:1,户籍制度,以及捆绑在户籍制度上的福利,阻碍了劳动力迁徙。2,土地供给在全国层面下进行统筹,大城市反而无法得到足够的建设用地。3,其他各种阻碍人口增加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比如最近的严格控制500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五,限制城市规模,我们为此付岀了什么?一些答案提到了特大城市人口增加带来的资源、环境、交通拥堵等代价。我在这里则想谈谈,限制特大城市人口

8、增长,我们会为此付岀什么代价?1,更无效率的生产Au和Henderson的研究Are Chinese Cities Too Small?发现,中国的人均制造业增加值和城市规模间存在一条倒 U型曲线,即每个城市按照其禀赋,存在一个最优规模”。以每个城市的最优规模计算,中国有 51%到62%的城市都规模过小,其结果是损失了平均产岀的17%。有四分之一的城市损失了 25%到70%的平均产岀。2,更多失业陆铭等的研究 城市规模与包容性就业 发现,城市规模每扩大 1% ,个人的就业概率平均提高0.039 0.041 个百分点。 较高技能和较低技能组别的劳动力均从城市规模的扩大中得到了好处, 其中较低技能

9、组别劳动力的受益程度最高。 限制低技能劳动力来到大城市, 将他们留在农村或者 小城镇,会造成更多失业。3,更多污染由于大城市有条件设置更发达的公共交通即人口密度越高的城市,人均通勤造成的污染越低。这篇文章 The Greenness of China: Househol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Urban Development 也发现,城市人口密度与出租 车碳排放、公共汽车碳排放都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平均每平方千米增加 1000 人会减少全年 平均每户家庭出租车碳排放 0.424 吨,减少公共汽车碳排放 0.837 吨。 城市增大, 看似该城市的 总污染

10、增加,但由于人均污染减少,对于全国来说总污染反而减少了。限制大城市规模, 还有数不胜数的代价。 大城市的教育回报率比小城市更高, 限制大城市的规模, 等于限制了一部分的教育发挥其效用; 大城市的服务业发展更快, 从而能够代替工业来进一步减 少污染;大城市的人口集聚不仅减少了移民的收入不平等,还降低了全国的收入不平等六,未来会如何?限制大城市人口增长的努力存在了几十年, 从最近的一些政策来看, 可能还会继续存在几年。 这 种努力成功了吗?也许算成功了, 毕竟中国的大城市的增长速度显著变慢了, 他们成功地偏离了 Zipf 法则, 且越大的城市偏离越远; 也许不算成功 许多人仍然在抱怨城市规模扩大给他们带 来的各种不便, 他们认为流动人口让大城市变成了大农村, 或者抒发这样那样的情感 我的城市 和小时候不一样了。阻止大城市的人口增长, 最好的手段就是阻止人口向大城市流动。 什么时候人口才会停止向大城 市流动?当迁移到大城市的收益, 和自身要为此付出的成本相同时, 迁移便停止。 而当前的许多 政策,正在人为地为迁移增加 政策成本 。如果人口流动在这种情况下均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