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能估算(下)重点_第1页
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能估算(下)重点_第2页
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能估算(下)重点_第3页
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能估算(下)重点_第4页
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能估算(下)重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能估算 ( 下)3 结果3.1 中国国际贸易中的隐含能净出口估算上限如前所述,理论上讲,从不同国家进口的商品,其能耗系数应根据不同的 投入产出表来确定。但是受资料的限制,我们目前还不能对所有贸易国展开分 析。在中国的诸多贸易国中,日本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选择日本产品的能耗 系数作为所有进口产品的能耗系数,计算结果可视为我国贸易中的隐含能进口 下限。同时,以中国的投入产出表和出口数据为基础,计算了我国贸易中的隐 含能出口量 ( 见图 1)。图 1 中,隐含能进口线为我国的隐含能进口下限,实际 情况可能高于该线。隐含能出口线则接近实际,但受加工贸易的影响,实际情 况可能比此线

2、略高。灰影部分表示隐含能净出口量,其值可视为我国的隐含能 净出口上限。从图 1 可以看出, 19972006 年,我国进出口产品中的隐含能都在逐年增 加,但出口产品中的隐含能总量大于进口产品中的隐含能总量。通过隐含能的 形式,中国出口了大量的能源,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19972002 年隐含能净 出口量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 12%左右, 2002 年之后迅速增加,到 2006 年,该 数字已达 26%。19972006年累计隐含能净出口达 28亿 t 标煤,超过 2006年 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在国际贸易中,除了隐含能的进出口,还包括能源产品本身的进出口,这 也是进出口贸易中非常重要的能流。图

3、 2 表示了 19972006 年我国能源产品的 进出口。与隐含能进出口相反,我国在能源产品方面表现为净进口国。 19972003 年,我国每年的能源产品净进口量在 7000 万 t 标煤以下,占当年能源消费总 量的比不超过 4%;2003年之后迅速增加, 2004 年能源产品净进口接近 15000 万 t 标煤,较 2003 年翻了一番多,到 2006 年该数字更达 17000 万 t 标煤之 多。如此多的能源产品净进口,是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能源使用担忧的主要原 因。中国真的是能源净进口消费国吗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将隐含能净出口 和真实能源净进口作了叠加处理,结果见图 3。从图 3 可

4、以看出, 19972006 年,中国是一个能源净出口国,每年能源净出口量在10 000 50000万 t 标煤之间。 19972002年中国所有能源净出口量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 10%左右, 之后该数字迅速增长, 2006 年达 18.8%。当然,这是基于隐含能净出口上限得 出的结果,是一个较为乐观的估计。那么,在保守估计下,中国的能源使用是 否值得国际社会担忧呢 ?为此,我们估计了中国国际贸易中的隐含能净出口下 限。3.2 中国贸易中的隐含能净出口估算下限中国的主要贸易国包括美国、日本、欧盟等,这些国家的能源效率都高于 中国。用中国的技术水平计算出的隐含能进口量,可视为我国的隐含能进口上 限

5、(即假设进口产品都在中国生产 ) 。同时,该计算结果也反映了进出口贸易对 我国能源使用的影响。这是因为:对于一件无差异商品来说,通过从发达国家进口,可以节约相当于我国同产品能耗水平的能源。因此,用中国技术水平估 算进口产品中的隐含能,除了可以估算蕴含能进口上限,对分析进出口贸易对 我国能源使用的影响也具有重要意义。图 4 表示了中国贸易中的隐含能净出口估算下限。图 4 中,隐含能进口线 为我国的隐含能进口上限,实际情况低于该线。隐含能出口线则接近实际,但 受加工贸易的影响,实际情况可能比此线略低。灰影部分表示隐含能净出口 量,其值可视为我国的隐含能净出口下限。从图 4 可以看出,即使保守估计,

6、我国仍为隐含能净出口国。 19972004 年,隐含能净出口占当年能源消费的比例在 2%左右, 2004年之后迅速增加, 2006 年该数字达 8%左右。保守估计和乐观估计表现出了相同的增长趋势。但 保守估计和乐观估计之间差别较大,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能耗水平达到日本时 的节能潜力。为了回答保守估计下中国是否为能源净输出国这一问题,我们将隐含能净 出口下限和能源产品净进口作了叠加,结果见图 5。19992005 年,中国存在 微弱的能源净进口,数量在 100-10 000 万 t 标煤之间; 1997,1998 和 2006 年,中国是一个能源净出口国,数量在 1 5003 500 万 t 标煤

7、之间。 1997 2004年,总的能源净出口基本呈下降趋势,但 20042006 年增长明显。与各 年的能源消费总量相比,总的能源净出口 ( 净进口)量较小,只占到 0.6%4.5%,中国的能源进出口基本平衡。也就是说,中国进口的能源,基本上以隐含能的形式输出到了国外4 结论和讨论(1) 考虑到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能,中国是一个能源净输出国。在乐观估计 下, 19972006年,中国是一个能源净出口国,每年能源净出口量在 10 00050 000 万 t 标煤之间;在保守估计下,中国的能源净出口基本平衡。中国对世 界能源使用不是威胁,而是贡献。保守估计和乐观估计均显示,2004 2006年,隐含

8、能净出口量在快速增加,这和我国 2003 年之后能源产品进口量的快速 增加是一致的。这说明,我国近年来能源产品净进口的快速增加,至少有一部 分,是由近年来贸易方面的净出口增加所驱动的。(2) 受资料的限制,本文仅估算了隐含能净出口的上限和下限,但这对于全 面认识我国的能源使用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到隐含能的准确计算,除了需要双 边贸易的详细数据之外,还需要各贸易国当年的投入产出表。一般来说,大部 分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每 5 年更新一次,要了解其他年份的投入产出情况,需要 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在目前的文献中,普遍作了和本 文类似的假定。尽管离准确计算还有一定差距,但通过上限和下限,

9、揭示了我 国隐含能净出口的一些基本情况。(3) 以价格为基础的投入产出法,扭曲了各国技术方面的真实差异,这是投 入产出法的一个重要缺陷。以进口一台高精度机床为例,日本生产它时消耗的 能源为E,售价为P,中国缺乏相关技术,无法生产。假设中国生产一台普通机 床消耗的能源为1.5E,售价为0.5P,则以中国消耗系数计算的该高精度机床的隐含能为3E。这种假设实际上以能源增加为代价掩盖了高额的增加值。以价格 为基准的投入产出法,不能反映各国能源效率方面的真实差异。如果对每一类 产品均采用购买力加权(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 PPP)方法加以改进,该缺陷可能会有所改善。(4)

10、从消费的角度讲,外国人消费了中国的出口产品;从生产的角度讲,外 资推动了中国产品的出口。所有受益者都应该为中国能源消费量的增加承担责 任。我国出口商品中的隐含能数量十分巨大。 1997年出口商品中的隐含能总 量,占当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15%左右, 2006 年,这一数字已高达 34%。这 说明,我国如此多的能源,通过出口商品和隐含能的形式,实际上被国外所消 费。出口的增加是导致我国近年来能源消费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生产的角度看,外资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表2 列出了 1997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中国总进出口量的比例。除1997年外资企业表现为净进口外,其余年份均为净出口。19972006 年,外资企业的净出口额不断增加, 2005, 2006年占当年进出口总量的 50%以上。外资从中 国的净出口中获取了大量利润。因此,享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