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汇编知识讲解_第1页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汇编知识讲解_第2页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汇编知识讲解_第3页
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汇编知识讲解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汇编、【甲】湖心亭看雪 )【乙】环滁皆山也-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12.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 2 分)( 1)雾凇沆砀()(2)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琅琊也()13. 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 分)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4 分)(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文:15.湖心亭看雪 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意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答:二、甲】自三峡七百里中-猿鸣三声泪沾裳!”乙】崇祯五年十二月-

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2 分)虽 乘奔御风()其 间千二百里()是 日更定()湖中人鸟声俱绝()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3、翻译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分)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A、甲文第段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B、甲文第段 “清荣峻茂 ”四字状四物, 表现了 “水之清澈, 树之繁密, 山之高峻, 草之茂盛 ”,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

3、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D、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 “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4 分)三、 6课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 _( 朝代 )文学家。( 2 分)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 4 分)A余拏 一小舟( B上下一 白( ) C客 此()D及 下船()8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 分)只供学习与交流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A焉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而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宋无罪而攻之C是 是日,更定矣

4、是进亦忧,退亦忧 D其 问其姓氏 其如土石何9翻译下列句子。 (5 分)(1)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0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2 分)A“独往湖心亭看雪 ”一句中 “独 ”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 空旷,也暗示作者的 “痴 ”( 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 “痴 ”与课文开头 “独往湖心亭看雪 ”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情人不止 “我 ”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四、【甲】

5、 江 雪【乙】 湖心亭看雪画龙点睛, 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 “痴 ”16、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A、是日更定莫衷一是 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D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7、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且焉置土石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18、【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答:19、( 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 ”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 “独 ”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 分)答:( 2)爱莲说中也有含 “独

6、”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 ( 2 分)答:20、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五、【甲】湖心亭看雪【丙】江雪【乙】西湖袁宏道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

7、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只供学习与交流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1用 “ ”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2 分)此 时 欲 下 一 语 描 写 不 得。22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 “独 ”字的表达效果。 (3 分)23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 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 2 分)24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2 分)六、 13.

8、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2 分)14.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 2 分)七、(乙)满井游记袁宏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 偕数友出东直, 至满井。 高柳夹堤, 土膏微润, 一望空阔, 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

9、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 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19、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是日 ,更定矣4)而此地适与余近)(2 分)A. 湖中人 / 鸟声俱绝 B. 余 / 强饮三大白而别 C. 如倩女之靧面 / 而髻鬟之始掠也只供学习与交流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D. 毛羽鳞鬣之间 / 皆有喜气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0、翻译成白话文。( 4 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21、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 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的特点。( 2 分)22、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4 分)的八、 6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3 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B是日更定矣问今是何世C问其姓氏 望其旗靡D强饮三大白而别乃记之而去7解释加点词。 (4 分 )余孥一小舟见余大喜及下船客此8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 舟中人两三粒而

11、已”所表现的景色。(5 分)9在文中 ,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C 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D 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九、【甲】记承天寺夜游 【乙】湖心亭看雪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 想念,思念 )B. 相与步于中庭 ( 一同,共同 )C.与余舟一芥 ( 小草 )D.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大酒杯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

12、于斯人也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溪深而鱼肥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其门人甚众12.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 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 “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C. 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D. 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 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 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13. 翻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4. 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

13、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 ,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2分 )只供学习与交流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一 12. (1)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 ( 2)蔚然:茂盛的样子。13.C 14. (1)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15.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 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二 1、( 2 分)即使代词,那 代

14、词,这都 2、(2 分)D3、(2 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 “自”“亭午 ”“曦”三个词翻译准确,可得满分,否则扣分)4、( 2 分) A5、( 4 分)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 2 分)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 分)。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 (或孤傲) 的情怀( 1三 6 、张岱 明末清初7、携、带,全、都,名词活用为动词客居,等到 8、 C 9、( 1)( 2分, “绝”0.5分,句子翻译1 分,语意通顺 0.5 分)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

15、飞鸟等声音都消失了。( 2)( 3分, “惟 ”0.5分,句子翻译2 分,语意通顺0.5 分)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10、 D(侧面烘托)四 16、 D; 17、译文: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必须直译); 18、运用了神态、 语言、动作描写; 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19、( 1)诗、文中的两个 “独 ”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2)、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0、 D。五 20( 4 分,每句 2 分)( 1)(湖上) 弥漫着

16、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21( 2 分)此时欲下 一 语 描 写不得。22( 3 分,每点1 分,语意相近即可)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暗示作者的“痴”(或 “不同常人 ”),为下文作伏笔。 23( 2 分)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答出 “白描 ”即可)( 1 分);西湖用生动的比喻写景( 1 分)。 24(2 分)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 1 分);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1 分)。(语意相近即六

17、13.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 浑然一体, 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如果立在岸上, 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能全面描绘出文中所写景物1 分,语句连贯通顺1 分,共 2 分)(直接翻译原文也可)14.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每点1 分,共七 18( 1)客居( 2)这( 3)起,兴起( 4)刚好,恰巧19A20(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 2)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

18、这样的变化啊。21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22答案要点:甲文( 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乙文( 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 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 ( 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只供学习与交流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活的厌倦之情。(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八、 2012 年中考(福建泉州)6 (3 分 )B7(4 分 )通“桡” (携,带拿 ) 非常,十分等到 客居,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