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主要病害特征汇总_第1页
病理学主要病害特征汇总_第2页
病理学主要病害特征汇总_第3页
病理学主要病害特征汇总_第4页
病理学主要病害特征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白粉虱,成虫体长1-1.5毫米。翅及胸背披白色粉,停息时翅合拢成屋脊状,翅脉简单。淡黄白色或白色,刺吸式口器,雌雄均有翅,全身披有白色蜡粉,雌虫个体大于雄虫,其产卵器为针状。卵长椭圆形,长约0.20.25毫米,基部有卵柄,产于叶背,初产淡黄色,披有白色粉,近孵化时变褐。幼虫(或称若虫)椭圆形、扁平,体长0.8毫米,淡黄或深绿色,体表有长短不齐的蜡质丝状突起。 蛹 椭圆形,长约0.70.8毫米,中间略隆起,黄褐色,体背有58对长短不齐的蜡丝。杜鹃饼病又称瘿瘤病、叶肿病。主要为在嫩叶、新梢及花。叶片染病产生浅绿色馒头状肉质疱斑,上被有灰白色粘性粉层,后期疱斑干枯成褐色饼状枯斑,致叶片扭曲畸形。新梢

2、染病形成肥厚的叶丛而干枯。花染病也变肥厚,形成瘿瘤状畸形花,表面布有灰白色粉状物。病芽、病花枯死。杜鹃冠网蝽,Stephanitis pyriodes (Scott,1874),为半翅目网蝽科冠网蝽属的一种昆虫。分布极为广泛,是杜鹃花卉的主要害虫。其寄主植物为杜鹃和马醉木,以若虫和成虫为害植物的叶片,吸取汁液,排泄粪便,使叶片背面呈现锈黄色,叶片正面出现针点状白色斑点,严重时使全叶失绿苍白,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长缓慢,提早落叶,降低了观赏价值。榆四脉绵蚜,Tetraneura ulmi (Linnaeus),属同翅目绵蚜科四脉绵蚜属的一种昆虫。分布河南、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辽宁等省

3、。寄主榆树、高粱、谷子、糜子等禾本科植物。为害高粱、玉米等根部,造成黄化。为害榆树时形成红色袋状竖立在叶面上的虫瘿。体长2.02.5mm,椭圆形,体杏黄色、灰绿色或紫色,体被呈放射状的蜡质绵毛,触角4节,短。喙短且粗,呈矛状,超过前足基节。腹管退化。尾片半圆形,有57根毛。头胸部黑色,腹部灰绿色至灰褐色,触角4节,前翅中脉不分叉,共4条,后翅中脉1条,没有腹管。卵长椭圆形,长1mm,初黄色后变黑色,有光泽,一端具1微小突起。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 (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绢野螟属的一种昆虫。随着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等黄杨类绿化树种的引进与普及,黄杨绢野螟

4、在多地严重暴发,使绿化工作蒙受重大损失,城市环境受到污染,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其防治,控制其进一步扩散蔓延。黄杨绢野螟,分布广泛。其主要危害黄杨科植物,如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朝鲜黄杨以及冬青、卫矛等植物,其中又以瓜子黄杨和雀舌黄杨受害最重。以幼虫食害嫩芽和叶片,常吐丝缀合叶片,于其内取食,受害叶片枯焦,严重的街道被害株率50%以上,甚至可达90%,暴发时可将叶片吃光,造成黄杨成株枯死,影响市容,污染环境。 栾多态毛蚜,Periphyllus koelreuteria Takahaxhi,为同翅目毛蚜科多态毛蚜属的一种昆虫,是黄山栾树的一种主要害虫。主要危害黄山栾

5、树的嫩梢、嫩芽、嫩叶,主要刺入植物的茎、叶及幼嫩部位,吮吸汁液,使叶片蜷缩变形,干枯死亡、枝叶生长停滞,严重时嫩枝布满虫体,影响枝条生长,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死亡。香樟毛毡病由一种螨类所致,它属于蜘蛛纲,锈壁虱科,锈壁虱存在茸毛之间,体黄褐色,圆筒形,具有很多环纹,尾部两侧各有一根细长的刚毛。锈壁虱多半是在芽鳞内或落叶中冬。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as Guaind,属同翅目蜡蚧科蜡蚧属的一种昆虫。在中国分布极其广泛,危害多达100多种植物,其中大部分属果树。如:苹果、柿、枣、梨、桃、杏、柑桔、芒果、枇杷等。而在果树混栽地区,日本龟蜡蚧可互相传播,这也给彻底防治带来相当

6、大的难度。 日本龟蜡蚧繁殖速率快,繁殖数量多,3-4月就开始取食。同时它的排泄物还可诱发煤烟病的发生,使植株密被黑霉,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并导致植株生长不良。桃瘤蚜,昆虫名,为同翅目,蚜科。中国分布较广,南、北方均有发生。其寄主植物有桃、樱桃、梅、梨等果树和艾蒿等菊科植物。以成虫、若虫群集在叶背吸食汁液,以嫩叶受害为重,受害叶片的边缘向背后纵向卷曲,卷曲处组织肥厚,似虫瘿,凸凹不平,初呈淡绿色,后变红色;严重时大部分叶片卷成细绳状,最后干枯脱落,严重影响桃树的生长发育。虫瘿是植物组织遭受昆虫等生物取食或产卵刺激后,细胞加速分裂和异常分化而长成的畸形瘤状物或突起,它们是寄生生物生活的"房

7、子",瘿瘤的一种,指在植物体上由于昆虫产卵寄生引起的异常发育部分。叶蜂幼虫头部每侧具1个单独的较大单眼,也与鳞翅目幼虫的侧位单眼列不同。部分叶蜂种类潜叶生活,形成复杂虫道和花纹,此类幼虫与潜叶为害的双翅目幼虫如潜蝇容易鉴别,其头部发达,并具显著的胸足,腹足通常退化。部分小型叶蜂其幼虫蛀食植物叶柄或果实,如梨实蜂、李实蜂,或做瘿,如柳瘿叶蜂。竹丛枝病,病原子核Balansiatake(Miyake)Hara.竹丛枝瘤痤菌属子囊菌菌亚门、核菌壳目。病菌于病枝梢端由菌丝和寄主组织共同形成白无能粒状假子座。发病初期,少数竹枝发病。病枝春天不断延伸多节细弱的蔓枝。每年46月间,病枝顶端鞘内产生

8、白色米粒状物,大小为58X3毫米。有时在910月间,新生长出来的病枝梢端的叶鞘内,也产生白色米粒状物。病株先从少数竹枝发病,数年内逐步发展到全部竹枝。竹尖胸沫蝉 ( Aphrophora notabitis)又叫竹泡沫虫,属同翅目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沫蝉科(Cercopidae)。毛竹尖胸沫蝉是新出现的一种毛竹林枝梢新害虫,已在福建省局部地区造成危害,并有大面积发生的潜在趋势,发生很严重而且范围很广,无论山区或丘陵均有发现。该虫喜择毛竹当年抽生的新梢基部分叉处取食 ,专食竹类嫩梢,轻则造成竹林新梢的生长不良、竹叶早落,部分于次年产生枝条丛生现象;重者致当年枝梢枯死。竹尖胸沫蝉是竹子小枝、嫩梢、叶柄上的重要的刺吸式害虫。以孤雌成蚜、若蚜寄生在孝顺竹嫩枝和茎秆上刺吸汁液,虫口密度常极高,铺满嫩枝和茎秆,嫩枝受害后萎缩变褐色,诱发严重煤污病,致使整株嫩枝、茎秆上形成厚层黑色煤污,地面也一片污黑,并散发出一股浓烈臭味,重者造成竹子枯死。 春季最多,常成群聚集在各类竹子嫩茎上吸食汁液,是危害竹子的蚜虫中最常见的。月季叶片、嫩枝和花梗均可受害。叶上病斑初为紫褐色至褐色小点,后扩展成直径1.513毫米的圆斑,黑色或深褐色,边缘纤毛状,但个别品种上边缘也可整齐光滑。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包围。在扩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