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解立体几何题_第1页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解立体几何题_第2页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解立体几何题_第3页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解立体几何题_第4页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解立体几何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解立体几何高考题立体几何重点、热点:求线段的长度、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夹角、求两异面直线的夹角、 证明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等.常用公式:|PMn|求直线丨与平面a所成的角:Isin日卜一,(PM U I, ,M, , n n 为a的法向量)|PMHn|a n = 0则由方程组 r,可求得法向量n.lb n = 0高中新教材 9(B)引入了空间向量坐标运算这一内容,使得空间立体几何的平行、垂直、 角、距离等问题避免了传统方法中进行大量繁琐的定性分析,只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进行 定量分析,使问题得到了大大的简化。而用向量坐标运算的关键是建立一个适当的空间直角 坐标

2、系。一、直接建系。当图形中有互相垂直且相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时,可以利用这三条直线直接建系。例 1.(2002 年全国高考题)如图,正方形 ABCD ABEF 勺边长都是 1,而且平面 ABCDABEF 互相垂直。点 M 在 AC 上移动,点 N 在 BF 上移动,若 CM=BN=aV2 )。(1)求 MN 勺长;(2)当 a 为何值时,MN 的长最小;(3)当 MN 最小时,求面 MNA 与面 MNB成二面角 a 的大小。解:(1)以B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A、BE、BC为 X、y、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丄丿 27272V2求二面角、1 1、求线段的长度:2丄2y +Z= =J(J(X2

3、X2 x xj+(j+(y2y2y1y1 ) )2 2+(+(Z2Z2乙2 22 2、 求 P P 点到平面 a a 的距离:PN卜呼|n|(N N 为垂足,M M 为斜足,n n 为平面 a a 的法向量)3 3、4 4、5 5、| AB CD|求两异面直线AB与 CDCD 的夹角:cos =_AB| .|CD|,” |n1-n21一 一|co少卜 _,(n1,n2为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 ni M n2|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9 9 :6 6、 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9 9 :S射I寸影射影面积法)7 7、 求法向量:找;求:设a,b为平面a内的任意两个向量,n = (x,y,1)为a的法向量

4、,标系 B-xyz,由 CM=BN=a M(a, 0, 1 - a),N ( a, a, 0)2 2 2 2.丽= =(。(。,争,疥一争,疥一1)MN屮(f a1)2+(节)2J(a 爭1 + ( 0 c a “2 )2(2)由(1)MN_ I-J2 21=(ap)+2所以,当 a=M 时,2MNmin2即 M、N 分别移动到 AC、BF 的中点时,MN 勺长最小,最小值为(3)取 MN 勺中点所以 API MNMN 的长最小时P,连结 AP、BP,因为 AM=AN BM=BN BP 丄MN / APB 即为二面角 a 的平面角。1111MG, 0 ,1),N(11, 0)2222由中点坐标

5、公式 P(1,124 111-PA=(1, -1, -1),244 cos / APB=PAPBPA -PB11),又 A (1 , 0 ,4PB=(-1-1-(2,4,_1 +丄+丄4 _1616=耳0), B (0,0, 0)寸)寸)面 MNAf 面 MNB 所成二面角 a 的大小为 n -arccos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 C(0, 0, 0), G(0, 0, 2),2 GE= (2, 4, -2 ), GF = (4, 2,-2), BE= (2, 0, 0)GC即n=(3, 5,1),GC 在 n 方向上的射影的长度为(1)求 BN 的长; (2) 求COSCBA

6、CBJA; (3)求证:AB 丄 GM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C-xyz ,则 C(0 , 0 , 0) , B(0 , 1 , 0),1, 2)X -+1X - +(-2) X 0=02 2A1B 丄 CiM一二、利用图形中的对称关系建系。有些图形虽然没有互相垂直且相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但是图形中有一定的对称关系(如:正三棱锥、正四棱锥、正六棱锥等),我们可以利用图形的对称性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来解题。例 4.(2001 年二省一市高考题)如图,以底面边长为 2a 的正四棱锥 V-ABCD 底面中心 O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 BEBEnBE nBE=271111J9+

7、9+1例 3. (2000 年二省一市高考题)在直三棱柱 ABC- A1B1G中 CA=CB=,1 /BCA=90,棱 A A1=2 , M、N 分别是 A1B1、A A 的中点。(1, 0, 1),A(1,0, 2), Bi(0, 1, 2), CAB?GM = -1(0 ,0,2),M(70-xyz,其中 Ox/ BC, Oy/ AB E 为 VC 的中点,高 OV 为 h。(1)求 coscBE,DE A;P 的平面角,求/ BED。解:(1)由题意 B (a , a ,aD (-a, -a, 0), E (-,22 2-6a + h22-10 a + h(2) V V (0, 0, h

8、), C (-a, a, 0)-VC = (-a , a, - h )又/ BED 是二面角 a -VC- P 的平面角 BE 丄 VC , DE 丄 VC2.2.2a h2h c -=a=0, BE= (-3a2,a 3aDE =( 7,Vcos =BE3a2百h23a2-VJ5ah2+4242h2a=2代入 cos =- =1即/ BEDn -arccos -3三、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建系。但是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我们可 -点的三条直线,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有些图形没有互相垂直且相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 以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作出互相垂直且相交于(2000 年全国高考题)如图,正三棱柱

9、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 a,侧棱长为 72 a。例 5.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写出 A、B、A、C 的坐标; 求ACi与侧面 AB BiAi所成的角。(1)如图,以点 A 为坐标原点,经过原点且与 ABBA1垂直的直线为 x 轴,(1)(2)解:以 AB 所在直线为 y 轴,以 AA 所在直线为 z 轴,以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已知得:A (0, 0, 0), B (0, a,0),A (0, o 忌),C (-a,I 屁)(2)取 A1B1的中点 M 于是有 M( 0, - , 72 a),连 AM、MC 有2MCi=(-于 a , 0, 0),且 AB= (0, a,

10、0), AR = (0, 0, 72 a)由于 MCi AB =0, MCiAA=0,故 MC 丄平面 AB BA。 A Ci与 AM 所成的角就是 AC 与侧面 AB BiAi所成的角。 AC1与 AM 所成的角,即 AC 与侧面 AB BA 所成的角为 30。例 6. (2002 年上海高考题)如图,三棱柱 OAB-OAiBi,平面 OBB1丄平面 OAB / OOB=60, / AOB=90且 OB= OO2,OA=/3。求:(1) 二面角 O- AB- O 的大小;(2)异面直线 AiB 与 A Oi所成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解:(i)如图,取 OB 的中点 D,连接 O

11、D,则 OD 丄 OBV 平面 OBEO 丄平面 OAB OiD 丄面 OAB过 D 作 AB 的垂线,垂足为 E,连结 OE,/ DEO 为二面角 O- AB-O 的平面角。由题设得OD=73V ACi=(-当a , I ,逅a), AM =(0,二 ACi_ 2c 2AM =0+2a2= -a-44ACi=2冷冷= =辰辰, ,AMcos c AC1, AM =3a29a2_4_二品.a3a22Sin / OBA=YOA2+OB27 DE=DBsin/ OBA=7则 OE 丄 OEZI,屁),V 在 Rt A ODE 中,tan / DE 0=77 / DE O=arctan打,即二面角 0- AB- O 的大小为 arctan(7。(2)以 0 为原点,分别以 0A、0B 所在直线为 X、y 轴,过点 0 且与平面 AOB 垂直的直线 为 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0( 0 , 0 , 0), 0( 0 , 1 , J3 ),A(罷,0, 0), Ai(73 , 1, J3), B (0, 2, 0),则 AB =(-罷,1,-昭),OX =( 73 , -1, - J3)E-mail :(注:本文发表于数学通讯2004 年第 6 期)13例 2. (1991 年全国高考题) 如图,已知 ABCD 是边长为 4 的正方形,E、 F 分别是 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