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10例临床、电生理、病理与基因分析_第1页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10例临床、电生理、病理与基因分析_第2页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10例临床、电生理、病理与基因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10 例临床、电生理、病理与基因分析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0122018年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并诊断为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ongenital myasthenic syndromes,CMS的10例患者进行 随访,分析总结其临床、电生理、肌肉病理和基因突变特点 ,与既往文献报道进行 对比,为CMS勺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和参考性意见。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 年至2018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共 10例CMSS者。对 10 例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 完善血清学、电生理、 肌肉病理及基因等辅助检查 , 并对后续病程转归及治疗效果进行

2、随访。 结果 : 本组 10例患者包括:CHRNE突变致慢通道综合征2例,DOK7缺陷1例,COLQ突变致胆碱 酯酶缺陷型2例QPAGT缺陷1例,GMPP缺陷4例(其中3例来自同一家系)。10例患者中,男性 6例,女性 4例,男女比例为 3:2。起病年龄 0-28 岁。 除2例慢通道综合征患者为青年时期 (分别为 28岁和 22岁)起病外,其余8 例患者均自幼即表现出活动耐力差和易疲劳现象。 10例患者起病到基因确诊的 时间间隔为 3-36 年, 平均 22.1 ±10.7 年。1 0例患者均隐匿起病 ,以不同程度的肌无力和运动易疲劳为主要表现。 其中8例患者以肢带肌无力为著 (8/

3、10),2 例慢通道综合征患者指腕伸肌受累明显(2/10) 。共有 4例患者眼外肌受累 (4/10), 其中 2例仅表现为眼球活动障碍 ,1 例患者仅表现为双侧对称性眼睑下垂 ,1 例患者同时有眼睑下垂和眼外肌麻痹 ,10 例患 者瞳孔对光反射均正常。 4例患者面肌受累 (4/10), 表现为闭眼无力 ,埋睫征阳性 , 鼓腮力弱。3 例患者呼吸肌受累 (3/10), 其中 1 例患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后肺炎和服 用安定类药物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 ,1 例表现为劳累后突发呼吸困难 ,1 例表现为 慢性憋喘 ,夜间不能平卧。本组所有 10 例患者均不耐受疲劳 (10/10) 。8 例无力症状存在波动

4、性 (8/10):7 例有晨轻暮重的日间波动现象 ,1 例有持 续数日的症状波动 ,4 例有季节相关的症状波动 , 其中 3 例为冬天重夏天轻 ,1 例为 夏天重冬天轻。8例患者完善肌酸激酶检查,其中2例GMPP缺陷患者肌酶明显 升高(2/8), 其余 6 例患者肌酶均在正常范围。4例患者完善肌肉磁共振检查,2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2例GMPP缺陷患者 均可见以大腿后群肌受累为主的脂肪变性。 8 例患者完善肌电图检查 , 全部病人 重复电刺激 (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 检查均可见低频递减 (8/8) 。2例慢通道综合征(病例1、2)和2例乙酰胆碱酯酶缺

5、陷型CMS病例4、5) 查见 R-CMAP(4/8)。 7 例患者神经传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7/8), 其中 6 例患者针 极肌电图表现为肌源性损害 ,1 例正常。另外 1 例患者神经传导和针极肌电图均表现为周围神经源性损害 (病例 6)。 7例患者完善肌肉病理检查 ,肌肉活检的平均年龄为 21.71±3.28岁,所有肌肉标 本均取自左侧肱二头肌。除 1 例患者为轻度神经源性损害外 , 其余 6 例患者均呈肌源性损害病理改变(6/7)。肌源性损害患者中,2例GMPP缺陷者肌肉病理表现为伴有坏死再生的肌 营养不良样改变 ,4 例患者为非特异性轻度肌源性损害。所有患者肌肉活检结果与针极

6、肌电图结果基本吻合。此外,2例GMPP缺陷患者免疫组化结果示a -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活性减低。本组 9 例患者曾接受长期规律药物治疗 (9/10):1 例慢通道综合征患者给予 氟西汀治疗,1例DOK缺陷和2例乙酰胆碱酯酶缺陷者给予沙丁胺醇治疗,5例糖 基化障碍型CMS合予嗅吡斯的明治疗。9例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未见明 显药物副作用。此外,1例慢通道综合征、1例DOK7缺陷和2例AChE缺陷者未明确诊断时曾 服用嗅吡斯的明治疗,症状均出现不同程度加重。结论:1.本组CMS&者多在出生 后或婴儿期起病 , 部分患者青年期起病。以疲劳性骨骼肌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 , 不同基因突变亚型具有临床异质性。2.CMS患者电生理可见RNS氐频递减,慢通道综合征和乙酰胆碱酯酶缺陷型 CMS 可见特征性R-CMAF对诊断意义重大。3.多数CMS几肉病理可表现为非特异性肌源性损害,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