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 11.1 编制依据 11.2 编制范围 12、工程概况 12.1 工程概括 12.2 主要技术标准 12.3 自然地理特征 23、测量重难点分析 34、测量责任分工 35、测量内容及计划 55.1 测量的一般要求 55.2 工作内容 66、测量 76.1 开工复测 76.1.1 复测必要性 76.1.2 复测内容 76.1.3 复测准备工作 76.1.7 测量应注意事项 96.2 每半年复测 106.3 施工测量 106.4 竣工测量 127、测量资料的管理 127.1 测量资料的管理要求 127.1 测量资料的管理具体实施 138、质量控制的具体运作要求 139、
2、测量仪器、工具的管理 149.1 普通测量仪器及工具的管理 149.2 全站仪的使用与保养 1510、处罚措施 15广东佛山工贸大道建设工程(二期)项目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1.1 编制依据( 1) 佛山市南海区工贸建设工程(二期)施工招标文件、工程招标答疑、 补疑、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2)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3)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201-2009)1.2 编制范围佛山市南海区工贸建设工程(二期),施工范围为:MK1+89&MK2+103.95, MK2+206.64 MK2+379.66 全长 382.43 米。2.1 工程概括 本
3、工程为佛山市南海区政设施规划工贸大道下穿南广线返法线、贵广、 南广、广茂改线铁路立交工程。道路设计范围K1+89A K2+379.66,长度484.66米。工贸大道规划宽60m道路标准断面如下:5m (人行道)+5m(非机动车道) +2m(机非隔离带)+16m(机动车道)+4m (中央隔离带)+16m(机动车道)+2m (机非隔离带)+5m(非机动车道)+5m(人行道)=60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 主线设计车速 60 公里 / 小时。路线走向为东北至南方向,沿线附近基本为水塘、田地、地势平缓开阔。道 路与南广返法线铁路、贵广铁路、南广铁路、广茂改线铁路相交。道路在 MK2+131.11 (=
4、NZD1+071.541处与南广返法线交叉,交叉角度为86°,铁路按路基形式通过;在 MK2+141.4 MK2+157.46段与贵广铁路、南广铁路交叉,贵广 及南广铁路在该段按照桥梁跨越;道路在 MK2+178.45( =GK32+471.66处与广茂 改线铁路交叉,交叉角度为 87°,铁路按路基形式通过。设计道路依次从南广返 法线路基,南广及贵广铁路北京特大桥 1418号桥墩(4-32m梁)之间的桥下, 以及广茂改线铁路路基下穿越铁路,由于受铁路标高的限制,道路采用框架桥型 式分四孔下穿铁路路基,并避开南广铁路及贵广铁路桥的桥墩。设计框架顶距离 铁路轨底最小约1.0m、
5、最大为4.84m,在框架两端采用U型槽式与两侧道路衔接。路线在MK2+266.87处与地方公路交叉,交叉角度为 87°,交叉道路的宽度 为7.85m,设计采用2- (7-17) m框架形式下穿地方公路,框架两侧采用U型槽式与道路顺接。本次二期工程施工范围为:MK1+89&MK2+103.95,即U1U15; MK2+206.64 MK2+379.66。左 人行道 MK1+895对应里程XZK2+091.59,即 UZ1 UZ2; XZK2+193.78MK2+379.66对应里程,即 UZ6 右人行道 MK1+895对应里程 XRK2+125.22 即 Uy1 Uy3; XR
6、K2+227.8A MK2+379.66对应里程,即 Uy&2.2 主要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主线设计车速 60公里/小时,双向6车道;车道宽度:大型车道3.75m/条,小车专用车道3.5m/条;净空标准:机动车道净空5.5m,人行道净空3.5m;设计基准期: 100年设计安全等级:一级设计汽车荷载:公路-I级2.3 自然地理特征(一)地形地貌:拟建的工贸大道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边缘上的低山丘陵, 经过后期改造,已看不出原地貌,现为厂房、工地和农田。工地交通条件较好(二)底层岩性场区的岩土层按其成因分类主要有:1 、第四层人土填土层( Q4m1) 填土:包括杂填土、素填
7、土及种植土,上部主要含有白粉质黏土及建筑垃圾,下 部局部有块石堆填形成。土质不均匀,杂色,松散,潮湿。岩土工程施工分级为I级松土。2、第四系冲积相沉积层( Q4a1) 粉质黏土:灰黄色,湿,软塑,局部可塑,主要成分为粘、粉,含少量砂 粒,土质均匀。岩土工程施工分级为U级普通土。 淤泥质粉土:灰黑色,流塑,饱和,主要成分为粘、粉粒,富含有机质, 大量腐木。岩土工程施工分级为U级软土。 粉砂:浅灰色,稍密,饱和,主要成分为石英砂,含较多石英砂,含较多 粘粒,成分均匀,级配良好。岩土工程施工分级为I级松土。 粉质粘土:浅灰绿色,硬塑,稍湿,主要成分粘、粉粒,陈芳均匀。岩土 工程施工分级为U级软土。粒
8、,为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土。岩土工程施工分级为U级普通土。 粗砂:灰黑色、灰蓝色、稍密,有石英砂粒,少量粘粒、粉粒等组成,粘 粒及粉砂以及薄层形式出现。岩土工程施工分级为I级松土。3、第四系残积层( Q4e1) 粉质黏土:灰色,硬塑,成分为粘粒、粉粒,含较多砂粒,为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土。岩土工程施工分级为U级普通土。4、白垩系基层 K( 包括泥质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泥质岩 ) 全风化:灰黑色,原岩结构可辨,岩芯呈坚硬土柱状,易遇水软化、崩解。 岩土工程施工分级为川级硬土。 强风化:深黑色,原岩矿物基本风化,结构可辨,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岩 质软,岩块用手可折断。岩土工程施工分级为W级软石。 弱风
9、化:褐红色,粉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岩质 由于含泥量不均变化较大,质软的指甲可印痕,岩土工程施工分级为W级软石。(三)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GB18306。地震动峰值为0.10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四)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情况及其变化特征本区域地表水一般发育,一般水位在地下 0.83.5m。地下水位第四系孔隙 水和基岩裂隙水,砂层有地下水活动痕迹,强富水,强透水。强、中分化带裂隙 较发育,含泥量大。地下水还要考大气降水补给,水位随季节影响而变化。2、地下水对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侵蚀性: 根据铁路混凝
10、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规范(TB1005-2010)评价标准判断:地下水无化学侵蚀。3、测量重难点分析本工程属于市政工程,设计院交桩点位置距离很远,离我单位施工地距离约6 公里多,线路两侧均为南广、贵广高铁、佛肇城际铁路、居民房屋、耕地及厂 房,且附近无制高点,点与点之间相互不能通视,用现有全站仪不能进行控制桩 复测及导线点布置(设计院布置控制点时已采用 GPS#细测量),项目部初步想法 租用当地有测量资质单位GPS来进行控制点复测及导线点加密。4、测量责任分工项目经理部施工测量执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制,技术主管作为施工测量过程控制主体具体实施。项目总工程师、工程部长、技术主管、测量主管、技术员及
11、测量工的测量岗位具体要求如下:(1)技术员、测量工职责1)配合技术主管完成测量工作;2)负责收方测量、施工测量工作,负责保护测量桩点;3)定位并检查结构物的中线及轴线方向;4)放样基坑开挖线及基坑开挖完成后的中线、 轴线方向及基坑尺寸和高程检 查;5)配合技术主管完成开工及竣工测量工作6)负责测量仪器的使用和保养, 全站仪内的参数应严格按所配置的棱镜及本 测区的气压、温度、平均高程设置,严禁随意更改机内参数,全站仪必须与所对 应的棱镜使用。(2)测量主管及技术主管职责1)对于新开工项目, 应对各自主管的工程项目施工图、 设计文件及设计资料 进行认真审核,并做好审核记录。2)复核平曲线的曲线要素
12、、 曲线五大桩里程、长短链及线路中边桩坐标。 复 核竖曲线要素及各里程点(每 5 米一个里程点)的高程(对于公路应复核路面标 高,对于铁路应复核轨面标高) ,并保留复核记录;3)复核路面断面图坡度、 各级平台面高程及平台宽度之间的关系, 桥隧等结 构物施工图的结构尺寸、各部位标高,并保留复核记录;4)协助工程部长对各级数组上报的测量资料 (如线路中桩坐标、 结构位置坐 标、导线点坐标)进行复核,并保留复核签字记录。5)参与测量交接桩、负责测量相关工作与建设、设计、监理单位的联系;协 调经理部各部施工队之间以及和本工程相邻的其他施工单位之间的测量衔接工作 (如衔接段是桥梁工程时,在衔接段的三个桥
13、墩的施工放样的应由两家施工队的 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或由一家放样,另一复核) 。计算或复核平面控制测量、高程 控制测量或重要工程的测量成果;归口管理设计、建设单位及公司下发的测量资 料并对技术组下发有效的测量资料,确保测量资料的有效性。6)参与重要结构物的关键部位放样(比如深基坑开挖及监测) ,并协助工程 部长对重要结构物的测量关键工序部位进行抽查检核。协助工程部长对技术组的 测量资料、测量原始记录进行检查。7)对于变更设计的工程项目, 应认真审核变更设计图、 设计文件及设计资料, 并将变更前的审核记录和计算资料作废,保留变更后的审核记录和计算资料。8)施工过程中更换技术主管时, 原技术主管应办
14、好图纸审核及计算资料交接 记录,接替的技术主管应对所交接的测量资料进行复核并保留复核签字记录。9)所有的施工测量放样交底资料应由技术主管计算或复核, 重要结构物关键 部位测量交底资料必须要有计算过程及示意图。10)完成工程部长、项目总工安排的测量工作。(3)工程部长职责1)对各技术组上报的测量资料 (如线路中边桩坐标、涵管中心坐标、导线点 坐标等)进行复核,并保留复核签字记录。2)对重要结构物的测量关键工序部位应进行抽查检核, 并保留抽查检核记录。3)应定期对技术组的测量资料、测量原始记录进行抽查,并保留检查记录。4)对基坑的监控量测数据及地表沉降测量、 周边建筑物变形等沉降观测报告 进行复核
15、,并保留复核记录。5)配合总工程师组织开工及竣工复测。(4)项目总工程师职责1)组织新开工程项目的交接桩,组织开工复测及重点工程的控制测量。2)对开工复测报告、 导线点及四等以上水准点加密测量成果进行复核, 对工 程部长复核的测量资料进行复核,并保留审核记录。3)对深基坑的监控量测, 地表沉降测量,周边建筑物变形测量全面负责,并 对沉降观测报告进行分析,并提出分析处理意见。4)定期对工程部及技术组的测量资料、 原始记录资料进行检查。 并有检查记 录。5、测量内容及计划5.1 测量的一般要求 根据甲方控制桩布置的实际情况,由公司总工程师组织技术力量对桩位进行 复测,复测精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后。并
16、考察施工现场将坐标控制点及水准点引 至施工现场,进行周密部署。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测量队对施工放样、定位、控 制桩点、护桩测量的工序检查复核。工程竣工后,按设计图纸进行中线、高程贯 通测量,确保中线、标高及建筑平面尺寸达到设计要求。测量原始记录、资料、计算、图表真实完整,不涂改,并妥善保管。测量仪 器按计量部门规定,定期进行仪器设备检定,并做好日常保养工作,保证仪器设 备状态良好。认真贯彻执行测量复核制度,外业测量资料必须经过第二人复核,内业测量 成果必须二人独立计算,相互校对,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5.2 工作内容施工测量工作范围包括:工程开工前交接桩;施工复测;建立重要建筑物控 制网;工序各
17、部施工放样;竣工测量。1)交接桩 工程中标后,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上级技术主管部门测量工程师和项目经 理部相关人员参加,主动联系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时进行交接桩。交接签认时, 书面资料必须真实、 齐全,桩点的布置和密度应符合测规要求, 对于现场未找到的或已被破坏的桩点,应视为废桩;交接记录应写清存在问题或 处理意见,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2)施工复测 复测目的是核对设计交桩的正确性,在开工前完成。在组织施工复测时,根 据工程需要,对中桩、导线桩、水准基点桩加密,加密时应满足施工规范和施工 放样的需要。每位技术人员应养成妥善保护各类桩橛的习惯,发现有桩位在施工影响范围 内,应立即
18、测设外移桩或护桩。复测完成后应按照规范要求整理测量成果书,经测量工程师签认、项目总工 程师审核后, 报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理单位审批, 经批准后的测量成果书方可使用, 并及时做好标识。3)线路复测 开工前对本标段线路及断面使用全站仪及水平仪进行全面复测,确保路基开 挖界线及结构物、 管道位置的准确性, 对现场与设计有出入的及时报监理、 业主、 设计院进行勘测,确定最终的施工方案。4)控制测量本项目需要控制测量的主要有框架桥施工、地基处理、 U 型槽施工、桩基施 工、土方开挖、路基填筑、路面工程等。5)施工放样施工放样引用经审批的复测和控制网测量成果,各种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应妥善保护,破坏后应采用原
19、测量精度补设。采用水准测量进行高程放样时,放样 点应尽量设为转点,并应往返观测,以往返高差闭合差作为控制测量误差的依据, 并应满足规范要求。6)竣工测量单位工程竣工后,应及早进行单位工程的竣工测量,以核实工程各部件中线、 标高、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规范、验标及图纸要求。合同范围内全部工程的竣工测量应以控制建筑物的轴线 (中线)为基准进行系 统联测,并与相邻合同段的轴线(中线)衔接。(3)测量计划,见下表测量计划安排表序号测量项目计划时间备注1开工复测开工前目前因设计院交 未正式下发交接 桩记录2半年复测每年上下半年3控制测量项目开工至项目竣工4竣工测量项目竣工后6、测量6.1开工复测6.1.1复测
20、必要性因导线点和水准点均为是设计院新设导线点,为甄别控制点的有效性,故需 对全线控制点进行复核,并与相邻标段的控制点进行联测,使我标段线路控制点 处于有效控制中。6.1.2复测内容本次复测是对线路平面控制网、咼程控制网的成果进行复核,平面控制网米 用一级导线测量,高程控制点采用五等水准测量。6.1.3复测准备工作(1)仪器设备配置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全站仪、水准仪、精密水准仪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周期 检定,严禁使用未经检定的仪器设备。所采用的仪器及工具如下:名称数量精度生产厂家RTS322R1全站仪1台2.0 苏一光NAL132水 准仪1台1.5mm一光50mffl卷尺1把脚架3付配套仪器塔尺1个
21、棱镜2个对讲机3个(2)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1)平面控制网利用设计院交接的控制网进行测量复核,导线控制网按附和导线布设,测量仪器采用2级全站仪,主要技术要求见表1;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每 测站不少于1个测回,主要技术要求见表 6.1.5-3 。表1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测角中误差()测距相对 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测回数2级仪器一级± 8< 1/14000± 16V n1/100001注:表中n为测站数当边长短于500m时,一级边长中误差应小于5伽表2水平角方向观测法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等级半测回归零 差()一测回内各方向2c互差()归零后同
22、一方向值各 测回较差()一级及以下2 级仪器121812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土 3°的范围时,该方向 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 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各方向2c互差的限值。边长测量采用全站仪观测,主要技术标准见表6.1.5-4表6.1.5-4边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使用测距仪 精度等级每边测回数一测回读数较 差限值(伽)测回间较差限 值(mm)往测返测一级及以 下n1152)高程控制网利用设计院交接的高程控制网进行测量复核复测的成果进行测量复核,高程控制网按四等附合水准布设;观测方式按四等符合往返测执行,观测顺序为:后- 前-前-后。水准测量限差要求见表 6.1.5
23、-5规定。表6.1.5-5 水准测量限差要求(mm)水准测量等级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 之差平原五等± 20V L± 30V Ri注:表中L为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 km Ri为检测测段长度,以 km计。6.1.7测量应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测量技术规范、规定、细则,精心实测,科学管理,确保所有测 量成果质量。2、测量工作人员应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 必须坚持测量作业程序,严格按 照贯标要求执行。3、施工测量前要认真熟悉设计图纸, 掌握建筑结构尺寸,对测量资料必须进 行检核。4、与监理测量工程师要密切合作,测量成果资料必须经技术主管签字后, 送 交监理。5、测量过
24、程必须记录清晰,保持原始,所有记录要清楚认真填写, 不得随意 涂改和损坏。施测人员要坚持签字制度,签署日期、姓名、气候、地点、工作内容,必要时除说明情况外,应附草图记载在测量薄上。&测量资料要及时整理、归档,测量工作日志填写规范,内容清楚,并妥善 保存。7、测量人员与技术人员密切配合,相互督促,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测量放 样工作,值班技术人员应验收复核,如果出现与设计不符,及时返回信息,及时 得到纠正。8、测量人员对某些事宜无法做出结论时,应及时报告上级施测部门或技术主9、测量人员应对测量工具、 仪器经常进行保养,保证测量仪器设备完好, 仪 器设备必须进行定期检查,校正。10、管区内的
25、测量控制点、高程点要严加保护,不得随意破坏,确需要移动 的必须经测量技术主管同意。6.2 每半年复测指导施工的控制桩在施工过程中容易被破坏而失准,要经常性进行复核,其 周期最长不超过三个月。分布在管区的导线点、加密的控制点同样要进行周期性 复测,由项目部测量队复测,周期最长不超过三个月,项目部每半年必须进行一 次复测,有特殊需要时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确保导线点、控制点的有效性。6.3 施工测量本工程主要工程有框架、 U 型槽、挡土墙、路基路面、钻孔桩等,在施工过 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技术管理办法及工程测量管理制度执行过程监控测量。施工测量必须执行复核制度,施工测量复核包括测量外业复核和测量内业资
26、料及设计图纸和设计资料复核。对于控制工程的关键测量部位的测量数据必须执 三级复核。(1)测量外业复核制1)新建项目开工前必须对设计控制点进行全面复测, 我项目属于北方寒冷地 区,复工前必须对地面控制点进行全面复测,软土地段施工的控制点必须坚持定 期复测。2)测量桩点在交接时必须由交接双方持交桩表逐桩核对确认, 无桩名者视为 废桩,遗失的坚持补桩,资料与现场不符的应予更正,并形成交接桩纪要;3)线路施工复测可以沿线路两侧布设导线并扣联设计线路切线点, 可同时附 带三角高程测量复核设计水准点,但测量成果必须与设计比较;4)外业观测元素必须有多余观测量。 所有角度、 距离观测均须至少完成一个 完整测
27、回,严禁半测回作业。原始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同步做出,严禁涂改和事 后补记、补绘。不合格时,应按规范要求补测或重测;5)重要工程的定位和放样, 必须坚持用不同的方法或手段进行复核测量或换 人检测后才能施工;6)使用已知点 ( 包括平面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 ) 进行引测、加点和工程放 样前,必须坚持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确认桩点无疑、 无误、无位移后方可使用;7)在控制工程的关键部位(如:基坑开口线放样等)放样时,所利用的控制 点不少于 3 个,并首先应对所利用的 3 个控制点进行相互检核(测量控制点间的 角度和距离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确保控制点位准确之下, 利用其中的两个控制点 按极坐标方法进
28、行定位,在选用第 3 个控制点检核部分放样点。8)对线路中边桩坐标、 深基坑开挖线、 管涵中心坐标等进行复核应采用不同 的程序进行重新计算,并采用手工计算有代表性点的坐标,对采用的程序进行检 核。9)搭接测量包括标段内相邻施工队之间以及和相邻标段外单位的搭接测量工 作。平面搭接测量的两测量单位必须在搭接处的切线或轴线上唯一确定共用的两 切线点或轴线点或公共一导线边,高程搭接测量必须测量至相邻施工单位内的邻 近一个水准点或选择共用水准点;10)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坚持每半年对控制网进行全面复测一次,一年分上 下半年两次,并经总工程师复核确认。(2)测量内业复核制 测量内业复核工作主要包括对原始设计
29、文件、测量的各种原始记录、控制测 量和放样测量成果计算等的复核,其内容及具体要求如下:1)用于测量的施工设计图纸、 资料及外来测量成果等应认真研究审核并作出相应的审核记录,详细了解建筑物各细部尺寸及相互间的几何关系;了解外来测 量成果所用的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精度、起算系统以及控制点的分布和点 间关系,必要时应作现场核对,确认无误无疑后方可使用。2)手工采集的各种原始记录包括各种放样记录必须进行复核以确保原始观测 数据的正确性。电子记录内业计算前必须检查原始观测值文件中各种参数是否正 确,其中主要包括仪器加乘常数、气象改正系数、 归算高程面、各项观测限差等。 各种原始观测数据未经复核不得用
30、于下一步测量和计算工作。3)各种控制测量及重要施工放样计算成果必须坚持两人 ( 组) 独立计算并相互 校核。采用软件计算的测量成果必须先确认测量中误差、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等 重要参数的正确性,以确保测量计算成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4)抄录已知数据必须核对,两计算人应分别独立查阅抄录,并互相核实。5)原始记录必须在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复核。复核时应根据记录表上的角度、 距离、测站点和后视方向点坐标计算出所放样点的坐标,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高程复核应根据记录表中的各转间点高差及引用的已知水准点高程计算所放样的 结构物部位标高。6)测量复核并不是简单的签名, 复核人必须对各种原始数据、计算方法、 计 算
31、过程、精度评定及结果认真核对,有必要时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重新计算。 如果发现已复核过的测量资料(包括原始记录)出现任何差错,经理部将对复核 人及参与该次测量的人员进行处罚,并对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人员视情况处罚。7)测量成果的构成及整理 测量成果由测量资料和测量标志构成。测量资料包括设计文件、图纸、测量 设计、原始观测记录 (含电子手簿 ) 、计算过程资料、计算成果书等。各技术组测量记录采用经理部统一的方向观测记录簿、全站仪(经纬仪)放 样记录簿、水平仪记录簿及等级水准测量记录格式或电子记录格式;记录本应按 工程项目分册记录。记录本封面上应贴明单位工程项目名称和里程段,保管人。 记录本第一页应将
32、用于本单位工程的导线点或水准点记录完整,并签字完整。外业观测原始数据经复核后,由两人以上分别独立计算并进行检查核对形成 测量内业成果。采用A4纸型并用统一的成果封面和测量技术交底表格式,测量成 果必须附图。各类测量桩点的埋设应符合本段施工监理单位的要求,若没有明确要求则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要求。8)测量成果的使用 测量方案、开工复测成果及重点工程控制测量成果必须经项目工程管理部工 程部长复核,总工程师审核批准才能交付使用。工程部测量技术交底必须工程部长复核、总工审核才能交付使用。 各技术组的测量技术交底必须经技术主管复核才可使用,重要的结构物的测 量交底应工程部长复
33、核并报总工程师核备。6.4 竣工测量单位工程竣工后, 应及早进行单位工程的竣工测量, 以核实工程各部件中线、 标高、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规范、验标及图纸要求。合同范围内全部工程的竣工测量应以控制建筑物的轴线 (中线)为基准进行系 统联测,并与相邻合同段的轴线 (中线)衔接。其内容包括测量成果表、竣工图、 线路中线、测量竣工报告,反映其真实情况存档,便于将来维护和检修。7、测量资料的管理7.1 测量资料的管理要求1、各种原始记录要使用成册的记录簿, 封面应写明记录簿的名称、编号、 测量单位、使用日期,册内应有目录、页号,封底填明使用页数、截止日期等。2、原始记录一律用硬质铅笔填写,每次作业的规定项目
34、要填写齐全,记录、 计算的修改及观测结果的淘汰严禁擦拭、涂改或刮补,应在错误数字上划一横线 并在其上方写上正确数字。3、各种计算资料应装订成册,编目编页,数字书写清晰、整洁,并附有必要 的说明和示意图,计算者、检算者必须签名。4、所有测量原始记录手簿、 计算资料及成果编录资料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后 方可提供给下道工序使用。7.1 测量资料的管理具体实施7.2.1 施工放样记录复核现场施工放样实测实量,司仪人员操作仪器,专职计算记录人员使用专门记 录表格记录在案。两人相互复核,以保证施工放样的准确性。放样成果报本工程 测量工程师复核。7.2.2 高程测量记录及复核 高程测量司仪人员自己在专门的水准
35、记录薄上记录在案,高程测量作业结束 后会同其他测量人员相互复核将正确结果记载在水准记录薄上。8、质量控制的具体运作要求质量控制运作主要包括自检、外检和抽检。为确保建筑施工的正确性,项目 测量工作实行自检、外检和抽检制度。(1)自检技术组对涵洞中心及轴线、线路曲线控制桩、其它建筑物的中线和轴线定位 以及各种圬工工程立模前的首次定位,应利用相邻的其它控制点进行自检;(2)外检重点工程每一工序施工完转入下一工序前应申请监理单位进行外检。具体检 测方法及内容根据验收规范或由监理单位确定。(3)抽检经理部工程部不定期对经理部重点控制工程的测量成果进行抽检,必要时作 现场抽检。抽检测量项目的全套测量资料,
36、包括设计资料审核记录、原始观测记 录、成果计算书及放样计算资料等。对抽检结果写出书面意见,报告经理部总工 程师,并实行奖罚制度,对测量工作管理好的单位在年终将给予奖励和表杨,对 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将以书面形式通知被检单位,并进行通报批评。9、测量仪器、工具的管理9.1 普通测量仪器及工具的管理1、测量仪器是企业精密贵重设备, 是测量人员不可少的工作武器。 每个测量 工作者必须精心爱护仪器,正确使用仪器,提供仪器的完好率,延长仪器的使用 寿命。2、各种仪器应由专人管理, 负责仪器的检校与维修,建立仪器检查、维修和 使用登记卡片。全部仪器设备每天至少检查一次,保证仪器性能灵敏、部件齐全 完备并处于良好状态。严禁使用不合格仪器。3、设立仪器室和仪器柜,置放地点要防潮、防晒、通风良好、温度适宜。4、仪器和附件使用前应检查, 使用后及时擦去灰尘、污垢和水珠。 如遇井上 井下温度悬殊时,应再井下缓开箱,出井后仪器需放通风处晾干后再入箱。5、管理、检验、校正和使用仪器的人员,必须熟悉仪器的构造。6、要选择施测方便、 安全地点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无菌干手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方底阀口袋数据监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弯樁头机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三:第五单元检测
- 新疆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2025年小升初数学检测卷含解析
- 2025-2030年中国LNG市场发展规划及需求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PCB药水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邢台学院《药品质量管理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至2031年中国碳钢止回阀铸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磷霉素氨丁三醇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与医保政策对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三篇
- 复盘苹果供应链发展历程探寻特斯拉供应链长期成长标的
- 35kV落地手车式开关移动平台的研制
- 沙场合作协议书完美参考
- 广西水功能区划报告-广西水利信息网
- 动物营养学教案
- 基夫赛特炼铅的设计运行(2)(1)
- 信用证修改练习习题
- 《重庆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18》电子版.docx
- 塞思卡拉曼《安全边际》
-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3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