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解读(19周旋)_第1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解读(19周旋)_第2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解读(19周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解读合肥十九中周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篇目。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出鲁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鲁迅,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他:“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的骨头是硬的,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鲁迅精神的真实写照。他不愧是我国近代文坛上的一面旗帜。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写于一九二六年九月十八日。当时作者刚离开北京,正在厦门大学任教,本文还有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这组散文有五篇是在北京时写的

2、,由于作者痛恨那些为军阀政客卖命的走狗文人,加之北京的形势复杂,他决定南下。另一半是到厦门写的。所以说,这是鲁迅先生南下时,心情最糟糕时,为了排解内心的痛苦寻找一些安慰,才写了这篇散文,作品中流露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和深情。百草园,在绍兴城内新台门后,鲁迅家房屋后面的一个园子,当时是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园子。一九一九年,百草园和新台门屋子一起卖给了姓朱的人家。三味书屋,在绍兴城内新台门鲁迅故居东边不远的对面,是清末秀才寿镜吾先生的寓所内的第三间房,用为书塾。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在这里读了六年书。所以,这里的一切,他都记忆犹新。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点明了

3、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照“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空顺序来写的。由此可知,全文可分为两部分,即作者童年时期在百草园的游戏生活和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两部分内容。文章首先从百草园讲起,指出百草园虽然“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而且园内“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直接表现出作者对百草园的亲切回忆。 紧接着,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

4、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本段写百草园景物之繁多, 多达十五种。作者巧妙地以时间先后作为描写顺序, 从春写到冬,依次写来,层次清晰流畅, 各种形象生动活泼, 细节刻画之传神、语言表达之精妙令人咋舌。一系列形容词以及描写动作细节的词的运用,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其语言色彩绚烂,情趣十足。作者选取了各种动植物的代表性特征进行粗线条的描写,表现出百草园内物种的丰富以及园内生活的自由。“不必说也不必说”看似是在表明这些动植物都是些平常之物,其实却是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垫,由面到点, 强调了“单就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突出了“泥墙根一带”对于儿童们的特殊吸引力, 增强了作品的韵味

5、和语言感染力。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弹琴,既是拟人状物,又暗示出园子里不仅是各种小生物的天堂,也是孩子的乐园。从蜈蚣、斑蝥到何首乌、覆盆子,这里的动植物无一不让孩子觉得新奇。小小的泥墙根一带就有如此多的乐趣,园中其他地方的乐趣自然就更多了。作者在这里烘托旁衬得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百草园给予我亲近自然的乐趣。在下面的段落里,作者先后谈到了“美女蛇”的故事和冬日雪地里捕鸟的方法。“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虽然让人有点害怕,却又强烈地吸引着作者,引发了作者对百草园隐秘的无比好奇。冬日里捕鸟之事更是给作者带来了无比的欢乐: 先“扫雪”、“露地”、再“支筛”, 然后“撒秕谷”

6、、引诱鸟雀“啄食”, 最后“拉绳”、“罩雀”, 用词简洁清晰, 读来妙趣横生。这些好奇与欢乐,不仅仅是百草园给我带来的,也是长妈妈和闰土父亲等故乡人物给我带来的。自然的快乐不仅仅来自于百草园内的动植物,还源于故乡人与人间的深厚的情感。慢慢地,作者长大了,家里人要送作者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这里,作者用一个过渡段,巧妙地将自己的百草园生活过渡到了随先生读书的学习生涯。“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作者先以儿童哀伤的语气发问,然后连用三个“也许是”外加“都无从知道”,进一步加强自己对家里人这一举动的疑惑不解。最后又以向亲密伙伴告别的语气向百草园做了告别:“Ade,

7、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即将离开百草园时那种依依不舍的心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作者一开始便以简洁的线条描绘出书塾先生古朴的形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的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就知道,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接着,以肯定语句,介绍了他的品性。在鲁迅的笔下,这位老先生似乎也并不太“严厉”,学生行礼,他在一旁“和蔼”地回拜,备有一条“戒尺”,定有“罚跪”的规则,但都不“常用”。通常也只是“瞪几眼”,大声嚷道:“读书”。管制似乎也并不太严,学生常常会溜到小花园里顽皮,课间也能偷偷

8、地嬉耍。但另一方面,这位先生却是刻板、迂倔的。在他看来,学生是只能攻读经书子集,其他的读物都是不正经的,不许涉猎。然而课读那一场景却又映现了他性情的另一方面:质朴。学生们都悄没声儿各自嬉戏去了,就他一人在大声读书:“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幅人物描写,抓住了老师的几个动作,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质朴而有性情的先生。那声音,那表情,那动作,自我陶醉,神游其间,真是活显出一个迂老夫子的天真灵魂,可爱极了。不可否认,鲁迅在对这位善良老人的描绘中,隐含有调侃之意,但其间更多的还是温和的微笑,眷念的深情。

9、“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先生读书入神时摇头晃脑、神态滑稽;而孩子们此时却是读书厌倦了, 正在偷偷地做游戏、描小说绣像。从老师读书痴迷近乎迂腐的情态和儿童们幼稚顽皮的个性对比中, 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住了作品的情感倾向。对于儿童来说,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环境: 一处是充满了自然之趣的“乐园”, 在那里, 一切事物都快乐有趣,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显得那么美好而多姿多彩。而另一处则是“最严厉的书塾”, 事事笼罩着对儿童天性的束缚。从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比照中, 使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百草园甜美欢乐生活的恋恋不舍,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陈腐教育方法和内容的强烈不满。正如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说

10、的, 通过往事回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运用对比手法来达到摄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三味书屋的后园的描写:“三味书屋的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这里作者是用对比手法,把这个后园和“百草园”作比较,连用了两个“也”:“也有一个园”的“也”,“但在那里也可以”的“也”,前一个“也”照应上文的百草园把上下文自然地衔接起来,后一个“也”则说明这个园不如百草园那么多彩有趣,但同学们同样玩得有滋有味。另外,还通过“爬,折,寻,捉,喂”等一系列动词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寻到的乐趣,反衬了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单调和枯燥。阅读本文, 我们会有深刻的感受: 在文坛上一向以骁勇善战著称的鲁迅, 也流露出他温情脉脉的极感性的一面。这种温馨的情感是他对成长经历的深情眷顾, 带有更多的诗意和幻想的成分, 并不是童年生活的如实还原。诗意和幻想加上炉火纯青的语言功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