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公司控制权的基本涵义和特征摘要 对于公司控制权的涵义,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不同 的理解。由于企业不同于价格机制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企业 内的资源配置是由权力来协调的,因而,可以把公司控制权 定义为公司资源的配置权,即配置公司内资源、协调公司经 济运行的权力。作为一种公司资源配置权,公司控制权表现 出非对称性、可分解性、可转移性及收益性等几个方面的特 征。 关键词 公司控制权;资源配置;控制权制衡;控制权 转移;控制权收益 中图分类号 F27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006-5024(2011)04-0056-03 作者简介 周军,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 导师,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
2、学、产业经济学;卢山,武汉理 工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湖北武汉 430070)、引言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及其行使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状 况和公司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因而,公司控制权是理解公 司制度的一个核心概念。长期以来,人们对公司控制权中的 相关问题作过诸多探讨,形成了众多理论成果。然而,究竟 什么是公司控制权,一直是众说纷纭。现代公司理论的开创 者Berle和Means(1932)早就指出,如同政治领域中的主权概 念一样,同所有权相分离的控制权是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概 念。到现在,问题仍是如此。如田志伟(2008)提出,企业理论中的控制权的概念始终存在矛盾与混乱之处。马
3、磊和徐向 艺(2008)则感慨,在企业理论中,企业中的控制权变量只是 作为解释其他变量的外生变量,而这一变量本身却没有得到 合理解释。这样,公司控制权的涵义和特征也就成为有待于 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二、公司控制权的基本涵义按照Jensen和Meckling(1976)的观点,企业是一组合同 的连接。而仅从投入的角度看,企业可以说是一组生产要素 的集合。这些要素 (及其所有者 )各自与企业签订合同,但他 (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合同关系。这些要素虽通过与企业的合 同而连接在企业中,但在权力缺失的情况下,他(它)们并不能彼此自行合作而有效地进行生产。资源配置中涉及的三个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怎样生产 和
4、为谁生产 (如何分配 )。在缺乏权力的情况下,通过合同而 集结在企业中的生产要素并不能自行解决生产什么、怎样生 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首先,分析生产什么这一问题。企业 作为一种经济组织,要通过生产商品或劳务以满足某种或某 几种社会需求。正因为如此,企业有着统一的经营目标。而 企业中具体的、特定的生产要素目标各异。可以说,公司是 各个参与者的联合体,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其目标,而且这些 目标通常并不一致。其次,分析怎样生产这一问题。生产要 素虽然是按照企业发展的需要购进的,但要素进入企业后, 却难以自动地协作或配合进行生产。即使要素有进行沟通和 合作的愿望,他们也面临着信息不足的问题。企业尽管是一 系
5、列要素的集合体,但单个要素却并无生产能力,或者说只 是具备一种潜在的生产能力。 最后,分析为谁生产这一问题。 要素进入企业后还存在一个收入分配的问题。在进行生产 后,要素所有者会围绕组织租金 (利润 )而展开争夺。而在缺 乏权力协调的情况下,要素所有者也许会因这种争斗而危及 企业的利益。在企业资源配置中,权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一是决定生产什么。企业面临着许多可供选择的生产计 划或投资项目。无论选择生产什么,在投入一一产出组合中 都存在着一系列的价格,而在市场中,存在着大量低买高卖 的机会。作为对变化着的环境或被普通人忽视的机会保持警 敏的人,企业家善于发现根据现存条件及未来条件进
6、行创造 的机会。这样,企业家理当掌握决定生产什么的权力,并据 以在市场上购买相应的生产要素以进行生产。二是决定怎样 生产。生产要素尽管是按企业的需要加以购买的,但在生产 要素进入企业以后,企业家要对其进行调节和控制,将其行 为引导到组织目标上来。这就有必要建立起高效的组织结构 和管理系统。 在此过程中, 企业家要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企业组织 形式。三是决定为谁生产。一些要素在与企业订立合同时虽 在要素价格或要素的基本报酬上达成过协议,但由于组织租 金是由各种要素共同创造出来的,因而仍存在一个要素收入 分配的问题。 Aoki(1984) 就把企业看
7、作是一个股东集团与雇 员集团就组织租金的分配进行谈判的场所,而管理者的一个 重要职责就是要对股东和雇员的谈判进行仲裁。以上所说的协调企业内资源配置的权力即为控制权。在 古典企业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统一在一起的,这类 企业中一般并不存在 Berle 和 Means(1932) 所说的所有权与控 制权相分离的问题。而在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特征的 现代公司中,昔日古典企业中较为单纯的权力概念已演变为 控制权形态,且随着现代公司中所有权分散化的加剧、董事 会作用的增大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控制权概念本身的 涵义趋于复杂,以致形成了名义控制权与实际控制权、经营 控制权与最终控制权、一般控制权
8、与核心控制权、特定控制 权与剩余控制权等多种说法和用语,而在关于控制权含义的 界定中,又出现了“管理者任用权” 、“决策权”、“管理权”、 “影响权”诸说。尽管如此,在我们看来,在现代公司中, 控制权的基本属性实际上是不变的,它仍是一种资源配置 权,只是其体系结构和作用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三、公司控制权的若干特征现代公司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存在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 分离。作为一种协调公司内资源配置的权力,公司控制权的 特征主要表现在非对称性、可分解性、可转移性和收益性等 几个方面。首先,是非对称性。非对称性意味着公司控制权的保有者与一般生产要素之间是一种指挥一一服从关系。这里实际上把公司中的生产要素
9、分为两类:一类是资本及其经营者, 它们 (他们 )根据与企业间的投资合同和管理合同而掌握着控 制权,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另一类是受控制权支配的生 产要素,它们 (他们 )根据与企业间的劳动合同和雇佣合同而 服从指挥,是一种一般的生产要素。控制权所体现出的非对称性,使其呈现出明显的权力色彩。而权力的鲜明特征,在于其保有者拥有在任何基础上迫 使他人屈从或服从自己意志的能力。正因如此,现有大多数 关于控制权的定义中,都将其界定为一种权力(Power)或权威 (Authority) 。当然, 一些论者如 Grossman 和 Hart(1986) 、Hart 和 Moore(1990) ,以及 Ag
10、hion 和 Tirole(1997) 等,在将控制权 (剩余控制权 )视为一种“权力”或“权威”的同时,也常以 “权利”名之。这一点并不奇怪。我们注意到,权力与权利 是两个不同但又存在着密切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两个概 念在运用中往往存在重叠或交叉的情况。有权力去做某事情 的人也有法律权利。控制权作为一种配置公司内资源的权力,同时也具有作为权益性要求的权利的特点。当然,与 一般生产要素不同,控制权是一种由协调公司经济运行的权 力所带来的权利。其次,是可分解性。所谓可分解性是指控制权可分解为 决策、经营及监督等几个方面, 从而相应地出现决策控制权、 经营控制权和监督控制权的划分,它们在协调公司
11、资源配置 上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决策控制权是指通过选择和决定 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从而为公司资源的合理配 置提供前提。经营控制权是指通过对决策的执行,具体解决 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从而使公司资源得 到有效配置。监督控制权是指通过对决策和经营活动的监察 和督导,为公司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供保障。在公司资源 配置中,决策控制权、经营控制权和监督控制权相互依存、 相互制衡,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共同服务于协调公司运行、 满足社会需求的目标。控制权制衡是实现公司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一个重要 条件。需要指出的是,控制权中决策,经营及监督中的某一 方面,并不一定对应于公司中某一
12、特定专门的机构。例如, 董事会作为行使公司日常决策权的机构,对决定公司经营计 划和投资方案,决定公司管理事项及人员安排,制定利润分 配和弥补亏损方案等负有重大任命。而股东大会虽不介入公 司经营管理事务,但对公司重大事项却行使着最终决策权。 再如,股东大会对公司管理者和重大经营活动行使着监督职 能,而董事会也有对管理人员实行监督的职责。再次,是可转移性。可转移性是指控制权可在不同的行 为主体间发生移动,从而公司中资源配置者的构成状况或力 量对比发生变动。控制权的转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 是最终控制权的转移。最终控制权是由股东大会掌握的最终 决定公司资源配置方式的权力。最终控制权由股东大会行
13、使,其大小可通过由控股权带来的投票权 (表决权 )等来衡量。 最终控制权的转移, 可通过股权协议收购与转让、 竞价并购、 要约收购、定向增发、吸收合并等方式来进行。其二是实际 控制权的转移。实际控制权是由管理者掌握的公司日常性资 源配置权。 Aghion 和 Tirole(1997) ,以及 Ti-role(2001) 把公司 控制权分为名义控制权和实际控制权,认为名义控制权由股 东拥有,实际控制权则由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拥有。实际控 制权的转移,主要是通过管理者的离任和继任表现出来的。 其三是最终控制权与实际控制权间的转移。具体有两种情 况:一种是最终控制权向实际控制权的转移,如大股东在某 些
14、情况下直接参与经营管理,从而掌握一部分直接进行资源 分配的权力;另一种是实际控制权向最终控制权的转移,女口 管理者通过自有资金或外部融资收购其所在公司股份,从而 由直接的资源配置者变为兼有一部分最终控制权的情况。控制权的转移可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行政 干预或司法裁决等方式来进行。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存 在着发达的控制权市场,最终控制权及实际控制权的转移, 可通过资本市场、并购市场和经理人市场上的运作或交易来 实现。而在市场经济尚不发达的国家,行使划拨或任免往往 是实现最终控制权及实际控制权转移的重要途径。最后,是收益性。控制权的取得和行使是一项有成本和 收益的活动。控制权的成本是为获得和行使控制权而支付的 代价。有人将控制权成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控制权形成或 获取过程中控制者的成本;二是控制权形成后控制者的责任 和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交通规划合同管理软件咨询重点基础知识点
- 车位抵押借款合同协议
- 海螺合作协议书
- 进购物店合同补充协议
- 软件咨询类合同协议
- 施工分包劳务合同
- 产品研发合作协议签署函
- 游艇清污协议书
- 连云港彩钢厂房合同协议
- 炒股保底协议书
- 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门锁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 常减压蒸馏装置操作工操作技能试题(终).
- 《云南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应用指南)(上下册)
- 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几例
- 上海建设工程通用硅酸盐水泥质量检验报告 - 上海水泥行业协会
- 餐饮服务六大技能培训.ppt
- 基于单片机的电话拨号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 叉车产品数据表
-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设计报告
- 高填方、深挖路堑边坡和软基监测方案
- Kappa量测能力测评及评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