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棒料输送线布料装置(专业技术方案1)_第1页
哈工大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棒料输送线布料装置(专业技术方案1)_第2页
哈工大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棒料输送线布料装置(专业技术方案1)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sHIt矣求衣葬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棒料输送线布料装置(方案1)院系:机电工程学院班级:设计者:学号:1指导教师:王洪祥设计时间:2014623-2014629哈尔滨工业大学目录1、题目要求 3.2题目解答 3.(1)工艺动作分析 3.(2)运动功能分析及运动功能系统图 3.(3)系统运动方案拟定 7.(4)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1.1.1)带传动设计 1.1.2)滑移齿轮传动设计 1.23)齿轮传动设计 1.4.4)槽轮机构设计 1.5.5)不完全齿轮机构设计 1.66)执行机构 2,3 的设计 1.8(

2、5)运动方案执行构件运动时序分析 1.8(6)参考文献 1.9.棒料输送线布料装置(方案1)1、题目要求如图下图1所示棒料输送线布料装置的功能简图。料斗中分别装有直径35mm,长度150mm的钢料和铜料。在输送线上按照图2所示的规律布置棒料 原动机转速为1430r/min,每分钟布置棒料50,80,110块分3档可以调节。图1UJLU图22.题目解答(1) 工艺动作分析由设计题目和图1可以看出,推动输送带运动的是执行构件 1,使钢料下落 的是执行构件2,使铜料下落的是执行构件3,这三个构件的运动关系如图3所 示。T1亠T1T1亠Ifc-T1 执行构件运动情况执行构件1运动停止运动停止运动停止运

3、动停止1执行构件2停止放料停止放料停止停止停止放料执行构件3停止停止停止放料停止:停止停止停止T2、T3k图3棒料输送线布料装置运动循环图图3中T1是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T2是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T3是执 行构件3的工作周期。由图3可以看出,执行构件1是作间歇转动,执行构件2 作间歇转动,执行构件3也作间歇转动,执行构件2和3的工作周期相等,且为 执行构件1的3倍。(2) 运动功能分析及运动功能系统图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驱动执行构件1工作的执行机构应该具有的运动功能如图4所示。该运动功能单元把一个连续的单向转动转换为间歇转动,主动件每转动1周,从动件(执行构件1)作一次间歇转动。由题意可知

4、,主动件的转速 分别为 50r/min,80r/min,110r/min。50、80、110rpm图4执行机构1的运动功能由于电动机的转速为1430r/min,为了分别得到50,80,110r/min的转速,贝U由 电动机到执行机构1之间的总传动比iz有3种,分别为屮一便=28.6i z1n1501430"80"= 17.875n 1430 “ iz313|z3 n3 110总传动比由定传动比ic和变传动比iv两部分构成,即Iz1Iz2 = Iv2Iz3 = Iciv33 种总传动比中iz1最大,iz3最小。由于定传动比ic是常数,因此,3种变传动比中iv1最大,iv3最小

5、。若采用滑移齿轮变速,其最大传动比最好不大于 4,即v1=4于是定传动比为变传动比的其他值为iciz1iv1iv2iz2icIv3Iz328.6= 7.1517.8757.15= 2.5137.152011= 1.82于是,传动系统的有极变速功能单元如图 5所示i=4,2.5,1.82cf£图5有极变速运动功能单元为保证系统过载时不至于损坏,在电动机和传动系统之间加一个过载保护环 节。过载保护运动功能单元可采用带传动实现, 这样,该运动功能单元不仅具有 过载保护能力,还具有减速功能,如图 3所示。i=2.5图6过载保护运动功能单元因此,整个传动系统仅靠过载保护运动功能单元不能实现其全

6、部定传动比, 在传动系统中还要另加减速运动功能单元,其减速比为减速运动功能单元如图 ic 7.15 I2.52.57所示。-2.86i=2.86图7减速运动功能单元由于减速输出的运动回转轴线与执行构件 1的回转轴线垂直,因此增加如图 8的运动功能单元。该单元可用圆锥齿轮传动。由于不需要变速,故圆锥齿轮的 传动比为1。图8相交运动功能单元根据上述运动功能分析,可以得到实现执行构件 1运动的运动功能系统图, 如图9所示。为了使用同一原动机驱动执行机构 2和3,应该在图9所示的运动功能系统 图中增加运动分支功能单元,因为机构2和3具有相同的运动性质,所以此处只图10运动分支功能单元由于减速输出的运动

7、回转轴线与执行构件 2、3的回转轴线垂直,因此增加如 图11的运动功能单元。该单元可用圆锥齿轮传动。由于分支部分不需要变速,故 圆锥齿轮的传动比为1。i=1图11相交运动功能单元由于执行机构2和3的工作周期T2、T3是执行构件1的周期的3倍,所以运动 分支在驱动执行构件2和3之前应该减速,使其转速等于执行构件1的主动件转速 的三分之一。减速运动单元如图12所示。i=3图12减速运动功能单元由于执行机构2和3的驱动机构是间歇转动,且将间歇转动转换为间歇往复直 线移动,所以应该添加如图13、图14所示的运动功能单元。图13间歇运动功能单元图14往复间歇直线运动功能单元由于执行构件1是间歇运动,且由

8、图3可以看出执行构件1的间歇时间是其工 作周期的二分之一,也就是其运动时间是其工作周期的二分之一。因此间歇运动 功能单元的运动系数为t =0.5间歇运动功能单元如图15所示。t =0.5图15间歇运动功能单元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画出整个系统的运动功能系统图,如图16所示。J-f 执行构件17円9A*卜执荷构件23j; 111图16棒料输送线布料装置(方案 1)的运动功能系统图(3)系统运动方案拟定根据图16所示的运动功能系统图,选择适当的机构替代运动功能系统图中 的各个运动功能单元,便可拟定出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图16中的运动功能单元1是原动机。根据棒料输送线布料装置的工作要求, 可以选择电动机作

9、为原动机,如图17所示1430rpml2 5图17电动机替代运动功能单兀 1 图16中的运动功能单元2是过载保护功能单元兼具减速功能,可以选择带 传动替代,如图18所示。nF L-zzzM7Z7图18带传动替代运动功能单元 2图16中的运动功能单元3是有级变速功能单元,可以选择滑移齿轮变速传 动替代,如图19所示。图16中的运动功能单元4是减速功能,可以选择定齿轮传动替代,如图 20 所示。777>2 Sfio07彳图16中的运动功能单元 & 7的运动输入轴与运动输出轴相互垂直, 可以用 圆锥齿轮传动替代,如图22所示。图20定齿轮传动替代运动功能单元4图16中的运动功能单元5是

10、运动分支功能单元,可以用圆锥齿轮传动和传送带替代,如图21所示图22圆锥齿轮替代运动功能单元6、7图16中的运动单元8是把连续转动转换为间歇转动的运动功能单元,可以用槽轮机构代替。如图23所示图23槽轮机构替代运动功能单元 8图16中的运动单元9是减速运动功能单元,可以用同步带传动代替,如图 24所示。F 11 .T7T9图24同步带机构代替运动功能单元9图16中的运动单元10是把连续转动转换为间歇转动的运动功能单元, 可以 用不完全齿轮代替,如图25所示。图25不完全齿轮代替运动功能单元10图16中的运功单元11是把间歇转动转换为间歇往复直线运动的运动功能单 元,可以用曲柄滑块机构代替,如图

11、 26所示。11图26曲柄滑块机构代替运功动能单元11执行构件2、3具有控制棒料释放的作用。设计的棒料释放机构如图27所示不完全齿轮22、23等速同向转动,带动全齿轮33、36间歇转动,从而使曲柄滑 块机构间歇工作,把料推到传送带上。22、23转动一周的时间内,钢料释放两 个,铜料释放一个。图27棒料释放机构根据上述分析,按照图16中各个运动功能单元连接的顺序把各个运动功能 单元的替代机构依次连接便形成了棒料输送线布料装置(方案1)的运动方案简图,如图28所示。202241-(b)(C)1电动机 2,4,16,18,19,21,25,28,30,32.皮带轮 3,17,20,26,31.皮带

12、5,6,7,8,9,10,11,12.圆柱齿轮 13,14,15,24.圆锥齿轮27.拨盘29槽轮图28棒料输送线布料装置(方案1)的运动方案简图(4)系统运动方案设计1)带传动设计带传动分为摩擦型和啮合型两大类。 摩擦型带传动过载时可以出现打滑, 从 而对机械系统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 但是,其传动比不准确。啮合型带传动可以 实现主动轮与从动轮同步传动,实现准确的传动比。根据两种带传动的特性,选 择2,3,4构成的带传动为摩擦型带传动,其余带传动为啮合型带传动。 带传动2,3,4的设计原动机类型为电动机,额定转速为1430rpm,即带传动的高速轴(小带轮) 的转速为n1=1430rpm其传动比

13、为i=2.5采用V带传动进行设计,则设小带轮直径为 d2,大带轮直径为d4,取d2=150mmd4=d2X =150 忽.5=375mm 带传动16,17,18的设计带轮16为主动轮,18为从动轮。此带传动机构要实现i=3的传动比,为了 实现精确的传动比,采用同步带传动设计。设带轮 16直径为d16,带轮18直径 为d18,取d16=100mmd18=d16 X =100 B=300mm 带传动19,20,21的设计此带传动起连接齿轮22、23,使之同步转动的作用,故传动比i=1,为了实 现精确的传动比,采用同步带传动设计。设带轮 19直径为d19,带轮21直径为 d21,取di9=d2i=1

14、00mm 带传动30,31,32的设计带轮30为主动轮,32为从动轮,传动比为i=1。皮带31起传送带的作用。如 题目所述,传送带每半周期移动200mm,之后停歇半个周期,为了实现精确的传 动比,米用同步带传动设计。故设带轮 30直径为d30,带轮32直径为d32。取2x200d0 二 d32127mm 带传动25,26,28的设计此带传动起连接作用,故传动比i=1,为了实现精确的传动比,采用同步带 传动设计。设带轮25直径为d25,带轮28直径为d28,取d25=d28=100mm2)滑移齿轮传动设计由前文的计算,得到滑移齿轮的传动比如下:山=4iv2iz217.875ic7.15= 2.5

15、iv3iz3ic137.152011-1.82取Z9=17,则Z10=iv1Z9=68为了改善传动性能应使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齿数互为质数,于是可以取Z10=69。其齿数和为Z9+Z10=17+69=86,另外两对啮合齿轮的齿数和应大致相同, 即Z7+Z8Q 86 Z5+Z6Q 86由于 =2.5,为了更接近所要求的传动比,可取 Z7=25,Z8=61同理可取 Z5=30, Z6=55o由于Z7+Z8= Z9+Z10=85,因此齿轮7、8,9、10可采用标准齿轮传动,其中 心距相同。而Z5+Z6=85< 86,所以齿轮5,6应采用正传动。设它们的模数为2,齿顶高系数ha =1,顶隙系数c&

16、#39;0.25,分度圆压力角=20°,实际中心距a'=86mm。各齿轮参数设计如表1、2、3所示:表1齿轮5、6的几何尺寸序号项目代号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1齿数齿轮5Z530齿轮6Z6552模数m23压力角a20 °4齿顶咼系数* ha15顶隙系数* c0.256标准中心距am(Z5+Z6)/2=857实际中心距a'868啮合角aarccos(a cos o/a)=21.76 °9变位系数齿轮5X50.4齿轮6X6(tan( /)'- / -tan( /+ / >(z5+Z6)/(2 滋n(/)-x 5=0.1210齿顶咼齿轮5ha5

17、ha5=m x ( ha +X5-?y)=2.76齿轮6ha6ha6=m X ( ha +X6-?y)=2.2611齿根高齿轮5hf5* *hf5=m x (ha +c -X5)=1.7齿轮6hf6hf6=m 汇(ha +c -X6)=2.2612分度圆直径齿轮5d5d5=m 汇 Z5=60齿轮6d6d6=m 汉 Z6=11013齿顶圆直径齿轮5da5da5=d5+2 减 ha5=65.5齿轮6da6da6=d6+2 汉 ha6=114.414齿根圆直径齿轮5df5df5=d5-2 汉 hf5=56.6齿轮6df6df6=d6-2 汉 hf6=105.515齿顶圆压力 角齿轮5街5/5=arc

18、cos(d5 汉 cos / 侶)=30.62 °齿轮6aa6/6=arccos(d6 汇 cos / a®=25.37 °16重合度£z< (tan a/-tan /' 6)+Ztan a/- tan /' )/2 578 =1.表2齿轮7、8的几何尺寸序号项目代号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1齿数齿轮7Z725齿轮8Z8 1612模数m23压力角/20 °4齿顶高系数*ha15顶隙系数* c0.256标准中心距am(z7+Z8)/2=867实际中心距a'868啮合角/1arccos(a cos/a )=20 °

19、9变位系数齿轮7X70齿轮8X8010齿顶高齿轮7ha7*ha7=m 汇(ha +X7-?y)=2齿轮8ha8ha8=mX ( ha +X8-?y)=211齿根高齿轮7hf7ht7=m 況(ha +c -X7)=2.5齿轮8hf8* *hf8=m 汇(ha +c -X8)=2.512分度圆直径齿轮7d7d7=m h Z7=50齿轮8d8d8=m 況 Z8=12213齿顶圆直径齿轮7da7da7=d7+ ha7=54齿轮8da8da8=d8+2 汉 ha8=12614齿根圆直径齿轮7df7dt7=d7-2 汉 hf7=45齿轮8df8df8=d8-2 x hf8=11715齿顶圆压力角齿轮7aa

20、=arccos(d7乂 cos a a(z)=29.53 °齿轮8«a8oa8=arccos(d cos a a®=24.51 °16重合度£z (ta n aa-tan a' 8)+Zta n a- tan a' )/2 6n =1.表3齿轮9、10的几何尺寸序号项目代号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1齿数齿轮9Z917齿轮10Z10692模数m23压力角a20 °4齿顶咼系数*ha15顶隙系数* c0.256标准中心距am(Z9+Z10)/2=867实际中心距a'868啮合角a1arccos(a cos o/a )=2

21、0 °9变位系数齿轮9X90齿轮10X10010齿顶咼齿轮9ha9*ha9=m 汉(ha +X9-?y)=2齿轮10ha10*ha10=m x ( ha +X10-? y)=211齿根高齿轮9hf9* *hf9=m 汇(ha +c 沁)=2.5齿轮10hf10* *hf10=m 汇(ha +c -X10)=2.512分度圆直径齿轮9d9d9=m 汉 Z9=34齿轮10d10d10=m 汉 Z10=14213齿顶圆直径齿轮9da9da9=d9+2 汉 ha9=38齿轮10da10da10=d10+2 汉 ha10=14214齿根圆直径齿轮9df9df9=d9-2 x hf9=29齿轮1

22、0df10df10=d10-2* hf10=13315齿顶圆压力 角齿轮9a9oa9=arccos(d cos a 0d)=32.78 °齿轮10a10a10=arccos(d10x: cos a 紬)=24.05 °16重合度£z (ta n ata n a' 10+Z(tan a0- ta n a' )/2 6& =1.3) 齿轮传动设计圆柱齿轮传动设计由图28(a)可知,齿轮11、12实现图16中的运动功能4的减速运动功能, 它所实现的传动比为2.86。齿轮11可按最小不根切齿数确定,即zn=17于是Z12=2.86z11=48.62

23、取Zh=17, Z12=49,它们的模数为2,齿顶高系数ha =1,顶隙系数c = 0.25,分度圆压力角:=200,中心距a=66mm,按标准齿轮计算。圆锥齿轮传动设计由图28可知圆锥齿轮13,15实现的是图16中的运动功能单元7的变化速度方 向的作用,它的传动比为1,两圆锥齿轮的轴交角为©二 90 °圆锥齿轮13、15的分度圆锥角为S15 = arctanzi5z13 = 45 °3 3=90 -45 =45°又最小不根切当量齿数为Zvmin = 17则最小不根切齿数为Zmin = Zvmin xcos 45 =12.02勺2即圆锥齿轮齿数可取Z13

24、 = 12Z15= 12圆锥齿轮的13,15的几何尺寸按模数 m = 2mm的标准直齿圆锥齿轮计算。由图28可知圆锥齿轮14,24实现的是图16中的运动功能单元6的变化速度方 向的作用,它的传动比为1,两圆锥齿轮的轴交角为©二 90 °圆锥齿轮14、24的分度圆锥角为3 4 = arctanzi"z24 = 45 °324=90 °-45 =45°又最小不根切当量齿数为Zvmin = 17则最小不根切齿数为Zmin = Zvmin xcos 45 =12.02勺2即圆锥齿轮齿数可取Z14 = 12Z24= 12圆锥齿轮的14,24的几

25、何尺寸按模数 m = 2mm的标准直齿圆锥齿轮计算。4)槽轮机构设计由前所述可知槽轮槽数z=4和拨盘的圆销数为k=2,该槽轮的各几何尺寸 关系如图29所示H图29槽轮机构几何尺寸关系由图29可知槽轮的槽尖角为2 B =360Z=36O /4=90 槽轮每次转位时拨盘的转角2a =180° -2 B =90°令槽轮机构的中心距a=150mm拨盘圆销的回转半径入=/a=sin B =sin450.7071r=入 a=0.707巾50=106.065mm槽轮半径R;cos - = . 1 -,= 0.7071aR=E a=0.7071130=106.065mm锁止弧张角丫 =36

26、0° -2 a =360° -90 ° =270°圆销半径rA=r/6=106.065/6=17.6675mmrA =18mm槽轮槽深h>(入 +E -1)a+=(0.7071+0.07071-1) 150+18=80.13mm锁止弧半径rs< - rA=106.065-18=88.065取rs=80mm5)不完全齿轮机构设计由图3和图27可以看出,不完全齿轮22旋转一周,从动轮33间歇作两次 整周回转。经计算,不完全齿轮 22共有两段工作齿,每段工作齿所在圆弧的圆 心角为60°,这两段工作齿间隔120°,并且每一段工作齿

27、在工作时都能使齿轮 33刚好完成一次整周回转。齿轮 22和33的啮合情况如图30所示。图30齿轮22、33的啮合情况图31齿轮25、36的啮合情况为方便起见,取齿轮33的齿数为10,则齿轮22每段工作齿的齿数也为10。为避免根切,要对齿轮进行正变位。取模数m=2,齿顶高系数ha=1,顶隙系数c 0.25,分度圆压力角a =20°,实际中心距a'=71mm,得到齿轮22和33的 参数如表4所示。表4齿轮24、35的几何尺寸序号项目代号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1齿数齿轮22Z2260齿轮33Z33102模数M23压力角A20 °4齿顶咼系数* ha15顶隙系数* c0.256

28、标准中心距am(Z22+Z33)/2=707实际中心距a'718啮合角a1arccos(a cOs«/a)=22.11 °9变位系数齿轮22X220.48齿轮33X33(tan( a)- a-tan( a)+ a) >(z22+Z33)/(2 tan( a)-X22=0.0510齿顶咼齿轮22ha22ha5= ( ha +X22-?y)=2.91齿轮33ha33ha6= ( ha +X 33-?y)=2.0411齿根高齿轮22hf22* *hf22=m 汶(ha +c -X22)=1.54齿轮33hf33* *hf33=m 汉(ha +C -X33)=2.41

29、12分度圆直径齿轮22d22d22=m 汉 Z22=120齿轮33d33d33=m 汉 Z33=2013齿顶圆直径齿轮22da22da22=d22+- ha22=125.8齿轮33da33da33=d33+ ha33=24.0814齿根圆直径齿轮22df22df22=d22-2 汉 hf22 =116.92齿轮33df33df33=d33-2 hf33=15.1815齿顶圆压力 角齿轮22aa22aa22=arccos(d2 cos a Odb)=26.33 °齿轮33街33aa33=arccos(d33 汉 cos a 絢=38.7 °16重合度£Z2 (ta n a22-ta n a' 33+Z(tan a3- tan a' )/2 4n =1.由图3和图27可以看出,不完全齿轮23旋转一周,从动轮34间歇作一次 整周回转。经计算,不完全齿轮 23有一段工作齿,工作齿所在圆弧的圆心角为 60°,并且工作齿在工作时能使齿轮 34刚好完成一次整周回转。齿轮 23和34 的啮合情况如图31所示。齿轮23、34的参数分别和22、33的参数相等,这里 不再计算。为了使齿轮22、33、23、34能够同步转动,且角速度相等,因此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