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_第1页
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_第2页
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总4页)<AL-FENGHAL-(YICAI)-Company Onel大肠镜操作方法要点:镜身拉直.以退为进,钮角旋镜.见腔进镜.吸引钩拉。于法:左于握镜.大拇指和中指负责旋角,食指负责吸引、充气和冲洗:右手持铠以大拇指和食扌斤持镜,距肛门2030cm,负责旋镜和进退镜子。进镜方法:肛门和M肠:插入肛门2-3cm后注气,如一片红稍退镜.见腔进镜。至直肠壶腹部涮整视野.使液体位 于下方并尽可能吸除液体(即粪汁)见腔进镜.直达直一已移行部。长约15cmo 乙状结肠:走向:先向前(腹部),然后向左.后,再向后、上,与降结肠移行。进镜方法:1>女吸引,少吸液体少注气,

2、见腔进镜(但别等腔开大,有一点腔能看清方向即可), 一旦看不清腔即退镜.并调整方向。一般卷为向上、向左转(逆时针)。2. 当通过一个弯后.II卩钩拉右旋退镜.蛇行前进。3, 转弯时角度不可过大,避免“手柄征”。4过乙状结肠和降结肠达脾曲并拉直后一般为40cm左右,否则说明未拉直。易犯错误:1,乙状结肠成禅或转弯处不能前行顺时针右旋退镜:2. 方向角度正确,但看不到腔不敢前行一一小心向前滑行数蠅米.过了转弯后钩拉。过乙一降移行处及降结肠:退镜拉宜时镜深约30cm达乙一降移行处。在不成祥的情况下.如果轻柔操作,尽址少注气、多钩拉退镜.一般可以通过。 具体:见 腔进做 见弯即拉.直接到达乙降转弯处,

3、如一时不能到达可通过吸气.见腔推镜和斥腹等方法到达。 在进入急转弯之前.现根据转弯方向预调旋角和旋镜,然后插入.边插边调,使镜头在肠腔转弯处滑行进 入。一旦进入并通过转弯处,弯曲角钮不放松,然后拉镜并顺时针退镜,拉直镜身。过乙一降移行 部后继续见腔进镜,宜达脾曲。一般达脾曲为40cm说明镜身已拉直。(50cm原则)。如果在乙状结肠已成祥,则必须解祥后才可进脾曲,解祥方法:1> nW:即安上述方法进入,具体为:钩住已一降弯曲部.然后拉镜同时顺钟向右旋 镜身(右旋退概。)2, a 祥:特点:形成a祥后,已一降锐角消失.插镜时可以较为顺利抵达脾曲。解法:尽虽带曲进入脾曲至横结肠.然后钩住脾曲后

4、拉旋转退镜,拉直镜身,便可 解禅。旋镜女采用顺时针右旋退镜。具体钩住后先直拉使祥缩小,右旋退镜解祥。 旋转应该没有阻力,否则会引起病人疼痛不适.甚至适成损伤。此时应考虑反向旋 转或另法解祥。过脾曲:1, 到达急转弯时.认准方向,调整旋钮(常用抬镜)后旋镜并进镜/拉镜和吸气,过弯后(脾 曲)钩住(进10-IScm) 并改为仰卧位.继而后拉右旋镜.直至拉直。在后拉过程中有意识部分 放松角钮.避免手柄征。2, 过脾曲一般取仰卧位,甚至右侧卧位。3, 进镜(推镜)和后拉过程中同时吸引抽气,缩短肠管。横结肠:1. 过脾曲后多吸引.已使相对进入。2. 至中段横结肠下垂部位时.过弯后钩住并后拉,世镜头自动前

5、行。后拉时顺时针右旋镜身退 镜。3. 移动性脾曲的处理:原因:降结肠不固定移向中央所致。解法:镜头过脾曲后逆时针左旋镜身。过肝曲和升结肠:1, 卷吸引使急弯变缓弯,2, 先端部远离升结肠开口,先调好方向.然后旋镜滑入开口,通过肝曲,3, 过肝曲后钩住并吸引后拉.即可自行进入升结肠.继续吸引.把镜头调中央.稍推镜即可到达 回盲部。一.日进入盲肠.则可充气,使肠管扩张.易于观察°2005年7丿J5日 王圣槐结肠镜单人操作方法沈云忐,213003,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左于握持结肠镜操纵部.左拇抬及中指操纵上下左右旋钮.食抬按圧气、水和吸引按钮.右于握持结肠镜 身,以进退镜及配合旋镜。各

6、结肠段插入手法如下。过直乙移行部取左侧卧位,肠镜插入直肠循腔进镜15cm左右相继越过3处交错的直肠瓣,便抵达直 乙移行部。这时大多数肠管呈顺钟向走行肠腔弯向左腹侧,少数呈逆钟向走行,肠腔弯向右腹侧。调节 镜端进入乙状结肠,钩住直乙交界处皱發,拉直镜身,再循腔进镜,到达乙降移行部。过乙降移行部抵达乙降移行部时.看淸肠腔并调节镜端弯向降结肠,边钩拉边顺钟向旋镜.可顺利通过 乙降移行部,进入降结肠.直达脾曲。如镜端抵达乙降移行部时.由于乙状结肠、降结肠弯曲角度小.不 能继续前进.可嘱患者转右侧卧位,同时配合逆钟向旋镜,使乙降移行部角度増大为钝角,前方肠腔淸晰 可见.采用循腔边进镜结合边拉镜的于法顺利

7、到达降结肠、牌曲。如进镜中虽可见降结肠腔.甚至继续 插镜亦能前进.但由于乙状结肠櫟曲増大.系膜过度牵拉,患者疼痛难忍.常提示肠律形成P型走向.应 顺钟向旋镜、拉镜使肠管缩短拉宜解除裸曲,再采用缓慢进镜退镜法即彻匐前进法.可使进镜的力 能传向镜端,到达降结肠、脾曲。乙状结肠除直乙移行部和乙降移行部较固定外,其余部位呈游离状态, 生理长度仅十几厘米,伸展时可达100cm左右,操作时可根据肠腔走向及具体情况采用以上相应于法可 顺利通过。过脾曲横结肠开口大筝位于脾曲盲端稍下方内侧壁.较少在前壁或外侧壁。将镜头对准开口插入10cm 15cm后再钩拉.结合顺钟向旋镜,拉直了镜身,横结肠与降结肠角度増大.再

8、进镜时脾曲成为力的支点 而顺利插入横结肠纵深部。进入横结肠后只要时刻注总拉直镜身.使肠管套叠于镜身顺钟向旋镜可解 除镜身在乙状结肠形成的裸曲。如此反复推进直达肝曲。过肝曲肝曲至升结肠走向为先向上.再向后、最后向右后、向下弯曲。取左侧卧位,调节角度钮使镜端 向上(向右上腹方向)结合顺钟向旋镜,稍进镜后即见到升结肠开口,镜端弯向升结肠后.钩住皱玻拉直镜 身,易于插入升结肠c过升结肠进入升结肠后,稍进镜或采用吸引法即达回盲部,但有时进镜时不见肠腔前进或反而后退说 明镜身已形成大的律曲,这时可先拉直镜身并取右侧卧位,再插镜,使镜身在肠腔内呈型,这样在插 镜时.肝曲、脾曲就成为力的两个支点,插镜的力就能

9、传向镜端.到达回盲部。过回盲鴉通常将镜头对准回肓瓣开口即可插入回肠:如瓣口朝向盲端.则需将镜头插至盲肠末端.再调 节角度钮使镜端弯向回盲鴉口侧.缓慢退镜.半镜头退至鴉口时.镜头便滑入回肠内。3讨论简化的单人操作法是以钩拉结合旋镜为基础.配合变换休位.无需于法辅助.达到取直肠管、增加肠腔弯 曲部位的角度使插镜的力点传向镜端,是插镜顺利的关键。在插镜中,如果视野呈一片红色或不能辨 认肠腔方向、患者诉腹痛、插镜有阻力、插镜时肠腔不前进或后退及控制钮难调节等,均表明己形成粽 曲,应退镜拉直镜身°传统的双人操作法需由2人完成,术者需时刻向助手示总:进退镜和旋镜.而这时 肠管又处于不断地蠕动状态

10、.确实需默契配合.术者不能体验到助于插镜的手感:而单人操作法左右于同 步,于法灵活机动.时刻闕中有数,操作简易.时间短,痛苦少值得推广。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动作要领刘思徳姜泊周殿元广州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1. 位買(1)主机宜干检查台头端右侧,第二监视湍宜于头端左侧。(2)患者収左侧卧位。(3)术者立于患者背侧。2. 姿势(1)右手握镜身距先端20cm处.力度以握紧为原则。(2)左手握操作部,大拇指控制上下钮,中抬控制左右钮,食指控制注气.注水及吸引钮。(3)内镜操作部握干胸前.上端平胸骨柄。3. 动作(1)右于: 1 旋转镜身。2进退镜身。(2)左于:灵活控制操作部,协调角度钮。(3)左右于分工

11、明确.任何时候禁I上右于接触操作部。4. 取宜镜身(1)牢记关键部位镜身长度:直乙:15cm乙降:30cm脾曲:40cm横结肠中部:50cm肝曲:60cm盲肠:65-70cm(2)各部位取直镜身的要领:直肠:三个Huston多数位宜是左-右左,按顺序通过,适*1注气。乙状结肠中部:回拉至25cm.再进.反复回拉进镜。少注气。乙降:拉至30cm可完全取直镜身.右旋进镜.仔细调整角度能过SD交界部,适十吸进镜、左旋:反复多次,注意保持肠腔内适、”1气体以显示肠腔, 横结肠中部:改平卧位:左旋、回拉镜身.再缓慢进镜.部 肝曲:平卧或左侧卧位.要领:调整角度适应吸气回拉-再 升结肠.盲肠:吸气进镜。气

12、。脾曲:角度钮调整.吸气.完全吸气肠腔消失可适成通过困难° 分患者可能需反复多次左旋回拉。 吸气-左旋(有时右旋)进镜通过。5. 助手乙状结肠中部 降乙交界部 横结肠中部以下部位通过困难时可请助于协助:(1)6. 退镜任何时侯进镜困难时或视野不佳时必需退镜。7. 手感初期右于出现酸病,继续操作可能出现右于无力,一定要坚持,约30-50例时右于恢复正常,此 时单于操作已基木达标。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直肠:插入2-3cm后,注气后退,见腔进镜,约进入15cm达直乙移行部。乙状结肠:达直乙移行部后,向上和逆时针左转找腔进镜并顺时针右旋退镜拉直镜身.然后继续进 镜,如此反复并适、”1吸气,可达乙降移行部C拉直情况下30cm抵达乙降移行部。过乙降移行部时.采取 向上+逆时针左旋镜身较容易通过该弯曲,一.日过了该弯曲即行顺时针右旋拉镜,取直镜身。过乙降移行部后,一般情况下前进方向变为顺时针右旋进镜,较易通过降结肠达脾曲。取直情况下达 脾曲40cm ,脾曲:达脾曲时见一盲端,稍后退镜子可在盲端稍下方内侧壁找到横结肠开口。将镜头对准开口插入 10-15cm改为仰卧位,钩住后顺时针右旋退镜.艮卩易进到横结肠深部。过脾曲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