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难点_第1页
房屋建筑学难点_第2页
房屋建筑学难点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房间的平面设计和平面组合设计1. 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1)房间的面积 房间的面积组成房间的面积是由家具设备占用的面积、 人们使用活动所需的面积和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三 部分组成。 房间的面积确定 房间内部使用人数的多少、房间的使用活动特点和家具设备的配置是确定房间面积应 主要考虑的因素。2)房间的平面形状 房间平面形状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结构和施工等技术条件、经济条件、美 观等因素。在民用建筑中,一般功能要求的大量性房间,其平面形状常采用矩形。主要原因是矩形 平面简单,墙身平直,便于家具设备布置,使用上能充分利用面积并有较大的灵活性;同时, 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房间的开间或进深易

2、于调整统一,有利于平面组合,只要长宽比例处理 得当,也能达到美观大方的效果。3)房间的平面尺寸 对于民用建筑中常用的矩形平面来说,房间的平面尺寸是指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开间亦称面宽或面阔,是指房间建筑外立面上所占宽度。进深是指垂直于开间的房间深度尺寸。开间 和进深是房间两个方向的轴线间的距离。确定房间的平面尺寸,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考虑室内使用活动的特点,满足功能要求。 与家具设备的尺寸相配合,便于家具设备的布置,并保证使用活动所需尺寸。 满足采光、通风等室内环境的要求。 考虑结构布置的经济合理性,并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要求。 考虑房间的长宽比例,给人以正常的视觉感受。2. 房

3、间门窗的设置1)房间门的设置 门的主要作用是联系和分隔室内外空间,有时也兼起通风、采光用。在平面设计中, 主要应解决门的宽度、数量、位置和开启方式等问题。2)房间窗的设置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起围护、分隔和观望用。建筑平面设计中,主 要应解决窗的面积大小和位置等问题。3.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的要求1)功能要求 功能分区将各个房间按其使用性质以及联系的紧密程度, 进行功能分区, 把它们分成若干相对 独立的功能区域。在设计时,可根据各区域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布置,确定大的平面布局, 然后再具体到各区域内进行房间的细致安排。 功能关系分析功能关系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建筑平面布局的大方案,再结合

4、技术、 经济、 美观和基地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a. 联系与分隔对使用中联系密切的各部分应相近布置; 对没有联系又要求严格分隔的部分应尽可 能地隔离布置;对既有联系又要避免干扰的部分应有适当的分隔。b. 主从关系通常主要部分布置在朝向比较好的位置,以取得较好的日照、 采光和通风条件; 次要 部分可布置在朝向、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差的位置。c. 内外关系 一般对外联系密切的部分,应布置在靠近主要出入口、位置明显、出入方便的部位, 通常环绕交通枢纽布置;而对内联系的部分,则应尽量布置在靠内的比较隐蔽的位置,避开 主要人流,避免人流穿越。 交通流线的组织交通流线的组织应主要考虑以下几点要

5、求:a 不同性质的流线应明确分开,避免相互干扰。b 流线的组织应符合使用顺序,力求流线简捷明确、 通畅、不迂回。c 流线的组织和出入口的设置应与室外道路密切结合。d 流线的组织应具有灵活性,创造一定的灵活使用条件2 )结构布置要求不同的结构类型对平面组合的限制和要求不同, 进行平面组合设计时, 应根据使用功 能要求和室内空间构成特点,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方案。3 )设备管线布置要求有设备管线的房间位置,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为使设备管线布置简捷集中,在平 面组合设计时,应尽可能地将这些房间布置在一起,而且房间以及房间内的设备管线应上下各 层对齐。4 ) 建筑造型要求在进行平面组合设计时, 应

6、考虑对建筑体型和立面处理效果的影响, 为建 筑体型和立面设计打好基础,创造有利条件。4. 建筑平面组合形式 走道式组合走道式 ( 又称走廊式)的组合方式是用走道将各房间连接起来,即在 走道一侧或两侧布置房间。特点:房间与交通联系部分明确分开,各房间不被穿越,相对独立,房间之间通过 走道保持联系适用:房间面积不大、同类型房间数量较多的建筑,如学校、办公楼、医院、宿舍 等建筑。 套间式组合套间式的组合形式是以穿套的方式将主要房间按一定序列组合起来。特点: 把水平交通联系部分寓于房间之内, 房间之间联系紧密, 具有较强的连贯性。 适用:房间的使用顺序性和连续性较强的建筑,如展览馆、博物馆、商店、车站

7、等 建筑。 大厅式组合 大厅式组合是以主体大厅为中心周围穿插布置辅助房间。 特点:主要房间突出,主从关系分明,主要房间与辅助房间联系紧密的。 适用:影剧院、体育馆等建筑。 单元式组合 单元式的组合形式是将关系较密切的房间组合在一起,成为相对 独立的单元,再将这些单元以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适用:住宅、幼儿园、学校等建筑中 混合式组合混合式组合是指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组合形式将各房间 连接起来。适用于功能复杂的建筑,如文化宫、俱乐部等建筑。top.二)房间的剖面设计和空间的组合设计1. 房间的剖面设计1)房间的剖面形状房间的剖面形状是根据房间的功能要求,结合结构、施工等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 并

8、考虑空间艺术效果来确定。2)房间的高度房间的高度包括净高和层高两个含义。房间的净高:指房间的净空高度,即室内楼地面到吊顶或楼板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楼板或屋盖的下悬构件影响有效使用空间时,房间的净高应是室内楼地面到结构下缘之间的 垂直距离。层高:指该层楼地面到上层楼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确定房间的高度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a 使用活动特点和家具设备配置等使用要求。b 采光、通风等环境要求c 室内空间比例要求d 结构和构造要求e 经济要求2. 建筑空间的组合设计1)建筑空间组合的原则 建筑空间组合中不同高度的房间处理a 高度相同或相近的房间组合高度相同、使用性质相近且联系较密切的房间,可

9、组合在同一层;高度相近且联系密切的房间必须布置在一起时,可适当调整房间之间的 高差,采用统一的层高; 高度相差不大,使用上既有联系又要求适当分隔的房间,需要组 合在同一层时,可采用不同的层高,但要保持相互间的联系,应解决高差问题。b 高度相差较大的房间组合高度相差较大的房间,在进行空间组合时,可根据不同高度房间的数量多 少和使用性质,尽可能地安排在不同的楼层上,各层之间采用不同的层高。 当高度较大的房间数量较少时, 可将高度较大的房间布置在顶层, 或附设于主体建筑的端部, 也可单独设置用廊子与主体建筑连接。对于单层建筑,高度相差较大的房间之间,可按各自的高度进行组合。 建筑空间组合中的功能要求

10、在进行建筑空间组合时,应根据各层平面之间的功能使用关系,合理地安 排各层平面的相对位置。各层平面之间的功能使用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a 并列关系 各层平面中,上下对应的各部分之间功能相同,各层基本上是一个模式,即平 面设计中的标准层平面。空间组合时,可按层数将若干个标准层平面叠加即可。b 内外关系 各层之间有的对外联系密切,有的对内联系密切。空间组合时,对外联系密切的应 安排在下面几层,对内联系密切的可安排在上面几层。c 使用顺序关系对有一定使用顺序的建筑物,应按使用顺序安排各层平面的位置。 建筑空间组合中的结构、设备要求 空间组合时,应使结构及设备管线布置合理。通常将室内有较重设备的房间 安

11、排在底层,将有设备管线的房间布置在下面几层。2)建筑空间的组合形式 单层的组合形式a 等高组合 当各房间所需的高度相同或相近时,可按主要房间所需的高度来统一建筑物高度, 形成等高组合。b 不等高组合当各房间所需的高度相差较大时,可按各房间所需的高度进行组合,形成不等高组合c 夹层组合 当各房间所需高度相差很大时,可将高度小的辅助房间毗连在高度大的主要房 间周围,采用多层布置,形成夹层组合。 多层和高层的组合形式a 叠加组合每层内各房间的高度相同, 只有一个层高, 各层之间的层高可以相同, 也可不同 这种组合使用方便,结构处理简单,采用较多。b 错层组合 同层内几部分空间之间的层高不同,形成高差

12、,或由于地形变化,建筑物几部分 空间之间的楼地面高低错开。采用错层组合时,应采取措施解决错层处的高差问题。通常 有以下几种解决办法:一 是用踏步来解决错层高差。二 是用楼梯来解决错层高差。三 是用室外台阶来解决错层高差。 多层和高层建筑的空间组合,除以上两种外,有时也可采用跃层组合或夹层组合top.三)建筑体型的组合和建筑立面设计的处理手法1. 建筑体型组合1)单一体型单一体型是指建筑物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简单的几何形体,如长方体、正方体、 半球体、圆柱体等。单一体型具有必然的统一感。2)组合体型组合体型是指建筑物是由比较明显的几个基本的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组合体型有对称 组合和不对称组合两

13、种方式。各体量之间的组合既要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又要富有变化。组 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a 突出主体、主从分明。b 整个布局均衡、稳定。c 比例关系恰当。d 通过各体量之间的横竖、形状、大小、曲直的对比来求得变化。2. 建筑立面的手法 比例与尺度处理建筑立面中的比例包括立面整体的比例,几大部分 ( 如檐部、墙身、基部)之间的比例,以及墙面划分的若干部分之间的比例和它们自身的比例等。设计时,在满足功能、结构等 要求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的比例,从大的方面到细部的比例,进行反复推敲,使各部分都 具有良好的比例关系,以求得立面的和谐统一。建筑立面的尺度处理应恰当。通常可借助于台阶、栏杆、窗台

14、等构件来衬托出建筑 物正确的尺寸感。 虚实与凹凸的处理建筑立面中, “虚”的部分有窗、 凹廊、 花格等, 常给人以轻巧、 通透的感觉。 “实” 的部分有 墙、柱、檐口、栏板、阳台等,常给人以厚重、封闭的感觉。在立面处理中,可巧 妙地利用虚实的对比关系来丰富建筑立面。建筑立面中,凸的部分有挑檐、阳台、栏板、雨篷等;凹的部分:有门窗、照廊等。 在立面处理中,可借助于凹凸的对比来丰富建筑立面,增强建筑物的体积感。 窗与线条处理窗是立面上的主要构件。窗的位置和大小受到内部空间的使用要求和结构的制约。 窗在立面上的排列组合,应反映出内部空间和结构的特点,同时,结合墙面上的其他构件,使 之有规律、有条理又

15、有变化,富有韵律节奏感。 色彩与质感处理色彩和质感涉及到表面的处理。在建筑立面设计中,可借助色彩与质感的互相交织穿 插形成韵律美的图案,运用色彩和质感的对比,使建筑立面富有变化、更加生动。 重点与细部处理在建筑立面设计中,根据建筑功能和造型需要,对有些部位应进行重点处理,加以强调,使之更加突出、醒目。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对比的手法,使重点突出。建筑立面中具有装饰作用的细部,如线脚、栏杆、花格等,应给予恰当的处理。top.四)砖墙的细部构造1. 墙脚墙脚是指基础以上靠近室内、外地面的墙段。它包括勒脚、踢脚、墙身水平防潮层 和散水等部分。1 )勒脚勒脚是外墙外侧与室外地面接近的部位。其作用主要

16、有:保护墙身避免外界雨雪侵蚀 而破坏;加固墙身防止受外界机械碰撞而受损;装饰墙身美化立面效果。勒脚的高度确定主要应考虑使用功能和立面造型等特点。为保证防潮,并考虑机械碰撞的影响,勒脚至少应高过水平防潮层。勒脚的构造做法通常有抹灰、贴面或石砌等几种。2 )散水勒脚下端沿外墙四周地面设置的向外倾斜的防水构造,称为散水或护坡。其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室外地面水及屋檐滴水对墙基的侵蚀。 散水需有一定的排水坡度,一般为 2 5 。散水的宽度主要与屋顶排水方式有关。 对于有组织排水, 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对于无组织排水,当设有明沟时,檐口滴水中心与明沟竖向对齐;当不设明沟 时,散水宽度比屋顶挑檐

17、宽出 200mm。散水与明沟的构造做法通常有砖铺、块石、混凝土散水等。3 )防潮层墙身防潮层的作用是阻断毛细水,保持墙身干燥。防潮层位置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a 当室内地面垫层采用不透水材料 ( 如混凝土)时,其位置应设在室外地面以上,室内地面垫层高度范围内,一般在室内地面下60mm处;b .当室内地面垫层采用透水材料 (如灰土、碎砖)时,其位置应 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60mn处;c .当内墙两侧地面出现高差,或外墙是地下室墙时,应在墙身内设置高低两道水平防潮层和一道垂直防潮层。防潮层做法通常有柔性防潮和刚性防潮两大类。柔性防潮材料主要选用各种卷材; 刚性防潮材料主要选用防水砂浆防潮和细石混凝

18、土防潮。2. 窗台窗台按位置不同分为外窗台和内窗台。外窗台是用以排除窗外侧流下的雨水,保护墙 面;内窗台是用以排除窗内侧的冷凝水,并防止内墙面被撞坏且便于清洗。窗台按其构造方式不同有悬挑窗台和不悬挑窗台。悬挑窗台可用于外窗台或内窗台, 外窗台的形式常与立面处理相结合,可做成单个窗台、通长窗台、窗套等。不悬挑窗台多用于外墙饰面为防水且易冲洗的材料 (如瓷砖、马赛克)的外窗台,或为 节省室内空间的内窗台、阳台内窗台等。3. 过梁1 )砖砌过梁它是砖墙中的一种传统做法。其构造要点是:由普通砖侧砌或立砌且高度不小于一砖;灰缝应上宽下窄,但宽度不得大于15 mm最小不得小于5 mm拱端每边伸入墙支座 2

19、0 30mm并且中间应起拱,拱高为跨度的I /501/100。2)钢筋砖过梁钢筋砖过梁是在砖缝内或洞口上部的砂浆层内配置钢筋的平砌砖过梁。其构造要点为:先在洞口上部铺一层不小于 30mm厚的M5水泥砂浆层;再在其上配置© 6钢筋, 且间距不大于120mm钢筋的长度每边需宽出洞口不小于240mm并在端部设90°弯钩埋入墙体的竖缝内; 然后用不低于 MU7.5的砖和不低于M5的砂浆平砌,其高度应经计算确定,通常 不少于 5皮砖且不小于 1/5的洞口跨度。3)钢筋混凝土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应用范围广, 可用于洞口上部有集中荷载、 振动荷载或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建筑物中。它可现浇也可

20、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按施工方式不同分为现浇和预制两种。按截面形式不同有矩形和L形。在寒冷地区,为避免冷桥作用,常选用L形截面或组合式过梁;在南方炎热多雨地区,可将过梁上挑出 300500mm宽的窗楣板以遮雨、挡阳光等。4)圈梁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内纵墙和部分内横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它的作用是增强房屋的空间刚度和稳定性,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振动荷载等引起的墙体开裂,提高建筑物 的抗震能力。中小学校中普通教师的平面形状分析根据功能要求,应保证教室有良好的视听条件,课桌椅应布置在规定的视角和视距范围之内,避免出现过偏过远的座位。图 1为基本满足教室功能要求的几种平面形状。图1教室的几种常见平面

21、形状(a)矩形(b)方形(c)六边形(d)五边形矩形教室便于家具布置,房间平面利用率较高。其结构布置形式一般有两种,见下图(a)。这两种布置形式均便于统一构件类型,有利于建筑构件标准化,可简化结构和施工。矩形教室平面组合的灵活 性较大,可采用多种不同的组合形式。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普通教室大多数采用矩形。Z12EJ 6Ce)影剧院中观众厅的平面形状分析观众厅是容纳人数较多的室内大空间,有视听方面的功能要求。观众厅的座位布置,应保证 全部观众都有较好的视觉质量,因此,观众座位应按规定的视角和视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避免 过偏过远的座位。同时,为使每个座位上的观众可以听得清、听得好,观众厅内的声场分

22、布应均匀, 应有较高的清晰度和适宜的混响时间,并能有效地控制噪声。观众厅的平面形状是影响视觉质量和 音质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下图为观众厅典型的几种平面形状。(e)(a矩形(b)钟形 (c)扇形(d)六角形曲线形矩形平面体型简洁,观众厅空间规整,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在跨度不大的情况下,观众厅的声场分布比较均匀。当观众厅的跨度较大( 30 m)时,音质效果变差,观众厅前部两侧超出 规定的水平视角范围的面积加大,而观众厅后部又未充分利用视角控制范围。因此,矩形平面较适 合于中小型观众厅。钟形平面的两侧墙为曲面,后墙结合座位的排列为弧形,可看作是矩形平面的一种改进。它保留了矩形平面结构简单和声场分布均

23、匀的特点,减少了偏座,并可适当增加视距较远的 正座,有助于调整声场分布,是一般大、中型观众厅常用的平面形状。扇形平面可充分利用水平视角范围安排观众座位,可以容纳较多的观众,常用于大、中型观 众厅。但扇形平面的观众厅后区较大,偏远座位相对较多。由于扇形平面两侧墙向后斜展,有利于 声音的反射,反声效果随斜展角度的增大而减弱。因此,为了保证良好的视线和音质效果,两侧墙 面与中轴线的水平夹角宜小于 10度。扇形平面由于跨度变化不等,结构和施工较复杂。六角形平面是在扇形平面的基础上切去后部的两个角而形成的,减少了偏远座位,改善了视 觉质量,但容量也相应减少了。由于侧后墙可作为一次反声面,声场分布较均匀。

24、六角形平面适用 于对视听要求较高的中小型剧场。曲线形平面有马蹄形、卵形、椭圆形、圆形等。这类平面具有较好的视角和视距,但声学处 理较麻烦,易产生声音沿边反射、聚焦、声场分布不均匀等缺陷,结构施工也较复杂,在我国影剧 院的观众厅中较少采用住宅中的卧室分主卧室和次卧室主卧室的面积不宜小于10 。室内主要家具是双人床,有时还要布置一张小孩床,此外还有可能布置床头柜、衣柜、写字台等家具。确定主卧室尺寸时,首先要考虑床位布置,适应不同的床位布置方式。为便于卧室内沿内墙纵横两个方向都能安放床位,主卧室的净宽应大于床位的长度加门的宽度和必要的间隙,。即净宽不小于3 m。因此,主卧室的开间一般不宜小于3.3

25、m。考虑布置两张床位(即双人床和小孩床)的可能性,主卧室的净长应大于两张床位的长度加必要的间隙,或一张双人床的宽度加一张单人床的长度再加一个床头柜的宽度和必要的间隙,即净长不小于4.2 m那么,主卧室的进深不宜小于4.5 m。如图a所示。次卧室的面积不宜小于 6 m。室内家具主要有单人床、床头柜、写字台等。次卧室的净宽一般大于床位长度和必要的间隙,或单人床宽加写字台宽和必要的间隙,即净宽不小于2.1 m因此,次卧室的开间不宜小于2.4 rn。次卧室的净长一般大于单人床的宽加床长和必要的间隙,即净长不小于3.0 m。那么,次卧室的进深不宜小于3.3 m。如图b所示。住宅设计中常用的主卧室平面尺寸

26、为3.3 m X 4.5 m、3.3 m x 4.8 m、3.3 m x 5.1 m、3.6 mx 4.5 m、3.6 m x 4.8 m 等,次卧室平面尺寸为2.4 m x 3.3 m、2.4 m x 3.6 m、2,7 mx 3.3 m、2.7mx 3.6 m、3.O m x 3.3 m、3.O m x3.6 m 等。<:中小学校教学楼的空间组合分析教学楼按使用性质可分为教学区和办公区两大部分。教学区的主要房间有普通教室、实验室、专用教室、合班教室等。其中,普通教室、实验室和专用教室的使用活动特点、房间面积和使用人数均相差不大,按规范要求,这些房间的净高均不应低于3. 4 m(小学不

27、低于3. 1 m)。因此,这些房间的层高应是相同或相近的。由于普通教室与实验室、专用教室之间要 求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可以把它们组合在同一层,采用统一的层高。合班教室的面积较大,使用人数较多, 按规范要求,净高不应低于 3. 6 m;合班教室跨度较大,梁板结构所需的高度加大,因此,合班教室的层 高与其他主要房间的层高相差较大。因合班教室的数量较少,可将其附设于教学楼主体的一端,或单独设 置以廊子与教学楼主体连接。教学区中的辅助房间,如厕所、准备室、仪器室、放映室、贮藏室等,由于 与主要房间联系密切,必须组合在一起,因此,应与主要房间采用相同的层高。办公区的房间面积不大,使用人数不多,按规范要求,

28、房间净高不应低于2. 8 m,办公用房的楼板层占用高度也不大,因此,办公用房的层高低于教学用房。教学区与办公区之间既要求联系,又要有适当的 分隔,可组合在同一层不同的平面位置上。在小学教学楼中,由于办公用房与普通教室、专用教室的层高 相差较小,可将办公用房的层高增加,与普通教室、专用教室的层高相同。在中学教学楼中,办公用房与 普通教室、实验室、专用教室的层高相差稍大,可各自采用所需的层高,通过踏步或楼梯来解决两部分空 间之间形成的层高差。根据平面组合,若各层之间上下对应的房间基本相同,即为并列关系,各层可直接叠加。否则,应根据各层之间的功能关系,安排各层平面的位置。普通教室是教学区中的主要部分

29、,而且,是学生上学或放 学时最先或最后使用的房间,因此,应安排在下面几层。合班教室的地面若为阶梯形,考虑结构、施工等 因素,宜设在底层。化学实验室由于室内有给排水设备管线,也适合设于底层。下为中小学校教学楼空间组合示例。4)瞑3-4中小学牧ft爭狸空阖ta合承剖W) Tl i(i)刮i-ea,? xs.Wi3r*«H-wpsm-HfcSie办於畫楼盖设计与分析某小学教学楼为三层砖混结构,墙体采用240 mm占土砖墙,屋顶和楼板层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下图为教学楼局部二层平面,若已知该工程工地现有: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 长2.44.2m,宽600 mm和900 mm钢筋混凝土预制

30、矩形梁,长4.26.0 m,截面尺寸自定。试完成制图的教室部分:计算所需梁、板数量;绘制排板布置图;绘制节点详图1-1、2-2。该题的解题思路:根据房间平面尺寸,选择楼板的结构布置方案;计算排板净尺寸,并选择板宽;初估所需板数,调整板缝尺寸;绘制排板图和节点图根据上图所示,教室部分选用梁板式结构布置方案,且采用三开间布置梁的选择:跨度为 5.4 m;断面高度为(1/81/12 ),取450 mm;断面宽度为(1/21/3 ), 取220 mm数量为2根,搁置在纵墙上。板的选择:跨度为2.7 m;宽度为600 mm板块数此时应首先计算排板净尺寸L。,即L。=54002 X 120=5160 mm

31、若选用板块数为 8块,则600mnX 8=4800 mm,此时8块板应为7个板缝,板缝 合计宽度为5160 一 4800=360 mm。因此可将板缝分成 50 mm的6个、60 mm的1个,在构造上每个 板缝可配筋浇灌细石混凝土填缝。在以上计算板的块数中,应提醒同学注意的是,预制板侧缝宽度一般不小于40 mm其目的是防止楼板渗漏并提高其整体性。,见图。绘制排板布置图和节点图时,应注意预制空心板严禁三边支承,另外空心板端头应堵孔tJL- f1 1;jLi ij!E -IS - ii ;r_ i:楼梯设计设计步骤和方法A已知楼梯间开间、进深和层高,进行楼梯设计。(1) 选择楼梯形式根据已知的楼梯问

32、尺寸,选择合适的楼梯形式。进深较大而开间较小时,可选用双跑平行楼梯; 开问和进深均较大时,可选用双分式平行楼梯;进深不大且与开间尺寸接近时,可选用三跑楼梯。(2) 确定踏步尺寸和踏步数量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楼梯的使用要求,确定踏步尺寸。通常公共建筑主要楼梯的踏步尺寸适宜范围为:踏步宽度300 mm 320 mm,踏步高度140150 mm公共建筑次要楼梯的踏步尺寸适宜范围为:踏步宽度280 mm 300 mm踏步高度150170 mm住宅共用楼梯的踏步尺寸适宜范围为: 踏步宽度 250 mm 260 mm 280 mm 踏步高度 160180 mm 设计时,可选定踏步宽度,由经验公 式2h+b=

33、600 mm(h为踏步高度,b为踏步宽度),可求得踏步高度,各级踏步高度应相同。根据楼梯间的层高和初步确定的楼梯踏步高度,计算楼梯各层的踏步数量,即踏步数量:-躋涉診忌祐)若得岀的踏步数量不是整数,可调整踏步高度人值,使踏步数量为整数(3) 确定梯段宽度根据楼梯间的开间、楼梯形式和楼梯的使用要求,确定梯段宽度。如双跑平行楼梯:梯段宽度二鯉电辱二斟宽梯井宽度一般为100200 mm梯段宽度应采用1M或1/2M的整数倍数。(4) 确定各梯段的踏步数量根据各层踏步数量、楼梯形式等,确定各梯段的踏步数量。如双跑平行楼梯:各层踏步数量宜为偶数。若为奇数,每层的两个梯段的踏步数量相差一步。(5) 确定梯段

34、长度和梯段高度根据踏步尺寸和各梯段的踏步数量,计算梯段长度和高度。梯段长度=该梯段踏步数量(n) 1 x踏步宽度(b)o梯段高度=该梯段踏步数量(n) x踏步高度(h)(6) 确定平台深度根据楼梯问的尺寸、梯段宽度等,确定平台深度。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对直接通向 走廊的开敞式楼梯间而言,其楼层平台的深度不受此限制,但为了避免走廊与楼梯的人流相互干扰 及便于使用,应留有一定的缓冲余地,一般楼层平台深度至少为500600 mm(7) 确定底层楼梯中间平台下的地面标高和中间平台面标高若底层中间平台下设通道,平台梁底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应满足平台净高的要求,即不小于2000 mm否则,应将地面标高降低,或同时抬高中间平台面标高。此时,底层楼梯各梯段的踏步数量、梯段长度和梯段高度需进行相应调整。(8) 校核根据以上设计所得结果,计算楼梯间的开间和进深。若计算结果比已知的楼梯间尺寸小,通 常只需调整平台深度;当计算结果大于已知的楼梯间尺寸,而平台深度又无调整余地时,应调整踏 步尺寸,按以上步骤重新计算,直到与已知的楼梯间尺寸一致为止。(9) 绘制楼梯各层平面图和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