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_第1页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_第2页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 验 室 安 全 管 理 制 度1目的为保证实验室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治安管理、化学药品安全 以及其它相关的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 的原则,营造一个安全有效、秩序良好的实验室环境,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对实验室安全事项的管理。3职责质量负责人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员,主管实验室安全工作,为安全第一责任人。 各功能区域责任人对实验室的安全防护工作负直接责任,为第二责任人。质量部职责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组织与实施。负责对反馈的不安全因素或问题,组织、协 调有关的纠正及整改工作,督促并落实相关部门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予以排除

2、。新上岗人员、转岗人员、实习人员上岗前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技术部负责在岗人员(特别是从事危险工种和特殊项目检测的) 安全防护知识的 培训,及实验室各功能区域安全防护工作的落实和执行。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消防安全培训,消防器材及急救药品的采购、维护。由综合管理部牵头,质量部和技术部配合,定期共同组织安全防护演练,提高适 应应急事故现场自救与预防的能力;4 工作程序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划分为用电安全管理、用水安全管理、用火安全管理、消防安 全管理、化学药品安全管理、治安管理、特种设备(气瓶)安全管理、作业安全 管理、急救保障、食堂安全。用电安全管理(1)实验室应建立安全用电制度,对进入实验室工作学习的人

3、员,应熟知安 全用电知识;严禁私自拆装电器设备,不得乱拉、乱接临时线路;严禁超负荷用 电。( 2)实验室仪器设备启动时, 需按设备操作规程执行; 仪器设备处于工作状 态时,必须有人在场监管; 确实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实验, 仪器设备须采取必 要的安全保护和监管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3)下班前,各功能区域责任人应切断电源,个别设备需连夜运转的,应在 当日下班、次日上班时分别检查一次,并记录在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中。(4)实验室内一切电源设备,必须按规格装配,大型仪器应设有接地装置, 防触电。如有故障必须立即通知综合管理部安排电工实施检修。 即使感到有极 轻微的电击产生,也应切断电源,检修好再使

4、用。(5)当使用电器设备时,须保持肢体干燥,并不得与电源直接接触。保持电 源线干燥,并避免被化学药品腐蚀。电器设备的软线不得直接勾挂在电源线上。(6)如遇失火应先切断电源。如发生人员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如果开 关不在近旁,应用绝缘体如玻璃棒、木棒、竹竿等将电线一先一后地挑开,再对 触电者施救(如果触电者在高处, 在切断电源时应同时注意采取防摔保护措施) 。 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呼吸困难的立即送医院抢救。( 7)电气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 对有故障的仪器设备要及时检修, 仪器设备 的维护和检修要有记录。( 8)综合管理部应定期安排专人检修线路和电器设备, 对出现老化现象的线 路以及具有潜在安全

5、隐患的设备应及时更换或报废, 防止因短路、 接触不良、 超 过负荷等原因引起线路发热而起火。( 1)实验室应提倡节约用水, 用水后水龙头要随手关闭; 水管及水龙头发生 跑、冒、滴、漏现象时,应及时通知综合管理部安排维修。(2)严禁将未经处理的废液、废渣、废弃物倾倒入水槽或下水道。( 3)相应功能区域责任人下班前应对该功能室内所有水龙头巡检一次, 防止 因下水道堵塞而造成的溢水事故。用火安全管理(1)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并要防止遗留火种。( 2)检验工作需要使用电炉和酒精灯时, 应先检查周围环境是否存在可燃物 和可燃性挥发气体, 清除危险范围内的可燃物品, 并做到用火不离人。 严禁在易 燃、易爆场

6、所使用电炉或其它明火装置。(3)实验室发生意外安全事故时,应迅速切断电源、气源、火源(关闭通风 器,停止送风。拉开电闸,切断电源;撤去火区和周围的一切可燃物以防蔓延), 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同时报“ 119”火警。如果酒精灯泼翻着火燃烧,需用湿布覆盖;如果操作者身上的衣物着火,立 即躺在地上翻滚将火熄灭。(注:灭火的方法原理包括使着火物隔绝空气,或撤 去着火物,或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4)要预防烧伤、烫伤。过热物体切勿与肢体直接接触,必须戴隔热手套;严禁用手直接取用化学药品。若被烧伤,先检查烧伤情况:仅皮肤红肿发痛的轻 伤,一般可以用冷水淋洗,或将烫伤部分浸

7、在不断更换的冷水中以释放蓄热并减 少疼痛;如果烧伤部分已经起泡或发棕黑色等现象,只可用干的消毒纱布敷贴伤 处,以防感染,并立即就医治疗。消防安全管理(1)实验室、食堂、办公区域应配备与场所相适应并便于使用的安全防护装 备及设施: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烟雾报警系统、危险气体报警系 统、通风系统(必要时需加装吸收系统)、防护罩、警戒隔离等安全设施,配备 必要的防护用品,并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的管理工作。 除楼层走道外,关键试验 场所、试剂房应至少配备1台灭火器。综合管理部负责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更换灭火器工作,做好相关记录,确 保其完好性。(2)各岗位人员应熟知消防器材的摆放位置, 接受过

8、相关消防培训,熟悉消 防安全措施,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3) 实验室应在规定位置张贴清晰地安全疏散指示标志, 配备应急照明设施 并能正常使用;严禁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堆放物品, 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 的畅通。(1)实验室应有严格的化学药品管理制度。剧毒、易燃、易爆物品应严格放 置在规定的场所,由专人负责保管,防盗、防泄漏和防丢失。不得保存过量的易 燃、易爆、有毒试剂和样品;妥善保管各种可燃物,储藏、搬运和使用要予以足 够重视。( 2)剧毒化学品必须在配备防盗报警装置的内单独存放, 严格实行双人收发、 双人记帐、双人运输、双人使用的“五双”制度。凡需领用剧毒化学品或贵重 化学品者,需提

9、出书面申请,写明用途、用量,报主管领导审批后,由负责保管 剧毒化学品的两位管理人员同时在场, 方可开库领取。 当天因实验有变动或其它 特殊情况药品为未使用该剧毒化学品的, 须及时交回试剂管理员, 并双人放回库 房登记保管。使用者不得将剧毒、危险化学品私自带出实验室,或转借给他人, 若有发现将从严处理。(3)实验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使空气畅通。凡可能产生刺激性、腐蚀 性、有毒或恶臭气体的操作,必须在通风柜中进行,并佩戴必要的防护口罩、面 罩、一次性手套。实验过程中接触强酸、 强碱时,必须佩戴耐酸、 耐碱防护手套。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高温烫伤、保持排气口或者房间通风。(4)实验过程中产生的

10、有毒有害废液、废渣不得随便倾倒、排放,必须倒入 有明确标识的废液桶、废物桶内,按“分类收集、定点存放、专人管理、集中处 理”的原则,由实验室指定专人收集,统一送至有资质机构处置,并保存处理、 处置、移交记录。(5)可燃物与氧化剂、有机试剂与无机试剂、酸碱、氧化剂与还原剂等化学 药品必须隔离放置。 定期检查储藏化学药品的包装, 如有损漏应立即处理并报告 (对强氧化剂如氯化钾、 过氧化钠、 浓硝酸等尤为要注意, 它们跟易燃物接触容 易引起燃烧)。易挥发的可燃物质如汽油、乙醚、酒精等要分开存放,须密封不 漏气,以防蒸汽逸散,遇火燃烧。有爆炸危险性的物质必须隔离放置。(1)外部人员或培训人员必须经实验

11、室主任同意,必要时报总经理批准。( 2)实习、见习学生进入实验室由综合管理部具体办理, 并提前告知实验室。(3)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或学习,需有实验室主任或指定人员的陪同。(4)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应予以登记。( 5)遇到非本公司人员应主动询问, 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和办公室场所。( 6)离开办公室或实验场所应做到随手关门, 下班时须关闭实验室和办公场 所所有的门窗,防范治安问题的发生。(1)在实验室工作区域的人员必须身着工作服、佩戴口罩、手套,特殊要求 的环境还必须戴护目镜、 防毒面具、 工作帽等相应防护用品。 经允许进入实验室 的外来人员必要时应按相关规定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分析人员在实验区域

12、不得穿拖鞋、凉鞋、高跟鞋,不得穿裙子、五分裤等从 事实验工作。严禁在实验室内大声喧哗、奔跑、抽烟、进食饮食及乱丢垃圾。严禁用实验 设施设备存放与实验室无关的物品。(2)公司应配备满足现场采样安全作业所需的劳保用具及用品, 并进行劳保 用具及用品正确使用培训(须岗前培训)。现场采样时,采样人员应正确佩戴劳保用具及用品,确保人身安全,特别注 意保护好头、面部、手部及身体其他易受影响的部位。高空采样时,采样时须选择稳定的支撑点作为工作区域,应在固定测试平台 或牢固安全的脚手架上进行。禁止让有恐高症的人员登高采样。高空采样还应系好安全绳索;排气温度高时应佩戴高温手套;遇下雨应停止 采样作业,避免漏电触

13、电及雷击。夏季室外作业时,尽可能错开高温时段,并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备好防暑降 温药品;冬季采样时注意防寒保暖。采集地表水时,涉水时应使用测量杆或类似的工具探测水深,当水深情况不 明时,应将安全绳系河岸的固定物上, 并穿戴连体防水服。 使用船只进入河面采 样时应穿救生衣,配备救生圈,且必须等采样船只停稳后方能进行采样作业。(3)使用玻璃仪器前,应先检查是否有破损,以免发生割伤事故。组装玻璃 仪器时,铁夹上要垫橡皮垫;拆卸时,握手处要用布包裹,以防玻璃仪器破裂导 致事故发生。被玻璃割伤的伤口,必须检查有无玻璃屑嵌入。如有,应先取出后 再用双氧水洗涤,涂上消毒水,再用纱布包扎。流血时必须先止血,然后

14、再消毒 包扎。必要时,去医院就诊处理。在化学实验室即使有微小的伤口,也必须引起重视,因为遇到铅盐,汞盐, 氰化物等就会发生严重的后果。(4)实验完毕后须进行手部清洗, 清洗时不宜使用热水 (因热水会使皮 肤上的毛孔张开,毒物容易侵入)。( 1)各减压阀责任人必须每周定期经常检查易燃气体管道、 接头、开关 及器具是否有泄漏,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并保留相关记录。(2)易燃气体气瓶与助燃气体气瓶不得混合放置。易燃气体及有毒气体 气瓶必须安放在通风良好且配备泄漏监测装置的场所。(3)每个气瓶清晰标识其成分及使用状态,并单独固定,以防倾倒。(4)各种压力气瓶应避免曝晒和靠近热源、电器开关,可燃、易燃压

15、力 气瓶离明火距离不得小于 10 米;严禁敲击和碰撞压力气瓶;外表漆色标志 要保持完好, 压力气瓶要专气专用, 严禁私自换装它种气体。 严禁使用超期 气瓶,超过检验期的气瓶应及时退换。( 5)压力气瓶使用时要防止气体外泄; 瓶内气体不得用尽, 必须留存有 安全余压;使用完毕及时关闭总阀门。(6)吸入毒气, 中毒较轻的可将中毒者移送到空气新鲜处静息, 冬天应 注意保持体温必要时可给予氧气。 吸入溴蒸气或氯气者可以再吸酒精和乙醚 的混合蒸汽解毒。中毒较重者应立即就医。( 1)微生物实验室门上贴有相关禁止进入标志, 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 微生物实验室。 在生化室工作室, 检测员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穿

16、着工作服, 佩戴防 护设备。在进行可能直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 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 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 检测员应戴医用乳胶手套, 手套摘除后手部必须消 毒、洗手。(2)严禁在生化室进食、饮食、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储存食品。( 3)当容器破碎感染性物质溅出时,可使用“ 84”消毒液或 75%酒精浸泡的 纺织品覆盖容器碎片和感染性物质, 20min-30min 后,戴防刺手套清理被污染的 桌面和/ 或地面并记录;同时立即通知实验室主任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员。( 4)感染性废弃物需进行高压灭菌后方能丢弃。 可重复使用的器皿、 器材应 高压灭菌或浸泡消毒后再清洗。(1) 设医用急救

17、箱,内置去氟灵、双氧水( 3%过氧化氢、消毒用)、碘酒、 医用酒精、烫伤膏、医用消毒棉签、消毒纱布、医用胶带、创可贴等急救物品。 置综合管理部,使用应有记录;应定期检查其有效性及齐全性,并有相关记录。 发生外伤及中毒应立即就近送医诊治。(2) 实验室应安装洗眼器及冲淋装置(其周围无杂物),附近贴使用说明; 并技术部指定人员对洗眼器及冲淋装置进行日常检查及维护, 确保洗眼器及冲淋 装置能正常工作,并保留相关记录。( 1)食堂工作人员须持健康证或经入职体检合格。 食堂工作人员须保持个人 卫生,并穿戴工作衣帽、口罩进行食品加工。(2)对食用大米、油、盐、面粉、肉类、鱼类、海鲜类、调味品、干果类等 食

18、品,须经正规途径,实行定点采购。采购到位后,由食堂工作人员进行验收 , 并在供方送货单或收据上签字确认。(3)食堂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食品有效性,并及时清理过期食品。(4)厨房的利器、工具必须小心使用和保管,做到定点存放、专人负责。刀 具要保持清洁,以免打滑伤人。带刀行走时,刀尖必须向下,用布擦拭时,刀口 必须向外。( 5)保持盛装食品用具、桌椅等应保持清洁卫生。水池保持清洁,下水道畅 通,排水沟无垃圾、无异味。保持地面整洁及时清理油污和积水以免滑倒伤人。(6)严禁身份不明人员进入厨房,以免发生意外事故。(7)严禁使用包装有破损的食品,以免用餐人员误食。( 8)使用煤气罐前必须先检查气门开关, 再开气点火以确保安全, 使用炉灶 时必须做到不离人, 防止热油燃烧引起火灾, 煤气罐使用完后必须及时关闭气门 开关。如意外燃烧失火,应迅速用灭火毯盖于锅上,并用灭火器灭火,严禁直接 用水灭火,防止伤人。( 9)冰箱内食物要按照食品卫生要求分类堆放, 生熟食品分开存放, 并未存 放无关物品。经常检查冷冻层存放的食物,防止霉烂变质。(10)剩菜、剩饭倒入泔水桶,泔水桶加盖,并每天清除。(11)室内要保持无鼠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