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欧5800公路坐标正反算程序_第1页
卡西欧5800公路坐标正反算程序_第2页
卡西欧5800公路坐标正反算程序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一、坐标正算基本公式二、坐标反算原理 04三、高程数据库录入变换 05四、计算器程序 7 1、 ZBZS(坐标正算 ) 7 02、ZBFS(坐标反算 ) 8 03、 JF(高程积分) 09 04、PF(坡脚放样 ) 1 05、 FC(积分程序 ) 11 0、 ZFY(坐标放样 ) 、 T( 递推) 12 08、HP( 横坡) 13 9 、 LK( 路宽 ) 410 、 SJK1( 平面数据库 ) 1411、SK( 纵面数据库 ) 112、 SJK3(左路宽度数据库)153、S4( 右路宽度数据库 ) 151、 SJ5( 横坡数据库 ) 15、SK( 下边坡数据库 ) 1616、SJK7(左

2、上边坡数据库 ) 1 17、 K(右上边坡数据库)1五、后记 19CASIO 580 计算器公路工程测量程序一、正算所涉及得计算公式在图 1中,A点为回旋曲线起点 ,B 点为回旋曲线止点 ,I 点为所求坐标点。设:点得 X坐标为 XA ,Y 坐标为 Y , 点得切线方位角为 ,A 点得曲率为 ,A 点得里程为 , B点得曲率为 , 点得里程为 L,I 点得曲率为 I, 点 得里程为 I 。I 点得切线角为。由于回旋线上各点曲率半径 与该点至曲线起点得距离 L 成反比。故此任 意点得曲率为 ;(c 为常数)(1)由式(1) 可知, 回旋曲线任意点得曲率按线性变化 ,由此回旋曲线上里程为 Li 点

3、得曲率为 ;(2)当曲线右偏时 B、 A取正值, 反之取负值。设 :- - 曲率变化率(3) - 点至起点 A 得距离(4)则有:(5)在点处取一微段,则有 :( 单位为弧度 )(6)对上式进行积分并代入式(3)(4), 则有;lliidl( A00ML)dlllML2AdlM LdlAL200 2(7)因已知回旋曲线起点 A得切线方位角 ,则里程为 Li 点得切线方位角为 :() 将式( 7)代入式 (8)得:(单位为弧度) (9) 对于式( ), 当 A, M=0时,则 ,式( 9)变成计算直线段上任意 点切线方位角得计算公式 ;当 A=c( 为常数), =0时,则 =+A, 式(9) 变

4、成计算圆曲线上任意点切线方位角得计算公式。由图 1 中不难得出回旋曲线上任意点在路线坐标系下得坐标 :(10)将式(9) 代入式(10 ), 即得本次编程计算基本公式 :11)二、反算原理图表 错误 ! 未定义书签。在图 2 中,A 点为已知坐标而待求对应中桩桩号及边距得点。 B点为假定得 A 点对应中桩桩号点。显然, B点并不对应于 A点。做出 B点得切线,过 A点做辅 助线垂直于 B 点得切线,相交于 C点。设:B点得切线方位角为,点得桩号为 KB, 点得坐标分别为 XB、Y,A 点得 桩号为 KA,A 点得坐标分别为 XA、A,“B-A”得方位角为 , “B-A”得距离为 N, “B-C

5、”得距离为 , “ CA”得距离为 Z。根据前面得坐标正算得公式可以得到, XB、 YB值。根据计算器内置得 Pl(X A-X,YA-YB) 公式 (直角坐标转换为极坐标 ) 能得到 ,N 值。(1)( )当 L0 时, 点就是对应于 A 点得,K = ,Z 即为 A点得距中桩得距离。当 L0 时,则采用 B B L, 对 B点进行新得假定,进而再次对 L进行解 算,直至 L0,或则 L值在容许误差范围之内。三、高程数据库录入变换计算图表 错误! 不能识别的开关参数。 为利用前面已知得积分公式对高程进行求算,故需对设计给定得纵断面数 据进行换算。如图 3 中所示,以高程 H轴代替平面坐标系得

6、X轴,以里程 L 代替 平面坐标系得 Y轴,以 H轴为起点 , 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得到方位角。 由设计图中已知数据为 :纵坡 i, 竖曲线半径 ,坡长等。 根据通用得纵断面高程计算公式 , 容易解算出每个线形变化点得里程及高 程,即图 3中,A、B、点得“ H、”值。由于纵坡坡度所采用得为坡度值,即:( ) 利用反三角函数 ,即能解算出以 L轴为起点, 逆时针方向旋转得角值。(2)显然 :(3)同时结合平面线元 , 凸曲线可以瞧为右偏线元 , 曲率取正值。反之为负值B图表 错误 ! 不能识别的开关参数。 由于积分程序代入运算得为坡线长度 , 即上图中得得 0A、,而已知里程 为水平距离 , 即上

7、图中得 0A'、A''。所以在计算出起点积分运算得基本要素 : 图 3中得( , H,L)后, 我们需将水平距离换算为坡线长度 '或弧线长度 L。 直线换算比较简单 , 利用三角函数即能得出下式 :(4) 竖曲线形式 , 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或圆曲线 ,在圆心角很小而半径相对较大 得使用范围内 , 二者得吻合就是良好得。以下推导采用圆曲线作为竖曲线得形 式。在图 4中,A 点为线元起点 (直线 OA与圆弧 AB得切点),B 点为待求弧长点 ,F 点为曲线对应圆心。根据互余角相等原理得出 : 运用三角函数计算得出 : ;根据圆曲线方程 : 得出: , 根据图示 :利

8、用反三角函数 :从而:根据弧长计算公式得 :(5 )四、卡西欧 0程序 ;? 1、文件名 : “ BZS”(坐标正算 )"K=?H:( 输入计算点桩号并赋值于变量 H) ogSJK : (进入数据库 1中读取数据 )ProJFCX":(进入积分程序进行运算 ) "L?P:(输入计算点距中桩距离并赋值于变量 , 左为“-”, 右为“ +”。 如果需要计算设计路幅宽度 “加宽段”, 则计算左幅时输入“ -1 ”, 右幅为“ 1”) IF BS(1) 1: (如果路宽得绝对值为 1,则计算设计路幅宽度 )THEN PRO”G K”: ( 进入路宽程序计算出路幅宽度值 )

9、 “BS=”:EPP(对路幅宽度代入±号以区分左右) “B=”:? P: ( 就是否对边距重新赋值 ,如路堑墙,即边距等于路幅宽度加上 水沟宽度 )IF EN: (判断结束 )X":S+Pos(W)U (显示边桩 X 坐标并赋值于变量,可对 0 度进行调整 ,如斜交 30度或其她,但就是角度不分左右 ,即90度=-90 度=270度) Y=: T+P n(W+90)V( 显示边桩坐标并赋值于变量 V)PROG”GCJF”: (进入高程积分程序 , 计算设计高程)PG”HP”: (进入横坡计算程序 , 计算横坡)H=”:S+ABS() FQ (显示计算点设计高程,设计高程加上

10、横坡高差 )? 2、文件名 :“ZFS”(坐标反算 ) = ?H:( 输入假定桩号并赋值于变量 H)"I=? V: (输入反算点坐标并赋值于变量)YI=?: ( 输入反算点 Y坐标并赋值于变量 Y)"HI= ?Z: (输入反算点高程并赋值于变量 Z)Lbl : ( 转移起点命令 )og"SJ1: (进入数据库 1中读取数据)Prg"JFCX":( 进入积分程序进行运算 )( V-,Y-T) N:( 将直角坐标转换为极坐标并将极经赋值于变量 N)J: (将极角赋值于变量 U。注意:在 Pol( )函数中,计算生成得 r 值被自动 赋值于 I, 值

11、被赋值于 )NCos(U-W)R:( 计算假定桩号得偏差并赋值于变量 R)As(R)0、01Got 1: (判断语句 ,如果得绝对值小于容许误差则程 序跳转至 Ll 1 处运行,否则将顺序运行 ) 0、 01 : (对假定桩号 H值重新赋值 ,此处增加得 : “+0.0 ”就 是为了避免直线段计算中桩时出现 Pol(0 ,0)得错误。 )Gto 0: (程序跳转入 Lbl 0 处重新开始运行 )Lbl 1: (转移起点命令 )KI :H (显示解算出来得桩号)"BL=": NSi (U-W)P (计算反算点至中桩距离并赋值于变量 P,右为 ) ProgGCJ":

12、( 进入高程积分程序进行运算 )P G”LK”: ( 进入路宽程序,计算路幅宽度 )F P0: (如果反算边距大于 0,即右幅 )THEN “BL0=”: - G(反算点距离右边线距离 ,+为超挖,为欠挖)ELS “ BL0=”: B (P)-E G (反算点距离左边线距离 ,+为超挖 ,- 为欠 挖)I ED: (判断结束 )POG “”: (进入横坡计算程序 , 计算反算点横坡 )F AB ( ) E: (如果反算点在路幅内 ,则计算该点挖填 , 反之则计算该点对 应路幅边缘点挖填,并赋值于 Q变量 )EN “ZI=”:( +BS(P)F) ZQ:ES “ZI=”: ( S+ABS(E)F

13、)-ZQ:F END (判断结束 )? 3、文件名 : “GC” ( 高程积分)PrgSJK2:(进入数据库调用数据 ) FX: (计算水平距离并赋值于变量 X)If D=0: (根据曲率判断直线或圆曲线 )The Abs(X÷CS(9 C) X:( 如果为直线则计算坡线长并赋值于变量 )Ele CO( C) ÷A(D) B: (如果为曲线 ,则开始计算弧长 , 具体参照第 三节理解)S(C) ÷Abs(D) E:( 参照第三节理解 ) (÷ D)2- ( B)2)G:(参照第三节理解 ) an1(G-E)÷X)T:(参照第三节理解) Abs(

14、90C-T)÷ 0÷Abs(D)X:(计算出弧长并赋值于变量 X)IfE d: ( 条件判断结束 )A+( os(CDr X2),0,X) S:(计算设计高程值并赋值于 S)? 4、文件名 : “PJFY”(坡脚放样 )PgBFS"(执行坐标反算程序 , 并显示)O “”: ( 执行路宽程序 ) Q0: ( 如果为填方 , 则进入 SJK6,调用下边坡数据 )THEN PROG“ SJK6”:ELSE IF Q AND : (如果为挖方 ,且在路左,则调用左侧上边坡数 据)TH N PRG” SJK7”:ELSE O” JK8”: ( 调用右侧上边坡数据)I EN

15、D: ( 第二判断结束 )IF END: (第一判断结束 )Abs(Q) B=E s(Q) Z:(高差小于第 1 级坡高时 , 计算理论平距并赋值于变量 Z)Abs(Q)( B+F)An A( )B E+ B+C (A s( ) -B)D :( 高差小于第 2 级坡高时 , 计算理论平距并赋值于变量 Z)Abs(Q)(F+L)And b( Q)( F)=E+AB+CD G+ (bs(Q)- -F )K Z:( 高差小于第级坡高时,计算理论平距并赋值于变量 Z)Ab(Q)(B+FL)= +B+C+DF+G+KL+M+ (As(Q)-B-F-L)N Z:( 高差大于第 3 级坡高时,计算理论平距并

16、赋值于变量 Z)LI : s(P )( 计算并显示坡脚点距假定点得距离 , 为远离中线 )? 5、文件名 : “ FX”(积分程序 )( D)÷(G-F) M:(计算线元曲率变化率并赋值于变量 M)H-FX: (计算点至线元起点距离并赋值于变量。 注意: 此变量仅能为 X,因下步 积分运算中 , 计算器对除以外得所有变量都将视为常数 )+DrX、 r MX W:(计算点切线方位角并赋值于变量 W。注意 :D、0、5r 中得上标 ,为弧度转化符号其值为 10/ ,计算器内有此符号) +(Cos(C+DrX+、5MX2),0,X) :( 计算中桩 X坐标值并赋值于) B+(Si ( C+

17、DrX+0、5M), ,X) T( 计算中桩 Y坐标值并赋值于 )? 6、文件名 : “ZY”, 坐标放样PRO “ZZS” ( 进入坐标正算程序,并显示)PO( (U-* ),( -* ) : ( 计算放样点与置站点得距离与方位角 ,* , 置站点得 X,Y 坐标)IF J : (如果方位角大于 ,则直接计算 ,反之则需要加上 60度)THEN GO O 0:ELSE J+360 J:I E : (判断结束 ) B1 0:“L=”:L L(显示置站点至放样点得距离 ) W:”W=”: S(显示置站点至放样点得方位角 , 并转化为度分秒 )“HS=”?Z: ( 输入实测高程 , 并赋值于 Z)

18、” C=”: -(计算放样点得挖填 ,- 为挖,+为填)? 7、文件名 : “ DT”,线元要素递推程序“ Q=”?A: ( 将起点坐标、方位角、起止点曲率、桩号进行分别赋值 ) “YQ=”?B:WQ”= ?C:“1/ Q=”?D:“ /RZ=”?E:“ K” ?F:“ Z=”?G:H: ( 计算桩号等于线元止点桩号 )PO “ JFCX”: ( 进入积分程序,将 ,Y 显示并赋值于起点变量 ) “ XZ=”: A“ Z=”: BGF: E D: WC: (将止点参数赋值于起点 )“ W=” :C D S(将方位角转化为以度分秒为单位 )? 8、文件名 : “ HP”( 横坡计算程序中轴旋转线

19、性变化 )PROG“ SJK” : (进入数据库 5, 调用超高参数 )IF : ( 区分左右,并将横坡百分比化)THEN 0.01C C: 0 、01DD:LSE 0、 01E C: 0.01 :IF ND:I =: (判断直线与全超高路段 , 即横坡不变化路段 )THEN CF: O O 0:ELSE B-AG: (LS, 计算缓与段长度 )I ND:IF C>0 O D>0: (判断超高方向 ,即平曲线内外 )HN C+(H-A)( -)÷GF: GOTO 0: ( 线性内插 )ELS G- AB (D ) ÷(A(D)K: ( 0,计算临界长度 ) F

20、EN :F A (D) ABS(): ( 判断 ZH-HY或 Y HZ) HEN H-AL:ELSE -HL:IF EN :F L K: ( 超高变化段内侧,判断临界长度以内或以外 )N C: GOTO 0:ELS C+(LK)(DC)÷(G-K)F: GTO 0: ( 线性内插)IF EN :FF? 、文件名 : “ LK” ( 路幅宽度计算程序加宽线性变化 )F P0: ( 区分左右,分别调用数据 )HEN P O “SJ3”:LSE OG “SJK4”: F END:C+(H-A)( C)÷( -A) E: ( 线性内插)? 10、文件名: “ SJK1”(数据库 1

21、,平面数据库 )If 线元止点桩号 : ( 判断计算点所属线元 )hn * *A:(线元起点 X坐标赋值于变量 )* : (线元起点 Y坐标赋值于变量 B)* C:(线元起点方位角赋值于变量 C)± *÷ D:(线元起点曲率赋值于变量 D。注意:线元右偏为 ,反之为 , 曲率等于 1/R,即半径得倒数,直线曲率为。 )±* ÷* : (线元止点曲率赋值于变量 E。注意:线元右偏为 +,反之为 ,曲 率等于 R,即半径得倒数 , 直线曲率为。 )* F:( 线元起点桩号赋值于变量 F)* *G:(线元止点桩号赋值于变量 )Rtur :( 从子程序返回调用此

22、子程序得程序 )If nd( 条件判断结束 ) ( 重复进行下个线元数据录入 )? 11、文件名:“SJ2”( 数据库 2,纵面数据库 )If H 线元止点桩号: ( 判断计算点所属线元 )hen * : (线元起点高程赋值于变量 A)* *C:(线元起点方位角赋值于变量 C)±* ÷* D:(线元起点曲率赋值于变量。注意 :凸曲线为 +,反之为 ,曲率等 于 1R,即半径得倒数 , 直线曲率为 0。)*: (线元起点桩号赋值于变量 F)Rtur : (从子程序返回调用此子程序得程序 )I nd ( 条件判断结束 )(重复进行下个线元数据录入 )? 2、文件名 : “ SJ

23、K3”(数据库 ,左路幅宽度数据库 )If 线元止点桩号: ( 判断计算点所属线元 )hen * A: (线元起点桩号赋值于变量 A)* B:( 线元止点桩号赋值于变量 B) * C:( 线元起点左路幅宽度赋值于变量)* * :( 线元止点左路幅宽度赋值于变量 D)Re ur : (从子程序返回调用此子程序得程序)If n( 条件判断结束 )(重复进行下个线元数据录入)? 1、文件名:“ SK4”(数据库 4,右路幅宽度数据库)If H 线元止点桩号: ( 判断计算点所属线元 )Then * A: (线元起点桩号赋值于变量 A)* B: (线元止点桩号赋值于变量)* C: (线元起点右路幅宽度

24、赋值于变量 C)* * : (线元止点右路幅宽度赋值于变量 D)Retn: (从子程序返回调用此子程序得程序 )I En( 条件判断结束 ) ( 重复进行下个线元数据录入 )? 、文件名 :“S5”(数据库 5, 横坡数据库) 线元止点桩号 : ( 判断计算点所属线元)Thn * A: (线元起点桩号赋值于变量 A)* B:( 线元止点桩号赋值于变量 B)* : (线元起点左路横坡 (±i) 上坡为+, 如 2输入 2, 2%输入-2, 即 可)* *D:( 线元止点左横坡赋值于变量 D)* E:( 线元起点右横坡赋值于变量 E)* *F: (线元止点右横坡赋值于变量 F)Retn:

25、( 从子程序返回调用此子程序得程序 )I End( 条件判断结束 ) ( 重复进行下个线元数据录入 )? 15、文件名: “SJK6”(数据库 6, 下边坡坡率数据库 )f (起点桩号 D H止点桩号 ) OR (H 起点桩号 AND H止点桩 号)OR( H起点桩号 A 止点桩号 ) :(判断计算点所属线元) hen * A: (距中线第 1段坡得坡率 )* B: (距中线第 1段坡得坡高 )* C:(距中线第 1 段坡得护坡道宽度 )* D:( 距中线第段坡得坡率 )* F: (距中线第 2段坡得坡高 )* G:(距中线第 2 段坡得护坡道宽度 )* : (距中线第 3段坡得坡率 )* L

26、:(距中线第 3段坡得坡高 )* M:(距中线第 3 段坡得护坡道宽度 )* N:(距中线第 4段坡得坡率 )R turn: (从子程序返回调用此子程序得程序 )fE ( 条件判断结束) ( 重复进行下个线元数据录入 )? 1、文件名:“SJK7”(数据库 ,左上边坡坡率数据库 )If (H起点桩号 ND H止点桩号 ) OR (H 起点桩号 AD H止点桩 号)OR (H起点桩号 A 止点桩号 ) : (判断计算点所属线 元)Thn * * : (距中线第 1 段坡得坡率)* B: (距中线第 1段坡得坡高 ) * C:( 距中线第段坡得护坡道宽度) * : (距中线第段坡得坡率 )* : (距中线第 2段坡得坡高 )* : (距中线第 2段坡得护坡道宽度 )* *K:(距中线第 3段坡得坡率 )* L:(距中线第 3段坡得坡高)* M:(距中线第 3 段坡得护坡道宽度)* N:(距中线第 4段坡得坡率 ) turn: (从子程序返回调用此子程序得程序 ) fEn ( 条件判断结束 ) ( 重复进行下个线元数据录入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