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界的物质性 练习-【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_第1页
2.1 世界的物质性 练习-【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_第2页
2.1 世界的物质性 练习-【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_第3页
2.1 世界的物质性 练习-【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_第4页
2.1 世界的物质性 练习-【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课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一、选择题1. 我国自启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以来,历时三年多投入了五万名专业技术人员,绘制出我国第一份全覆盖、高精度的地理国情图。普查不仅要进行山川河流、住宅道路的基础测绘,还要与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联系起来,将其做成动态地图。普查的这些要素()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在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有的客观性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全部要素A. B. C. D. 2.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因为()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的意

2、志不能影响和决定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社会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A. B. C. D. 3.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 )经过紧张调试,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的脉冲星。上述材料再次印证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A. B. C. D. 4.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不断发展,通过细胞融合获得的杂交植物已有不少。不久的将来,许多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型植物将会呈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大开眼界。生物工程中取得这些成果的哲学意义有()说明人们能

3、够创造物质人类只能听任自然的摆布,必须服从自然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有力地驳斥了“上帝创世论”A. B. C. D. 5. 被古人称为“玉轮”“桂宫”的月球,随着航天观测的不断深入,确认其组成物质和地球基本相同。这有力地证明了()A. 物质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界B. 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C. 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D. 天地自然在本质上是物质的6. 2008年,欧洲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在太空真空环境中生存的动物-缓步类,也被称作水熊。不仅仅是在太空,它们中的一部分还可以同时在真空和太阳辐射条件下生存,这是人类当时发现的唯一一种可以在双重严酷条件下存活的动物。这说明()自然界中

4、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生物是神创造的任何生物都有自已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A. B. C. D. 7. 绿漆刷山、盆栽式复绿、防航拍挂网近段时间,一些地方疑似以“伪装”方式应付环保检查的问题陆续曝光,引起广泛关注。环保“伪装”没有认识到()A. 要充分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B. 物质依赖于意识C. 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客观对象D.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8.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 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 所有有形的物体D. 万事万物

5、的共同本质9. 2019年4月10日,科学家们在通过集齐观测数据并深度分析后,让黑洞终于有了一张张“正面照”。这张照片证实了神秘黑洞天体的存在,使得爱因斯的百年猜想终得检验。这表明:(   )黑洞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科学研究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在意识指导下,人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 B. C. D. 10. 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行,这是中国首次承办的国际军体综合性运动会。本届军运会的会徽名为“和平友谊带”,由五角星、和平鸽

6、、彩带、数字7等元素共同构成,与国际军体“体育传友谊”的宗旨和本次武汉军运会“共享友谊,同筑和平”的赛会主题十分契合。从中可知()A.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B. 意识源于人脑,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C. 艺术创造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D. 意识能够创造出现实中没有的客观事物11. 高一年级某班开展以“你心目中的小康生活”为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全班同学聆听身边的百姓声音,记录城乡巨变。下面是部分同学调查搜集的资料某县茶庄农户李青年:一亩油茶百斤油,有娶媳妇有盖楼。河南退休干部彭先生:有吃有穿,平平安安。十八洞村返乡大学生施林娇:直播带货买特产,为家乡做点小贡献。平原池村党总支书刘明:自然

7、环境改善了,传统文化守住了。南通朗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邵文建:看着碧水蓝天,就是我心中的小康对小康生活不同的回答表明()不同的生活与实践影响人的认识人的意识是大脑的机能不同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的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A. B. C. D. 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甲、乙两同学对物质概念进行争论:甲:“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己:“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材料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

8、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过程。”(1) 结合材料一,从哲学的角度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为什么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答案一、选择题1.B 2.B 3.A 4.B 5.D 6.B 7.D 8.D 9.D 10.C 11.B二、非选择题12.答案(1)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正确的。甲同学的观点是针对物质概念而言的,乙同学的观点是针对具体的物质形态而言的。甲认为“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概括了物质世界的共性-客观实在性,是针对整个物质世界而言的,是正确的。乙认为任何“事物”(指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同样没有脱离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